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1 22: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施文偉
研究生(外文):Shih, Wen-Wei
論文名稱:防砂壩主副壩間與副壩下游局部沖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On Local Scour below Secondary Check Dam and Channel Bed between Mail and Secondary Check Dam
指導教授:蘇重光
指導教授(外文):Su Chong-G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及水利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7
畢業學年度:8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6
中文關鍵詞:防砂壩副壩局部沖刷
外文關鍵詞:Check DamSecondary DamLocal Scou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0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之目的為針對防砂壩下游與副壩局部沖刷現象,進行理論分析及
水工模型試驗。由試驗結果可得知,防砂壩下游沖刷坑剖面具有極高的相
似性。相同的條件下,流量大者沖刷坑較深;尾水(副壩高度)較高時,
由於有水墊作用削減自由衝擊射流的能量,故沖刷坑深度較小;反之,沖
刷坑則較大。 無護
坦壩體最大沖刷深度與沖刷條件及上游水流特性相關,可以衝擊射流理論
之沖刷坑相對沖刷深度變化表示。在忽略入射水流角度因子下,可以沖刷
參數Ns 與水流參數 Nf的係數做為主副壩間距河床沖刷變化的指標參數。

h

---- = 1.725 Nf^3 + 0.2 Ns R^2 = 0.881

yc

防砂壩下游沖刷坑之粒徑分布直接影響到最大沖刷深度。在跌水沖刷形態
下,防砂壩下游河床會形成護層現象保護沖刷坑,使之不再繼續擴大。在
防砂壩下游河床的局部沖刷之粒徑分析結論,除沖刷坑處有明顯的粗粒化
現象以及遠離沖刷坑側邊處顆粒明顯細小化外,渠床其它位置沖刷前後之
粒徑分布無明顯變化。 防砂壩下
游主副壩間河床沖刷因副壩位置之不同,河床沖刷剖面變化與最大沖刷深
度亦隨之不同;當主副壩間距過小,則副壩會妨阻滯水流,造成沖刷坑深
度加大。由試驗資料顯示,副壩視為人工淤積堆時(副壩高等於淤積堆高
度),不會減低沖刷坑深度。 副壩下游的局部沖刷試驗,副壩在
不同位置時,河床沖刷剖面變化與沖刷深度會隨之不同。在此,將副壩視
為人工淤積堆時,沖刷坑深度即為最大沖刷深度。在相同的變數(單寬流
量 q、副壩有效壩高 hb、顆粒粒徑 ds、河床坡度 S)下,不考慮與主壩
的距離差距(L)的影響,得下列的迴歸公式:

q^0.863 * hb^0.552 * S^1.09

y =0.206 -----------------------------

ds^2.50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