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4 06: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昆泰
研究生(外文):Kun-Tai Wu
論文名稱:食品廠商藥劑型保健食品事業的競爭策略之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analysis of food companies to develop medicine type health food enterprise
指導教授:蔣憲國蔣憲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ann-Gwo Je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生物產業推廣暨經營學系所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物科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4
中文關鍵詞:SPACE分析法藥劑型保健食品競爭策略策略定位
外文關鍵詞:SPACE analysismedicine type healthy foodcompetitive strategystrategy pos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7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國內食品廠商對於投入保健食品均有所期待,傳統食品型態的保健食品對食品廠商而言,開發及推廣並不困難,但藥劑型態的保健食品,卻是全新的市場及挑戰,且須面臨生技公司及藥廠的強力競爭,因此本研究在食品產業中挑選具代表性的大型食品飲料廠商進行個案研究,廠商在發展保健食品的同時,競爭策略的運用與產品、通路佈局組合的策略執行面是本研究的重點。許多廠商推出號稱有保健效果的產品,但因保健食品市場無明確的把關標準,因此產品是否通過「健康食品」認證可成為發展保健食品的指標。
由三家個案廠商的母公司基本資料介紹、廠商的SWOT分析、競爭策略定位的SPACE分析及保健食品事業發展分析,廠商重視的要素可看出三家廠商對於品牌、通路、消費者需求及產品機能都視為保健食品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中A1公司及C公司最重視通路的經營,B1公司為市場的後進者,因此目前的當務之急為鎖定消費者的需求,以規劃後續的產品開發活動,在市場佈局逐漸成形後,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品牌的優質形象、差異化的產品及適當的通路佈局,以求在競爭激烈的藥劑型保健食品市場中脫穎而出。
In recent years, health food has made vigorous development. Becaus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healthy food are not strict as medicine, many traditional companies invest into healthy food enterprise, like chemical companies, medicine factories, sales companies and food companies. The competition of this market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o turn red-hot. And the traditional food companies face the situation which traditional food demand becomes slow down. This study samples are from the Taiwan’s large Food companies which developing the medicine type healthy food enterpris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secondary data, and SPACE matrix to analyze their strategy posture. For the future strategy, these medical instrument companies should emphasize (1)To indentify what the food companies using competitive strategy to invest in developing health food enterprise(2).To determine the competitiv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food companies to develop health food enterprise. (3)To analyze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of food companies by strategic posture and SWOT analysis. This study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to food companies, our government and related industries in order to develop medicine type healthy food industry. As a result, A1 company shows a aggressive strategy position ,and B1 company and C1 company shows competitive strategy. It means different strategy to be utilized, will show different advantage in competition.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食品產業 4
第二節 食品產業再起的契機 10
第三節 保健食品產業與型態 15
第四節 保健食品通路之探討 31
第五節 藥劑型保健食品事業競爭策略探討 35
第六節 企業的整體策略定位的評估方法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5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5
第三節 資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58
第四章 個案分析 63
第一節 個案競爭條件分析 63
第三節 SWOT分析 73
第四節 競爭策略定位評估 98
第五節 個案廠商未來發展建議 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6
第一節 結論 116
第二節 研究建議及限制 117
參考文獻 120
附件一、正式問卷 125
附件二、廠商基本資料表 133
附件三、訪談大綱 134


圖目錄
圖2-1、食品產業範圍 5
圖2-2、食品產業的角色變遷 6
圖2-3、產業生命週期圖 8
圖2-4、食品消費成長趨勢圖 9
圖2-5、生物技術產業範疇 12
圖2-6、健康食品產品型態 19
圖2-7、膠囊及錠劑保健食品製造流程圖 20
圖2-8、健康食品認證通過情形 29
圖2-9、保健類食品通路現況 31
圖2-10、策略層級架構圖 37
圖2-11、一般性競爭策略 39
圖2-12、競爭優勢的根源 41
圖2-13、轉型策略類型 43
圖2-14、技術及市場創新策略圖 44
圖2-15、行銷通路結構 46
圖2-16、SPACE分析圖 50
圖2-17、SPACE分析法之策略選擇與Porter一般競爭策略 52
圖3-1、個案分析流程 58
圖4-1、A公司組織架構圖 64
圖4-2、B公司組織架構圖 66
圖4-3、C公司組織架構圖 68
圖4-4、A1公司SPACE矩陣分析圖 106
圖4-5、B公司SPACE矩陣分析圖 107
圖4-6、C公司SPACE矩陣分析圖 108

表目錄
表2-1、食品生技產業範疇表 13
表2-2、保健食品定義彙整表 15
表2-3、台灣與先進國家保健食品產業技術文準比較 23
表2-4、保健食品未來產品成長趨勢表(功能訴求) 26
表2-5、申請健康食品認證並通過公司列表 27
表2-6、台灣保健食品近年通路趨勢 32
表2-7、一般性競爭策略內涵要素表 39
表2-8、競爭策略相關論點彙總表 41
表2-9、SPACE分析法構面內含因素表 51
表3-1、個案廠商受訪主管簡介 57
表3-2、變數之操作型定義 59
表4-1、母公司基本資料 69
表4-2、保健事業基本資料表 71
表4-3、廠商重視要素彙總表 74
表4-4、廠商投入情形分析表 75
表4-5、原料及技術來源分析表 76
表4-6、保健產品現況表 78
表4-7、保健食品機能屬性分析表 80
表4-8、品牌經營模式分析表 83
表4-9、訂價策略分析表 85
表4-10、通路結構分析表 86
表4-11、通路型態分析表 88
表4-12、通路佈局分析表 90
表4-13、競爭優勢構面分析表 99
表4-14、財務強度構面分析表 100
表4-15、環境穩定構面分析表 101
表4-16、產業強勢構面分析表 102
表4-17、SPACE數值分析表 104
表4-18、SPACE矩陣策略定位之座標計算 105
中文文獻
方至民、鍾憲瑞(2006)。策略管理-建立企業永續競爭力。台北:前程文化。
余祥霖、朱兆文、羅淑慧、巫文玲、秦慶瑤、廖美智等人(2002)。生物技術產業年鑑2002。臺北市:生物技術。
朱中亮(2008)。健康食品加值產業技術的發展趨勢。2007食品產業年鑑。新竹:食品工業研究所。
李素菁、華傑(2004)。食品產業導入生物科技之效益評估。新竹:食品工業研究所。
林建煌(2005)。策略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
林文鑫(2001)。生技食品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面對生物技術新世紀看傳統食品產業如何打造未來。食品市場資訊,90,1-4。
林幼雅(2004)。企業核心資源、能力與競爭策略相關性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瑩禎(2003)。保健食品市場回顧與展望。食品市場資訊,8,13-21。
李素菁、華傑(2004)。食品產業導入生物科技之效益評估。食品工業研究所:新竹市。
吳萬益、蔡政宏(2004)。以SPACE分析法探討台灣電信產業競爭策略。產業與管理論壇,6,63-90。
吳明昌、林永順(2006)。食品行銷學。屏東縣:全力顧問。
吳明基(主編)(2008)。2007生技產業白皮書。台北市:經濟部工業局。
尚榮案譯(2001)。個案研究(原作者Yin, R. K.)。台北市:弘智文化。
周旭華譯(2000)。競爭策略(原作者Porter, M. E.)。台北市:天下文化。
胡忠立譯(1992)。經營策略管理-企業個案實例演習(原作者Rowe, A. J.、Mason, R. O.、Dichel, K.)。台北市: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耿筠(2001)。行銷管理理論與架構。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侯登貴(主編)(2004)。生技創業管理教戰首策。台北縣:旭昇出版社。
黃營杉、楊景傅譯(2005)。策略管理(原作者Hill, C. W. L., Jones, G. R.)。台北市:華泰出版社。
黃識銘、方世榮(2003)。行銷通路成員之夥伴關係長期導向與組織間績效之研究。管理評論,22-2,55-85。
黃詩芳(2008)。2008年台灣健康食品認證現況。食品工業研究所:新竹市。
陳思廷(2002)。認識保健食品劑型標示。常春月刊,238,90-93。
陳玉玲(2005)。從社會發展變遷看台灣食品工業的發展。食品市場資訊,4,51-53。
陳麗敏(2002)。傳統產業跨足生物技術之研究與個案分析。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陳淑芳(2007)。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現況分析與趨勢。農業生技產業季刊,11,8-15。
陳淑芳(2008)。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現況。食品市場資訊,7,1-11。
陳振東、孫健雄、洪聖翔、何欣哲(2006)。應用模糊理論於企業競爭型態評估之研究。2006年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台北市。
陳嘉宏(2006)。台灣保健食品產業概況分析。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專題報告,未出版。
陳嘉宏(2006)。2006台灣食品產業概況分析。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專題報告,未出版。
陳鏡村(2008)。財務比率分析。2007愛之味年報,43-44。
楊佳懿(2004)。綠茶對皮膚的保護作用。健康世界,227,18。
潘子明(2004)。保健食品在台灣。健康世界,218,101~103。
傅偉祥(2007)。我國食品暨生技產業發展概況。簡報資料,經濟部工業局。
彭志英(主編)(2001)。食品生物技術。台北市:藝軒出版社。
張淑昭、李啟誠(2003)。生物科技產業醫療器材類策略態勢與發展方向之分析-以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為例。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3,100-133。
張萃中、陳景榮(2005)。食品公司投入生物技術產業對其經營績效影響之探討。東海學報,46,111-133。
謝依珊(2001)。淺談台灣傳統產業的轉型。生活科技教育,38-8,20-24。
鄭玉磬(2004)。台灣農產品加工之現況及發展。行政院農委會專題報告,未出版。
劉廷英(2004)。生物科技在食品營養之應用與最新發展。科技與生活論壇,台中市。2004年12月3日。
劉翠玲(2007)。全球保健食品產業發展趨勢與展望。食品生技,11,1-7。
簡相堂(主編)(2008)。2007食品產業年鑑。新竹市: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廖美智(2007)。2005年我國食品生物技術廠商動態。農業生技產業季刊,7,1~3。
廖啟成(2006)。食品產業與生物科技。簡報資料。新竹竹: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
榮泰生(1994)。策略管理學。台北市:華泰書局。
盧淑華(2005)。電視購物業。產經資訊,33,31-36。
董志仁、陳景榮(2007)。食品企業是否投入保健類食品市場之經營效率評估。東海學報,48,80-103。
蔣憲國(2008)。日本食品體系結構與發展課題。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鍾智慧(2007)。台灣食品產業競爭策略。品質月刊,9,68-71。
蕭義明(2004)。目前台灣發展生物科技在醫藥及保健方面之實質應用。科技與生活論壇,台中市。2004年12月3日。
蕭東銘(2006)。我國健康食品的管理制度與展望。農業生技產業季刊,7,4-6。
顧祐瑞、蔡麗瑤、曾木全、林美智、楊禮安、賴國誌等人(2007)。九十五年度保健食品檢出西藥成分之分析。藥物食品檢驗局調研究年報,25,90-97。


西文文獻
Aaker, D. A. (2001).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New York :Wiley.
Boulding, W.,& Christen, M. (2003). Sustainable pioneering advantage? profit implications of market entry mode. Marketing science,22,371-392.
Bowersox, D. J., & Cooper M. B.(1992). Strategic marketing channel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ucklin, L. P. (1996). A theory of disrtribution channel structure. Berkeley,CA.. IBER special publication.
Bonoma, T. V.(1995),“Case research in marketing: opportunities, problems ,and a process”,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 22, 199-208.
Cecilia, M. H. (2004). Innovation of a new product category-funtional foods. Technovation, 24,713-719.
Dyson, R. G., & O’Brien, F. A. (1998). Strategic development. ChiChiest, England:Wiley
Finney, R. Z., Lueg, J. E., & Campbell, N. D. (in press). Market pioneers, late movers,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 (RBV): a conceptua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Hill, C. W. L., & Jones G. R.(2004).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USA:Houghton Mifflin.
Kotler, P., Ang, S. H., Leong, S. M., & Tan, C. T.(2003).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Porter E. M.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 Collier Macmillan.
Porter E. M. (1998). On competition.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Robinson, W. T.(1992). Are market pioneers intrinsically stronger than later entrant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3,609-624.
Rowe, A. J., Mason, R. O., Dickel, K. E., Mann, R. B., & Mockler, R. J.(1994). Strategic management-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Rama, R., & Alfranca, O. (2003). Innova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biotechnology. Int. J. Biotechnology,5, 213-221.
Valérie CLAUDE-GAUDILLAT , & Bertrand V. QUÉLIN (2006). Mode of entry into a new market: does the timing of entry and/or effect of innovation on competence. Conférence Internationale de Management Stratégique, Annecy / Genève ,13-16.
Yin, R. K.(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網路資料
吳明敏(2003)。食品產業的課題和對策。2008年4月6日取自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ttt/servlet/OpenBlock?Template=Article&lan=tc&category_id=18&article_id=471&BlockSet=

行政院主計處(2008)。主計處統計專區。2008年4月6日取自www.dgbas.gov.tw

行政院衛生署衛生處(2008)。食品資訊網。2008年10月5日取自http://food.doh.gov.tw/chinese/info/info1_1_1.asp?idcategory=241

張智慧(2005)。調節血脂保健食品簡介。2008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itis.org.tw/rptDetail.screen?rptidno=BA34A196AE1203C248256FB200519CFA

天下雜誌(2009)。2008年1,000大製造業調查。2009年3月1日取自http://www.cw.com.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文鑫(2001)。生技食品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面對生物技術新世紀看傳統食品產業如何打造未來。食品市場資訊,90,1-4。
2. 林文鑫(2001)。生技食品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面對生物技術新世紀看傳統食品產業如何打造未來。食品市場資訊,90,1-4。
3. 林瑩禎(2003)。保健食品市場回顧與展望。食品市場資訊,8,13-21。
4. 林瑩禎(2003)。保健食品市場回顧與展望。食品市場資訊,8,13-21。
5. 黃識銘、方世榮(2003)。行銷通路成員之夥伴關係長期導向與組織間績效之研究。管理評論,22-2,55-85。
6. 黃識銘、方世榮(2003)。行銷通路成員之夥伴關係長期導向與組織間績效之研究。管理評論,22-2,55-85。
7. 陳淑芳(2007)。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現況分析與趨勢。農業生技產業季刊,11,8-15。
8. 陳淑芳(2007)。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現況分析與趨勢。農業生技產業季刊,11,8-15。
9. 潘子明(2004)。保健食品在台灣。健康世界,218,101~103。
10. 潘子明(2004)。保健食品在台灣。健康世界,218,101~103。
11. 張淑昭、李啟誠(2003)。生物科技產業醫療器材類策略態勢與發展方向之分析-以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為例。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3,100-133。
12. 張淑昭、李啟誠(2003)。生物科技產業醫療器材類策略態勢與發展方向之分析-以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為例。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3,100-133。
13. 張萃中、陳景榮(2005)。食品公司投入生物技術產業對其經營績效影響之探討。東海學報,46,111-133。
14. 張萃中、陳景榮(2005)。食品公司投入生物技術產業對其經營績效影響之探討。東海學報,46,111-133。
15. 謝依珊(2001)。淺談台灣傳統產業的轉型。生活科技教育,38-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