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2.王淦漳(2010)。資訊學習使用部落格接受度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3.王誌鴻(2000)。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其創新接受度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4.朱湘吉(2003)。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
5.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7。6.吳沂木(1999)。淺談資訊教育融入學科教學。班級經營,4(1),47-52。7.吳明志 (2008)。屏東縣國小資訊教師創新接受度與科技接受度之相關研究—以K12數位學校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8.吳錦毅( 2007)。離島地區國中教師接受創新程度、資訊素養、電腦焦慮與電腦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台東。9.吳鐵雄(2000)。資訊科技對教師的衝擊。資訊與教育,79,1-2。
10.卓俊良(2001)。國民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訊素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11.林東清(2010)。資訊管理四版。智勝文化出版。
12.林信榕(200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教學創新模式。2003「創造力歷程實踐」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13.林信榕、劉子鍵(200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成效相關影響因素及教學創新模式之縱貫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14.林涵妮(1999)。影響國小教育人員接受創新態度與教學科技接受程度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15.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16.邱貴發(1990)。電腦整合教學的概念與方法。台灣教育,479,1-8。
17.洪聖恩(2013)。基隆市國小教師對電子教科書使用意願之研究。國立宜蘭大學多媒體網路通訊數位學習碩士論文,宜蘭。18.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169-194。19.高秋娟(2011)。由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高職教師使用Facebook教師專業社群之行為意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20.高嘉汝(2011)。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來探討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科技接受度與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為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學位論文,雲林。
21.張美雲(2003)。台中縣國民小學教師終生學習能力與創新接受度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嘉義。22.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2,2-9。23.張基成、王秋錳(2008)。台北市高職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影響因素。教育實踐與研究21(1),97-132。24.梁素梅(2007)。彰化縣國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台北市。25.許銘津、許瑛玿、潘靖瑛、黃義峰、林清達(2010)。影響國小教師實施資訊融入主題探究教學之個人因素量表發展。教育行政論壇,2(1),1-31。
26.陳嘉彌(1995)。中等學校教師接受創新程度之分析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27.陳嘉彌(1996)。中等學校教師接受創新程度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3), 86-103。28.陳嘉彌(1997)。接受創新程度的理論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31,36-48。29.陸珮津(2010)。以UTAUT探討國小教師使用Web 2.0工具之接受度及影響因素。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30.單文經(1992)。推廣「媒體與科技」使用的條件。教學科技與媒體,3,22-27。
31.黃淑芳(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之行為與意願-以台南市國小教師為例。康寧大學運籌與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32.黃嘉勝(1994)。創新觀念接受度量表在教學科技上的運用。教學科技與媒體,15,31-36。33.黃耀德(2011)。電子教科書之使用行為意圖探討:擴充整合性科技模式之觀點。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34.楊乃靜(2011)。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屏東縣國小英語教師利用網路社群進行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35.楊永芬(2005)。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接受傾向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接受程度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36.楊培祺(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電子化教學檔案接受度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37.溫明正(2000)。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50,54-61。38.歐淑芬(2010)。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究哈客網路學院數位學習之研究加上「神迷理論」構面。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苗栗。39.蔡佳玲(2011)。數位學習平台於英語教學之科技接受度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40.蔡金鳳(2009)。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型對影響教師使用網路教學平台行為因素之探討。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高雄。41.蔡俊男(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42.蔡美惠、陳麗宇(2011)。服務學習與數位製作混成教學法應用於國文教學之課程設計實例。北商學報,20,159-174。43.賴明治(2002)。台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接受創新程度與其參與校務行政電腦化間之關係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44.魏立欣(2004)。教育科技融入教學。台北:高等教育出版。
英文部分
1.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and J. Bechmann (Eds.), Action Control: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pp.11-39, Springer Heidelberg.
2.Chang, C. Y. (2001). Comparing the impacts of a problem-based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and the direct-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on student science achievement.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 10, 147-153.
3.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September,319-340.
4.Fishbein, M. and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Addison-Wesley, Reading, MA.
5.Hurt,H.T.&; Hibbard,R.(1989).Microcomputers as innovations.Communication Quarterly, 37(3), 214-222.
6.Hurt, H. T., Joseph, K., &; Cooed, C. D. (1977). Scal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161 innovativenes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4, 58-65.
7.Legris, P., Ingham, J., &; Collerette, P. (2003). Why do people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40, 191-204.
8.Muffoletto, R. (1994). Technology and restructuring education: Constructing a contex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4(2), 24-28.
9.Rich, J. M. (1992).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Reformers and their critics. (6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The University of Tejas at Austin.
10.Roblyer, M.D. (2003).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3rd Edition). Columbus, Oh. : Merrill Prentice Hall.
11.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4r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12.Rogers, E. M. (198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3r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13.Rogers, E.M., &; Shoemaker, F. F (1971). Communication of innovations: A cross-cultural approach . (2rd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4.Saettler, P. (1990).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15.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 Davis, F. D. (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Quarterly, 27, 425-478.
網站部份
1.教育部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
http://140.111.34.54/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最後參考日期102.5.16)
2.教育統計處
http://www.edu.tw/Default.aspx?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最後參考日期1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