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4 15: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倩如
研究生(外文):CHIU CHIEN JU
論文名稱: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籍公醫的社會角色
論文名稱(外文):The social role of Taiwanese public health physicians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The social role of Taiwanese public health physicians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The social role of Taiwanese public health physicians in the Japanese colon
指導教授:李筱峰李筱峰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長榮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2
中文關鍵詞:地方菁英殖民臺灣公醫
外文關鍵詞:pubic health physiciansJapanese colonial periodtaiwanes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9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人,初嚐被異族統治的滋味,但也讓臺灣開始步入現代化的軌道。在中央集權式的統治下,醫療政策與個人衛生都被含括在國家保障的範圍之內,以治療鴉片癮患者而被提出的「臺灣公醫制度」也因應而生。
  初期,大多數的臺灣公醫皆由日本母國招募來台,以九州的鹿兒島、熊本、福岡居多,之後,藉由醫學教育的培育、並在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後,臺籍公醫開始取代日籍公醫,出現在各地方的衛生體系下。臺籍公醫藉職務之便及地緣關係而展開他們在政治、經濟、職業團體的經營,除了致力於醫療事業之外,也積極拓展人脈、參與社會公共事務,保持與殖民當局良好的關係,更有助於他們在地方及社會上地位的提升。
  在特殊殖民情境之下,大多數醫療菁英在反殖民體制團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臺籍公醫卻因其所具有的官方身份而與反殖民體制者的立場互為左右,並弱化了他們身為知識份子的角色,公醫的派任也逐漸成為殖民統治者在統治上的攏絡策略之一,而原住民籍的公醫更被視為是統治者的看板人物;但是,在這當中,
有少部份的臺籍公醫仍保有其自主性。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4
一、前言------------------------------------------------------------------------------------4
二、文獻回顧------------------------------------------------------------------------------6
三、研究發問-----------------------------------------------------------------------------10
四、研究方法-----------------------------------------------------------------------------11

第二章 殖民統治下的公醫----------------------------------------------------------------12
 第一節 國家、醫療、殖民地-----------------------------------------------------------12
一、 後藤新平的「國家衛生之道」-------------------------------------------------13
二、 醫學與殖民:《國家衛生原理》的實踐--------------------------------------15
三、 殖民地的文明使者──公醫----------------------------------------------------16

 第二節 日籍醫師來台-------------------------------------------------------------------19
一、 原鄉生活的困境-------------------------------------------------------------------19
二、 總督府的使命----------------------------------------------------------------------27
三、 日籍公醫群像----------------------------------------------------------------------28

 第三節 山地裡的公醫-------------------------------------------------------------------30
一、 從理蕃開始------------------------------------------------------------------------30
二、 最後的救贖------------------------------------------------------------------------32
三、 樣版人物---------------------------------------------------------------------------34

 第四節 台灣公醫養成-------------------------------------------------------------------37
一、 成為醫學生-----------------------------------------------------------------------37
二、 就業意願調查--------------------------------------------------------------------38
三、 上醫治國的約束-----------------------------------------------------------------40

第三章 台籍公醫的社會參與-------------------------------------------------------------42
 第一節 公職、地方事務的參與-----------------------------------------------------42
一、 公醫參與公職情形--------------------------------------------------------------42
二、 公醫參與地方事務--------------------------------------------------------------47
三、 地方派系──以《吳新榮日記為例》--------------------------------------50

 第二節 實業界、信用組合的參與-----------------------------------------------------54
一、 公醫參與實業界情形-------------------------------------------------------------54
二、 公醫參與信用組合----------------------------------------------------------------58
三、 新舊菁英----------------------------------------------------------------------------66

 第三節 民眾對公醫的評價-------------------------------------------------------------69
一、 中西醫術:傳統與科學----------------------------------------------------------69
二、 台日心結:差別待遇-------------------------------------------------------------71
三、 醫德與悖德-------------------------------------------------------------------------73
四、 醫者仁風----------------------------------------------------------------------------75


第四章 台籍公醫和社會運動-------------------------------------------------------------77
 第一節 公醫與反殖民體制運動-------------------------------------------------------77
一、 反殖民體制團體中的公醫------------------------------------------------------78
二、 農民運動中的公醫---------------------------------------------------------------81
三、 臺灣民報的趣聞------------------------------------------------------------------82

 第二節 公醫與皇民化運動-------------------------------------------------------------84
一、 皇民總動員------------------------------------------------------------------------84
二、 加入奉公會------------------------------------------------------------------------86
三、 本島人的覺醒---------------------------------------------------------------------90


第五章結語-------------------------------------------------------------------------------------93
參考書目
一、史料
台灣總督府編
  1986-1940《台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台北:成文。
1902《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一覽》。台北: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1923《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台北: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
台灣公醫會
  1910《台灣衛生概況》。台北:台灣公醫會
台灣公醫會編印
  1934《台灣醫師令規》。台北:台灣公醫會
蘇欽讓編
  1934《三峽庄誌》。台北:成文。
成文編輯
1926-1938《新竹州街庄要覽輯存》。台北:成文。
  1929-1940《臺南州街庄概況輯存》。台北:成文。
  1926-1939《高雄州街庄概況輯存》。台北:成文。
  1933、1939《臺東廳街庄概況輯存》。台北:成文。
  1925-1939《臺灣州郡市街庄一覽輯存》。台北:成文。
  1932-1934、1938《臺北州街庄志彙編》。台北:成文。
許鍚慶譯
  1999《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衛生史料彙編:明治二十九年四月至明治二十
  九年十二月》。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2001《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衛生史料彙編:明治三十年一月至明治三十四年   
  十二月》。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2003《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衛生史料彙編:明治三十四年十二月至明治三十 
  七年十二月》。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王松
  1959《臺陽詩話》,臺灣文獻叢刊第34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洪棄生
  1961《寄鶴齋選集》,臺灣文獻叢刊第304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吳德功
  1960《臺灣遊記:觀光日記》,臺灣文獻叢刊第89種。台北: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
施士洁
  1965《後蘇龕合集》,臺灣文獻叢刊第215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二、官報、統計、職員錄、報紙
台灣總督府編
  1933-1939《台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台北市:台灣時報發行所。
  1933《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台北市:南天。
  1935-1943《市街庄概況》。台北市:成文。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1946《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台灣時報編
  1930-1931《台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台北:台灣時報。
台灣新民報社
  1937《台灣人士鑑》。台北:台灣新民報社。
高雄州醫師會
  1937《台灣醫業關係法令集》。台北:高雄州醫師會。
林進發編
  1933-1934《台灣官紳年鑑》。台北:民眾公論社。
鄭志敏輯錄
  2004《日治時期《臺灣民報》醫藥衛生史料輯錄》。台中:中國醫藥硏究所。

《台灣民報》(大正12年至昭和7年)
《台灣新民報》(昭和7年至昭和16年2月)
《興南新聞》(昭和16年3月至昭和19年3月)
《台灣新報》(昭和19年4月至昭和20年10月)
《台灣日日新報》漢文報(明治38年至明治44年)
《台灣醫學會雜誌》第1-417號(明治35年9月至昭和14年12月)












三、專書
小田俊郎
  1995《台灣醫學五十年》。台北:前衛。
  《南溟會創立四十週年紀念誌》
王曉波
  1985《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
白榮熙編撰
  1999《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大事記》。台北:衛生署。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
  1987《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
北岡伸一著,魏建雄譯
  2005《後藤新平傳:外交與卓見》。台北,臺灣商務。
竹中信子
  2007《日治台灣生活史明治篇1895-1911》。台北:時報文化
2007《日治台灣生活史大正篇1912-1925》。台北:時報文化
行政院衛生署防疫處
  1993《台灣撲瘧記實》。台北:行政院衛生署防疫處。
行政院衛生署編輯
  1995《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台北:行政院衛生署編輯。
杜聰明
  1973《杜聰明回憶錄》。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管理委員會。  
李筱峰
  1996《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台北:玉山社。
李騰嶽
  1981《李騰嶽鷺村翁文存》。台北:李陳乖等。
李尚仁
  2008《帝國與現代醫學》。台北:聯經。
  2000〈種族、性別與疾病:十九世紀英國醫學論痲瘋病與中國〉,《疾病的歷
  史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芹田騎郎,張良澤編譯
  1999《由加利樹林裡》。台北:前衛
林獻堂
  2000《灌園先生日記》。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林吉崇
  1997《臺大醫學院百年院史(上)》。台北:臺大醫學院。
林柏維
  1993《台灣文化協會滄桑》。台北:臺原。
邱萬興
  1998《北埔百年影像史》。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伊藤幹彥
  2005《日治時代後期臺灣政治思想之研究》。台北:鴻儒堂。
涂照彥
  1991《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台北:人間。
洪長源、魏金絨
  2001《二林蔗農事件-殖民地的怒吼》。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吳新榮
  1981《吳新榮日記(戰前、戰後)》。台北:遠景。
吳濁流
  1991《吳濁流全集》〈先生媽〉。台北:前衛。
吳文星
  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史。
  1982〈日治時期臺灣的教育與社會領導階層之塑造〉,收於《第一屆歷史與
  中國社會變遷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北:中研院三民所。
周婉窈
  1989《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請願運動》。台北:自立晚報。
  1996〈從比較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收於張炎憲、
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頁161-201。台北:玉山社。
周佳榮
  1994《近代日本文化與思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范燕秋
  2004《宜蘭縣醫療衛生史》。宜蘭:宜蘭縣政府。
張麗俊
  2000《水竹居主人日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合著
  1987-1990《台灣近代名人誌》一~五冊。台北:自立晚報。
陳永興
  1997《台灣醫療發展史》。台北:月旦。
  1991〈台灣抗日運動中醫生的角色〉,收於簡炯仁編,《蔣渭水逝世六十週年
  暨台灣史學術研究討會》,頁61-91。高雄:高雄縣政府。
陳紹馨
  1979《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
陳浩洋著、江秋玲譯
  1992《臺灣四百年庶民史》。台北:自立晚報。
陳水逢
  1997《日本近代史》。台北:台灣商務。
陳君愷
  2004《臺灣民主文化發展史研究》。台北:記憶工程。
莊永明
  1998《台灣醫療史-以台大醫院為主軸》。台北:遠流。
  1989《台灣紀事》上、下。台北:時報文化。
許世楷著,李明峻、賴郁君譯
  2005《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北:玉山社。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
  1994《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
黃文雄著,楊碧川譯
  2001《締造台灣的日本人》。台北:一橋。
黃煌雄
  2006《兩個太陽的臺灣-非武裝抗日史論》。台北:時報文化。
楊碧川
  1994《後藤新平傳:台灣現代化奠基者》。台北:克寧出版。
  1988《臺灣歷史年表》。台北:自立晚報。
楊玉齡
  2002《一代醫人杜聰明》。台北:天下文化。
楊逵
  2001《楊逵全集》〈送報伕〉〈模範村〉〈無醫村〉。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楊金虎
  1990《七十回憶》。台北:龍文出版社。
詹作舟
  2001《詹作舟全集》〈村庄保長〉。彰化:詹作舟出版委員會。
葉榮鐘
  1895《台灣人物群像》。台北:帕米爾。
2000《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台中:晨星。
蔡三雄
  2005《偏遠地區醫療宣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縣埔里鎮:埔里基督教
  醫院。
賴和著,林瑞明編
  2000〈獄中日記〉〈蛇先生〉《賴和全集》。台北:前衛。
  2000《賴和全集:小說卷》。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
濱田隼雄著,黃玉燕譯
  2004《南方移民村》。台北:柏室科藝
鍾肇政
  2000〈戰火〉《鐘肇政全集》。桃園:桃園縣政府
韓石泉
  1956《六十回憶》。台南:韓石泉印行。
龍瑛宗著,張良澤譯
  1990《龍瑛宗集》。台北:前衛。
羅慶武
  1996〈書香有為的郭氏三代〉《新竹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經典雜誌編著
  2006《臺灣慈善四百年》。台北:經典。
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1970《宜蘭縣志》。宜蘭:宜蘭縣政府。
Roy Porter著,張大慶譯
  2008《劍橋插圖醫學史》。台北:大雁文化。
Bernard Gallin著、蘇兆堂譯
  1979《小龍村》。台北:聯經。
David Arnold著,蔣竹山譯
  2004《醫學與殖民主義》。臺北:群學。
Michael Foucault著,劉絮愷譯
  1994《臨床醫學的誕生》。臺北:時報出版。
M.Block著,周婉窈譯
  1991《史家的技藝》。臺北:遠流。
李梅樹紀念館成立緣起
  http://www.limeishu.org/introduction_01.htm
辜公亮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榮譽院長宋瑞樓〈對父親的回憶〉
  http://www.kfsyscc.org/index.php?menu_id=167&article_id=71
臺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
http://www.tmhf.org.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23954


四、期刋論文
王世慶
  1994〈十九世紀中葉台灣北部農村金融之研究──以興直堡銀主小租戶廣記
  為例〉,《清代臺灣社會經濟》頁1-71。
吳文星
  2000〈日治時期臺灣的教育與社會流動〉,《臺灣文獻》51(2):163-173。
林呈蓉
  2005〈國家衛生原理──台灣人醫療菁英的思考源流〉,《台灣史料研究》25:43-80
周樑楷
  1999〈卡萊爾的英雄崇拜-十九世紀浪漫運動的一種史觀〉,《當代》46(2):
  36-50。
洪秋芬
  1991〈台灣保甲和「生活改善」運動(1937~1945)〉,《思與言》29(4):115-153。
  2000〈日治初期葫蘆墩區保甲實施的情形及保正角色的探討(1895-1909)〉,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4:211-268。
  〈日治時期殖民政權與地方民間組織之關係探討—葫蘆墩興產信用組合的個
  案研究〉《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范燕秋
  1995〈日治前期台灣公共衛生之形成1895-1920:一種制度面的觀察〉,《思
  與言》33(2):215-258。
許雪姬
  1999〈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參與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集刊》31:167-211。
陳金生
  1996〈日治時代台灣醫療制度」的回憶以台灣乙種醫師制度為主(上)〉,《台 
  灣史料研究》8:119-132。
  1997〈日治時代台灣醫療制度」的回憶以台灣乙種醫師制度為主(下)〉,《台
  灣史料研究》9:21-34。
陳家豪
  2007〈日治時期桃園輕鐵的經營與發展1903-1945〉《臺灣研究在美國與臺灣
  史新研究研討會(二)暨2007林本源文化教育基金會年會》,頁1-39。
陳其澎
  2003〈 “框架”台灣:日治時期殖民現代性的研究〉。文化研究學會2003年
  年會「靠文化By Culture」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鈴木哲造
  2007〈日治初年台灣衛生政策之展開-以「公醫報告」之分析為中心-〉,《臺
  灣師大歷史學報》37:143-180。
劉士永
  1999〈一九三○年代以前日治時期台灣醫學的特質〉,《台灣史研究》4(1):
  97-145。
2001〈「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
  變〉,《臺灣史研究》8(1):41-88。
劉士永、劉翠溶
  1999〈臺灣歷史上的疾病和死亡〉,《台灣史研究》4(2): 89-132。
蔡慧玉
  1996〈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相關名詞之探
  討〉,《臺灣史研究》3(2):93-141。
鄭麗玲
  1996〈日治時期台灣戰時體制下(一九三七—一九四五)的保甲制度〉,《臺北
  文獻直字》116:23-53。






















五、碩博士論文
丁文惠
  2007〈台灣日治時期瘧疾防治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興安
  1999〈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地區為中心(1895年-1935
  年)〉。台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巫毓荃
  2004〈病態的民族:日治晚期臺灣的民族性精神疾病史〉。台北:國立清華
  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敏忠
  2004〈日治初期殖民現代性研究─以《臺灣日日新報》漢文報衛生論述
  (1898-1906)為主〉。台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維修
  2003〈日治時期新竹地區士紳的社會角色變遷(1895-1937)〉。新竹:新竹
  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范燕秋
  2001〈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臺灣的人種衛生(1895-1945)〉。台北:政治大
  學大歷史學系博論文。
高淑媛
  2002〈臺灣近代 產業的建立─日治時期臺灣工業與政策分析〉。台南:國
  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梁顥曦
  2005〈日治時期大溪紳商之研究〉。台北: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苓
  2009〈日治時期臺灣公醫制度的在地化〉。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 
  士論文。
陳君愷
  1992〈日治時期台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台北:師大專刋22。
陳嘉齡
  2001〈日據時期台灣短篇小說中的警察描寫—含保正、御用紳士〉。台北:
  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翠蓮
  1987〈日據時期臺灣文化協會之研究─抗日陣營的結成與瓦解〉。台北:台
  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豪
  2005〈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 〉。台
  北: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素玢
  1998〈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移民為中心〉。台北:政治
  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斌峰
  2002〈日治時期台南地區近代醫療衛生事業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歷史
  學系碩士論文。
楊永彬
  1996〈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台北:臺
  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雅筑
2007〈醫學教育與殖民社會:由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的出現談起〉。台北:臺 
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志
  2008〈殖民地警察之眼: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警察、社會控制與空間改正之
  論述〉。台南: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論文。
趙祐志
  1995〈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8)〉。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 
  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惠君
  2004〈日治時期台灣銀行與其體系下之金融機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歷
  史學系碩士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