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王建華(1991)。在社團中創造自己-論國民小學實施社團活動的成效。師
友月刊,284,10-12。
王德愉(2008)。臺北地區小學音樂社團之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臺北。
王秀慧(2010)。國小社團運作方式對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社團活動滿意
度影響之研究-以龜山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臺北。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62。
王盈家(2016)。臺中市國小弦樂社團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
井敏珠(1991)。從青少年心理談中學社團活動。師友月刊,,284,8-9。
行政院(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
員會。
江姮姬(2003)。國民小學小提琴團體課社團活動實施之探究。中小學一般
藝術教育師資培訓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49-262。
江秀梅(2007)。桃園縣國小管樂團之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新竹。
余安邦(2003)。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教育資料與研究,54,27-32。
陳浙雲、余安邦(2013)。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
踐。教育資料與研究,54,33-46。
邱皓政(201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佳卉(2006)。國小弦樂團合奏訓練與實務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臺北。
李茂能(2002)。量化研究的品管:統計考驗力與效果值分析。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學報,8,1-24 。
李家蓉(2009)。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宜蘭。
李美燕(2010)。「和」與「德」─柏拉圖與孔子的樂教思想。藝術評論,
20,123-146。
李偉文(2011)。教養,無所不在。臺北:遠流。
吳慎慎(2000)。多元智能的省思及教育觀點—教師專業的省思。藝術評
論,11,303-324。
吳俐臻(2000)。高雄縣指標型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及經營策略探討。未出
版之碩士論,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屏東。
吳崇旗、謝智謀(2006)。探討戶外冒險教育的效益。中華體育季刊,
20(3),43-53。
吳清山(2016)。未來教育發展動向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270,13-26。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明地(2007)。教育市場的概念與國民中小學的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79,
139-154。
林清達(2003)。教育改革時代的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花蓮師院學報,
16,135-157。
林昀萱(2007)。國民小學音樂性社團經營與展望。未出版之碩士論,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屏東。
林小玉(2010)。音樂教育哲學之範疇與議題--音樂教師面對的挑戰。美育,
174,4-15。
林慧茹(2013)。臺中市高中音樂性社團學生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調查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臺北。
林清海(2014)。中小學校最適規模經營問題之探討。台灣教育評論月刊,4(2),
1-8。
林雅純(2016)。鼓動傳情—國中經營傳統藝術社團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
林永豐(2017)。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轉化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75,
4-16。
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臺北。
洪詠善(2016)。從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探討音樂教學之特色與實踐。國教
新知,63(2),3-18。
邱婉華(2016)。國小學童學校社團參與及情緒智商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臺北。
胡婕筠(2016)。國小學童參與音樂性社團對情緒智能管理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工業管理學系,新竹。
姚世澤(1996)。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臺北:師大書院。
高芝蘭(2016)。社區藝文均質.城鄉美感均衡—社區、管校教育夥伴讓美感教育再升級。台灣教育,702,40-43。
麥佩綺(2008)。國小音樂性社團團體動力研究─以臺北市音符國小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臺北。
陳江松(1994)。臺北縣三重市國民小學高年級社團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
究。教育資料文摘,193,152-180。
陳幼慧(2007)。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文化教育學」
(Kulturpädagogik):精神發展與實施「通才教育」、「專門教育」的先
後順序。通識在線,10,24-27。
陳怡伶(2014)。參加音樂性社團對國小學童音樂學習興趣影響之調查研究
─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臺北。
陳秋萍(2016)。臺南市國民小學學校社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
陳智英(2016)。休閒活動參與動機、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之關係研究─以
新北市樹林區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桃園。
黃琬珊(2011)。國小音樂性社團卓越指導教師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臺北。
黃國敏、林海毅(2015)。新北市國民小學管樂團管理之研究。中華行政學
報,16,55-71。
張憲庭(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
政, 36,87 – 93。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二版)。臺北:臺灣東華。
張蕙慧(2011)。論杜威美學與國民小學音樂教育。臺中教育大學學報,
25(2),1-18。
張紋綺(2012)。台南市社會人士對學校經營社區關係之需求評估。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二版)。高雄:復文。
曾志永(2011)。行政領導視角分析臺北市國小音樂社團實施現況與形塑學
校特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臺北。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綜合領域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3)。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臺北:
教育部。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教育部。
梁金盛(2015)。少子女化情境中的小校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宜蘭縣一所偏遠小學為例,104年校務經營個案研究實務研討會,台北。
梁宜濃(2015)。國小社團參與者的動機與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臺南。
郭府華(2016)。高中生運動熱情及參與動機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運
動性社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臺中。
鄧清如、陳昭儀(2000)。國中生社團參與態度與幸福感 之相關研究─以北
縣一所國中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1,703-732。
簡彤紜(2016)。國民小學音樂團隊發展之我見。國教新知,63(2),94-102。
蔡慶成(2008)。學校社團經營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臺中。
廖淑娟(2016)。雲嘉地區國民小學美感教育實施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
潘宇文(2004)。西方合唱藝術與教學理念發展之歷史研究。國立台北師範
學院九十三年度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343-360。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鄭博真(2006)。幼兒教師多元智能與多元智能教育態度之相關研究。教育
研究學,40,99-123。
鄭淵全、陳殷哲(2016)。析論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育脈動,7,1-17。
趙念魯(2012)。國小社團活動的風華再現。翰林文教會訊,3,3-6。
臺灣省政府(1991)。倡導正當休閒活動充實國民生活內涵。臺北:臺灣省
政府教育廳。
盧芷鋆、鍾志強(2012)。音樂性社團參與者流暢體驗對行為意圖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雲林。
謝文全(2016)。教育行政學(五版)。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蕭佳純、董旭英、黃宗顯(2009)。少子化現象對國小教育發展之影響及其
因應對策。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3(1),25-47。
Daugherty,James F. (1996). Why Music Matters: The Cognitive Personalism of
Reimer and Elliott. Australian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No.1, 29-37
Hallam S. (2010). The power of music: Its impact on the intellectual, soci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28(3), 26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