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6 11: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淑芬
研究生(外文):Shu Fen Wu
論文名稱:49床以下地區醫院對新制醫院評鑑制度及管理組項目之評估
論文名稱(外文):Evaluation of current hospital accreditation systemand management section criteria by district hospitalsunder 49 beds
指導教授:王惠玄王惠玄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 . I.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長庚大學
系所名稱:醫務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醫管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論文頁數:140
中文關鍵詞:醫院評鑑地區醫院管理組醫療品質
外文關鍵詞:Hospital AccreditationDistrict HospitalsManagement TeamQuality of Ca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自1995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以來,醫療院所營運面臨重大的轉變,各醫療機構因獲利微薄,藉由各種管道表達生存不易,而近年來健保特約之「地區醫院」更是大幅減少。另一方面,新制醫院評鑑制度結合全民健保的給付機制,對於未通過評鑑者,其營運將面臨極大的挑戰,尤其在財務收入上。本研究以「49床以下地區醫院對新制醫院評鑑制度及管理組項目之評估」為主題進行研究,討論「地區醫院」接受評鑑後的營運及服務效益,提出小型地區醫院的回饋意見,期能瞭解政策落實度與實務執行面臨的議題。
本研究問卷受訪醫院為全國北、中、南、東區及離島地區,以2007-2009年新制醫院評鑑合格的「一般急性病床49床以下」之地區醫院院長、副院長或負責管理組作業之主管為對象,並依「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簡稱醫策會)」2010年一月底公佈之新制合格醫院資料,排除精神科醫院、中醫醫院、慢性病醫院,共計217家地區醫院做為研究對象,回收問卷之醫院共計117家,約54%,有效樣本數共有91家。
研究發現:多數受訪醫院皆認同醫院評鑑能提升醫療品質,展開以病人為中心之醫療服務,進而促進病人安全。而人口老化的發展歷程中,地區醫院為因應產業環境的變化,受訪醫院服務主軸以呼吸照護為主,血液透析次之;另督導考核與評鑑造成行政沉重負擔,期望能取消重複性的評核項目及落實聯合訪查;受訪醫院大都認為管理組項次雷同處太多,評鑑項次可做有效整併;並有1/4受訪醫院認為管理組149項基準中,準備有困難項目約21項,過半數地區醫院之志工、社工招募不易,是自覺最困難的項目,受訪醫院可視醫院之資源而定,慎選可選項目,提高受評醫院的評鑑成績。
建議醫院評鑑制度面而言:整併雷同評鑑項次、落實聯合實地訪查、增加地區醫院資歷的評鑑委員等;就地區醫院管理面而言:可進行院際策略聯盟整合,共聘專業人才、聯合採購、高成本醫療業務可委外經營、提升資訊系統、加強緊急災害應變演練等;提出部份意見,供主管機關、評鑑執行機構、地區醫院管理階層卓參。

Hospitals have encountered critical transformation sinc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1995. However, the consequence of performing NHI is to impair operation of hospital and to result in a tight squeeze of medical profit for every hospital. Moreover, there were decreas-ing in the amount of the special privileged hospital of the Bureau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BNHI). The medical payment, from BNHI,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valuated result based on the criteria of new Hospital Accredi-tation. Some cases were observed that the new Hospital Accreditation criteria not only resulted in a diminished profit for all hospitals but also worsened the deficit finance of smaller size hospitals, ex. district hospital. The study comprehensively examined the impacts, caused by the new Hospital Ac-creditation, on the operation and finance of district hospital with lesser than 49 beds. Furthermore, the study could assist to disclose the inert aspiration of the administrators worked in district hospital subsequently, to provide feed-backs relating to the new Hospital Accreditation to the TJCHA.
This research comprehensively assayed the impacts, caused by the new Hospital Accreditation, on the operation and finance of district hospital under 49 beds. Furthermore, we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could assist to disclose the inert aspiration of the administrators worked in district hospital subsequently, to provide the opinions relating to the new Hospital Accreditation to the TJCHA.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he administrators of district hospital, including the president, vice-president, or director. Totally, there were 217 district hospitals were recruited, except the Classical-Chinese-Medicine hos-pital, Psychiatric hospital and the hospitals with chronic disease patien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hosen hospitals was got from the TJCHA, on the Journey of 2010.). The 117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217 hospitals, the retrieved percentage was at 54%.
The items, listed on the questionnaire, were related to new Hospital Ac-creditation criteria. With respect to the part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the sum of 149 items was listed on the questionnaire. In the results, more than 80% hospital administer thought that the 137 of 149 items were generally adequate for administrational model of district hospital, however 21 items from the 149 items were difficult to be executed for the most of district hos-pitals. The 21 items were divided into 3 classifications, employee/personnel, facilitation set for disability, and the accounting system, respectively.
In th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criteria of new Hospital Accreditation were considered helpful for promotion on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but a part of criteria was difficult to be per-formed for district hospitals under 49 beds.
We suggested that the criteria of new Hospital Accreditation could be revised with the actually practical model for district hospital, for example, to build a coalition strategy focused on the medical exam and employment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and social workers by some or multiple district hos-pitals.

指導教授推薦書
口試委員會審定會
授權書 iii
致謝 v
中文摘要 vi
Abstract viii
目錄 x
表目錄 xiii
圖目錄 x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醫療產業 1
第二節 醫院評鑑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醫院評鑑改革之國外發展 14
一、 美國醫院評鑑之發展與沿革 14
二、 加拿大醫院評鑑之發展與沿革 17
三、 日本醫院評鑑之發展與沿革 18
四、 澳洲醫院評鑑之發展與沿革 19
第二節 台灣醫院評鑑制度之沿革 20
第三節 台灣新制醫院評鑑的精神與內涵 27
一、 台灣新制醫院評鑑的精神 27
二、 台灣新制醫院評鑑的內涵 29
三、 醫院新舊制評鑑內容之比較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範圍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變項 43
第四節 研究分析方法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6
第一節 受訪醫院與填答者特性分析 47
第二節 新制醫院評鑑制度措施評估 58
一、 行政面 58
二、 委員面 61
三、 整體成果評估面 66
第三節 受訪醫院對醫院評鑑管理組項目評估 71
第四節 新制醫院評鑑管理組項目整併認知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4
第一節 結論 104
第二節 建議 107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對後續研究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3
附錄 121
附錄一、 醫院評鑑項目、配分及各項評鑑內容 121
附錄二、 舊制評鑑項目及評鑑委員人數一覽表 122
附錄三、 日本醫院評鑑費用一覽表 123
附錄四、 2007-2009年新制評鑑合格49床以下地區醫院名單 124
附錄五、 問卷 130
表1 我國近10年醫院評鑑制度實施及改革時程 9
表2 新制醫院評鑑歷年基準項目數彚整表 11
表3 台灣與美國醫院評鑑制度比較 16
表4 新制醫院評鑑基準整體項目 30
表5 各國評鑑委員制度及醫院合格效期比較 33
表6 新制醫院評鑑評量方式及意見說明 36
表7 新制醫院評鑑合格基準 36
表8 新舊制醫院評鑑基準內容比較 38
表9 新舊制醫院實地評鑑時間及委員數 39
表10 受訪醫院特性 47
表11 受訪醫院填表人特性 49
表12 受訪醫院資訊系統功能類型 51
表13 醫院例行監測臨床照護指標 53
表14 受訪醫院評鑑準備人員特性 54
表15 受訪醫院例行監測經營管理指標 57
表16 新制醫院行政面制度評估 61
表17 新制醫院委員面制度評估 62
表18 地區醫院管理組評鑑委員資格建議 64
表19 新制醫院整體成果評估面制度評估 69
表20 受訪醫院對管理組評鑑項目與品質相關性評估 73
表21 受訪醫院對管理組評鑑項目困難程度評估 73
表22 受訪醫院對「醫院經營策略與社區功能」評鑑項目適用程度評估 74
表23 受訪醫院對「醫院經營策略與社區功能」評鑑項目困難程度評估 78
表24 受訪醫院對「合理的醫院經營管理」評鑑項目適用程度評估 80
表25 受訪醫院對「合理的醫院經營管理」評鑑項目困難程度評估 84
表26 受訪醫院對「舒適的醫療環境及照護」評鑑項目適用程度評估 87
表27 受訪醫院對「舒適的醫療環境及照護」評鑑項目困難程度評估 90
表28 受訪醫院對「人力素質與品質促進」評鑑項目適用程度評估 92
表29 受訪醫院對「人力素質與品質促進」評鑑項目困難程度評估 95
表30 受訪醫院對「醫院經營策略與社區功能」評鑑項目整併建議 97
表31 受訪醫院對「合理的醫院經營管理」評鑑項目整併建議 99
表32 受訪醫院對「舒適的醫療環境及照護」評鑑項目整併建議 101
表33 受訪醫院對「人力素質與品質促進」評鑑項目整併建議 103
圖目錄
圖1 我國1988-2009年醫院家數統計 12
圖2 以社區為基礎之醫療體系架構圖 24
圖3 醫療品質之S-P-O回饋模式 27

參考文獻
王俊文、葉德豐、曾坤儀 (2003)。台灣醫院評鑑趨勢之探討。中山醫學雜誌,14,513-522。
王美芳、楊漢湶 (2008)。如何制定醫院之計畫與預算。醫院,41(6),
9-14。
江靜楓、李素華、花可欣、葉淑媛、鄭欣玫、蘇慧貞 (2007)。醫療品質管理再造。醫療品質雜誌,1(1),6-7。
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網站
http://www.nhi.gov.tw/webdata/AttachFiles/Attach_15050_1_
9906家數統計.xls 瀏覽日期:99年 7月1日
行政院衛生署網站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aspx?now_fod_
list_no=10238&class_no=440&level_no=1
瀏覽日期:99年 7月1日
行政院衛生署(2009)。中華民國97年醫療機構現況及醫院醫療服務
量統計年報。光碟,表82。
吳重慶、薛淑青、張筱雯、顏裕庭 (2000)。醫院評鑑的準備。台灣醫界,43,36-38。
李玉華 (2002)。醫院評鑑對護理品質之影響。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文、邱文達、林富美、張毓人、呂嵐欽、李有專(2006)。JCI評鑑之追蹤方法學。HLA,13,28-36。
林哲男 (2007)。從Local Surveyor看ISQua評鑑。醫療品質雜誌,1,
46-48。
林淑綿 (2010)。「新制醫院評鑑」第一輪結果分析初探(2005~2009)。醫療品質雜誌,4,61-67。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04 e,1 月)。澳洲評鑑制度考察。公務出國報告書。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06 a)。醫院評鑑制度及新制改革重點介紹。2006 年04 月06 日,取自:
http://www.tjcha.org.tw/dl/ut950630/95hadl/2.醫院評鑑制度及新制改革重點介紹.pdf。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06 b)。95 年度新制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作業說明。2006 年04 月06 日,取自:
http://www.tjcha.org.tw/Public/Download/99-新制醫院評鑑基準及評分說明.pdf ,99年度新制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作業說明.pdf。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06 c)。95 年新制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之新制評鑑基準暨評分說明公告‧2009 年01 月06 日取自:
http://www.tjcha.org.tw/Public/Download/01-99年新制醫院評鑑
及新制教學醫院評鑑申請注意事項990323.pdf。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07a)。醫院評鑑及教學醫
院評鑑委員遴聘要點。取自:
http://www.tjcha.org.tw/Public/Identify/1-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
鑑委員遴聘要點-DOH核定版.pdf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07b)。新制醫院評鑑及新
制教學醫院評鑑委員評核作業要點。
http://www.tjcha.org.tw/Public/Identify/2-新制醫院評鑑及新制教
學醫院評鑑委員評核作業要點-DOH核定版.pdf
徐永年 (2007)。評鑑是從生活中做起。醫療品質雜誌,1,49-50。
張錦文 (1986)。美國醫院評鑑組織之過去現在與未來。醫院,19,
16-21。
陳玉寧 (1997)。醫院評鑑對醫療品質之影響。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如、盧美秀、陳靜敏、沈宗奇 (2003)。醫院評鑑制度的探討。台灣醫界,46,45-47。
陳美蓉、潘憶文(2004)。日本醫院評鑑制度之介紹。醫院,37(2),
26-33。

陳榮基(2004,10月)。醫院評鑑新制改善重點說明。於醫策會主辦,九十四年度新制醫院評鑑暨教學醫院評鑑委員評鑑核心課程。台北。
陳盈芳、蘇慧真 (2007)。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順利通過ISQua評鑑。醫療品質雜誌,1,42-44。
黃雅娟 (2002)。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對現行醫院評鑑制度與標準改革之態度、意見調查。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漢湶、王美芳(1992)。我國醫院評鑑工作之回顧與展望。醫院,
25(1), 19-43。
楊漢湶 (2000)。序文。八十九年度醫院評鑑地區醫院手冊。Ι。
楊漢湶 (2008)。新制醫院評鑑之意見。醫院,41(6),1-8。
楊建昌、鄭聰明、林佩萩 (2008)。新制醫院評鑑下人力資源管理之
運用。醫院,41(6),37-43。
廖慧娟 (2007a)。我國健康照護體系品質管理的發展歷程。醫療品質雜誌,1(1),8-11。
廖慧娟 (2007b)。我國醫院評鑑之起源。醫療品質雜誌,1(1),15-18。
廖慧娟 (2007c)。醫院評鑑之追蹤輔導。醫療品質雜誌,1(1),23-25。
廖慧娟 (2007d)。新制醫院評鑑制度。醫療品質雜誌,1(1), 26-27。
廖慧娟 (2007e)。醫院評鑑委員制度之建立。醫療品質雜誌,1(1),
34-37。
廖慧娟 (2007f)。醫學中心評鑑改革。醫療品質雜誌,1(1),19-22。
廖慧娟 (2007g)。醫院評鑑制度對健康照護體系之影響。醫療品質雜誌,1(1),12-14。
廖慧娟 (2009)。與世界同步前進。醫療品質雜誌,3(1),29-33。
潘憶文 (2001)。醫院評鑑制度,醫院組織功能與管理(初版97-117頁)。台北:偉華書局。
蔡素玲 (2005)。國際與臺灣病人安全推動現況與展望。全國衛生醫療
政策會議。
鄭聰明 (2008)。新制醫院評鑑下如何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分享。台灣
醫院協會主辦,台灣醫院協會。
鄭嘉惠、張嘉晃、黃清水、林志明、王拔群 (2009)。新制醫院評鑑與病人安全化-以某醫學中心為例。醫院,42(3),14-25。
衛署醫字第0960200970號及台高(二)字第0960029934B號會銜公告(新制醫院評鑑及新制教學醫院評鑑合格基準),2007年3月21日。
衛署醫字第0960204008號及台高(二)字第0960035777B號會銜公告(醫院評鑑之實地評鑑審查費),2007年3月21日。
衛醫字第0960011582號(新制醫院評鑑及新制教學醫院評鑑委員評核作業要點)2007年3月23日。
衛署醫字第0970200545號及台高(二)字第0970045209B號會銜公告修正(新制醫院評鑑及新制教學醫院評鑑作業程序)。2008年3月28日。
韓 揆 (2003)。論醫學中心之任務及醫管組評鑑要旨。醫務管理期
刊,4(2),1-23。
謝博生 (2007)。發刊詞。醫療品質雜誌,1,1。
謝博生 (2008)。醫院評鑑制度在下階段的推展:促使我國醫療品質邁向國際水準。醫療品質雜誌,2,56-59。
謝武吉 (2008)。新制醫院評鑑-輔導49床以下醫院評鑑準備與心得。醫療品質雜誌,2(2),75-77。
謝武吉 (2010)。99年度社區醫院評鑑及感控查核列席員說明會與誓
師大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課程講義。
蘇永裕 (2000)。醫院長期經營效率評估。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Collopy, B.T., Williams, J., Rodgers, L., Portelli, R., Campbell, J., Jenner, N. et. Al.(2000), The ACHS Care Evaluation Program: A decade of achievement.Journal of Quality in Clinical Practice, 20(1), 36-41.
Donbedianِ, A. (1982), Explorations in quality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Vol.2:The criteria and standards of quality, Ann Arbor:Health Administration Press.
Donabedian, A. (1988), The quality of care(How can it be assessed?)JAMA, 260(12).
Fadi El-Jardali, Diana Jamal, Hani Dimassi, Walid Ammar And Victoria TchagChaghian. (2008), The impact of hospital accreditation on quality of care: Per
ception of Lebanese nur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20(5),363-371.
Gray, C. (1983), Canadian Council on Hospital Accreditation: worth watching, (Vol.128, pp. 565-567).
Hirose, M., Imanaka, Y., Ishizaki, T.,& Evans, E.(2003), How can w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in Japan?, Learning from JCQHC hospital accreditation, Health Policy, 66(1), 29-49.
Institute of Medicine: 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1999.
Institute of Medicine: Crossing the quality chasm: a new health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1.
Lee Ann Runy. (2007), Creating a Culture of Patient Safety, Hospitals & Health Networks, 51.
Rita, L. Ratcliffe. (2009),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s Re-engineering hospital accreditation, Clinical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4(4),315-335.
Roberts, J. S., Coale, J. G.,& Redman,R. R.(1987), A history of the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ospitals, JAMA, 258(7), 936-940.
Scrivens, E., Klein, R., & Steiner, A. (1995), Accreditatio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Anglophone model?, Health Policy, 34(3), 193-204.
The Canadian Council on Health Services Accreditation (CCHSA), Our history , http://www.cchsa.ca , Retriebed May 13, 2009.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