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王志弘(譯)(1995),Sennett, Richard(1988)。The Civitas of Seeing。Place,Vol.15,No.4,p.(觀看的城市。空間與社會譯文選)。
王志弘(譯)(1979)。Lefebvre, Henri著。〈空間:社會產物與使用價值〉(Space: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增訂再版。台北:明文。
王俊傑(2006)。都市計畫公共空間生產過程之公共性研究- 以台中市新市政中心專用區為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Danny L. Jorgensen著。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台北:出版社:弘智文化。
司玲司然(譯)(2007)。亞太城市的公共空間-當前的問題與對策。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江柏煒(2003)。《大地上的居所-金門國家公園傳統聚落導覽》。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江柏煒(2007)。金門的傳統聚落與民居建築。台北:國家公園季刊。1月號。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6)。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台北市。
林森田(1993)。土地開發許可制之研究。
林森田(1993)。土地開發許可制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
李增德(2003)。金門人文采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縣。
金門縣政府(1987)。金門特定區計畫內風景區開發許可審議規範。金門縣。
金門縣政府(1992)。《金門縣志》〈卷三・人民志〉。
金門縣政府(2006)。金門傳統聚落建築景觀維護與發展計畫暨金門特定區計畫自然村開發許可管理準則及設計規範。金門縣。
金家禾(1996)。「開發許可制對土地開發之影響」,土地開發與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中國地政研究所及中國土地改革協會。
姜鵬輝(1994)。公共空間的使用者控制:大學社團辦公室之環境行為初探-以台灣大學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凌韻生(1992)。台灣地區實施開發許可制時規劃主管機關組織變革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夏鑄九(1994)。(重)建構公共空間─理論的反省。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6期。
夏鑄九(1994)。公共空間。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藝術家出版社。
徐磊青、楊公俠(2005)。環境心理學—環境、知覺和行為。台北:五南出版社。
張世賢、陳恆鈞(2001)。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台北:商鼎文化。
曹衛東等合譯(譯)(2002)。Jurgen Habermas著。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
郭肇立(1998)。傳統聚落空間研究方法,聚落與社會。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陳川正(1991)。公共性與社會演化-論哈伯瑪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變遷》。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威志(2001)。我國開發許可制與計畫連結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登輝(2002)。土地整體開發方式評選-多屬性決策方法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程明修(1999)。從行政法之觀點論行政之公共性〉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一)》。台北:三民。
楊天厚、林麗寬(1998)。《金門寺廟巡禮》。稻田出版社。
葉鈞培(1997)。《金門姓氏分布研究》。金門縣政府。
蔡英文(2002)。政治實踐與公共空間。台北:聯經出版社。
賴志彰(1995)。聚落保存之我見。台北:漢聲雜誌,75期。
賴宗裕(1999)。都市成長與土地開發管理─理論與實踐。台北:華泰出版社。
謝慶達(譯)(2002)。Roger Trancik著。找尋失落的空間-都市設計理論。台北:。田園城市。
譚鴻仁(2003)。公、私之間由一個私有財產公有化的例子看公共領域的變動。地理學報,34期。顧忠華(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北:台灣社會學研究。4期。
英文部份:
Soja, Edward W.(1989). Postmodern Geographies: The Reassertion of Space in Critical Social Theory.London:Verso.
Hsia,Chu-Joe(1995).(Re)constructing the public space: a theoretical reflection,paper prsented at Environmental DesignResearch Association (EDRA) Conference,Boston,Massachusetts,March 5,1995.
Liu,Chi-Wen(劉綺文).(1994).From old town to new city :A study of behavior settings and meanings of streets.in taiwan.Ph. D. dissertation,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Wiseman,J.P.(1970).Stations of the Lost: The treatment of skid row alcoholics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Whyte,W.F.(1955).street Corner Societ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網路部份:
高怡萍。參與觀察法。2008年7月5日,取自http://4318.wwwts.au.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2749&Part=PT061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