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0 05: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佳霖
研究生(外文):TSAI CHIA LIN
論文名稱:童話閱讀之情意教學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Fairy tale teaching and Affective teaching
指導教授:林文寶林文寶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6
中文關鍵詞:閱讀童話教學童畫閱讀情意教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4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摘 要
本研究課程旨在透過童話中溫馨迷人的情境、新奇的想像、豐富的題材、合諧優美的氣氛吸引學生深入閱讀,並進而培養閱讀興趣。透過相關閱讀教學的設計,期許學生在閱讀討論中,體會童話的真、善、美,並結合生活中的情意問題,培養了解問題、討論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研究是以行動研究的概念與精神為基礎,來進行國小童話閱讀的教學活動。以研究者任教的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幼獅出版-童話選集內<小黑來握手>、<尋找心的巨人>、<衣服的爭論>、<稻草人卡卡>、<美麗的鴨子>、<小紅>、<小糊塗>、<快樂的小豬>等八篇童話為閱讀教材。利用閱讀討論的模式,融入情意議題、規劃「發現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挑戰困難」、「助人最樂」等四個單元的教學主題與設計。教學的過程依據學生的分組討論、發表、學習單與心得等學習狀況,加上教學者的觀察與省思,隨時調整教學方式,找出有效的教學方式與引導方法。
研究過程,發現童話豐富的情節與生動的故事,在適當的教學引導下,確實能提升兒童的閱讀興趣,本土童話的故事情境描寫也能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很適合做為情意教育的教材。
本研究根據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研究的結論,對後續教學者與研究者提出教學的建議與參考,期許後續教學與研究者能更加深入研究「童話教學」、「閱讀與情意」之間的相關議題。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use the fascinating contexts, novel imaginations, diverse themes, and harmonious atmospheres of fairy tales to attract students to read fairy tales and cultivate their interest in reading. Through the design of reading instructions, it was expected that students could experience the truthfulness, goodness, and beauty of fairly tales through reading discussions and further integrate the affective issues in life to cultivate their abilities of understanding, discuss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This study conducted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fairy tale read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and spirit of action research. The fifth grade students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Eight fairy tales included in the Fairy Tale Collection published by Youth Cultural, including Hold Hands Blacky, Quest for the Giant of the Heart, The Quarrel over Clothes, Straw man Kaka, The Beautiful Duck, The Little Red, Little Muggins, and The Happy Pig were selected as reading materials. The reading discussion model was adopted. Affective issues were incorporated, and four subjects, including Discover Yourself, Everyone Has His Place, Challenge the Difficult, and To Help is the Best Enjoyment,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group discussion, questions, learning, and response of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instructor’s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the instructional method was adjusted at all times to derive the most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and guiding method.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rich storyline and vivid descriptions of fairy tales, if proper instructed, can indeed improve children’s interest in reading. Besides, the portrayal of local fairy tales is also close to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s, so they are materials suitable for affectiv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is study also provided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follow-up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hoping that follow-up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could make a more in-depth investigation in issues related to “fairy tale teaching” and “reading and affection”.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貳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故事治療…………………………………………………………………..9
第二節 情意教學…………………………………………………………………14
第三節 閱讀教學…………………………………………………………………18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24
第一節 研究對象…………………………………………………………………24
第二節 研究教材分析……………………………………………………………26
第三節 教學設計理念……………………………………………………………3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34
第肆章 教學的設計與實施………………………………………………………..37
第一節 單元一教學:發現自己………………………………………………….37
第二節 單元二教學:天生我材必有用………………………………………….48
第三節 單元三教學:欣賞自己…………………………………………………59
第四節 單元四教學:助人最樂………………………………………………….73
第五節 小結………………………………………………………………………83
第伍章 結果與討論………………………………………………………………..84
第一節 學生閱讀行為的改變……………………………………………………84
第二節 學生情意觀念的改變與影響……………………………………………86
第三節 童話教學的設計原則……………………………………………………88
第四節 總結 ……………………………………………………………………90
第五節 小結………………………………………………………………………91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104
第一節 結論……………………………………………………………………..104
第二節 建議……………………………………………………………………..106

參考書目…………………………………………………………………...……….109
附錄…………………………………………………………………...…………….112
參考書目
一、文本
洪文瓊主編 兒童文學童話選集 台北市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1989年7月
二、論著
王萬清著 讀書治療 台北市 心理出版有限公司 1999年9月
王瓊珠著 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 台北市 心理出版有限公司 2004年5月
吳鼎著 兒童文學研究 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 1980年10月
吳麗娟著 讓我們更快樂-理性情緒教育課程 台北市 心理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5月
吳明隆著 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1
年5月
林良著 淺語的藝術 台北市 國語日報出版 1979年7月
林守為編著 兒童文學 台北市 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1988年7月
林文寶等著 認識童話 台北市 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
林建平著 兒童輔導與諮商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1年11月
林敏雄譯 維瑞娜.卡斯特著 童話治療 台北市 麥田出版社 2004年5月
洪汛濤著 童話學 台北市 富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9年9月
唐淑華著 情意教學-故事討論取向 台北市 心理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唐淑華著 說故事談情意-《西遊記》在情意教學上的應用 台北市 心理出版有限公司 2004年2月
馬景賢著 跟父母談兒童文學 台北市 國語日報出版 2000年8月
夏林清等譯 行動研究方法導論 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出版 1997年 9月
莊素芬譯 M. C. Hyson原著 情緒發展與EQ教育 台北市 桂冠出版社 1998年 8月
陳正治著 童話寫作研究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0年6月
陳柏蒼譯 亞瑟.羅森著 童話許願戒 台北市 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
常雅珍著 國小情意教育課程 台北市 心理出版社 2005年5月
郭菀玲譯 艾倫.金著 大人心理童話 台中市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1999年10月
黃月霞著 情感教育與發展性輔導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89年8月
黃月霞著 兒童輔導與諮商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7月
張清榮著 兒童文學創作論 台北市 富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1年9月
張美惠譯 EQ 台北市 時報出版社 1996年 4月
廖清碧著 童話裡的智慧 台北縣 探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年2月
鄧運林主編 開放教育情意教學(上)(下)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7年5月
蔡尚志著 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5年6月
蔡尚志著 兒童故事原理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89年10月
鍾聖校著 情意溝通教學理論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0年9月

三、學位論文
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 台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9年
3月
林孟蕾著 繪本閱讀教學以情緒教育主題為例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2003年7月
呂佳蓉著 幼獅版兒童故事選集比較研究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2005年7月
吳月裡著 情緒教育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童情緒適應行為之效果研究 國立新竹教育學
院輔導教學碩士班 2002年7月
周盛勳著 班級輔導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兒童情緒智力、自我概念及生活
適應之輔導效果 國立新竹教育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 2002年7月
紀惠著 一個情緒困擾兒童在讀書治療中的改變歷程研究 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
究所 2000年
洪慧萍著 合作學習融入閱讀教學模式對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後設認知、閱讀動機
影響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002年7月
陳美姿著 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 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2000年7

陳依伶著 情緒教育課程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自我情緒覺察能力之研究 國立台北
師院教育系 2004年7月
陳彥穎著 國小高年級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
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7月
曾照成著 國小學童閱讀討論教學及其主題詮釋探討 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002年6月
黃國將著 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之研究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2004年7月
辜秀晶著 讀書治療對國小兒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輔導效果 台南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 1998年6月
張瑞菊著 情意導向兒童閱讀教學活動設計研究 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002年7

曾娉妍著 情緒教育課程對提昇國小兒童情緒智慧效果之研究 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 1998年6月
孫康寧著 指導兒童創作童話之研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文研究所 2006年6月
劉志龍著 讀書輔導對偏遠地區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輔導效果之研究 國立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2003年
劉逸青著 說來聽聽:教室中的閱讀討論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2004年7月
劉春男著 情緒管理團體輔導對國小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
究所 2001年1月
顧淑芬著 運用繪本實施情意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我會愛精選繪本》為例 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資處語文教學研究所 1995年7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何志培(2002)•親人遽逝的心身反應及如何走出傷痛•諮商與輔導,199,5-7。
2. 劉靜女(1998)•悲傷父母之評估與處遇•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實務,1,48-56。
3. 廖珍娟(1986)•早期親子依戀情感之增進•護理雜誌,35(3),23-30。
4. 許育光(2002)•從分離個體化觀點探討-協助複雜性哀傷兒童在治療關係中疏通悲傷•諮商與輔導,199,13-17。
5. 莊小玲、葉昭幸(2000)•概念分析∼哀傷•長庚護理,11(1),44-49。
6. 高淑芬、李明濱(1991)•哀傷與傷慟的身心醫學觀•當代醫學,18(4),89-94。
7. 蔡崇煌、陳宇嘉、范世華、吳萬慶、林正介、林高德(2000)•921集集大地震-創傷後壓力疾患一以台中縣某地區醫院門診病人為例•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雜誌,9(2),103-111。
8. 楊玉娥(1996)•婦女面對子宮內胎兒死亡之認知反應•護理雜誌,43(1),
9. 張瓊方(2005)•誰把孩子變少了?全球嬰兒荒•光華畫報雜誌社,27(9), 32-36。
10. 張淑芬(1996)•喪子悲傷反應及意義治療的應用•諮商與輔導,127, 24-27。
11. 黃君瑜、許文耀(2003)•九二一地震災區學生的因應型態、樂觀與心理症狀的關係~一年後的追蹤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6,331-353。
12. 許忠仁(1998)•喪禮一事、習俗與悲傷諮商•諮商與輔導,153,24-16。
13. 林雁秋、顏妙芬(2003)•協助一位急性腎衰竭母親面臨新生兒死亡的護理經驗•慈濟護理雜誌,2(2),90-96。
14. 利翠珊(1998)•三代同堂家庭中的代間關係與婚姻關係•家庭教育雙月刊,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