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9 07: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若蕾
研究生(外文):Chang, Jo-Lei
論文名稱:運用微寫作教學提升九年級學生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n Micro-writing to Improve the Writing Abilities of 9th Grade Students
指導教授:林吟霞林吟霞引用關係
口試日期:2018-07-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科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3
中文關鍵詞:微寫作寫作教學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micro-writingwriting curriculum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0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微寫作教學」課程活動對於九年級學生寫作能力及寫作態度之影響。以「立意」、「取材」及「遣詞造句」三項寫作能力為教學單元,搭配不同的教學策略設計多樣化的微寫作課程,並具體呈現教學歷程,提供日後有意從事寫作教學的教師們參考。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以新北市山腰國中九年活潑班26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106年11月至107年1月間,以每週連堂的國文課既定時間進行為期九週、共十八堂的微寫作教學。根據本行動研究的教學歷程中,獲得以下結論:
一、運用微寫作教學有助於提升九年級學生的寫作表現
(一)學生在參與微寫作教學後,在前、後測的寫作能力上多有進步,其中以「遣詞造句」能力有近七成的學生進步最為顯著。
(二)焦點學生於後測的寫作成績優於前測,其中亦以「遣詞造句」能力進步最明顯。
二、學生對於微寫作課程抱持肯定的正向反應。
(一)接受微寫作教學後,在三項寫作能力中,超過九成的學生能明白「取材」與「遣詞造句」能力對寫作的意義。
(二)超過九成的學生同意參與微寫作課程對於提升寫作能力是有幫助的。
(三)九成以上的學生表示喜歡微寫作教學中的課堂氛圍、遊戲化課程及教師的正向反饋。
三、運用微寫作課程設計,成功改變學生的寫作態度,並激發其寫作動機。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對未來有意從事寫作教學的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推動寫作教學之參考。
This research is aime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micro-writing on ninth grade students, regarding the improvement on their writing abiliti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ir attitude towards writing. The curriculum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units: “How to set the main purpose”, “How to select the proper materials” and “How to use words and construct sentences” , along with a variety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 record will be kept as reference to those who would like to teach writing skills in the future.
My study duration was 9 weeks starting from November, 2017 to January, 2018. The method I use on my study is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objects of my study are 26 students in the 9th grade in New Taipei city. By having them take 17 lessons on micro-writing, I reviewed my work of the past nine weeks and came to the following results:
1.The 9th grade students did showed improvements on their writing skills by taking the micro-writing lessons.
(1)Most of the students made good progress on their last composition. Over 64% of the students made brilliant improvements on using words and constructing sentences in particular.
(2)Two spotting students both made improvements on the last composition, above all, on using words and constructing sentences.
2.Students are all having positive reactions on micro-writing lessons.
(1)After taking the lessons, Over 90% of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ng proper materials for writing and also the importance of wording and phrasing.
(2)Over 90% of the students agree with the fact that micro-writing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ies.
(3)Over 90% of the students like the harmonizing atmosphere during class and also the way I teach them to write.
3.By adding micro-writing to their writing lessons, it can change th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writing and inspire their motivation to write.

In the end of this research, I have some conclusions and personal advices on how to construct micro-writing lessons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寫作教學理論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寫作能力與評量方式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3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 39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課程設計 41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7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與研究倫理 49
第四章 微寫作教學行動歷程與結果 53
第一節 「微寫作教學」 實施策略 53
第二節 「微寫作教學」學生的寫作表現 84
第三節 學生對「微寫作教學」課程之反應 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第二節 建議 112
參考文獻 114

附錄一 教學錄影觀察紀錄表 118
附錄二 省思札記紀錄表 119
附錄三 寫作作品評分表 121
附錄四 微寫作教學課程回饋單 122
附錄五 學生作品分析表 124
附錄六 家長同意書 127
附錄七 第一堂:「立意」微寫作練習單 128
附錄八 第二堂:「立意」微寫作練習單 129
附錄九 第三堂:「遣詞造句」微寫作練習單 130
附錄十 第四堂:「遣詞造句」微寫作練習單 131
附錄十一 第六堂:「取材」微寫作練習單 132
附錄十二 第七堂:「取材」微寫作練習單 133
王鼎(2017)。精彩作文,從寫好一個句子開始:加強遣詞造句和提升文藻辭彙的仿寫練習。臺北:好事文化。
王雪(2015)。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研究。山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中國濟南。
仇小屏等著(2003)。小學限制式寫作之設計與實作。臺北:萬卷樓。
江麗美(中譯) (1996)。六項思考帽。臺北:桂冠。
杜紅梅(2015)。美國母語教育中的微寫作。初中語文教與學,2015(12)。
杜淑貞(2001),小學作文教學探究,臺北:文津。
吳玫香(2014)。寫作教室/看廣告 學布局。聯合報(2014/05/20)。
吳善揮(2016)。由閱讀到寫作,再到樂趣:微寫作融入中文讀本教學之研究。中小學教師培訓,346,43-47。
吳雪與汪莉(2014)。「微寫作對中學作文的影響」。文學教育,2014(04),104。
周慧菁(2007年9月6日)。美國新一波教育革命:寫作真的很重要。天下雜
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
林宜利(2002)。「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文寫作表現之影響。國立臺灣師大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林明進(2003)。創意與整合的寫作。臺北:國語日報社。
林美琴(2004)。上作文課了!作文教學妙招大公開。臺北市:天衛。
林嘉琪(2009)。「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道學(2014)。筆尖上的成長,小微寫作範例與解析。中國:華文出版社。
凌性傑(2016)。寫作測驗的意義〉我對教育會考寫作測驗的觀察。人本教育札記,327,10-13。
孫茂恩(2010)。提升九年級學生基測寫作能力之課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郭素青(2013)。「微寫作」對中學作文的影響。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02)。
陳紀璇(2013)。運用WebQuest與同儕互評策略於國中國文寫作學習成效與動機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數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正治(2007)。陳正治作文引導。臺北:民生報出版。
陳淑玲(2016)。陳淑玲十二思路翻轉作文1:加減擴縮改變。臺北:五南。
陳鳳如(2003)。不同寫作能力的國中生在寫作歷程與讀者覺察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63-68。
趙婉玲(2017)。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的現狀與對策。廣州大學教育系。中國廣州。
黃永和(1999)。後現代課程理論之研究。臺北:師大。
黃政傑、林佩璇(2008)。合作學習(初版七刷)。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玉成(1998)。思考技巧與教學。臺北:心理。
張東萍(2014)。微寫作來了。新作文(56)。
張春榮(2015)。語文領域的創思教學。臺北:萬卷樓。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取向。高雄:復文。
張新仁(1994)。寫作的心理歷程。教育文粹,23,112-153。
張輝誠(2015)。親子天下雜誌,62。https://goo.gl/HNDFC5
許育健(2015)。高效閱讀-閱讀理解問思教學。臺北:幼獅文化。
國立編譯館 (主編) (2001)。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
黃永和(1999)。課程統整的理論與方式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2,232-260。
曾秋霞(2010)。「改寫作文」─讓寫作非難事。北縣教育特刊,72,91-93。
彭聃齡主編(1990)。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馮淑娟(2016)。中考微寫作突圍。中國:團結出版社。
馮瓊瑤(2003)。國小四年級學童實施概念構圖作文教學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劉一博(2017)。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基於人本主義心理學視角。河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中國河南。
劉明松(2003)。結構性寫作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童寫作品質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劉美娜、黃琇苓(2018)。如是而已。寫作篇:國中—高中。翰林國文特刊,20-25.
鄭博真(2003)。寫作修改:模式、教學與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7(2),248-250。
鄭園園(2015)。微作文寫作教學與訓練技巧初探。現代語文,9,131-132。
蔡銘津(2002)。寫作修訂歷程的認知及其在寫作學習上的涵意。國教天地,145,102-110。
賴慶雄、楊慧文(2007)。作文新題型(增訂版)。臺北:螢火蟲。
魏家琳(2014)。過程導向寫作教學融合仿寫對國中生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臺中市。
翻滾海貍工作室。河道式作文寫作指南。臺北:三民書局。
Berninger, V.W. & Hooper, S.R. (1993). Preventing and remediating
writingdisability : Interdisciplinary frameworks for assessment.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22(4), 590-594.
Flower L.F. & Hayes J.R. (1981). 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4): 365-387.
Nystrand, M. (2006).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classroom discourse as it affec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40 (4), 392-412.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