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uber, W. C.,J. P. Heaney, S .J. Nix, R. E. Dickinson, and D. J. Polmann, “Stom Water Managaent Model User‘s Manual,VirsionⅢ”,Municip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Cincinnati,ohio,1981.
﹝2﹞Kresin, C., James, W. and Elrick, D.E. “Observations of infiltration through clogged porous concrete block pavers”. Ch. 10 in: Advances in Modeling the Management of Stormwater Impacts, Vol. 5. Proc of the Stormwater and Water Quality Modeling Conf.,1996.
﹝3﹞Rollings, Raymond S. and Marian P. Rollings,”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the UNI ECO-STONE concrete paver” , UNI-GROUP U.S.A., 1993.
﹝4﹞Soenke Borgwardt,” Test performed on UNI ECO-STONE pavements of various ages”, University of Hannover, Germany,1994.
﹝5﹞Soenke Borgwardt, “Performance and fields of application for permeable paving systems”, BFT 2/97, Germany, 1997.
﹝6﹞王如意、易任、應用水文學(上冊),國立編譯館,2001,第240-241頁。
﹝7﹞方楷逸,改質瀝青應用於排水級配之抗水侵害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 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8﹞吳學禮, 鋪面材料工程實務, 詹氏書局, 台北市, 民國86年。
﹝9﹞李柏鋒,利用流域空間及降雨特性於逕流推估改善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台北,2003。﹝10﹞李英豪、張德文,「台灣地區鋪面工程之研究與展望」,鋪面工程,第一 卷,第三期,2002,第84頁。﹝11﹞沈得縣、呂正宗,「營建回收資源再利用於透水性瀝青鋪面之研究」,透水性材料特性及鋪面成效評估研討會專輯,2004,第7-9~7-10頁。
﹝12﹞林鎮洋、鄭光炎、鍾詩明,「透水鋪面粉自然」,營建知訊,第234期,2002,第24-36頁。
﹝13﹞林鎮洋、鄭光炎,「透水性鋪面實例推動及推廣手冊研擬」,營建生態工法及防災工程技術群(二),內政部營建署營建自動化專案計畫,台北,2003,P4-1~P5-36。
﹝14﹞林鎮洋、鄭光炎,「透水性鋪面實例推動及推廣手冊研擬」,營建生態工法及防災工程技術群(三),內政部營建署營建自動化專案計畫,台北,2004,P4-1~P4-16
﹝15﹞林志棟、雷揚中,「不同透水性鋪面成效評估比較分析」,透水性材料特性及鋪面成效評估研討會專輯,中壢,2004,第2-1~2-7頁。
﹝16﹞林志棟、陳茂雄、陳順興、鄭仁崇,「材料特性對排水性瀝青路面影響之探討」,透水性材料特性及鋪面成效評估研討會專輯,中壢,2004,第13-1~13-3頁。
﹝17﹞林憲德,熱溼氣候的綠色建築,詹氏書局,2003,第367-380頁。
﹝18﹞洪明瑞、周毅,大地工程原理,高立圖書有限公司,1997,第229-232頁。
﹝19﹞徐虎嘯,「綠建築基地保水貯留及滲透設計容量轉換關係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六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2004,第493-498頁。
﹝20﹞陳茂雄、呂學士、陳順興,「排水性瀝青鋪面應用於國道高速公路之探討」,土木水利,第28卷,第三期,2000,第13-26頁。﹝21﹞陳瑞文,「結構性透水性鋪面之規劃設計及施工」,透水性材料特性及鋪面成效評估研討會專輯,中壢,2004,第12-1~12-13頁。
﹝22﹞莊世隆,透水舖面透水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台北,(2002)。﹝23﹞國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營建生態工法及防災工程技術群(三)期末審查會議,內政部營建署,2004。
﹝24﹞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建築基地保水滲透技術設計規範與法制化之研究「透水鋪面」工法性能試驗解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3,第8-20頁。
﹝25﹞黃建達,不同透水性鋪面性能試驗研究與成效評估,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基隆,2004。﹝26﹞鄭光炎、鄭政利及林志棟,建築基地保水滲透技術設計規範與法制法之研究-子計畫二「透水鋪面」工法性能實驗解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2004,第8-14頁。
﹝27﹞鄭光炎、鄭向高、廖士煒,「透水鋪面之探討」,土木水利,第三十一卷,第五期,2004,第62-64頁。
﹝28﹞廖朝軒、林志棟、陳瑞鈴,「新店區透水鋪面試驗區成效評估」,透水性材料特性及鋪面成效評估研討會專輯,中壢,2004,第5-1~5-7頁。
﹝29﹞劉守益,多孔性瀝青混凝土成效之評估,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中壢,1996。﹝30﹞蔡攀鰲,「簡介排水性鋪面設計及施工」,鋪面排水與行車安全研討會論文集,1999,第1-9頁。
﹝31﹞蔡攀鰲,瀝青混凝土(材料、試驗與配合設計),三民出版,2004,第1-3頁。
﹝32﹞賴俊良,土地管理策略與都市逕流水質關係之研究-SWMM模型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台中,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