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7 06: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顏國華
研究生(外文):Yen Kuo Hua
論文名稱:傅抱石美學思維與其作品之意境〈1939~1965〉
論文名稱(外文):Fu Baoshi's aesthetic thinking and the general style of his work 〈1939~1965〉
指導教授:孫家勤孫家勤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5
中文關鍵詞:傅抱石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傅抱石崛起之時適逢一外敵內戰動盪的時代,從1939年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1949年中國新世代的誕生,以及之後的文化改革、解放運動,如此多的災難對一當代畫家來說,絕對是很重要的心靈改革來源。畫家創作風格之改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傅抱石在多種複雜思緒交結下,所衍生出的藝術美學思維,開創了他個人藝術上的新境界,是眼前生活在安定富裕的藝術創作者所缺乏的生活體驗。
石濤曰:「筆墨當隨時代」,而於不同時代的傅抱石曰:「時代變了,筆墨不能不變」。創作的思源來自於生活的體驗,而創作的出發點是思想的轉換,〝思想指引手,手引導筆,筆揮灑墨,墨豐富畫〞,思想與筆墨本是藝術創作上的兩大源頭。所以繪畫要有〝動〞、有〝情〞才有〝生命〞,所以傅抱石又曰:「中國畫需要快快輸入溫暖,使僵硬的東西先漸漸恢復它的知覺」。
翻開中國山水繪畫發展史來看;唐人的山水畫是不講究皴法,而宋人在山水畫皴法上,則大放異彩,大小斧披皴、披麻皴、米點皴、捲雲皴……等真可說是集皴法之大成,元代的山水畫則從意、氣、勢、形、質作為表現特色,到了清代石濤,筆墨法轉趨空靈、寫意,到了傅抱石他不但從繼承傳統為出發(走石濤的路),更從傳統中開創新局,乍觀其畫,畫面上呈現的橫塗直抹之跡,山石岸頭粗服我用我法的傅家皴法,心境沉澱後,方覺它正是傅抱石令人稱奇的大寫意,中國山水畫從石濤到傅抱石的寫意精神,不啻是中國山水畫發展上從具象到抽象的重要階段。

Fu Baoshi arised as a conspicuous figure in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at a time when his nation saw both foreign enemies and civil wars. From the 1939 Japanese invasion,the Nanking Slaughter,the birth of New China in 1949,to the Culture Revolution and Communist liberation,the contemporary painter has made so much disaster and hardship his sources of changing soul.While a painter's creative style wouldn't transform in a day or overnight; Fu Baoshi ,after overcoming the complexity of all kinds of thoughts and emotions, distill his own artistic world of new aesthetic thinking, an experience which those artists living in security and afluency now are always short of.
As Shitao said,"Works come from the time";Fu Baoshi said in another way,"As soon as time changes,works change" . The inspiration of creation comes out of life experience;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creation is the transit of thoughts . "The thoughts guide the hands,while the hands guide the brush" "Once the brush is moved,the ink becomes images" . Artistic creativity has two sources: thoughts and strokes. That is, the life of painting is composed of movements and sensations. So Fu Baoshi said "Chinese painting needs to be input with warmth to wake stiff things up to their senses".
If we take a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we will find that painting of Dang Dynasty were not particular about wrinkled strokes,while those of Sung Dynasty had made strokes fully developed "The large axe stroke" . "the linen stroke ". "the rice stroke". and "the curly cloud stroke" had made to its peak of achievements . The landscape paintings in Yuan Dynasty characterized as containing meaning.strength.structure.form. and quality. When it came to the time of Chin Dynasty,Shitao turned to the style of empityness with poetic images . It was Fu Baoshi who followed Shitao’s tradition and created a new style.If you take a brisk look at his painting ,you'll see Fu's unique strokes forming rocks , mountains,face sand clothes .When your heart stay calm like still water,you realize that it is Fu's outstanding poetic imagery,with which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presented one of its most important periods in when abstract paintings replaced representational paintings by Shitao as well as Fu Baoshi .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相關文獻探討 3
第三節、研究方法 5
第四節、研究範圍 6
第二章、傅抱石生平簡述 9
第一節、時代背景 9
第二節、留學日本時期 16
第三節、抗戰時期不忘奉獻美術界 22
第四節、從此與畫生活 32
第三章、傅抱石的藝術美學思維 37
第一節、論傅抱石與石濤 38
一、傅抱石如何追隨石濤的美學 40
二、傅抱石畫石濤 43
三、談傅抱石《石濤上人年譜》 49
第二節、傅抱石的藝術美學根源 51
一、〝動〞的重要性 52
二、〝情〞的重要性 55
三、〝變〞的重要性 56
四、〝變〞而後〝新〞 57
第三節、從〝詩意畫〞論傅抱石的意境美學 58
一、從〝意境〞心靈的起源探究 59
二、從〝意境〞創造與精神涵養上探究 61
三、從移情於歷史故事的人物詩意畫為心境之探究 62
第四節、談傅抱石的美學思維與傳統精神 63
一、談傅抱石的民族精神與對傳統中國畫的堅
持探究 63
二、繼承傳統、發揚傳統 66
三、《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 69
第四章、傅抱石畫論 71
第一節、對比關係 71
一、筆墨的對比 72
二、用筆的對比 73
三、色、墨的對比 75
四、點景與山勢的對比 77
五、大膽落筆,細心收始的對比 78
六、不同空間的對比 79
第二節、獨特的空間性表現 82
一、〝大塊面〞的佈局結構 83
二、〝頂天覆地〞式的佈局結構 84
三、〝緊張壓縮〞式的佈局手法 86
四、〝公寓分割〞式的佈局手法 87
第三節、外師造化對傅抱石山水畫的重要性 89
一、從體驗生活出發 90
二、師法自然 91
第四節、談傅抱石與《畫雲台山記》 97
一、傅抱石撰寫《畫雲台山記》緣由 99
二、《畫雲台山記》內文解惑 100
三、《畫雲台山記》架構下的山水畫面貌 101
四、傅抱石的《畫雲台山記》研究對藝術上的貢獻 104
第五章、傅抱石的繪畫變革時期 106
第一節、〝初啟時期〞(1939~1946) 107
一、時勢上的需要 109
二、巴蜀山水的激發 110
三、抗戰外在因素影響 111
四、〝初啟時期〞畫作風格分析 112
第二節、〝探索時期〞(1946~1956) 117
一、時代背景因素 117
二、詩意畫延續與風格分析 118
三、〝新生活山水畫〞形成與風格分析 120
第三節、〝轉折時期〞(1956~1962) 122
一、時代背景因素 122
二、〝新生活山水畫〞延續 123
三、東歐文化參訪對傅抱石繪畫的影響 124
四、二萬三千公里寫生對傅抱石繪畫的影響 127
五、東北寫生對傅抱石繪畫的影響 132
第四節、〝成熟時期〞(1962~1965) 137
一、傅抱石成熟筆法的顯現 137
二、〝成熟時期〞作品風格分析 137
第六章、繪畫技法研究 145
第一節、人物技法 146
一、人物線條性 147
二、畫眼技法 150
三、人物造型 153
四、人物畫性格塑造 154
五、傅抱石人物畫VS水墨素描 154
第二節、〝飛瀑流泉〞技法 159
一、初探山水畫 159
二、談〝飛瀑流泉〞地理環境 160
三、〝水口〞技法 161
四、〝波浪〞技法 164
第三節、〝風雨〞技法 165
一、掌握〝風雨〞中詩的意境 166
二、運用空氣透視法 166
三、從黑雨畫到白雨 167
第四節、傅家技法 169
一、〝勾〞 169
二、〝抱石皴〞 170
三、〝散峰筆點〞 176
四、傳統染色VS西洋水彩應用 179
第七章、結論 182
第一節、綜合各章節之研究 182
第二節、傅抱石對現代藝術之影響及其在藝術史上的定位 192
第三節、傅抱石對現代藝術家之影響 197
附錄:參考書目 201

參 考 書 目
一葦,《近代畫家散記》,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07月出版。
伍霖生編錄,何懷碩校對,《傅抱石畫論》,藝術家出版社。
李一、田敦、李朝明著,《石濤山水畫風》,重慶出版社。
余輝,《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張萱‧周昉,錦繡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阮璞,《中國畫史論辯》,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07月。
宗白華,《藝境》,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積寅、史金城,《近現代中國畫大師--談藝錄》,吉林美術出版社,1998年04月出版。
胡志亮,《傅抱石傳》,冊府出版社,1997年。
徐善,《傅抱石山水技法解析》,江蘇美術出版社。
徐善,《傅抱石談藝錄》,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10月。
紹君、張志欣、陳傳席,《中國名畫家全集─傅抱石》,河北教育出版社。
陳傳席,《中國名畫家全集─傅抱石》,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05月出版。
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台灣學生書局印行,1991年05月(民80)。
陳傳席,《巨匠與中國名畫--傅抱石,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03月》
黃鴻儀,《現代中國畫名家研究論集》,古吳軒出版社,1997年05月。
陳兆復,《中國畫研究》,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郭因,《中國近代繪畫美學》,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資料叢書。
許禮平,《中國近代名畫家書畫全集--傅抱石東歐寫生》,翰墨軒出版社。
許禮平,《中國近代名畫家書畫全集--傅抱石毛澤東詩意》,翰墨軒出版社。
許禮平,《中國近代名畫家書畫全集--傅抱石東歐速寫》,翰墨軒出版社
許禮平,《中國近代名畫家書畫全集--傅抱石屈原賦》,翰墨軒出版社
許禮平,《中國近代名畫家書畫全集--傅抱石上古衣冠》,翰墨軒出版社
許禮平,《中國近代名畫家書畫全集--傅抱石唐人詩意》,翰墨軒出版社。
許禮平,《中國近代名畫家書畫全集--傅抱石歷史故事》,翰墨軒出版社。
許禮平,《當代中國畫家系列--傅益瑤》,翰墨軒出版社。
黃苗子,《畫壇師友錄》,東大圖書公司,1998(87)年02月出版。
傅抱石,《傅抱石山水人物繪畫畫譜》,榮寶齋出版社,1988年10月。
傅抱石,《中國美術年表》,香港太平書局印行,1963年03月出版。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里仁書局。
曾肅良,《山水畫技法》,三友圖書公司。
張長傑,《 詩情畫意》,書泉出版社,1995年。
張育英 ,《禪與藝術》,(楊智出版,1994出版)。
葉宗鎬,《傅抱石美術文集,江蘇文藝出版社,1986出版》。
楊新、班宗華等,《中國繪畫三千年》,連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01月。
楊惠東,《石濤山水技法解析》,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09月。
翟墨總主編,陳履生編著,《20世紀中國大師傅抱石畫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07月。
鄭明,《中國山水畫技法》,藝風堂。
曉雲法師,《禪畫禪話》,原泉出版社,1994年07月(民83)。
曉雲法師,《中國畫話》,原泉出版社 ,1988年05月(民77)。
劉建平,《中國進現代名家畫集--傅抱石》,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劉海粟,《中國繪畫上的六法論》,齊雲出版公司,1976年01月(民65)。
劉奇俊,《東洋畫之美--竹內西鳳》,藝術圖書公司。
劉曦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傅抱石,錦繡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韓林德,《石濤與畫語錄研究》,江蘇美術出版社,1989年10月。
龔璐,《中國繪畫思想史》,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09月出版。
期刊中著作
《中國美術辭典》,雄獅美術出版社。
《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顧愷之,錦繡出版社》
《中國巨匠美術週刊--石濤,錦繡出版社》
《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陳紅授,錦繡出版社》
《典藏古美術》,2003年01月刊。
碩士論文未出版者
林英娟,《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學之研究:山水畫的禪藝美學之發展及其體系的建立之重省》,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89學年度。
林東北,《山水畫荒茫意境與筆墨運用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05月。
張國英,《傅抱石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78學年度。
簡銓廷,《繪畫線條空間的表現》,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06月(民88)。
報紙上之專文
沈以正,《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一文之研究》,《東西文化第七期》。
傅抱石,《壬午重慶畫展自序》,《重慶新報》副刊《學燈》上,登載於1942年10月08日、12日、20日。
論文集
傅抱石藝術研究會,《傅抱石研究論文集》,傅二石執行編輯,南汽印刷廠,1990年10月於南京。
紀念傅抱石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籌備委員會編印,《傅抱石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集》,(1985)。
訪問紀錄
王玉路,《訪問有關傅抱石家族背景問題》,2003年04月05日。
電子文獻部分
http://www.qzwb.com/hwb/20000224/BIG5/297^HW042403.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