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01: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明娥
研究生(外文):Ming-E Tsai
論文名稱:音樂創作的堅持與妥協-巴爾托克根植於Transylvania傳統的《羅馬尼亞民間舞曲》
論文名稱(外文):Persistence and Compromise in Music Creation:Romanian Folk Dances Composed by Bela Bartok and Inspired by Transylvanian Tradition.
指導教授:吳榮順吳榮順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Rung-Shun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系碩士在職專班音樂學組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特蘭西瓦尼亞;音響;弦樂合奏;《羅馬尼亞民間舞曲》
外文關鍵詞:Transylvaniaaccousticstring orchestraRomanian Folk Danc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2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 要

巴爾托克是匈牙利的鋼琴家、作曲家,更是熱衷於民歌研究的民族音樂學者。其一生之音樂創作豐富且多元,當中不乏改編自原創作品之不同版本之管弦樂曲,或被重新整合成組曲形式的舞曲。《羅馬尼亞民間舞曲》(Romanian Folk Dances)即是巴爾托克於1915年以羅馬尼亞民間音樂為素材的鋼琴傑作。二年之後,亦即1917年,巴爾托克又將它改編為小管弦樂合奏。此舉是基於演奏者的需求,或是源自傳統創作上的認知回饋與反省,亦或有其他因素?此為本文所探究的第一部分問題。本文的另一個重點是探究特蘭西瓦尼亞地區(Transylvania)所盛行之「弦樂合奏」,尤其是三弦中提琴擔任和弦伴奏時所展現之音響特色。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不僅是巴爾托克的家鄉,更是《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的誕生地。筆者逐一分析了這六首舞曲,並觀察巴爾托克如何透過其小管弦樂版本之改編,尤其是樂器配置、速度安排,以及支聲複音等面向,來精準掌握該地區「弦樂合奏」之精髓與音樂語法。本研究之最終目的是要發掘巴爾托克如何讓傳統與現代元素並存於其所創作之音樂中;換言之,巴爾托克是如何體現他在音樂創作方面的堅持與妥協。






關鍵字:

特蘭西瓦尼亞、音響、弦樂合奏、《羅馬尼亞民間舞曲》



Abstract

Bela Bartok was a Hungarian composer, pianist and ethnomusicologist who took interest in and devoted himself to the study of folk music.He was a versatile, prolific musicologist whose numerous works were created by adapting some original pieces into versions of orchestral music and dance music in the form of a suite.
Romanian Folk Dances, composed in 1915, was one of his great piano pieces based on seven Romanian tunes from Transylvania.Two years later, i.e. in 1917, it was rearranged into an orchestral ensemble. The motivation behind the adaptation, whether it was for the needs of the performers or simply as a result of creative introspection and reflection, is the first question we will deal with in this paper.
Our second purpose i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string orchestra peculiar to Transylvania, especially the acoustic features displayed by the three-stringed viola, when played to provide the musical accompaniment with chords.Transylvania was the birthplace of both Bela Bartok and Romanian Folk Dances.

To realize how he grasped the very essence of Transylvania’s small ensemble and its musical language while orchestrating the suite, we will examine its six short piano pieces one by one, with our attention focused mainly on three aspects, namely Instrumentation,tempo, and heterophony. It is hoped that our detailed investigation can lead us to a significant discovery about how he admitted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elements into his musical creation, that is, how he tried to keep a balance between persistence and compromise.








Key words:

Transylvania、accoustic、string orchestra、Romanian Folk Dances


摘要
誌謝
目錄
附錄
表目錄
圖目錄
譜例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論文架構 3
第二章 巴爾托克的民歌採集與音樂創作歷程 5
第一節 成長與學習的過程 6
1.1. 幼年之生長環境 6
1.2. 成年後的奮鬥歷程 7
第二節 民謠採集與研究過程 11
第三節 創作技法與風格 16
3.1. 創作技法 16
3.2. 創作風格 22
第三章 鋼琴版本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27
第一節 創作背景 27
第二節 六首舞曲的樂曲結構 35
2.1. 第一首〈木棍舞〉(Joc cu bată)35
2.2. 第二首〈腰帶舞〉(Braul)41
2.3. 第三首〈踏步舞〉(Pe loc)44
2.4. 第四首〈號角舞〉(Horn Dances、Buciumeana)48
2.5. 第五首〈羅馬尼亞風格的波卡舞〉(Poarcă Romanească)51
2.6. 第六首〈快速舞〉(Măruntel)55
第四章 小管弦樂版本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60
第一節 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之音樂傳統 60
1.1. 特蘭西瓦尼亞地區 60
1.2. 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之音樂傳統 61
1.3. 弦樂合奏的源起 62
1.4. 弦樂合奏的器樂編制 63
1.5. 弦樂合奏的歌樂舞蹈 66
1.6. 弦樂合奏的複節奏運用 68
第二節 小管弦樂之配器手法 69
2.1. 第一首〈木棍舞〉69
2.2. 第二首〈腰帶舞〉72
2.3. 第三首〈踏步舞〉74
2.4. 第四首〈號角舞〉77
2.5. 第五首〈羅馬尼亞風格的波卡舞〉80
2.6. 第六首〈快速舞〉83
第五章 鋼琴與小管弦樂版本之比較 88
第一節 小管弦樂的配器與特色 88
1.1. 小管弦樂的配器 88
1.2. 小管弦樂的特色 91
第二節 傳統的堅持與妥協 93
2.1. 傳統的堅持 93
2.2. 傳統的妥協 94
第三節 鋼琴與小管弦樂的妥協與互補 95
3.1. 樂器編制與角色扮演 95
3.2. 速度上的安排 96
3.3. 支聲複音的運用 96
3.4. 複節奏音樂技法 97
第六章 結論 99
參考書目 100

附錄
附錄1.《羅馬尼亞民間舞曲》民謠出處 105
附錄2.《羅馬尼亞民間舞曲》樂曲結構 107

表目錄
(表1)羅馬尼亞的民間音樂的曲式結構 18
(表2)《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的教會調式 29
(表3)《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的速度進行 31
(表4)《羅馬尼亞民間舞曲》出現Aksak節奏的現像 32
(表5)Aksak節奏的模式 33
(表6)《羅馬尼亞民間舞曲》兩聲部的調性(式)的配置 34
(表7)弦樂合奏的樂器編置 64
(表8)小管弦樂的樂器配置 65
(表9)鋼琴與小管弦樂版本在音色及音量上的差異 94
(表10)吉普賽合奏團樂器的角色與功能 95
(表11)匈牙利與羅馬尼亞的吉普賽音樂之間的差異 98

圖目錄
(圖1)風笛91

譜例目錄
(譜例1)《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一首〉,第1-4小節 17
(譜例2)《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1-4小節 18
(譜例3)《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五首,第1-10小節 20
(譜例4)自然的六聲音階 21
(譜例5)自然的七聲音階 21
(譜例6)自然的八聲音階 21
(譜例7)《小宇宙》第107首〈霧中的曲調〉,第1-9小節 25
(譜例8)《小宇宙》第131首〈四度音〉,第1-5小節 25
(譜例9)無半音的五聲音階 29
(譜例10)不確定調式 29
(譜例11)《小宇宙》第59首〈F大調和f小調〉34
(譜例12)A-多利安調式 36
(譜例13)A-伊奧利安調式 36
(譜例14)圓拱旋律 37
(譜例15)《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一首〈木棍舞〉39
(譜例16)D-多利安調式 41
(譜例17)《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二首〈腰帶舞〉43
(譜例18)巴爾托克自創音階(b小調)45
(譜例19)《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三首〈踏步舞〉46
(譜例20)《第二號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第一小提琴,第8-20小節 48
(譜例21)東方調式 49
(譜例22)《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四首〈號角舞〉50
(譜例23)D-利地安調式 52
(譜例24)G-利地安調式 52
(譜例25)《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五首〈羅馬尼亞風格的波卡舞〉54
(譜例26)E-米所利地安調式(第1-4、9-12小節)56
(譜例27)A-米所利地安調式(第5-8、13-16小節)56
(譜例28)C-利地安調式(第17-24、33-40小節)56
(譜例29)A-弗里吉安調式(第25-32、41-48小節)56
(譜例30)《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六首〈快速舞〉58
(譜例31)小管弦樂版本《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一首〈木棍舞〉70
(譜例32)小管弦樂版本《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二首〈腰帶舞〉73
(譜例33)小管弦樂版本《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三首〈踏步舞〉75
(譜例34)小管弦樂版本《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四首〈號角舞〉78
(譜例35)小管弦樂版本《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五首〈波卡舞〉81
(譜例36)小管弦樂版本《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第六首〈快速舞〉84
(譜例37)《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三樂章,第134-142小節 89




















參考書目

一、辭書

王沛綸
1979《音樂字典》,台北:大陸書店。

康謳 主編
1980《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店印行。

二、中文專書

史惟亮
1972《巴爾托克》,台北:希望出版社。

李哲洋
1983《名曲解說全集(17)》,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米谷次郎
1984《最新鋼琴講座(8)鋼琴名曲的演奏詮釋 Ⅱ》邵義強 譯,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拉約什˙萊斯瑙伊
1985《巴爾托克傳》,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柴田南雄
1986《西洋音樂史─印象派以後》林勝儀 譯,台北:天同出版社。

許勇三 主編
1986《論巴爾托克的音樂創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楊沛仁
1991《音樂史與欣賞(初版)》,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許常惠
1993《民族音樂學導論》,台北:樂韻出版社。

貝拉‧巴爾托克
1993《巴爾托克論文書信選》人民音樂出版社、湖北藝術學院作曲系編,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張祖滋
1994《偉大音樂之旅〈國際中文版〉》,台北:聯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胡金山
1995《音樂大師〈國際中文版〉》,台北:臺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

許鐘榮
1996《古典音樂400年─國民樂派的舵手(7)》,台北:錦繡出版社。

謝俊逢
1998《理論與實證─民族音樂論》,台北:全音音樂出版社。

潘皇龍
1999《讓我們來欣賞現代音樂》,台北:大陸書店。

朱秋華
2002《西方音樂史》,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許麗雯
2004《你不可不知道的音樂大師其及名作 Ⅲ》,台北:高談文化。

杜亞雄
2004《探索的腳步─中國民族音樂學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謝隆廣
2009《巴爾托克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研究》,台北:樂韻出版社。

莊宏哲
2010《匈牙利─走馬不看花》,台北:華成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Walsh, Stephen
1982《巴爾托克室內樂》鄭朔 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Heritage of Music Ltd.
1994《西洋音樂百科全書(8)二十世紀音樂(下)(初版)》邱瑗 等譯,台北:臺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

Milne, Hamish
1996《偉大作曲家群像─巴爾托克》林靜枝、丁佳甯 等譯,台北:智庫文化出版社。

Kamien, R.
2002《音樂認識與欣賞(初版)》陳美鸞 等譯,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Stanley Sadie & Alison Latham.
2004《劍橋音樂入門》孟憲福 主譯,台北:果實出版社。

三、外文專書

Antokoletz, Elliott.
1984〈A Study of Tonality and Progression in Twentieth-Century Music〉《The Music of Bela Bartok》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illies, Malcolm
1989〈A Guide Tour〉《Bartok in Britain》:Clarendon Press Oxford.

Gillies, Malcolm.
1993《The Bartok Companion.》Portland:Amadeus Press.

Laki, peter.
1995《Bartok and His World》New Jersey:Princeston University Press.

Laszlo, Somfai
1996〈Composition, Concepts and Autograph Sources〉《Bela Barto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tevens, Halsey.
1953《The Life and Music of Bela Bartok》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uchoff, Benjamin.
1976《Bela Bartok Essays》London:Faber and Faber.

Sadie, Stanley.
2001《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nd ed, Vols.1-29)London:Macmillan, 29 Vols.

Elliott Antokoletz, Victoria Fischer, and Benjamin Suchoff
2000〈Man, composer , and Ethnomusicologist〉《Bartok in Perspectiv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四、論文

許國良
1982《巴托克綱琴作品(1908-1926)研究─論其民俗調式處理技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心怡
2001《巴爾托克─第一號小提琴狂想曲之演奏詮釋書面報告》,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小提琴演奏組碩士論文。

林怡彣
2002《巴爾托克─弦樂四重奏:創作邏輯與技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珍立
2003《吉普賽音樂在東歐地區的發展─匈牙利與羅馬尼亞的吉普賽音樂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音樂學組畢業輪文。

五、期刊

戶田邦雄
1985〈巴爾托克與20世紀民族主義〉李宇光 譯,《全音音樂文摘》第9卷第11期。

益山典子
1985〈巴爾托克與黃金比例〉林勝儀 譯,《全音音樂文摘》第9卷第11期。

長野俊樹
1985〈巴爾托克與華格納的關係〉黃玉嬌 譯,《全音音樂文摘》第9卷第11期。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1987、1988《中華民俗藝術年刊》。

Ference Bonis
1990〈巴爾托克研究〉林道生 譯,《全音音樂文摘》第14卷第1期。

Harlod. C. Schonberg
1990〈巴爾托克─不懂妥協的匈牙利人〉李鴛英 譯,《全音音樂文摘》第14卷第1期。

佐川吉男
1990〈匈牙利與巴爾托克〉李鴛英 譯,《全音音樂文摘》第14卷第1期。

羅美貞 譯
1990〈巴爾托克與匈牙利音樂〉,《全音音樂文摘》第14卷第1期。

河村錠一郎
1990〈藍鬍子的城堡〉李鴛英 譯,《全音音樂文摘》第14卷第1期。

志鳥榮八郎
1990〈巴托克的管弦樂協奏曲〉張淑懿 譯,《全音音樂文摘》第14卷第1期。

顏心童
1994〈巴爾托克─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古典音樂》第12期。

顏心童
1994〈巴爾托克與藍鬍子的城堡〉,《古典音樂》第12期。

吳雅婷
1995〈永恆的匈牙利音樂家─巴爾托克(上)〉,《古典音樂》第36期。

吳雅婷
1995〈永恆的匈牙利音樂家─巴爾托克(下)〉,《古典音樂》第37期。

吳雅婷
1998〈淺論巴爾托克對20世紀鋼琴音樂的貢獻〉,《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17)》。

張友剛
2008〈巴爾托克音列思維特色研究),《中國音樂學(季刊)》第四期。

五、樂譜

Roumanian Folk Dances(Piano Solo UE 5802)Neuausgabe/New Edition 1993(Revision:Peter Bartok)Boosey & Hawkes Inc.,(New York)

Roumanian Folk Dances(Orchesterpartitur UE6545)
Ewwin F.Kalmus & Co., Inc.Publishers of Music Boca Raton, Florida

Roumanian Folk Dances(Universal Cello Edition UE 13265)
Edition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Transcribed by Luigi Silva

六、有聲之料

France:Harmonia mundi.
1992.CNRS/ Musee de L’Homme(Collection)Romania:Music for Strings from Transylvania. LDX274937.

France:Harmonia mundi.
1983/1990.CNRS/ Musee de L’Homme(Collection)Rumania:Vocal Polyphony of the Arumanians. LDX247803.

Philips Classics Productions .
1994.Bartok The 6 String Quartets(Novak Quartet)Recorded.Recorded.Aufnahmen.Enregistrements:Germany, 1/1965(String Quartets Nos.1,2,3,4);7/1965(String Quartets Nos.5,6)1968-This compilation,
442 284-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曾端真(1991)。親職教育概述(上)。諮商與輔導,88,39/3。
2. 趙寶琴(2001)。親職教育問題面面觀。北縣教育,38,50-55。
3. 趙文達(1989)。如何落實國小親職教育。輔導月刊,25,42-45。
4. 歐陽儀(1998)。由教養方式代間傳遞過程談未來親職教育的發展方向。輔導季刊,42-53。
5. 曾端真(1991)。中小學親職教育的檢討與突破。教師天地,50 期,33-36。
6. 潘慶輝(2001)。九年一貫課程的親職教育。北縣教育,90,37-44。
7. 陳錫銘 (民82 )。親職教育的實施與評鑑(上,下)。諮商與輔導,89,28-31。90,42-45。
8. 陳錫銘 (1993 )。學校如何推動親職教育。諮商與輔導,87,34-38。
9. 張愛華(1991)。學校親職教育的策劃實施與評鑑。教師天地,50 期,27-32。
10. 張耐、王文瑛 (1994) 。我國親職教育之政策與發展。社會福利,114 期,23-26。
11. 張耐、王文瑛 (1994 ) 。家長參與教育的過去與現在-西方親職教育之發展。社會福利,113, 21-25。
12. 張耐、王文瑛 (1994 ) 。函授親職教育的理念與實施。社區發展季刊,68,117-120。
13. 鍾思嘉(1998)。親職教育的規劃與實施。學生輔導通訊,59,16-25。
14. 林清江(1986) 。親職教育的功能與實施方法。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刊。9,99-104。
15. 吳宗立(1998)。開放社會中學校親職教育的推展。教育實習輔導,1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