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3 14: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彭武雄
研究生(外文):Wu Hsiung Peng
論文名稱:承攬運送業海空聯運服務與績效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ea-Air Intermodal Service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指導教授:桑國忠桑國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o-Chung S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航運管理研究所
學門:運輸服務學門
學類:運輸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3
中文關鍵詞:承攬運送業相關性分析服務
外文關鍵詞:Sea/Air Service ProvidersCapabilitiesResourceCorrelation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5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藉由相關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探討從事承攬運送業之海空貨運承攬業者之海空聯運服務與績效之間的關聯性,並以問卷調查方法,以台灣地區海空貨運承攬業作為研究對象,收集有效樣本108份。經因素分析後,本研究將海空聯運服務分為顧客服務因素及整合服務因素,績效分為財務績效因素及顧客回應績效因素。
透過相關分析,整理彙總而得到下列的研究結論: 顧客服務與財務績效存在影響關係;整合服務與顧客回應績效存在影響關係,最後以本研究之結果給予企業管理上的建議。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of the Sea/Air Service provider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performance via Correlation Analysis. Surveys were conducted to the sea/air service providers in Taiwan, the target population in this study, and 108 effectiv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factor analysis, my study further breaks down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sea/air service providers into two factors: client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ffectiveness was then also broken into operation effectiveness and logistic effectiveness.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I concluded that relationships exist between client’s management ability and its operation effectiveness, and betwee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logistic effectiveness. The results of my study are use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relating corporate management.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與對象 3
1.4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海空聯運的現況與發展 5
2.1.1 海空聯運的興起 5
2.1.2 國際海空聯運之發展 6
2.1.3 台灣海空聯運之發展 9
2.2 海空聯運之作業流程 11
2.2.1 第一階段起運站CFS作業程序與內容 12
2.2.2 第二階段海空聯運散裝轉口作業流程 13
2.2.3 第三階段轉口、轉運貨物作業流程 13
2.3 海空聯運服務之探討 14
2.3.1 海運應具備的能力 14
2.3.2 空運應具備的能力 17
2.3.3 海空聯運應具備的能力 17
2.4 績效之探討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3.1 研究架構與假設 21
3.1.1 研究架構 21
3.1.2 研究假設 21
3.2 問卷設計及抽樣方式 22
3.2.1 問卷設計 22
3.2.2 抽樣設計 25
3.3 研究構面的操作性定義與衡量 26
3.3.1 海空聯運服務 26
3.3.2 績效 28
3.3.3 人口統計變項 28
3.4 資料分析方法及應用 29
3.4.1 敘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29
3.4.2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29
3.4.3 信度與效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30
3.4.4 相關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30
3.4.5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30
3.5樣本回收狀況及樣本結構分析 31
3.5.1 樣本回收狀況 31
3.5.2 樣本結構分析 31
表3.5受測者基本資料概況表 33
第四章  實證分析結果 34
4.1 各研究變項之敘述統計分析 34
4.1.1 海空聯運服務敘述統計分析 34
4.1.2 海空聯運相關績效同意程度 39
4.2 海空聯運服務屬性與績效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 40
4.2.1 海空聯運服務資料樣本的適當性 40
4.2.2 海空聯運服務之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 41
4.2.3 海空聯運相關績效因素分析 44
4.2.4 海空聯運服務與相關績效信度分析 46
4.3 各研究變項因素分析後之延伸假設與相關分析 47
4.4 公司與各研究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47
4.5 各研究變項之相關分析 51
4.5.1 海空聯運服務與相關績效之相關分析 5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5.1 假設驗證結果 53
5.2 研究發現與結論 53
5.2.1 海空聯運發展現況及台灣企業從事海空聯運服務與績效概之概況 54
5.2.2 國內企業海空聯運服務與績效的關係 55
5.3 建議 56
5.3.1 業界的建議 56
5.3.2 學術的建議 56
5.4 研究限制 57
參考文獻 58
中文文獻 58
英文文獻 60
附錄一 問卷內容 62
中文文獻
干淑芬(2003)。應用品質機能展開於服務品質之研究-以海運承攬運送業為例。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美善(2005)。台灣地區航運業策略規劃與平衡計分卡實施績效之研究-以船舶運送業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瑗(2000)。貨櫃海運業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國內某貨櫃海運公司為研究對象。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燕珠(2004)。我國自由貿易港區營運法規之研究-以海空運為中心。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津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灣新生報,2007年11月。
朱金元(2003)。貨櫃碼頭能量推估及作業系統選擇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博士班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3),航空貨運便捷化措施之政策說明。
何森龍(1987)。建立陸海空貨物聯運轉運中心之可行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宜芳(2002)。台灣地區海運承攬運送業服務認知差距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周建文(2004)。台灣航空貨運承攬業顧客滿意與訂單延續關聯性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出版之碩士論文。
周建張(2002)。新竹科學園區廠商選擇進出口運輸方式之決策模式,海運研究學刊第十三期。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高秀如(2001)。以資源基礎觀點探討航空貨運承攬業核心能力及其對營運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紋英(2006)。境外航運中心政策對高雄港轉運量之影響研究。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在職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葉芊妤(2005)。航空貨運承攬業核心能力與持續性競爭優勢相關性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廖瑞澤(2000)。臺灣地區國際港埠物流中心服物屬性之研究-從海運承攬運送頁觀點。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蔡佳珊(2005)。定期海運業顧客忠誠度之研究-從海運承攬運送業之觀點。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闕河清(2006)。貨況自動追蹤回覆資訊電子化之研究--以海運進口貨櫃(物)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偉銘 (2000)。高雄港結合小港機場發展海空聯運之可行性分析。航運季刊(創) 第9卷第3期。
吳偉銘 (2001)。高雄港結合小港機場發展海空聯運之業者調查分析。
民航季刊 第3卷第4期,59-76。
劉得昌、蕭可欣、劉思明,臺灣地區國際貨物運量分配與移轉分析PDF第10頁。
楊鈺池(2005)。供應鏈夥伴關係、整合以及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境外航運中心海空聯運為例計劃,第4-12頁。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3),航空貨運便捷化措施之政策說明。
關稅總局網站(2007),各關稅局工作量統計月報表http://web.customs.gov.tw/mp.asp。





英文文獻
Abshire, R. D. and Premeaux, S. R. (1991) Motor Carrier Selection Criteria: Percep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Shippers and Carriers. Transportation Journal. Vol.31, No. 1, pp. 31-35.
Bardi, E. J., Bagchi, P. K. and Raghunathan, T. S. (1989) Motor Carrier Selection in a Deregulated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Journal. Vol.29, No. 1, pp.4-11.
Chandler, G. N. and Hanks, S. H (1994) Market attractiveness, resource-based capabilities, venture strategies, and ventur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Vol. 9, No. 3, pp.331-350.
Churchill, G. A. (1991) Marketing research: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 5th ed. The Dryden Press, New York. p. 360.
Dalton, D. R., Todor, W. D., Spendolin, M. J., Fielding, G. J. and Porter, L. W. (1980) Organizaiton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A Critical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pp.49-64.
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 3, pp.114-135.
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1992) 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pp.71-79.
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1996) Link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39, No. 1, pp.53-79.
Kent, J. L., Parker R. S. and Luke R. H. (2001)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Shipp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Selection Attributes in Five Truckload Industry Segments. Transportation Journal. 41, pp30-31.
Lu, C. S. (2003) An Evaluation of Service Attributes in a Partner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ime Firms and Shippers in Taiwan. Transportation Journal. Vol. 42, No. 5, pp.5-16.
Lu, C. S. (2003) The impact of carrier service attributes on shipper-carrier partnering relationships: a shipper's perspectiv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Vol. 39, No. 5, pp.399-415.
Lu, Y. and Dinwoodie, J. (2002)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 services in China. Transportation Journal. Vol.42, No. 2, pp.17-27.
Raguraman, K. and Chan, C. (1994). The Development of Sea-Air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An Assessment of Global trends,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 Vol. 30, No. 4, pp.379-396.
Venkatraman, N. and Ramanujam, V. (1986)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y Research: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pp.801-815.
Voss, M. D., Page, T. J., Keller, S. B. and Ozment, J. (2006) Determining Important Carrier Attributes: A fresh perspective using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nsportation Journal. Vol. 45, No. 3, pp.7-19.
Wagner, W.B. and Frankel, R.(2000). Quality carriers: critical link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3, pp.245-257.
Rondinelliand, D. and Berry, M. (2000) .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 and the Environment: Managiing Interaction in a Global Economy. European Management : Interactions in a Global Economy.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18, No. 4, pp.398-41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