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22: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東慶
研究生(外文):LIN, Tung-Ching
論文名稱:舒伯特《美麗磨坊少女》中 溪流音型對聲樂演唱詮釋的影響/畢業音樂會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fluence of River Figure to the Interpretation in Vocal Performance in Die schöne Müllerin by Franz Schubert / LIN, Tung-Ching Graduate Recital
指導教授:江玉玲江玉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ANG, Yu-Ring
口試委員:彭文几
口試委員(外文):PERNG, Wen-Ji
口試日期:2013-11-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外文關鍵詞:Schubert, SongcycleDie Schöne MüllerinStream FigureThe Formal Construction of Die Schöne Mülleri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32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本論文主要從舒伯特聯篇歌曲《美麗磨坊少女》當中,歸納出10首象徵小
溪的「溪流音型」,藉由此音型以及和聲分析,探討作品中屬於小溪的音樂類型。
除此之外,本論文還透過文獻當中所整理出的《美麗磨坊少女》戲劇架構表,
探究故事當中,小溪與故事主人翁磨坊少年之間的角色對話,並從故事情節發展,
來剖析磨坊少年較為內心深層的心理狀態。經由這樣的探討,將更能幫助在演唱
融入歌曲當中的角色。
  最後,結合音樂分析與戲劇架構,在演唱詮釋上,重點式地探討其關鍵字或
關鍵歌詞當中的演唱技巧,也利用戲劇架構的基礎,延伸探討歌詞中小溪與磨坊
少年之間的對話關係。


曲目
Music for a while音樂片刻 Henery Purcell (1659-1695)
Largo 老樹 G. F. Handel (1685-1659)
Wohin? 何往? Franz Schuber (1797-1828)
Der Neugierige 好奇
Der Müller und der Bach 磨坊少年和小溪
Dein ist mein ganzes Herz from Operette Das Land des Lächelns 你是我的一切
Franz Lehár (1970-1948)
Bacio vivo永恆之吻 Angelo Bettinelli (1878-1953 )
L'ultima canzone 最後的歌 Tosti, F. P. (1846-1916)
Una furtiva lagrima from L'elisir D'amore 一滴美妙的情淚 Gaetano Donizetti (1797-1848)
Après un Rêve 夢醒後 Gabriel Fauré (1845-1924)
Fleur Jetée 拋棄的花
La fleur que tu m’avais jetée from Carmen 花之歌 Georges Bizet (1938-1875)
The Daisies 雛菊 Samuel Barber (1910-1981)
Sure on this shinging night 在這燦爛的夜晚
Rain has fallen 下雨
契丹的玫瑰 曲:陳茂萱 詩:席慕蓉
故鄉的河流 (客家語) 曲:曾毓忠 詞:葉日松
自由之歌  (福佬語) 曲:蕭泰然 詞:李敏勇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Schubert’s song cycle Die Schöne Müllerin and
discusses ten songs that symbolize the stream figure. By analysing the
song figures and harmonies, we get to see how Schubert used music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 of the stream.
  By observing the formal construction of Die Schöne Müllerin, my
research also examined the dialogues between the river and the
protagonist, the teenage Miller. As the storyline develops, we will further
analyze the mental state of the Miller. With deep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this can assist the perform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inhibit the character in future.
  Finally,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music analysis, dramatic narration
and song interpretation, we discuss the song cycle's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am and the Miller.
   
Program

   
Music for a while Henery Purcell (1659-1695)
Largo G. F. Handel (1685-1659)
   
Wohin? Franz Schuber (1797-1828)
Der Neugierige
Der Müller und der Bach
   
Dein ist mein ganzes Herz from Operette Das Land des Lächelns
Franz Lehár (1970-1948)
   
L'ultima canzone Tosti, F. P. (1846-1916)
Bacio vivo Angelo Bettinelli (1878-1953 )
   
L'ultima canzone Tosti, F. P. (1846-1916)
Bacio vivo Angelo Bettinelli (1878-1953 )
   
Après un Rêve Gabriel Fauré (1845-1924)
Fleur Jetée
   
La fleur que tu m’avais jetée from Carmen Georges Bizet (1938-1875)   
    
Sure on this shinging night Samuel Barber (1910-1981)
Rain has fallen
The Daisies
     
契丹的玫瑰 曲:陳茂萱 詩:席慕蓉
   
故鄉的河流 (客家語) 曲:曾毓忠 詞:葉日松
   
自由之歌  (福佬語) 曲:蕭泰然 詞:李敏勇






第一章 緒論 13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4
   第三節 文獻探討  14
第二章 創作背景 19
   第一節 作曲家生平與詩人 19
   第二節 聯篇歌曲與德文藝術歌曲特色 22
   第三節 聯篇歌曲《美麗磨坊少女》創作背景 24
第三章 十首溪流音型樂曲分析 27
   第一節 溪流音型分類 28
   第二節 《美麗磨坊少女》曲目之溪流音型分析 33
第四章 《美麗磨坊少女》的戲劇架構  89
   第一節 戲劇化架構  89
   第二節 溪流音型與戲劇化架構之關係 95
第五章 演唱詮釋探討 99
   第一節 第1 首【漂泊】(Das Wandern) 99      
   第二節 第2 首【何往?】(Wohin?) 102
   第三節 第3 首【駐足!】(Halt!) 106
   第四節 第4 首【感謝小溪】(Danksagung an den Bach) 107
   第五節 第6 首【好奇】(Der Neugierige) . 109
   第六節 第10 首【淚雨】(Tränenregen) 111
   第七節 第11 首【屬於我】(Mein) 112
   第八節 第15 首【妬火與傲氣】(Eifersucht und Stolz) 114
   第九節 第19 首【磨坊少年和小溪】(Der Müller und der Bach) 117
   第十節 第20 首【小溪的催眠曲】(Des Baches Wiegenlied) 118
第六章 結論 121
參考書目 124
 
 
譜目錄
譜例 1:第1 首的「溪流音型」 28
譜例2:第2 首的「溪流音型」 28
譜例3:第3 首的「溪流音型」 29
譜例4:第4 首的「溪流音型」 29
譜例5:第6 首的「溪流音型」 29
譜例6:第11 首的「溪流音型」 30
譜例7:第15 首的「溪流音型」 30
譜例8:第19 首的「溪流音型」 31
譜例9:第10 首的「溪流音型」 31
譜例10:第20 首的「溪流音型」 32
譜例11:【漂泊】中的詩節式音型 33
譜例12:【漂泊】中聲樂與伴奏的配合 34
譜例13:【漂泊】間奏,第21 到24 小節 34
譜例14:【漂泊】尾奏,第41 到44 小節 35
譜例15:【漂泊】湍急小溪衝擊水車輪動時的圖像 35
譜例16:【何往?】第1 到3 小節代表小溪和步行的音型。 36
譜例17:【何往?】第1 到10 小節重複著催眠般地G 大調的和聲。 37
譜例18:【何往?】第22 到24 小節 38
譜例19:【何往?】第26 到30 小節這段充分從歌詞唱出「Bach」(小溪) 38
譜例20:【何往?】共同和弦轉調用G 大調Ⅴ6 轉入D 大調的Ⅰ6 39
譜例21:【何往?】從「快樂向前」的情緒轉入是否該「繼續往前」的情緒 39
譜例22:【何往?】一個六音升高的擴充 40
譜例23:【何往?】第71 小節樂曲中的最高點。 40
譜例24:【駐足!】小溪透過不斷的重複十六分音符來表現 41
譜例25:舒伯特的〈魔王〉(Erlkönig) 41
譜例26:【駐足!】中,g 小調瞬間變暗,短暫的極弱音演奏 42
譜例27:【駐足!】使用屬調和聲擴充 43
譜例28:【駐足!】和弦與和聲色彩 44
譜例29:【駐足!】音樂容許甚至要求多變的反覆 . 45
譜例30:【感謝小溪】伴奏低音破碎的八度以及五度與第2 首【何往?】相似處 47
譜例31:【駐足!】的結尾重寫了D-C-B-C 終止式 48
譜例32:【駐足!】第四首,第5 到10 小節 49
譜例33:【駐足!】表達音樂變暗及嚴肅 50
譜例34:【好奇】旋律與和聲 52
譜例35:【好奇】三個詩節,結尾和聲進行 53
譜例36:【好奇】音樂、和聲及詩詞中的重點 54
譜例37:【好奇】彷彿聽見磨坊少年鼓起勇氣的問磨坊少與是否愛他 55
譜例38:【好奇】第三詩節主要重點,以及與第五詩節的比較 56
譜例39:【好奇】第五詩節的分解和弦開始 56
譜例40:【好奇】第四段歌詞與其他段落的不同 58
譜例41:【好奇】第三及第四詩節結尾的差異處 59
譜例42:【磨坊少年的花朵】的【淚雨】預告 60
譜例43:【淚雨】中的promissory note 60
譜例44:【淚雨】中的倚音 61
譜例45:【淚雨】第25-36 小節 62
譜例46-1:【淚雨】歌詞與旋律走向(第4-6 小節) 63
譜例46-2:【淚雨】歌詞與旋律走向(第7-14 小節) 64
譜例47:【屬於我】第1-20 小節的節奏、和弦與風格 66
譜例48:【屬於我】第36-55 小節 67
譜例49:【屬於我】 68
譜例50:【屬於我】第64-75 小節的兩段重複樂句及些微差異處 69
譜例51:【妬火與傲氣】第1-29 小節的前奏的捲動線條 70
譜例52:【妬火與傲氣】第5-24 小節 72
譜例53:【妬火與傲氣】第25-54 小節 73
譜例54:【妬火與傲氣】第54-67 小節 76
譜例55:【妬火與傲氣】第84-93 小節的兩個樂段,大小調不同,有著相同的旋律 77
譜例56:【枯萎的花朵】前奏 78
譜例57:【磨坊少年與小溪】前奏 78
譜例58:【磨坊少年與小溪】曲式 79
譜例59:【磨坊少年與小溪】第28-60 小節 81
譜例60:【磨坊少年與小溪】第61-89 小節 83
譜例61:【小溪催眠曲】第1-6 小節 84
譜例62:【小溪催眠曲】第7-12 小節 85
譜例63:【小溪催眠曲】第13-22 小節 87
譜例64:【小溪催眠曲】第37-43 小節 88
譜例65:第1 首【漂泊】各段歌詞中關鍵字 100
譜例66:第1 首【漂泊】第四段歌詞 101
譜例67:第1 首【漂泊】第38 小節之後聲樂線與鋼琴的部分 102
譜例68:第2 首【何往?】 103
譜例69:第2 首【何往?】隱約了解磨坊少年心理狀態 104
譜例70:第2 首【何往?】連續漸弱,結束樂曲 105
譜例71:第3 首【駐足!】 106
譜例72:第3 首【駐足!】比較兩個相似的旋律 109
譜例73:第15 首【妬火與傲氣】第64-93 小節 116
譜例74:第20 首【小溪催眠曲】 120
  
  
圖表目錄
圖表 1:《美麗磨坊少女》的戲劇化架構 17
圖表2:十首「溪流音型」彙整 27
圖表3:《美麗的磨坊少女》第12、13、16 首歌曲的故事發展 92
參考書目
Archer, Thomas (1934).“The Formal Construction of Die Schöne Müllerin”. The
Music Quarterly:, pp. 401-407. http://www.jstor.org/stable/738927(Retrieved
2012 September 25)
Black, Leo (2003). Franz Schubert Music and Belief. UK.: The Boydell Press.
Brown, Maurice J E.& Eric Sams (1982). “Schubert”. The New Grove Series.
U.S.A:W.W.Norton & Company, Inc.
Brown, Maurice J. E. (1977). Schubert. A critical Biography. New York: Da Capo
Press.
Clark, Suzannah (2011). Analyzing Schuber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utsch, Otto Erich (1985). Schubert: Memoirs by His Friend. London: Adam and
Charles Black.
Deutsch, Otto Erich (1995). The Schubert Thematic Catalogue. U.S.A.: Dover
Publications.
Deutsch, Otto Erich / Franz Schubert & Werner Aderhold (1978). Die Schöne
Müllerin. Franz Schubert, thematisches Verzeichnis seiner Werke in
chronologischer Folge / von Otto Erich Deutsch. Kassel:Bärenreiter. pp.
488-489.
Gibbs, Christopher H. (1997). The Camnridge Companion to Schuber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ibbs, Christopher H. (2000). The life of Schuber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Michael (2003). Schubert’s Song Sets. U.S.A.: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Hirsch, Marjorie Wing (1993). Schubert’s Dramatic Lieder.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Lawrence (1998). Franz Schubert: Sexuality, Subjectivity, So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Locke, Mary (2012). The Schubert Connection. U.S.A.: Authorhouse.
McKay, Elizabeth Norman (1996). Franz Schubert a Biograp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uly, Reinhard (1993). “The verbal era” The Nineteenth-Century German Lied.
Portland, Oregon: Amadeus Press.
Rayl, David C. (1977). Die Schöne Müllerin:The Creative Genius of Wilhelm Müllerin
and Franz Schubert. U.S.A.: Illinois Wesleyan University.
Reed, John (1978).“Die Schöne Müllerin Reconsidered”. Music & Letters. Vol.59,
No.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411-419. http://www.jstor.org/stable/733940
(Retrieved 2012 September 25)
Reul, Barbara M. & Lorraine Byrne Bodley (2008). The Unknown Schubert. U.S.A.:
Ashgate.
Ringer, Mark (2009). Schubert’s Theater of Song. New York: Amadeus Press.
Schauffler, Robert Haven (2007). Franz Schubert: The Ariel of Music. Kessinger
Publishing, LLC.
Wheeler, Opal & Sybil Deucher (2008). Franz Schubert and His Merry Friend.
U.S.A.: Zeezok.
Youens, Susan (1992). Cambridge Music Handbooks: Schubert: Die Schöne Müllerin.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Youens, Susan (1997). Schubert, Müller, and Die Schöne Müllerin.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久保田慶一(1999)。〈Strophic song〉。《新訂標準音樂辭典》第M-Z 冊。林
勝儀譯。臺北:美樂出版社。頁1802。
五十嵐正(2008)。〈Rosamunde〉。《新編標準音樂辭典-樂語》。林勝儀譯。臺北:
音樂之友社。頁669。
火田中良輔(1999)。〈Song〉《新訂標準音樂辭典》第M-Z 冊。林勝儀譯。臺北:
美樂出版社。頁1755。
西角井正大(2008)。〈Double stop〉。《新編標準音樂辭典-樂語》。林勝儀譯。臺
北:音樂之友社。頁235。
辻井英世(1999)。〈Through-composed song〉《新訂標準音樂辭典》第M-Z 冊。
林勝儀譯。臺北:美樂出版社。頁1878。
李浩築(2007)。《舒伯特聯篇歌曲作品二十五〈美麗磨坊少女中詩詞與鋼琴音型
之探討〉》。臺南:臺南藝術大學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席慕德(1995)。《舒伯特三大聯篇歌曲》。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浜田滋郎(1999)。〈Song cycle〉。《新訂標準音樂辭典》第M-Z 冊。林勝儀譯。
臺北:美樂出版社。頁1755。
陳明律(1985)。《美麗磨坊少女演唱、伴奏之詮釋》。臺北:全音出版社。
黃俊銘(2002)。《歌曲中的詩與音樂〈以舒伯特的美麗磨坊少女為例〉》。臺北:
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
裴翊彣(2007)。〈浪漫樂派初期聯篇歌曲之探究–以貝多芬《給遠方的愛人》、
舒伯特《美麗的磨坊少女〉、舒曼《女人的愛情與生命》、《愛辛道夫歌曲集》
作品為例〉。《議藝份子》第九期,頁53-74。
藤本一子(1999)。〈Schubert, Franz (Peter)〉。《新訂標準音樂辭典》第M-Z
冊。林勝儀譯。臺北:美樂出版社。頁1639。


樂譜
Dürr, Walther / Arnold Feil / Christa Landon (1975). Franz Schubert Neue Ausgabe
sämtlicher Werke. Herausgegeben von der Internationalen Schubert-Gesellschaft
Serie IV: Lieder Band 2. Teil a. Kassel: Bärenreiter-Verlag. BA 5513


影音資料
Brilliant Classics (1974). Die Schöne Müllerin.﹝CD﹞Singer by Peter Schreier /
Piano by Walter Olbertz. Recorded at UK(唱片編號B-93308)
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 (1972) Die Schöne Müller. Bariton by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Piano by Gerald Moore(唱片編號437 236-2)
ORF (1991). Die Schöne Müllerin.﹝DVD﹞Bariton by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Piano by András Schiff(唱片編號DVUS-CODS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