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2)。我國運動產業產值推估與經濟效益評估。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王宗吉 (1996)。體育運動社會學。新北市:銀禾文化事業公司。
王宗吉、洪煌佳、張世嫈 (2007)。臺灣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過程研究。運動文化研究 ,3,85-107。王慶堂、林房儹、黃永助 (2009)。臺灣運動行銷產業現況與策略之分析。休閒事業研究,7 (3),85-98。世界羽球聯合會官網 (2017)。Tournaments and Fan Sites取自http://bwfbadminton.com
白晉龍、呂士丁 (2010)。論我國體育產業化。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5(1),26-27。
吳旻倫(2016)。桃園市大同國小柔道角力隊經營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環球科技大學,斗六市。
宋洪經 (2008)。公立運動場館經營策略之評估-以高雄市中正技擊館民營化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李咏昌 (2014)。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模式以財團法人高雄市私立聖和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李明聰 (2009)。公共運動場館經營績效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李采豐 (2008)。淺晰體育產業的商業化運作。商場現代化,x(545),247-248。
李建興 (2007)。策略管理發展歷程及其在臺灣運動領域應用性質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5,84-107。李森源 (2007)。國立大學運動場館經營管理之探討。2007年臺灣銀髮族休閒運動與健康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33-242。
沈時明、徐永 (2011)。體育產業化中的政府職能。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11(3),75-78。
周新富 (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易家緯 (2014)。SBL超級籃球聯賽球團之經營管理─裕隆籃球隊之個案分析 (未出版博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林房儹 (2003)。運動產業分類與4P模式之探討。運動管理學報,2,1-12。
林建元、楊忠和、周慧瑜、王克宜、謝雅卿、陳建明、吳日昭 (2004)。我國運動休閒服務業人才供需調查及培訓策略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研究計劃。
林昱婷 (2014)。活動中心經營管理個案研究─以安東、安和、達明聯合里活動中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林儀雯 (2014)。國際運動組織經營與危機管理--以角力運動重回奧運探究國際角力運動總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武吉加里爾體育學校 (2017)。About Us 取自http://bjss.edu.my
邱金松 (2001)。九十年體育團體評鑑-評鑑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洪文藝 (1997)。羽球運動中之撲球動作淺析。臺灣省學校體育,7(4),46-49。
孫紹唐 (2014)。潛水俱樂部之經營管理 (未出版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縣。馬來西亞羽球總會 (2015)。Laporan Tahunan Annual Report 取自http://bam.org.my/the-badminton-association-of-malaysia-bam
高大安 (1978)。體育譯文「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高阿平 (2005)。體育經濟發展的現況與分析。商場現代化,x(447),135-136。
高俊雄 (2005)。創造運動休閒的新價值。國民體育季刊,34(2),7-11。高寶華 (2006)。非營利組織經營策略與管理。臺北市:華麗。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7)。結構功能論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453886/
張育慈 (2013)。大專院校運動場館經營管理之個案研究-以國立中正大學運動故事館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張俊一 (2002)。台北地區民間體育團體發展析論。國教世紀,203,39-48。張哲彥 (2012) 。北區高中棒球聯會文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張紹勳 (2001) 。研究方法。臺中市:滄海書局
張賀鈞 (2014)。客家文化觀光產業之經營與發展之研究-以臺中市石岡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連振杰、張蕙麟 (2009)。運動休閒產業個案研究-以大魯閣壘球場為例。文化體育學刊,(8),81-87。郭婉伶 (2007)。運動場管經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縣新莊體育場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金盈 (2004)。體育行政與管理-社會體育行政。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俊玄 (2001)。中國近代體育思想演變的社會學理論簡析以結構功能論為例。大專體育,56,70-75。陳鴻雁 (2004)。運動產業與服務品質。國民體育季刊,33 (4),7-14。黃雅萍 (2007)。非營利組織之危機傳播-以瀝青鴨事件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黃銘淳 (200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社會關係研究取向。臺北市:桂冠。
黃耀斌、廖焜福、廖莉安 (2010)。企業領導模式與運動產業經營管理策略。運動研究,19(1),141-151。楊再淮 (2006)。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楊宗文 (2005)。非營利體育組織人力資源現況極其因應策略。國民體育季刊,145,63-70葉公鼎 (2001)。論運動產業之範疇與分類。運動管理,1,8-21。
葉立誠、葉至誠 (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趙傳敏 (2014)。宜蘭縣文化展演設施經營管理之探討—以羅東文化工場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潘偉華 (2014)。遊艇運動俱樂部經營管理模式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潘淑滿 (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芬卿、高俊雄 (2007)。國內運動休閒服務業產值之相關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8(4),1-14。鄧雅華 (2017)。高雄市藍色公路遊程與休閒漁業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資源基礎理論觀點 (未出版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
謝文全 (2007)。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臺北市:高點文化。
魏香明 (2008)。臺灣競技運動選、訓、賽策略之研究。大學體育學刊,10(2),1-15。
蘇維杉 (2007)。運動產業概論。新北市:揚智。
Miller, T., Lawrence, G. A., McKay, J., & Rowe, D. (2001). Globalization and sport: Playing the world. London, UK: Sage Publications Ltd.
Salamon, L. M. (1999). 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 New York, NY: The Foundatio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