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6 19: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瑋
研究生(外文):Wei-Chen
論文名稱:「柒」-探索肢體與心靈內觀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e the Concept of Body and Mind Vipassna in Seven
指導教授:張曉雄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舞蹈表演創作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9
中文關鍵詞:舞蹈心靈肢體
外文關鍵詞:BodyMind VipassnaSevenD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7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藝術,是人們對現實存在的回應。之所以能打動人,是因為-真誠。」。這是指導教授張曉雄老師常對我耳提面命的一句話。有鑑於此,讓我體悟到身為一位表演者該存在的內在價值為何,同樣的,更讓我深刻體認舞蹈人每一寸肌膚、肌肉、關節、動作,都可組成某種詞彙,予含著某種意義,這種利用肢體語彙將情感傳遞予觀眾的訊息,之所以能觸動人心,除了台下那份堅持的毅力之外,表演者在台上真實呈現出的真誠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柒」是一場由筆者與同屆表演所七個人所呈現的畢業展演,這是個創舉也是對肢體、編排與技術上的一大挑戰。本論文撰寫著藉由舞者專業動作技能下,對身體的掌握與探索,進一步做階段性的檢視與省思。
論文共分為四個主要章節:第壹章介紹「柒」畢製展演製作之概訴;第貳章到第&;#21441;章,筆者從「柒」製作中的作品探討其角色表演性與舞者創造力;結論,總結前文之探討回顧與省思,做為「柒」之後的經驗記錄。

第壹章 「柒」畢製展演製作之概訴

第一節 前置作業
(一) 柒的結合
(二) 舞作選取

第二節 過程
(一) 舞作排練
(二) 作品完成

第三節 結果
(一) 劇場結合與舞台呈現

第貳章 《七》《身‧音2》─探索表演者的創造性

第一節 即興創作與接觸即興兩者的並進
(一) 即興創作
(二) 接觸即興
第二節 發現、質疑與省思─表演者個人特質找尋
(一) 有機性的肢體概念
(二) 發覺身體的新語彙

第參章 秋歌之《雨霖鈴》─多焦的情意詮釋

第一節 表演者與舞作的情意融合
(一) 詞的意境與角色自我設置
(二) 獨舞─心靈內觀
(三) 雙人舞─磨合
第二節 表演者與舞台空間的對話
(一) 舞台空間情境轉變
(二) 多媒體舞台


目錄
前言............................................................................................1
前言註釋.....................................................................................4
第肆章 「柒」畢製展演製作之概訴.........................................6
第四節 前置作業
(三) 柒的結合..........................................................................6
(四) 舞作選取..........................................................................8
第五節 過程
(三) 舞作排練..........................................................................9
(四) 作品完成..........................................................................11
第六節 結果
(二) 劇場結合與舞台呈現........................................................12

第伍章 《七》《身‧音2》─探索表演者的創造性................14
第三節 即興創作與接觸即興兩者的並進
(一) 即興創作..........................................................................16
(二) 接觸即興..........................................................................17
第四節 發現、質疑與省思─表演者個人特質找尋
(三) 有機性的肢體概念............................................................22
(四) 發覺身體的新語彙............................................................24
第貳章註釋..................................................................................26

第陸章 秋歌之《雨霖鈴》─多焦的情意詮釋...........................28
第三節 表演者與舞作的情意融合
(四) 詞的意境與角色自我設置..................................................29
1、詞境分析..............................................................................30
2、舞境分析..............................................................................31
3、角色自我設置.......................................................................32
(五) 獨舞─心靈內觀.................................................................35
(六) 雙人舞─磨合.....................................................................37
第四節 表演者與舞台空間的對話..............................................40
(三) 舞台空間情境轉變..............................................................41
1、物理性空間...........................................................................42
2、審美空間、心理性空間.........................................................45
(四) 多媒體舞台.........................................................................47
1、鏡頭舞台................................................................................48
2、舞台角色與影像角色的二部重...............................................50
第參章註釋....................................................................................53

結語...............................................................................................57

參考書目........................................................................................59


參考書目:
【我的看舞隨身書】 作者 李立亨 天下文化(2000)
【舞蹈美學】 主編 朱立人 宏葉文化(1994)
【意象劇場:非常亞陶】 作者 朱靜每 揚智文化(1999)
【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 作者 胡妙勝 文津出版社(2001)
【舞蹈審美說】 作者 James Michael Friedman 宏葉文化(1997)
【劇場概論與欣賞】 作者 Robert L Lee 揚智文化(2001)
【文化苦旅】 作者 余秋雨 爾雅出版社(1992)
【構圖】 作者 David Sanmiguel Cuevas,
Antonio Munoz Tenllado 三民書局(2002)
【跨出詩的邊疆—唐宋詞選】 作者 林明德 時報文化(1982)
【2007說文蹈舞‧舞蹈的多元風貌Ⅱ】
總編輯 朱美玲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2007)

參考期刊:
【表演藝術】第200期、204期 (1992年10月1日創刊)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