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鄭加佑,2012,「氫氧混合氣注入柴油引擎燃燒室對節能與污染減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2] 吳進源,2009,「氫氣缸內直噴火花點火引擎之實驗研究」逢甲大學機電系機械工程,碩士論文.
[3]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07: 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 –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GEO-4). (中文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7:《全球環境展望4 ——旨在發展的環境》)(http://www.unep.org/geo/GEO4/report/GEO-4_Report_Full_CH.pdf)
[4] Cohen and others 2004: Mortality impacts of urban air pollution. In Comparative quantification of health risks: 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 Vol. 2, Chapter 1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
[5] 江守山,香港大紀元時報,醫療保健單元「空氣殺手 超細懸浮微粒」,2009年5月.
[6] 王雅玢,1994,「交通污染源大氣中多環芳香烴化合物特徵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7] 曲新生、陳發林,2006,「氫能技術」,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8] 毛宗強,2008,「氫能-21 世紀的綠色能源」,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9] 陳江丹、薛英傑,2009,「摩托車二次空氣補償閥在高原地域的調整和應用」《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 CAS 2009年第2期 28-32頁,五羊-本田摩托(廣州)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10]譚勤學、任靜、蔣洪德,2012,「燃氣輪機二次空氣系統一維傳熱特性預測」,《熱力透平》第41卷第2期 122-126頁,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
[11]紀雲飛、李豔琴,2011,「三菱速跑V6配氣相位偏差對發動機整體性能的影響」《汽車維修》 2011年第12期 30-31頁,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2]明彩兵、葉代啟、付名利、徐楠,2007,「摩托車排放後處理技術現狀」,《車用發動機》 2007年第5期 14-17頁,仲愷農業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佛山市維豐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
[13]孫重祥,2006年,「淺談發動機二次空氣系統」,《實用汽車技術》第3期 5-6頁.
[14]範兵、陳軍、閆大方,2005,「二次空氣閥在摩托車上的應用」,《摩托車技術》第11期 32-35頁,湛江德利化油器有限公司。
[15]Callaghan, K., Nemser, S., and Johanson, W., "Oxygen Enriching Membranes for Reduced Cold Start Emissions," SAE 1999-01-1232, 1999.
[16]吳澤松、洪榮芳、張育斌、鄒忠全、吳向宸,2009,國科會空汙防制科研合作計畫「噴射機車污染排放改善及控制系統技術提升研發」,計畫編號:NSC 98-EPA-M-008-001。
[17]姚禦淩,2008,「機車二次空氣對廢氣排放及觸媒轉換器之影響研究」,昆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8]王又弘,1999,「單缸二行程引擎二次空氣系統特性分析」國立中興大學 ,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19]李仲河,2009,「超級柴油加氫對直噴式柴油引擎性能、廢氣排放和燃燒特性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 碩士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