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湘捷(2010)。創業熱情、樂觀、創新能耐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連鎖加盟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台北市教師會(2011年9月)。台北市教師會「台北市教師憂鬱傾向調查」新聞稿。取自http://www.tta.tp.edu.tw/1_news/upload/1000927教師憂鬱指數新聞稿.pdf。
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成步雲(2007)。老虎也要會跳華爾茲;比爾蓋茲的創新管理學。臺北市:普天。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編者。
吳旭萍(201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熱忱、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吳宗立、林保豊(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教學報,15,193-230。吳明隆(2013)。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I。臺北市:五南。
吳美玲(2013)。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李宜儒(2006)。工作績效、教學自我效能、教學熱忱與教學意願之研究-以農民網路技能訓練講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李鳳琴(201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覺知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沈翠蓮(2005)。 創意原理與設計。臺北市:五南。
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1(3),1-13。林欣穎(2011)。數學科創意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偉文(2006)。樂在其中的創意教師:國民中小學教師福樂經驗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19(2),111-128。
林添鴻、曾明郎及謝偉雄(2007)。〈體育志工教學熱忱之質性研究〉。《中華人文社會學報》, 6,102-117。
林凱瑜(2014)。國小教師親師衝突因應策略對教學熱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邱淑媛(2010)。國小教師教學創新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邱慶雲(2006)。贏在創意-找回企業生存之道。臺北市:秀威。
施芝吟(2014年9月)。台9成3教師認為 學生品格需加強。2015年07月31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4/9/23/n4255599.htm台9成3教師認為-學生品格需加強.html。
徐久雅(2008)。國小教師教學快樂感與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馬世驊(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張世忠(2000)。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富學文化。
張世彗(2007)。創造力─理論、技術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張明輝(2003)。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采源(2014)。國民中學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教學熱忱之研究-以時間調配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張阿靈(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張舒涵(2011年9月)。調校、裁減衝擊 8成教師不安。2015年07月31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1182。
張瑩(2006)。組織創新前置因素、組織創新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台灣製藥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張鎮華(2015年11月)。臺大數學系教授:中小學該用計算機教學。2015年12月6日取自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information-detail?id=2168。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打造創造力國度。臺北市:教育部。
許純碩、許淑婷、丁偉、鍾世和(2015)。大學生之多元智能與職涯需求關係之研究。環球科技人文學刊,(20),1-22。郭蒨樺(2007)。學校本位課程創意教學之研究-以新竹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陳文長(2005)。國小體育教師教學熱忱、發展趨向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陳志宏(2010)。創新動機、創新作為對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主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勁、姚威(譯)(2009)。你有種創新嗎(原作者:Elaine Dundon)。臺北市:博雅書屋。
陳毓端(2002)。國民小學教學熱忱教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心理。
彭盈婕(2014)。高職餐旅群專業教師的自我評價與無力感對教學熱忱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179-209)。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莞舒(2014)。影響國小教師教學熱忱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驛晶(2011)。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教學熱忱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楊雅茵(2013)。啟智學校特殊教育教師教學熱忱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趙佳芬(200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趙曼寧(2008)。國民小學特教教師教學熱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劉秀枝(2012)。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社群互動、職場希望感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潘裕豐(2006)。為何及如何做創意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2,38-55。
蔡孟芳(2008)。台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鄭增財(2001)。從學校行政領導論教師教學熱忱的激勵因素。商業職業教育季刊,83,56-63。
謝寶毅(2009)。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相關研究─以臺中縣市資訊種子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顏逸鴻(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二、英文部分
Adair, J. E. (2007). Leadership for innovation: How to organise team creativity and harvest ideas. London: Philadelphia: Kogan Page. Retrieved from: November10, 2008, from MyiLibrary on-line database.
Brigham, Frederick J. (2002). Teacher Enthusiasm in Learning Disabilities Classrooms. Annual Meeting of the Council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Minneapolis, Minnesoda.
Caruso, V. M. (1982). Enthusiastic teaching.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53, 47-48.
Collins, M. L. (1978). Effects of enthusiasm training on pre-service elementary teachers.“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9(1), 53-57.
Dillman, D. A. (2000). Mail and Internet Surveys: The Tailored design Metho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Y: Basic Books.
Lyon, J. T. (1993). Teaching All Students to Sing on Pitch Almost anyone can learn to sing in tune. John T. Lyon offers some pointers for teachers faced with classes consisting of a mix of good singers and uncertain singer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0(2), 20-59.
Murphy, C.A.&Walls, R. T. (1994). Concurrent and sequential occurrences of teacher enthusiasm behavio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Parson, M. (2001). Enthusiasm and feedback: A winning combination! PE. CENTRAL.
Ritchhart, R. (2004). Creative teach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standards. Independent School, 63(2), 32-40.
Rolider, A. (1979). Effects of enthusiasm training on subsequent teacher enthusiasm behavio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Swartz, R.J. (2003). Infusing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to instruction in high school classrooms: In D. Fasko, Jr. (Ed).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asoning. Cresskill, NJ: Hampton press, 207-252. Cresskill, NJ: Hampton press.
Tidd, J. (2001).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context: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 and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3(3), 169-183.
Torrance, E. P. (1979). The Search for Savoir and Creativity. Buffalo, NY: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Inc.
Williams, F. E. (1972). Identifying and Measuring Creative Potential.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