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9 04: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沈延柳
研究生(外文):Shen, Yan-Liu
論文名稱:中國大陸土地使用權制度研究——公私法接軌視角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Land Use Right of Mainland China——Connect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Law
指導教授:蘇永欽蘇永欽引用關係許政賢許政賢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吳瑾瑜鄭冠宇
口試日期:2019-07-3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4
中文關鍵詞:土地使用權公有土地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土地是極為重要的生產資料,更是人類生活之根基,由於土地為稀有資源,因而有關土地歸屬與利用的制度安排引發諸多討論與研究。如何提高土地利用上的效益,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並更好承擔其社會保障功能及實現公平正義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議題。
中國大陸實行土地公有制度,土地所有權主體以法律明定之國家和農民集體為限,民法上的眾多私主體皆不得取得土地所有權。這樣的制度規定另中國大陸的土地制度乃至整個物權體系都較之傳統大陸法系的規定顯得特別。土地的歸屬形式單一,但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推進,土地利用的權利則由國家釋出給不同主體,私法主體得取得土地使用權,在這個過程中,對土地的法律規制由公法的管控轉接到民法領域的規則。
歸結起來,中國大陸有關土地的歸屬與利用問題是土地的公有公用和公有私用問題。與此相對應,實行私有制的台灣,並不僅有私有土地存在,同樣有大量的公有土地,也存在公有土地的利用問題。因而可以獲得兩個觀察視角,一是兩岸的公有土地利用可以加以橫向比較,在制度設計上,不僅涉及民法一般法和民事特別法內部體系的安排,也涉及公法規範與私法的對接;二是在公有土地讓渡給私法主體加以利用時,其間的公私法規範如何橋接,以及公法主客體如何進入私法。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6
第一項 研究方法 6
第二項 研究限制 7
第三節 內容架構之安排 8
第二章 土地權屬與利用形態 10
第一節 土地歸屬與利用方式 10
第二節 台灣公有土地利用制度 11
第一項 公有土地基本情況 11
第二項 公有公用土地之利用 14
第三項 公有非公用土地之利用 16
第三章 中國大陸土地使用權立法概述 29
第一節 概述 29
第一項 作為研究中心詞的「土地使用權」 29
第二項 土地使用權產生的制度基礎 31
第三項 土地使用權與地上權、永佃權的簡單對比 33
第四項 創設土地使用權的路徑簡述 34
第二節 土地使用權之立法源流 35
第一項 土地公有制的形成 36
第二項 公有制土地利用方式變革 38
第三節 現行的土地法律體系概述 42
第一項 相關立法 42
第二項 司法解釋 46
第四章 中國大陸土地使用權主體論 47
第一節 概述 47
第一項 民法總則的規定 47
第二項 民法總則主體規定的特點 48
第二節 國家的民法主體地位 49
第一項 國家的雙重主體身分 49
第二項 國家如何轉介為私法主體 50
第二節 集體概念法律理解 51
第一項 集體之定義及相關學說 51
第二項 「集體」作為主體及其演變 53
第三項 現存問題 56
第五章 中國大陸土地使用權客體論 58
第一節 國有土地上的土地使用權 58
第一項 以劃撥方式獲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 58
第二項 以出讓方式獲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 61
第三項 其他途徑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利 66
第二節 集體土地上的土地使用權 68
第一項 宅基地使用權 68
第二項 土地承包經營權 72
第六章 結論 80
參考文獻 82
參考文獻
一、書籍類文獻
1.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
2. 鄭玉波, 民法總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3. 史尙寬,物權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4. 翁岳生,行政法,北京:中國法製出版社,2009年。
5. 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6. 王利明,民商法精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
7. 王利明,物權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
8. 王利明,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
9. 蘇永欽,走入新世紀的司法自治,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10. 蘇永欽,私法自治中的國家強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
11. 江平,中國土地立法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
12. 江平,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精解,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
13. 梁慧星,民商法論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14. 梁慧星,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15. 孫憲忠,物權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16. 崔建遠,物權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
17. 尹田,物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
18. 房紹坤,物權法用益物權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19. 陳華彬,民法物權輪,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
20. 王衛國,王廣華,中國土地權利的法制建設,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21. 高富平,土地使用權和用益物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22. 高富平,中國物權法——制度設計和創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23. 陳錫文等著,中國農村制度變遷6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4. 陳耀東,房地產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25. 畢寶德,土地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26. 國家農業委員辦公廳:農業集體化重要文件彙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年。
27. 陳小君等,農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28. (美)伊利(R.T.Ely),(美)莫爾豪斯(E.W.Morehouse)著,滕維藻譯,土地經濟學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29. 賀雪峰,地權的邏輯——中國土地制度向何處去,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
30. 李顯冬,溯本求源集 國土資源法律規範體系之民法思維,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
31. 李顯冬編著,李顯冬解讀農村土地承包法,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年。
二、期刊論文
1. 王利明,《物權法》頒布後土地承包經營權徵收中的若干法律問題,法學,2009年第5期。
2. 崔建遠,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修改意見,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3. 王利明、周友軍,論我國農村土地權利制度的完善,中國法學,2012年第1期。
4. 桂華,賀雪峰,宅基地管理與物權法的適用限度,法學研究,2014年第4期。
5. 韓松,論成員集體與集體成員——集體所有權的主體,法學,2005年第8期。
6. 韓松,論集體所有權與集體所有制實現的經營形式,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總第84期。
7. 王祥軍、吳興國,淺析集體組織成員資格法律制度,甘肅農業,2005年第11期。
8. 王永紅,尊重農民土地財產權各地集體土地制度創新活動透視,中國土地,2001年第7期。
9. 林清汶,大陸土地使用權與臺灣地上權法制之比較研究,法令月刊,2018年第8期。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