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FUJIME Yuki (2006)”Japanese Feminism and Commercialized Sex: The Union of Militarism and Prohibitionism”, SOURCE: Social Science Japan Journal 9 no1 33-50.
Denorah Stone(2007)《政策吊詭》,朱道凱譯,台北:群學
Faulks (2000)《公民身份》,黃俊龍譯台北:巨流
Florrie Burke(2006)〈96年全國社政人員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實務國際工作坊〉,高雄場會議記錄,婦女救援基金會。
Hsiao-chuan Hsia(2005 )“Tip of Iceberg :the Taiwan Cases”, 發表於,東南亞人口販運防治策略國際研討會,2005/11/28-30,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主辦。
Hsiao-chuan Hsia(2007)”The Development of Immigrant Movement in Taiwan—the Case of ALLiance of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for Immigrants and Migrants”, 發表於2007國境管制暨新移民女性培力國際研討會,世新大學社發所主辦。
Nobue Suzuki(2006)”Cross-Border Marriages and National Governance”,發表於2006年世新大學第三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主辦。
Moise’e Nai’m(2006)吳國卿譯,《誰劫走了全球經濟-全球化的五大戰爭》,台北:時報出版。
Zygmunt Bauman( 2001)《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張君玫譯,台北:群學。
刁建生(2007) 〈全球治理下非政府組織安全維護的角色與功能:從人口販運犯罪活動面向觀察〉,第六屆「公共事務」論文發表會,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刁仁國(2001)〈非法移民犯罪〉,《跨境犯罪偵查之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
王雅各(1999)《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
王增勇(2003) 〈照顧與控制之間-以「個案管理」在社工場域的論述實踐為例〉,《台灣學社會研究季刊》第51期。
王美娟(2005)〈外籍女子以結婚名義來台從事色情之現象探討-以嘉義縣為例〉,發表於「防制人口販運國際訓練工作坊」,婦女救援基金會主辦,中央警察大學國際會議廳,2005年6月13-14日。
王麗容(1994)《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吉本三郎(2002)《極樂台灣》,日本紀伊國書屋出版。
成露茜(2002)〈跨國移工、台灣建國意識與公民運動〉,《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第48期:16-43。
何春蕤等著(1998)《性工作:妓觀觀點》專號,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性別研究室。
何春蕤(2005)〈從反對人口販賣到全面社會規訓:台灣兒少NGO的牧世大業〉,《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第59期:1-42。
巫立淳(2005)《人口販運被害人處理流程之建構:以外國籍女性剝削女性受害者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沈美真(2007)〈人口販運案件訴訟實務檢討〉,《婦研縱橫》,尚未出版。李臨鳳(2007)〈防制人口販運政策與實務〉,發表於「被害人基本人權之保障-從跨國人口販運問題及被害人保護談起」研討會,中國人權協會主辦,200年8月10日。
阮文雄(2007)〈被害人庇護:培力〉,發表於「96年全國社政人員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實務國際工作坊」,婦女救援基金會主辦,2007年1月22-24日。
呂民璿等著(1995)〈社會個案工作-一般實務與臨床社會工作〉,《社會工作概論》,李增祿主編,台北:巨流。
呂鴻進(2005)《我國外勞管理與強迫勞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外事組碩士論文。孟維德(2004)〈海峽兩岸人口走私之實證研究〉,《犯罪學期刊》,第2期。林盈君(2006)〈人口販運議題在台灣〉,《婦研縱橫》,第77期:20∼P30。林萬億(2005)〈我國人口販運問題與對策〉,發表於「東南亞人口販運防治策略國際研討會」,勵馨基金會主辦,台大國際會議中心,2005年11月28-30 。
林芳玫(1996)《女生與媒體再現》,台北:巨流。
金玲(2004)《大陸女子來台從事性交易及其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佳臻(2008)《天生愛組織?-菲律賓移工自主團體在台灣的組織經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靜怡(2007)〈她╱他們的血在你的咖啡裡—921國際反雀巢日〉,破報。
紀惠容(2005)〈打擊人口販運:政府與民間之對策與作法〉,發表於「東南亞人口販運防治策略國際研討會」,勵馨基金會主辦,台大國際會議中心,2005年11月28-30。
施博琦(2005)《國際人口販運問題之法律研究》,世新大學法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柯麗鈴(2008) 〈人口販運概念之研究〉,《檢察新論》半年刊,第二期:61-81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唐山。
夏曉鵑(2002a)〈騷動流移的虛構商品:「勞工流移」專題導讀〉,《台灣學社會研究季刊》第48期:1-13。
夏曉鵑(2005)〈全球化下台灣的移民/工問題〉,《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巨流。
夏曉鵑(2006)〈新移民運動的形成-差異政治、主體化與社會性運動〉,《台灣學社會研究季刊》第51期:1-71。
高小帆(2006)〈認識人口販運〉,發表於「我國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防治網絡座談會」,內政部主辦,境管局大會議廳,2005年11月17日。
高棣民等著(1985)〈東亞新興工業國對發展理論的挑戰〉,《低度發展與發展-發展社會學選讀》,台北:巨流。
許寶強(1999) 〈前言:發展、知識、權力〉,《發展的迷思》,文化社會研究譯叢。
許寶強(2002)〈第四章:發展的幻象〉,《資本主義不是什麼》,牛津大學出版社。
陳嫈瑜;白智芳(2007)〈從實務、學術觀點探討台灣制訂人口販運防制法之重要性〉,《婦研縱橫》,台大婦女研究室,尚未出版。陳政亮(2006)〈移民/工:台灣國族的他者〉,發表於2006年世新大學第二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主辦。
陳雪慧(2007)《看見台灣國族論述的新面貌-婚姻移民法令的歧視與排除》,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玉�|(1992)〈第四章:新依附;外部關聯〉,P67-89, 《台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灣研究個案》,台北:人間。
陳正芬(2008)〈歐洲人口販運之現況與展望〉,《檢察新論》半年刊,第三期:204-224,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
陶蕃瀛(2005)〈走在國家體制與公民自主的鋼索上〉,《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第59期:217∼221。
婦女救援基金會主編(1999)《台灣慰安婦報告》,台北:台灣商務。
婦女救援基金會(2004)〈救援組年度業務報告〉
婦女救援基金會(2005)〈我國人口販運防制現況初探座談會〉會議資料,台北場,2005年5月20日。
婦女救援基金會(2006)〈跨國人口販運之態樣、原因及其防治策略之研究,研究計畫書,未出版。
婦女救援基金會(2005)〈大陸女子偷渡來台與人口販運關聯調查初探報告〉,婦女救援基金會,2005年4月,未出版。
婦女救援基金會(2007)〈全國社政人員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實務國際工作坊會議資料〉,婦女救援基金會,2007年1月22-24日。
黃志中(2007)〈人口販運受害者心理創傷及影響〉,發表於「96年全國社政人員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實務國際工作坊」,婦女救援基金會主辦,2007年1月22-24日。
黃淑玲(1996)〈台灣特種行業婦女:受害者?行動者?偏差者?〉,《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2期:103∼150。
黃雅羚(2005)《販運人口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長玲(2001)〈全球化與國際勞動人權〉,《美歐季刊》,第十五卷,第一期:1∼18。黃怡君(2005)〈從跨國境人口販運談我國人權保障與救濟〉,發表於94年度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HC 01班「專題研討」報告,法務部。
張榮哲(2007)《跨國移動的性工作者:談台灣「非法性產業裡的非法外勞」》,日日春協會。
曾嬿芬(2006)〈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第61期:73-103。
曾嬿芬(2007)〈研究移住╱居台灣:社會學研究現況〉,《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第66期:75-101。
葉毓蘭(2005)〈人口販運被害人的特殊需求〉,發表於「防制人口販運國際訓練工作坊」,婦女救援基金會主辦,中央警察大學國際會議廳,2005年6月15-16日。
葉毓蘭(2006)〈人口販運與外事警察〉,發表於「變遷中的外事警察」學術研 討會,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學系主辦,中央警察大學國際會議廳,2006年12月 15日。
趙彥寧(2005)〈社福資源分配的戶籍邏輯與國境管理的限制:由大陸配偶的入出境管控機制談起〉,《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第59期:44∼90。
廖元豪(2005a)〈以反奴工論述挑戰外勞體制的可行性〉,發表於「新奴工制度!─台灣外勞政策研討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主辦,94年11月5日,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廖元豪(2005b)〈偷渡「丟包」案被害人有權請求犯罪被害補償-簡評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一個「把人當人看」的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3期:195—199。
廖元豪(2004)〈從「外籍新娘」到「新移民女性」-移民人權的法學研究亟待投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1期:1—3。
廖元豪(2006)〈移民-基木人權的化外之民:檢視批判「移民無人權」的憲法論述與實務〉,發表於2005年世新大學第二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主辦。
廖元豪(2008)〈移民移住人權政策與法令現狀〉,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資料,南洋台灣姊妹會議題倡議委員會。
劉千嘉(2003)《大陸新娘的台灣經驗 — 個社會學的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謝立功(2001)〈洗錢犯罪〉,《跨境犯罪偵查之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
藍佩嘉(2005)〈階層化的他者:家務移工的招募、訓練與種族化〉,《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第34期:1-57。
藍佩嘉(2006)〈合法的奴工,法外的自由:外籍勞工的控制與出走〉,《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第64期:107—150。
顧玉玲(2006)〈台灣的新奴工制度〉,發表於2006年世新大學第二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主辦。
龔尤倩,2007/6/26,「反人口販運,捍衛了誰的利益?」,苦勞網公共論壇。
龔尤倩(2006)〈客工制度安魂曲-由台灣與德國客工政策的比較談起〉,發表於2005年世新大學第三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主辦。
( 2008)〈無邊境的色情行業〉,《法國世界外交論衡月刊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