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1 11: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慧民
論文名稱:新開放總體經濟下的商品替代彈性變動效果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s of a Change in Elasticity of Goods Substitution under a NOEM Framework
指導教授:賴宗福賴宗福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3
中文關鍵詞:新開放總體經濟學商品替代彈性個體基礎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台灣整體經濟發展的趨勢與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發展走向大致相同,都是由農業及工業主導的經濟型態,逐步的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時代。早期,以農業為主的經濟體系,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力、資本等,產品多為未經加工的農產品,農產品的替代程度相當的高,然而在面臨產業發展狀態轉換後,就現代化的農業經濟而言,生產過程中開始以機器來取代人力,並注入新的技術進行品種改良,生產與經營模式相較於過去,農業的生產力已不可同日而語,為了強化本身競爭力,農產品的異質特性已逐漸被重視,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工業及服務業經濟體系中,經濟學對於產業結構或產業結構變遷的研究可說是相當踴躍,其中不同產品之間的替代性變化即為衡量產業結構的重要指標,因此,瞭解產品替代程度變化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影響程度即為本論文的動機。
本論文以新開放總體經濟學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NOEM) 做為理論基礎,將模型中的不同產品之間的替代彈性值設定為一外生變數,藉以討論不同產品之間替代彈性值的變化對各總體經濟變數產生的影響。之所以選擇新開放總體經濟學作為本論文延伸的框架,主要是考量到新開放總體經濟學提供一套完整的一般均衡分析架構,並具有明確的個體基礎 (micro-foundations),自從 Obstfeld and Rogoff (1995) 的文章發表後,亦驅動了後續研究的跟進,許多文獻分別以新開放總體經濟學為理論架構,進行許多的延伸及擴展,該套模型相當適用於進行外生干擾對整個總體經濟影響之分析。
經由理論的推導,我們發現在長期穩定下,當商品替代彈性愈高,表示產業結構愈趨向完全競爭,商品價格會較不完全競爭時來的低,貿易條件因而獲得改善,價格下跌亦會刺激本國消費,進而帶動生產,此外消費的上升會使貨幣需求增加,進而貨幣產生升值壓力。
摘要 i
目錄 ii
表目錄 i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本文架構 4
第二章、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新開放總體經濟模型介紹 6
第二節 新開放總體經濟學之相關文獻 13
第三節 替代彈性之相關文獻 15
第三章、理論模型 21
第一節 模型設定 21
第二節 均衡解求導 25
第四章、商品替代彈性變動與總體經濟波動 34
第五章、主要結論 37
參考文獻 38
表目錄
表 1替代彈性相關文獻 15
表 2各符號代表意義 32
表 3商品替代彈性變動的效果對各總體變數之長期影響效果 36
一、中文文獻
1.吳秉叡、陳怜君,『臺灣稻米超越對數成本函數推估與化肥施用之探討』臺灣銀行季刊,61:1(2010),頁108-129。
2.林祖嘉,『住宅生產函數與要素替代彈性:CES與VES之比較』,住宅學報,9:1 (2000),頁49-60。
3.張宏基、朱敬一,『用Pseudo Panel Data估計臺灣男性跨期勞動替代彈性』,經濟論文叢刊,24:3 (1996),頁313-337。
4.張燕蘋,『台灣汽車市場消費者需求彈性估計-羅吉特模型之應用』,華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5.張寶光、楊忠城、陳燕錫,『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人力資源替代性之演變-以合夥行會計師事務所為例』,當代會計,5:1 (2004),頁1~24。
6.黃峻裕,『ICT資本對於其他生產要素的影響-以台灣製造業廠商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7.楊明珠,『債務法則與內生成長:替代彈性的角色』,輔仁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8.楊福霞、楊冕、聶華林,『能源與非能源生產要素替代彈性研究—基於超越對數生產函數的實證分析』,資源科學,33:3 (2011),頁460-467。
9.詹德聖,『我國男性勞工勞動供給跨期替代彈性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10.蔡宛霖,『考量碳稅政策之最適能源投入要素組合』,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009)。
11.賴宗福,『新開放總體經濟下的關稅效果與政策協調』,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 (2007)。
12.賴宗福,『國際金融新興發展方向:介紹新開放總體經濟學調』,佛光大學社院訓 (2009)。
13.賴宗福,『新開放總體經濟學上課講義』(2012)。
二、英文文獻
1.Betts, C. and Devereux, M. B., The Exchange Rate in a Model of Pricing to Marke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0(1996), pp.1007-1021.
2.Betts, C. and Devereux, M. B., 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a Model of Pricing-to-Marke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0:1(2000), pp. 215-244.
3.Corsetti, G. and Pesenti, P., Welfare and Macro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6(2001), pp. 421-446.
4.Hau, H.,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 Role of Factor Price Rigidities and Nontradabl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0:2(2000), pp. 421-47.
5.Kollmann, R., The Exchange Rate in a Dynamic-Optimizing Current Account Model with Nominal Rigidities: A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Working Paper WP/97/07,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7).
6.Lane, P. R., Inflation in Open Econom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2 (1997), pp. 327-347.
7.Obstfeld, M. and Rogoff, K., 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3:3(1995), pp. 624-660.
8.Obstfeld, M. and Rogoff, K., Risk and Exchange Rates, NBER Working Paper No. 6694(1998).
9.Sutherland, A., Financial Market Integration and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98:4 (1996), pp. 521-539.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