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15: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葛乃榮
研究生(外文):KE,NAI-RONG
論文名稱:海事契約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範圍之研究─以買賣契約與傭船契約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Damages Assessment of Breach of Contract--Focusing on Commercial Sale Contract and Charterparty
指導教授:羅俊瑋羅俊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UO,JYUN-WEI
口試委員:葉錦鴻周振鋒羅俊瑋
口試委員(外文):YE,JIN-HONGJHOU,JHEN-FONGLUO,JYUN-WEI
口試日期:2017-01-0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系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2
中文關鍵詞: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傭船契約市場規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本論文著重於國際貿易中經常性觸及之貨物買賣契約與傭船契約議題,前者為國際貿易中最為大宗之契約種類,後者為海上貨物運送時恒常選擇之運送方式,而隨著商業策略變化及市場波動等因素之影響,難免有違約情事發生,在此情形之下,索賠方應如何於事實、損害數額之計算等方面提出具有說服力之理由,即屬企業于從事國際貿易時重要之課題,而本論文所著重者,即為貨物買賣契約與傭船契約違約時損害數額計算之部分。
於國際貿易領域,英國法目前仍具有領先地位,契約當事人亦往往于契約中約定以倫敦為仲裁及法院管轄地,因此本論文以英國判決為主要分析目標,而英國法計算損害賠償數額之方法是以契約目標於市場上是否具有替代性而分別適用市場規則與損害遙遠性,此二種方法於後續之訴訟策略安排迥不相同,故本研究亦針對不同個案中索賠方與違約方間之訴訟上攻擊與防禦手段系如何於英國法中市場規則與一般契約法原理中運用,並進而達到對企業經營者有利之結果作為研究方法。
在貨物買賣契約部分,無論作為索賠方或違約方,若希望訴訟儘早結束以方便後續之商業策略安排,則在訂立契約階段,應透過對貨物描述之放寬以增加適用市場規則之機會。
至於若適用損害遙遠性等契約法原理時,企業亦應於訂約階段透過縮減承擔風險之方式以降低日後違約時可能需負擔契約他方特別損失之風險。
傭船契約於適用市場規則與損害遙遠性之部份與貨物買賣契約並無根本上差異,然而隨著2007年The Golden Victory案之見解後,在長時間傭船契約違約之情形下,恐對違約方較為有利,而於該見解出現後,亦應儘量避免訂立長時間之傭船契約,以減少企業經營者陷入冗長訴訟程式之風險。
對於貨物買賣契約與傭船契約中常涉及之懲罰性違約金條款部份,由於英國法不承認懲罰性違約金之效力,故於訂約階段,應盡力於契約條款中說明能為英國法院所接受之「商業合理性」理由;而於訴訟階段,則依所處角色為違約方或索賠方而有不同,在違約方之立場,訴訟策略之重點應置於說明該條款之懲罰性質;在索賠方之立場,則應盡力對該條款不具有懲罰性,或即便具有懲罰性,亦有商業合理性存在,此部分若於訂約階段完善處理,則有事半工倍之效,就我國法部分,本文建議應釐清懲罰性違約金於我國法理之定位,以求損害完全填補原則及當事人契約自由間之平衡。
關鍵字: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傭船契約、市場規則


目錄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2 -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 3 -
第二章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損害賠償範圍之計算 - 6 -
第一節 損害之意義與類別 - 6 -
第二節 損害範圍之計算 - 7 -
第一項 英國法─市場規則 - 8 -
第二項 英國法避免超額賠償之方法 - 17 -
第三節 損害賠償範圍之限制 - 21 -
第一項 我國法 - 22 -
第二項 英國法─損害遙遠性之限制 - 27 -
第三項 小結 - 36 -
第三章 傭船契約損害賠償額之計算 - 41 -
第一節 問題意識 - 41 -
第二節 傭船契約簡介 - 42 -
第一項 傭船契約之種類與定義 - 43 -
第三節 傭船契約違約損害數額計算 - 46 -
第一項 論時傭船契約違約損害數額計算 - 46 -
第二項 論程傭船契約違約損害數額之計算 - 52 -
第三項 傭船契約違約損害數額計算之新發展 - 64 -
第四章 其他非典型損害之計算 - 75 -
第一節 懲罰性違約金 - 75 -
第一項 概說 - 75 -
第二項 我國之規定 - 75 -
第三項 懲罰性違約金制度於英國法之適用 - 79 -
第四項 我國法與英國法之比較 - 83 -
第五項 小結 - 84 -
第二節 商譽損失之賠償 - 88 -
第一項 整體營業利潤受損之求償路徑 - 89 -
第二項 類似慰撫金請求之求償路徑 - 92 -
第五章 結論 - 96 -
參考文獻 - 99 -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王澤鑑,民法總則,王慕華發行,2009年9月3刷。
2.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三民書局,2011年8月1版再刷。
3.尹章華、徐國勇,海商法,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2月初版。
4.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篇通則(上),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2000年9月,新訂1版1刷。
5.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篇通則(下),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2001年2月,1版1刷。
6.邱錦添,海商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4月再版。
7.吳從周、許茹嬡、林佳妙、鄭珮玟、蔣政寬合著,違約金酌減之裁判分析,元照出版公司,2015年5月,2版1刷。
8.林群弼,海商法,曾憲政發行,2000年8月初版,頁B030102-2。
9.柯澤東,海商法─新世紀幾何觀海商法學,元照出版公司,2010年9月2版1刷。
10.郭萍編著,租船實務與法律,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3版2刷。
11.陳自強,違約責任與契約解消,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9月,初版1刷。
12.陳歆,應用英美契約法,元照出版公司,2015年10月,初版1刷。
13.許忠信,海商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初版1刷。
14.曾隆興,詳解損害賠償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3版1刷。
15.曾世雄、詹森林,損害賠償法原理,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1月3版。
16.楊良宜,損失賠償與救濟,法律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
17.楊良宜、姚洪秀,航次租船合同與租船實務,百家出版社,1994年3月1版1刷。
18.楊仁壽,最新海商法論,楊仁壽發行,1999年10月。
19.楊仁壽,海上貨運基本觀念,三民書局有限公司,2015年9月,初版1刷。
20.楊大明,期租合同,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1版3刷。
21.鄭玉波,民法債篇總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修訂2版7刷。
22.劉宗榮,海商法,劉宗榮發行,1996年4月初版1刷。
23.劉春堂,判解民法債篇通則,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修訂6版1刷。

(二)期刊論文
1.王澤鑑,損害概念及損害分類,月旦法學雜誌第124期,頁201至212,2005年。

(三)專書論文
1.陳自強、蔡英欣,Soft Law之形成─以國際海事委員會立法活動為中心,載:整合中之契約法,頁305至321,2011年5月,初版1刷。

(四)碩博士論文
1.李吟秋,從交易當事人屬性論違約金之效力,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1月。

二、英文部分
(一) 專書
2.Ewan Mckendrick,Contract law—Text, cases and Materia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5th ed 2012).
3.E Peel, Treirel on the Law of Contract, Sweet & Maxwell Ltd (12th ed.,2007).
4.Guenter Treitel, Frustration and Force Majeure, Sweet & Maxwell Ltd (3rd ed.,2014).
5.Harvey McGregor, QC, McGregor on Damages, Sweet & Maxwell Ltd (18th 2011).
6.Michael G Bridge, Benjamin's Sale of Goods, Sweet & Maxwell Ltd (9th ed.,2014).
7.Professor Hugh Beale, Chitty on Contracts, Sweet & Maxwell Ltd (31th ed.,2012).
8.Stephen M. Waddams, The Law of Damages, Canada Law Book (1991).
9.Terence Coghlin, Andrew W. Baker Q.C., Julian Kenny, John D. Kimball, Thomas H. Belknap, Time Charters, Informa Law from Routledge (7th 2014).

(二)期刊論文
1.Bek, Mateusz, Pyrrhic Victory: Undoing the Law on Damages, 13 (10), Shipping and Trade Law 4-6 (2013).
2.Brian Coote, ‘Breach, Anticipatory Breach, or The Breach Anticipated?’ , 123 Law Quarterly Review 503-511 (2007).
3.David McLauchlan, Repudiatory Breach, Prospective Inability and The Golden Victory, 7 Journal of Business Law Issue, 530-550 (2015).
4.Jonathan Morgan, ‘A Victory for “Justice” Over Commercial Certainty’, 66 Cambridge Law Journal, 263-265 (2007).
5.Qi Zhou, Damages for Repudiation: An Ex Ante Perspective on The Golden Victory, 32 Sydney law review, 579-591 (2010).
6.W E Peel, Desideratum or Principle: The Compensatory Principle Revisited , 131 Law Quarterly Review, 29-34 (2015).

(三) 專書論文
1.Andrew, Burrows ., Lord Bingham and Three Continuing Remedial Controversies, in Tom Bingha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w: A Liber Amicorum 589-603, 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 (Mads Andenas and Duncan Fairgrieve ed.,2009).
2.Yvonne Baatz, CHATERPARTIES, in MARITIME LAW, 117-177, Informa Law from Routledge (Yvonne Baatz ed., 20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