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6 22: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雪芬
研究生(外文):CHEN, HSUEH-FEN
論文名稱:教學卓越獲獎團隊之個案研究 -以博愛國小附幼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Excellent Teaching Team- A Case of Tainan Municipal of Bo-Ai Kindergarten.
指導教授:林東征林東征引用關係李金泉李金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TUNG-CHENGLI,CHIN-CHUAN
口試委員:陳恆霖林佳蓉
口試委員(外文):CHEN,HENG-LINLIN,JIA-RONG
口試日期:2019-07-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臺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中文關鍵詞:教學卓越獲獎團隊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
外文關鍵詞:Teaching excellence award winning teamKindergarten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Curriculu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5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以獲選教育部2016年度教學卓越金質獎之博愛國小附幼教學團隊為研究對象。以文獻探討中有關教學卓越金質獎之內涵為基礎,採用質性個案研究法。依據研究結果,從而提出幼兒園邁向優質教學之參考。結論摘述如下:
(一)此教學卓越團隊有三項的教育理念:教師「以孩子為中心」共同信念來實施課程,在地化的文化課程及實踐教保活動課程統整六大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
(二)此教學卓越團隊有三項班級經營特色:教室優質的師生討論氣氛、強調同儕合作及教學團隊成員開放式教育的班級經營精神。
(三)此教學卓越團隊運作有三項方式:由校長擔領頭羊促成組成團隊且能彼此鼓勵與支持、透過讀書會形塑團隊教學共識、透過幸福小組及心靈成長課程凝聚團隊向心力。
(四)此教學卓越團隊課程實施成效有三項:發展經歷啟蒙期、探索期、發展期、展望期之歷程、課題從例行性活動出發且涵蓋多樣性、全語文的教育精神。
(五)獲獎教學卓越團隊至校外分享,有效地課程創新擴散。

The research object for this study is the winning team for Teaching Excellence Awar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nan Municipal of Bo-Ai Kindergarten 2016. The literatur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aching excellence gold award.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adopted as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re are three educational ideals for this teaching excellence team: Common belief to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 Localized cultural curriculum;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to integrate the six core literacy education concepts.
(2)This course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lass management of excellent team::High-quality communication atmospher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Emphasize peer cooperation; Open spirit of the winning team members.
(3)There are three situations in which this teaching excellence team operates: The principal found the team and support with the hand; Shape the team's teaching vision by the reading group; Shape the Happiness Group and the Spiritual Growth Program.
(4)There are three achievement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eaching excellence team course: The development phase includes enlightenment,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horizon; The course covers daily activities and diversity; the Whole Language approaches reading instruction.
(5)The award-winning teaching excellence team shares growth experiences with other schools to effectively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project innovation.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保活動課程與教學卓越獎的關係 9
第二節 教學卓越獎的內涵 22
第三節 教學卓越獎的相關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1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39
第一節 教學團隊教育理念之分析 39
第二節 教學團隊團隊運作之分析 44
第三節 教學團隊班級經營之分析 52
第四節 教學團隊教學創新之分析 55
第五節 教學團隊學習績效之分析 77
第六節 教學卓團隊運作特色之分析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4
參考文獻 97
中文文獻 97
西洋文獻 99
附錄 101
附錄一 : 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評選及獎勵要點 101
附錄二 : 臺南市107年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注意事項 104
附錄三 : 臺南市104年度校校教學卓越發展計畫 107
附錄四 : 教學卓越獎幼兒園組2006-2018年金質獎一覽表 109
附錄五 : 校長訪談大綱 111
附錄六 : 教師訪談大綱 112
附錄七 : 訪談同意書 113
附錄八 : 「幼兒園課程與輔導」研習實施計畫 114
附錄九:自由時報 (2017-06-01) 116

一、中文文獻
幸曼玲等(2015)。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9)。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評選及獎勵要點。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楊淑朱、王連生、盧美貴、江莉麗(1998)。幼稚園課程標準修訂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盧美貴(2013)。幼兒教保概論。台北市:五南。
游淑燕(1995)。幼兒園教師課程決定類型分析。嘉義師院學報,9,641-666。
陳千惠(2001)。幼兒教保活動設計。臺北市:啟英文化。
武素萍、楊中宜、郭靜宜(2003)。幼兒教保活動設計。臺北市:啟英文化。
陳雅慧(2012)。英國創造力的學習。臺北:天下。
李昭明、周于佩、幸曼玲(2009)。邁向世界的臺灣幼兒教育-紐西蘭與芬蘭幼兒教育課程綱要對我國幼教的啟示。國教新知,56(4),2-14。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顧瑜君(譯)(1998)。質性研究寫作(原作者:H. F.Wolcott)。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0)
阮光勛(2014)。促進質性研究的品質與可信性。國教新知,61(1),92-102。
楊孟麗、謝水南(譯)。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原作者: Fraenkel , Wallen & Hyun)。臺北市:心理。
簡淑真(2004)。幼兒教育主題式課程之分析研究-以台灣幼稚園實驗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瑞琴(2003)。幼兒讀寫萌課程。臺北市:五南。
李坤崇、歐慧敏(2001)。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二版)。臺北市:心理。
周淑惠(2002)。幼兒教材教法──統整性課程取向。臺北市:心理。
何釐琦(譯)(1990)。 與兒童一起探索—美哩河濱街教育學院幼教課程指引。台北市:光佑。
林意紅(2001)。甘庶有多高—幼兒測量概念的學習。台北市:信誼。
林意紅(2002)。鴿子—幼兒科學知識的建構。台北市:信誼。
高琇嬅(2001)。學校附近的地圖—18篇幼兒建構學的課程實錄。台北市:光佑。
林惠娟(2004)。小白鯨洗衣店—從種子幼稚園的課程看主題教學的全貌。台北市:光佑。
李芳菁(2008)。幼稚園輔導方案與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琴心(2012)。方案教學的實踐歷程與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育瑋(1996)。幼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臺北師院學報。
江明哲(2018)。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實踐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態度之研究。南華大學,屏東縣。
凃春美(2017)。幼兒園教師與教保員對實施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之觀點探究。輔仁大學,新北市。
羅鳳珍(2015)。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實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娟伶(2014)。幼兒園教師實施「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行動歷程與省思。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劉美吟(2014)。園長領導教師實踐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精神與理念於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新鄉(2010)。教學卓越獲獎團隊表現與學校教師文化關聯性之研究:以大一國小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期刊,10(2),41-83。
徐碧君(2010)。臺灣地區教學卓越幼稚園創新經營,組織承諾,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學效能之硏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新竹市。
翁慧穎(2014)。I See You-獲得教學卓越金質獎國小視障資源班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徐秀鳳(2006)。竹興國小教學卓越金質獎團隊文化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葉明棋(2017)。霞雲國小教學卓越金質團隊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林芷瑩(2016)。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獲獎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黃韻亘(2015)。國小教學卓越團隊教師領導之個案研究-以墨之痕教學團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莉娜(2016)。城鄉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歷程之比較研究-以高雄市二所國中教學卓越團隊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高佩煖(2013)。國中教學卓越獎獲獎團隊學習歷程之個案研究-以臺中市立漢口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市。
陳琦媛(20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於我國高等教育實施現況之探討。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2(2),1-46。
二、網路資料
教育部(2012年1月1日)。教保活動服務實施準則。全國教保資訊網。取自https://www.ece.moe.edu.tw/archives/5465/
教育部(2016年12月1日)。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全國教保資訊網。取自https://www.ece.moe.edu.tw/archives/5432/
維基百科。(2014年11月27日)。課程。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A%B2%E7%A8%8B/
教育部(2015年12 月31 日)。CIRN標竿典範網站。取自https://cirn.moe.edu.tw/Benchmark/Results/index.aspx?sid=23&mid=1262
三、西洋文獻
Powers, A. L.(2004).An evaluation of four place-based education program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5(4), 17-32
Kilpatrick, W. (1922). The project method: The use of the purposeful act in the educative process.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