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15: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以倫
論文名稱:我國技專校院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eacher's Evaluation Attitude for Teachers in Technology University & Institute
指導教授:趙志揚趙志揚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6
中文關鍵詞:技專校院教師評鑑教師評鑑態度
外文關鍵詞:The Technology University &ampInstituteTeacher EvaluationTeacher’s Evaluation Attitud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瞭解技專校院教師對於教師評鑑的認知情形、學校實施評鑑的感受與二者間落差程度的差異情形,根據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供學校實施教師評鑑參考。
本研究在於了解技專校院專任教師對於評鑑的目的、評鑑項目、評鑑資料的來源、評鑑結果的應用與評鑑管控五個層面的看法。使用單一樣本t檢定與平均數差異分析等統計方法,作成以下結論:
技專校院教師對評鑑的重要性認知均傾向「重要」。對於學校實施評鑑在「評鑑資料的來源」、「結果的應用」與「管控」三個層面感受未達心中「符合」程度。對於教師評鑑的重要性認知與學校實施的感受存有落差。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於教師評鑑態度存在差異:於重要性的認知上,資淺教師高於資深教師,私校教師高於公立學校教師。學校實施教師評鑑的感受上,女性教師符合程度高於男性教師,資淺教師高於資深教師,技術學院教師高於科技大學教師。公立學校教師認為學校執行教師評鑑高過本身所認知的重要性;私立學校教師認為教師評鑑很重要但是學校在實施上仍有改進空間。
關鍵字: 技專校院、教師評鑑、教師評鑑態度


This study primarily focuses on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cognition situation that teachers in Technology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teachers’ evaluation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regarding the school to conform to the degree, and discusses between the two dropping variance degree difference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discovery proposed that the conclusion and the suggestion supply the school implementation reference.
This research by the reference discussion, comments the Teacher Evaluation the manner to divide into evaluation the goal, to evaluation the project, to evaluation the material origin, to evaluation the result application, evaluation the control five big stratification planes, carries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he domestic technique special campus's specially appointed teacher. The us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ole sample methods and so on t examination, mean value variance analysis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does bundles theory:
The Technology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Teachers’ Evaluation System cognition degree tendency to the teacher “importantly” the degree, but they are think that the school implementation the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at information of sources, teacher evaluation the result application, with teacher evaluation the management has not achieved agree to the degree, and in important cognition and during actual feeling existence dropping variance. The teachers think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gnition degree exists difference is because of the service period of service and between work in National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The teacher think school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t feels the conform degree exist differences, because between the gender, the service period of service or work at Technology university and the technical institutes. The Public school teacher though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evaluation has outstrip itself cognition importance.; The private school teachers thought that teacher eval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but carried out in school still had the improvement space.

Keywords:The Technology University & Institute, Teacher Evaluation,Teacher’s Evaluation Attitude


摘要 I
Abstract III
謝誌 V
目次 VII
圖次 IX
表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假設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六節 名詞釋義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教師評鑑意義、態度的意涵與層面 13
第二節 教師評鑑目的、內涵與管控 17
第三節 我國技專校院教師評鑑實施現況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2
第四節 研究實施 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7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75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75
第二節 教師評鑑重要性認知情形的統計分析 79
第三節 執行符合程度的統計分析 92
第四節 認知和執行的落差程度統計分析 106
第五節 假設考驗與研究發現 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結論 130
第二節 建議 134
參考文獻 139
中文部分 139
英文部分 144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49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53
圖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8
圖3-1 研究架構圖 61
表次
表2-1 探討教師評鑑態度的彙整表 16
表2-2 大學教師評鑑兩種目的的特徵 19
表2-3 績效控制取向與專業發展取向差異表 20
表2-4 教師評鑑項目與規準歸納表 25
表2-5 教師評鑑方法之比較表 26
表2-6 國內學者評鑑原則一覽表 34
表2-7 國內學者評鑑實施程序一覽表 35
表2-8 評鑑三階段評鑑的管控 36
表2-9 技專校院已建立教師評鑑辦法統計表 37
表2-10 評鑑辦法、對象、實施頻率一覽表 39
表2-11 評鑑項目、配分比重與通過標準表 44
表2-12 資料來源與申訴管道統計表 49
表2-13 評鑑結果應用一覽表 53
表3-1 問卷題項內容 64
表3-2 問卷發放學校一覽表 66
表3-3 教師對於教師評鑑重要性的認知信度 69
表3-4 教師對於學校執行教師評鑑的感受信度 70
表4-1 背景變項之次數統計 76
表4-2 教師職級與服務年資統計 77
表4-3 教師對於「評鑑目的」重要性統計 79
表4-4 教師在評鑑項目教學方面的重要性統計 80
表4-5 教師在評鑑項目研究方面的重要性統計 81
表4-6 教師在評鑑項目服務方面的重要性統計 81
表4-7 教師在評鑑項目輔導方面的重要性統計 82
表4-8 教師對評鑑資料來源的重要性統計 83
表4-9 教師對評鑑結果應用的重要性統計 83
表4-10 教師對評鑑管控的重要性統計 84
表4-11 全體教師對教師評鑑的重要性統計 85
表4-12 不同性別在重要性的平均數差異分析 86
表4-13 服務年資的重要性平均數差異分析 87
表4-14 職級的重要性平均數差異分析 88
表4-15 任教學科的重要性平均數差異分析 88
表4-16 系所或單位的重要性平均數差異分析 89
表4-17 現任學校主管的重要性平均數差異分析 89
表4-18 公私學校教師的重要性平均數差異分析 90
表4-19 學校類別的重要性平均數差異分析 91
表4-20 教師在評鑑目的符合程度統計表 92
表4-21 教師在評鑑項目-教學符合程度統計 93
表4-22 教師在評鑑項目-研究符合程度統計 94
表4-23 教師在評鑑項目-服務符合程度統計 94
表4-24 教師在評鑑項目-輔導符合程度統計 95
表4-25 教師在評鑑資料的來源符合程度統計 96
表4-26 教師在評鑑結果的應用符合程度統計 96
表4-27 教師在評鑑的管控符合程度統計 97
表4-28 教師對於教師評鑑執行符合感受統計 98
表4-29 不同性別的符合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99
表4-30 服務年資的符合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00
表4-31 職級的符合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01
表4-32 任教學科的符合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01
表4-33 系所或單位的符合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02
表4-34 是否現任主管符合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03
表4-35 公私立學校的符合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04
表4-36 學校類別符合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05
表4-37 教師在「評鑑目的」落差程度統計 107
表4-38 教師在評鑑項目教學方面落差程度統計 108
表4-39 教師在評鑑項目研究方面落差程度統計 109
表4-40 教師在評鑑項目服務方面落差程度統計 109
表4-41 教師在評鑑項目輔導方面落差程度統計 110
表4-42 教師在評鑑資料的來源落差程度統計 111
表4-43 教師在評鑑結果的應用落差程度統計 112
表4-44 教師在評鑑的管控落差程度統計 113
表4-45 教師在教師評鑑落差程度統計 113
表4-46 不同性別落差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14
表4-47 不同服務年資落差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15
表4-48 不同職級落差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16
表4-49 不同任教學科落差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17
表4-50 系所或單位落差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17
表4-51 是否現任主管落差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18
表4-52 不同學校類型落差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19
表4-53 不同學校類別落差程度平均數差異分析 120
表4-54 教師對評鑑各層面平均數與顯著性彙整 122
表4-55 不同背景教師的重要性平均數差異彙整 124
表4-56 不同背景教師符合程度平均數差異彙整 126
表4-57 不同背景教師落差程度平均數差異彙整 127

中文部分
王保進(1997)。大學教育評鑑之內涵分析。大學評鑑。台北市:五南。
王振世、陳芃婷(2005)。大學教師績效評量模型之建立:以新竹某國立大學為例。科技管理學刊,10(3),121-152。
王國明、顧志遠(1994)。績效獎勵制度建立之理論與實務-以元智工學院教師績效獎勵制度為例。研考雙月刊,18(5),32-41。
朱芳謀(2004)。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PTTC576004。
何惠雯(2008)。國中教師的評鑑態度。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KNU5036006。
伍嘉琪(2008)。高雄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KNU5332014。
吳宇正(2002)。大學教師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應用DHP法。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CHPI0230058。
吳佩真、張民杰(2007)。國內大學教師教學評鑑現況分析,評鑑雙月刊,9,9-15。
吳政達(2001)。教師評鑑方法之探討(上)。教育研究月刊,83,107-112。
周金玉、吳佳霖、曾耀漳(2007)。教師評鑑之現況分析與建議。季刊,104,58-64。
吳貞宜(2000)。我國中小學實施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教師之友,41(2),2-9。
孫志麟(2007a)。大學教師評鑑的三項關鍵要素。評鑑雙月刊,6,36-38。
孫志麟(2007b)。績效控制或專業發展?大學教師評鑑的兩難。教育實踐與研究,20(2),95-128。
高曉婷(2003)。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效能感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CYCU5331001。
秦夢群(2002)。教育行政:實務部份。台北市:五南。
許德便(2003)。南部地區國中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TNT1212002。
康自立,趙志揚(2003)。技職教育的過去與未來。第四屆提升技職教育品質研討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盛宜俊(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態度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TMTC0611010。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素偵(2003)。教師評鑑重要議題與推動策略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53,28-37。
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國教世紀,28(6),50-54。
教育部(2009)台灣技術與職業教育簡介。2010年4月30日,取自於http://www.tve.edu.tw/Aboutus.asp?catid=43&item=1
郭昭佑(1990)。學校本位評鑑。台北市,五南。
陳佩如(2007)。我國大學校院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631003。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
彭森明(2006)。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計畫成果報告(94A1004EI)。新竹:國立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D. L. Stufflebeam著。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載於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533-550)。台北市:高等教育。
曾鴻麟(2008)。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宜蘭縣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學校為例。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FGU05721007。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國賜(2006)。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分類、定位與功能。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大學分類、評比與品質保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1-1-I-1-16)。台北:淡江大學。
劉文輝(2002)。高職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KNU0332032。
鄭新輝(2004)。教育行政。載於秦夢群(主編),教育概論。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
謝文全(2004)。我國教育評鑑的問題、發展與展望。教育資料集刊,29,515-525。
簡明輝(2007)。組織行為。台北市:新文京
蘇錦麗譯(2005)。G. F. Madaus & D. L. Stuffleveam著。方案評鑑:歷史的回顧。載於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台北市:高等教育。


英文部分
Arreola, R. A. (2000).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A handbook for college faculty and administrators on designing and operating a comprehens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Bolton, MA: Anker.
Braskamp, L. A., & Ory, J. C. (1994). Asessing faculty work: Enhancing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ronbach, L. J. (1983). Course improvement through evaluation. Evaluation models-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pp. 102-110). Boston: Kluwer-Nijhoff.
Danielson, C., & McGreal, T. L. (2000). 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onald, J. G. (1984). Quality indices for faculty evalu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9, 41-52.
Goldstein, J. (2007). Easy to dance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eacher evaluation with peer assitstance and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lation, 113(5), 475-508.
Harris, B. M. (1986). Developmental teacher evalua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Iwanicki, E. F. (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158-171. Newbury Park, CA: Sage.
Katsuno, M. (2010). Teacher evaluation in Japanese schools: An examination from a micro-political or relational viewpoint.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5(3), 293-307.
Keig, L. (2000). Formative peer review of teaching: Attitudes of faculty at liberal arts colleges toward colleague assessment.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14(1), 67-87.
Kuligowski, B. A. F. (1990). A study of teacher evaluation criteria, processes, and outcomes in North Carolina and Tennessee. Unpublished doctor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NC.
Mager, R. F. (1968). Developing attitude toward learning. Palo Alto, CA: Fearon.
Milanowski, A. T. & HenemenIII, H. G. (2001). Assessment of teacher reactions to a standards-based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A pilot study.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5(3), 193-212.
Miller, R. I. (1987). Evaluating faculty for promotion and tenur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Nasser, F., & Fresko, B. (2002). Faculty views of student evaluation of college teaching.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7(2), 187-198.
Neal, J. E. (1988). Faculty evaluation: Its purposes and effectiveness. Boston: Anker.
Peterson, K. D. (2000). Teacher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 and practice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owell, R. B. (2006). Evaluation research: An overview. Library trends,
Scriven, M. (1981). Summative teacher evaluation.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244-271). Newbury Park, CA. Sage.
Stufflebeam, D. L. (197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tasca, IL: Pea coca.
The American Evaluation Center (2002). Nature of evaluation.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07, from http://www.wMich.edu./evalctr/
Toch, T., & Rothman, R. (2008). Rush to judgment: Teacher evaluation in public education. Education Sector Reports.
Th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Standers, J. R. (1994).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Thousand Oaks, CA: Sage.
Vivian, I. M. (1990). Teacher appraisal and development-A focus on the teache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London.
Weems, D. M., & Rogers, C. B. H. (2010). Are US teachers making the Grade? 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teacher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24(1), 19-24. Thousand Oaks, CA: 91320.
Zelanak, M.J., & Snider, B. C. (1974).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he teacher evaluation process. Californi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10-13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振世、陳芃婷(2005)。大學教師績效評量模型之建立:以新竹某國立大學為例。科技管理學刊,10(3),121-152。
2. 王國明、顧志遠(1994)。績效獎勵制度建立之理論與實務-以元智工學院教師績效獎勵制度為例。研考雙月刊,18(5),32-41。
3. 吳佩真、張民杰(2007)。國內大學教師教學評鑑現況分析,評鑑雙月刊,9,9-15。
4. 吳政達(2001)。教師評鑑方法之探討(上)。教育研究月刊,83,107-112。
5. 周金玉、吳佳霖、曾耀漳(2007)。教師評鑑之現況分析與建議。季刊,104,58-64。
6. 吳貞宜(2000)。我國中小學實施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教師之友,41(2),2-9。
7. 孫志麟(2007a)。大學教師評鑑的三項關鍵要素。評鑑雙月刊,6,36-38。
8. 孫志麟(2007b)。績效控制或專業發展?大學教師評鑑的兩難。教育實踐與研究,20(2),95-128。
9. 康自立,趙志揚(2003)。技職教育的過去與未來。第四屆提升技職教育品質研討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10. 張素偵(2003)。教師評鑑重要議題與推動策略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53,28-37。
11. 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國教世紀,28(6),50-54。
12.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
13. 蘇錦麗譯(2005)。G. F. Madaus & D. L. Stuffleveam著。方案評鑑:歷史的回顧。載於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台北市: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