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籍及方志類(按編撰年代排序)
01 (清)不著輯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安平縣雜記》(臺灣文獻叢刊第52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02 (清)不著撰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嘉義管內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58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03 (清)周鍾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04 (清)周璽,《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05 (清)阮元校勘; (清)盧宣旬摘錄,《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市:國家圖書館,1926。
06 (清)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37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07連橫,《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第128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08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私法人事編》(臺灣文獻叢刊第117種),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09臺灣開明書店斷句,《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市:斷句者,1973。
10仇德哉主修、鄒韓燕纂修,《雲林縣志稿》(卷首,史略篇),雲林縣:雲林縣文獻委員會,1977。
11賴熾昌等主修,《彰化縣志稿》,臺北市:成文,1983。
二、專書類(按著者姓名筆劃排序)
01 Michael C. Howard著,李茂興、藍美華譯,《文化人類學》,臺北市:弘智文化,1997。
02日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原編輯、中華佛教文化館大藏經委員會影印,《大藏經(第二部:阿含部上)》,臺北縣北投鎮:中華佛教文化館影印大藏經委員會,1945。
03王見川,《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市:南天,1996。
04王建柱撰稿主編,《鹿港手工藝─鹿港文物維護‧手工藝調查研究報告》,彰化縣鹿港鎮:鹿港文物維護及地方發展促進委員會,1980。
05王強,《流光益彩:中國古代燈具設計研究》,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02。
06王嵩山,《集體知識、信仰與工藝》,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9。
07王慶臺,《中國南系閩南地區臺灣之木作雕刻》,臺北市:尚林,1986。
08王慶臺,《中國南系閩南地區臺灣木作雕刻螭龍雕刻結構之研究》,臺北市:尚林,1989。
09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臺南市:臺南市政府,1999。
10成耆仁著;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臺北市:史博館,2003。
11吳永猛、謝聰輝,《台灣民間信仰儀式》,臺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2005。
12吳詩池,《文物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13吳瀛濤,《台灣民俗》,臺北市:眾文,1977。
14李乾朗,《北港朝天宮建築與裝飾藝術》,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1996。
15李乾朗,《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臺北市:遠流,2003。
16金關丈夫(日)主編、東都書局臺北支店輯,《民俗台灣》第二卷,臺北市:南天,1998。
17金關丈夫(日)主編、東都書局臺北支店輯,《民俗台灣》第三卷下半期,臺北市:南天,1998。
18卓克華,《寺廟與台灣開發史》,臺北市:揚智文化,2006。
19林會承,《臺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臺北市:藝術家,1995。
20林會承,《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臺北市:遠流,2011。
21姜義鎮,《台灣的民間信仰》,臺北市:武陵出版,1997。
22席德進,《台灣民間藝術》,臺北市:雄獅圖書,1974。
23施翠峰、施慧美,《臺灣民間藝術》,臺北市:五南,2007。
24凌志四主編,呂學正、黃容川執行編輯,《臺灣民俗大觀‧第三輯─民間工藝,神明寺廟(甲)》,臺北市:大威發行,1985。
25凌志四主編,呂學正、黃容川執行編輯,《臺灣民俗大觀‧第四輯─王船祭,神明寺廟(乙)》,臺北市:大威發行,1985。
26高豐、孫建君,《中國燈具簡史》,北京市:北京工藝美術研究社,1997。
27徐文琴,《台灣美術史》,臺北市:南天,2007。
28康原、陳翠婷,《鹿港工藝地圖》,彰化市:彰縣文化局,2006。
29郭燦江,《燈具》,臺北市:貓頭鷹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
30郭麗娟,《台灣廟會工藝與戲劇【圖解版】》,臺中市:晨星,2011。
31陳正之,《手底乾坤:臺灣的民間傳統工藝》,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96。
32陳席卿、鄭淑琴合著,《土庫思想起》,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縣政府文化局,2003。
33陳清香,《羅漢圖像研究》,臺北市:文津,1995。
34陳清香,《臺灣宗教藝術》,臺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2001。
35陳清香,《臺灣佛教美術─(I)供像篇》,臺北市:藝術家,2008。
36陳清香,《臺灣佛教美數─(II)建築篇》,臺北市:藝術家,2008。
37張志遠,《臺灣的工藝》,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2004。
38張尊禎,《台灣老字號》,臺北市:上旗文化,2007。
39鹿港天后宮管委會、陳仕賢作,《鹿港天后宮志》,彰化縣鹿港鎮:鹿港天后宮管委會,2004。
40曾永義等著,《鄉土的民間藝術》,臺北市:文建會,1988。
41黃文博,《金湖港牽水(車藏)─雲林縣舊金湖港蚶仔寮開基萬善祠的故事》,雲林縣口湖鄉:舊金湖港蚶仔寮開基萬善祠管理委員會,2005。
42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台灣史》,臺北市:五南圖書,2002。
43黃應貴主編,《見證與詮釋:當代人類學家》,臺北市:正中,1992。
44菩提長青雜誌社著,楊國蓮、呂秋豐主編,闕正宗撰文,《臺灣佛寺導遊〈第六冊〉》,臺北市:菩提長青,1990。
45莊伯和,《台灣民藝造型》,臺北市:藝術家出版、藝術圖書總經銷,1994。
46莊伯和、徐韶仁,《臺灣傳統工藝之美:臺灣工藝論、原住民工藝技術》,臺中市:晨星,2002。
47劉文三,《台灣早期民藝》,臺北市:雄獅圖書,1978。
48劉文三,《台灣宗教藝術》,臺北市:雄獅圖書,1976。
49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臺北市:臺原出版、吳氏總經銷,1994。
50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醮事卷》,臺北市:臺原出版、吳氏總經銷,1994。
51劉益昌等撰文,《台灣美術史綱》,臺北市:藝術家,2007。
52蔡相輝編撰,《北港朝天宮志》,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1989。
53蔡相輝編撰,《北港朝天宮志》,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5。
54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文化》,臺中市:晨星,2003。
55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藝術》,臺中市:晨星,2003。
56顏昭武等編撰,《從笨港到北港》,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縣政府,2002。
57簡聰榮,《臺灣傳統家具》,桃園縣中壢市:桃園縣文物協會,2000。
58羅秀華,《臺灣的老行業》,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2004。
59薛化元,《臺灣開發史》,臺北市:三民,2006。
60釋恆清主編,《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市:東大發行、三民總經銷,1995。
三、圖錄、計畫(報告)書、辭書類(按著者姓名筆劃排序)
01江韶瑩等撰稿,《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南投市中興新村: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
02吳山主編,《中國工藝美術辭典》,臺北市:雄獅,1991。
03李莎莉主編,《臺灣民間文化藝術─北投文物館的內在采風》,臺北市:福祿文教基金會;南天出版、北投文物館發行,2000。
04李正隆建築師事務所研究規劃,《鹿港興安宮修護計畫》,臺北市:大佳,1986。
05李豐楙等撰文,《雲林縣臺灣寺廟藝術館文物概覽》,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縣文化局,2000。
06高玉珍、王慧珍執行編務,《鹿港民俗文物》,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995。
07清水乞(日)編,《仏具辞典》,日本東京:東京堂出版,1986。
08陳兆虎等編輯,《臺灣民俗大展》,宜蘭縣五結鄉: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08。
09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油燈文化展》,臺北市:史博館,2008。
10雲林縣立文化中心編,《燈火依舊:鄉土燈燭文物專輯》,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縣立文化中心,1989。
11曾子良主編,《從秀才到狀元之路:科舉文化特展圖錄》,宜蘭縣五結鄉:傳藝中心,2006。
12黃志農文字撰稿,《宗教文物的故事:彰化縣文化局典藏圖說 二》,彰化市:彰縣文化局,2003。
13禚洪濤編輯,《民藝物語─傳統工藝與民俗的對話》,宜蘭縣五結鄉: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09。
14薛琴計畫主持,《彰化縣員林興賢書院清理之文物整修(理)維護保存修復計畫委託調查研究》,彰化縣:彰化縣政府,2002。
四、期刊 (按著者姓名筆劃排序)
01人生雜誌編輯室,〈點燈Q&A─實用篇〉,《人生雜誌》第281期,2007年01月,頁34-36。
02人生雜誌編輯室,〈各國佛教點燈的異同〉,《人生雜誌》第281期,2007年01月,頁24-28。
03王志宇,〈台灣寺廟碑碣與村莊社會〉,《開南大學通識研究輯刊》第十五期,2009年06月。頁1-23。
04尹清蘭,〈乾隆青花山水五供器〉,《收藏》第208期,2010年04月,頁38-40。
05吳永猛,〈寺廟油香錢與管理問題〉,《管理資訊學報》第7期,2002年06月。頁1-18。
06余永湧,〈古坑嘉興宮誦經團『祈安禮斗』民俗醫療觀〉,《宗教與民俗醫療學報》第四期,2006年12月。頁201-232。
07林淑心,〈古樸實用的金門古燈具〉,《藝術家》第275期,1998年04月,頁532-537。
08邱惠敏文;高煜玟整理,〈不分黑夜與白晝的光明燈─佛教的點燈〉,《人生雜誌》,第218期,2007年01月,頁18-22。
09邱惠敏文;高煜玟整理,〈點燈、點亮新燈─從光明燈到無盡燈〉,《人生雜誌》,第218期,2007年01月,頁12-17。
10張家麟,〈論台灣民間信仰本土化─以禮斗儀式為焦點〉,《輔仁宗教研究》第十七期,2008年08月。頁69-108。
11陳江,〈蘭膏明燭 華鐙錯些─中國古代燈具的起源和先秦兩漢銅燈藝術(一)〉,《龍語文物藝術》第十七期,1993年02-03月。頁76-85。
12陳江,〈蘭膏明燭 華鐙錯些─中國古代燈具的起源和先秦兩漢銅燈藝術(二)〉,《龍語文物藝術》第十八期,1993年04-05月。頁51-61。
13張菀真,〈各文化對於點燈的看法〉,《人生雜誌》第281期,2007年01月,頁30-32。
14張昌平,〈戰國時期的燈具〉,《故宮文物月刊》第十六期第四卷(第184號),1998年07月。頁90-101。
15裴朝輝,〈對一件五供官窯瓷器流拍的探討〉,《藝術市場》,2007年08月,頁90-91。
16賴廷鴻,〈臺灣錫藝之發展與工法特色〉,《臺灣文獻》第六十一卷第二期,2010年6月。頁57-83。
17蔣廷瑜,〈漢代燈具藝術〉,《中國文物世界》第六十期,1990年08月。頁100-107。
五、學位論文 (按著者姓名筆劃排序)
01吳雅婷,《臺灣斗燈的研究─信仰內涵及其裝飾藝術》,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02吳美杏,《台南市光明燈信仰之研究》,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03何佩真,《臺灣傳統廟宇香爐之研究─以清及日治時代台中、彰化地區為例》,臺北市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04徐翰匡,《南投縣松柏坑受天宮玄天上帝輪祀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05鄭碧英,《臺灣傳統寺廟宗祠供桌之研究》,桃園縣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06蕭志清,《彰化縣古蹟類廟宇石雕研究─以鹿港天后宮後殿龍柱為例》,嘉義縣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其他(含網際網路與影視資料)
01《ウィキペディア》網站 (圖片),http://ja.wikipedia.org/wiki/
02《日下部あかりの史料館》(圖文說明),http://www.fruits.jp/~syo-gu-an/index.html
03《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古玉研究院》網站 (圖片),http://www.gyyjy.com/
04《盛世收藏》網站 (圖片),http://www.sssc.cn/
05《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片),http://www.npm.gov.tw/
06《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主站》 (文字說明),http://dict.revised.moe.edu.tw/
07《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文字說明),http://www.hach.gov.tw/hach/frontsite/index.jsp?siteId=101
08《臺灣日日新報電子版》 (新聞報導),http://p8088-120.126.130.133.sw.library.ntpu.edu.tw:81/LiboPub.dll?Search1/
09《臺灣記憶》網站「史料篇」 (文字說明),http://memory.ncl.edu.tw/tm_2007/hypage.cgi?HYPAGE=index.htm/
10《吳歈萃雅》部落閣〈寶殿篆煙 鹿港天后宮湄洲天上聖母〉(圖文說明),http://tw.myblog.yahoo.com/jw!bknWp2GTFBZDZZ_8rUKk2sCYcCoMqp8-/
11《萬能錫舖》網站 (圖文說明),http://www.tinart.com.tw/
12《鹿港瑞興民俗錫藝》網站 (圖文說明),http://www.rx.idv.tw/
13《北港朝天宮》網站 (圖片),http://www.matsu.org.tw/
14《朴子配天宮》網站 (文字說明),http://www.peitiangung.org.tw/
15《彰化元清觀官方網站》 (新聞報導),http://yuanching.changhua.org.tw/
16《鹿港南柯園地藏王菩薩》網站 (文字說明),http://www.tiwan.com.tw/
17《寶殿篆煙─鹿港天后宮》網站 (文字資料),http://163.23.105.65/es/4/main.htm/
18《丁亥年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出巡遶境專輯》,雲林縣北港鎮:民眾自製,2007。
19《興賢書院沿革簡述》石碑 (文字說明),彰化縣員林鎮興賢書院,2005年立
20《流動的女神─媽祖信仰文化特展》,國立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黃旭先生籌備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