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4 02: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芯慧
研究生(外文):WU,HSIN-HUI
論文名稱:不動產借名登記之相關問題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Contract of Borrowing Other’s Name for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指導教授:林誠二林誠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CHENG-ERH
口試委員:鄭冠宇游進發
口試委員(外文):CHENG,KUAN-YUYU,CHEN-FA
口試日期:2016-07-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5
中文關鍵詞:借名登記
外文關鍵詞:Contract of Borrowing Other’s Nam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0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借用他人名義登記為自己財產之名義上所有人,於社會上屢見不鮮,早期法院認為係消極信託契約,近來則認為係屬於借名登記之無名契約。然無論如何,借名登記與信託契約之區別與其效力,仍有區別與明確之必要 。
所謂「借名登記」,就是借用他人的名義登記不動產產權或登記其它不動產權利,而成為形式上權利名義人和實質上享有權利人不同,即名實不符的民事法律關係。由於我國的不動產是登記生效;即登記後有絕對的效力,所以借名登記的不動產於真正權利人與登記名義人間常有糾紛或爭議發生。借名登記甚至有時會影響交易安全與交易安定性而使第三人權益受損,所以借名登記不被鼓勵且不受法律保障。
藉由上述借名登記之相關問題的提出,為了解決借名登記所可能伴隨之風險,並期能達成交易安全之風險控管之功效,以提供切實可行之建議,因此,本文之研究目的可整理如下:
一、 整理我國學術上及法制上之見解,以瞭解並釐清借名登記之概念,以確定本文之研究範圍:
收集各方學術及法制上之見解,以求能釐清借名登記之概念,而借名登記既與消極信託在概念上有所類似或重疊之處,故本文亦將藉由消極信託之介紹和區分比較,以期能更深入了解借名登記之概念即態樣。
二、 結合實務和理論,歸納整理我國借名登記之相關法律問題,藉以分析整理出我國借名登記上之法律關係定位及法律效力與實際運用狀況:
藉由借名登記相關法制之研究,與學說理論和相關實務見解之整理歸納,探討我國借名登記之法律上控管方式與效力規定,亦即對於借名登記所產生之風險控管機制。
三、 以司法判決進行實證分析,歸納整理借名登記之運用現況,並研究我國之不動產交易相關法制,在借名登記之情況下發揮之成效:
研究我國轄下各級法院有關控制下交付之判決,以瞭解我國借名登記在不動產交易下之實際運用狀況,以及法院對於以不動產借名登記之交易方式的處理態度,透過判決分析我國不動產借名登記之相關法律問題。
四、 藉由上述研究成果,提供法制面或執行面之建議,俾供相關機關處理之參考。


Owners in the ownership, ownership, own company in the name of the owner of the ownership borrowed for other ownership Name, fairness in the company , Of course obviously, you need to register the name of the borrower, you will need to have a distinctive agreement with you.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6
第一項 研究動機 6
第二項 研究目的 8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9
第一項 研究範圍 9
第二項 研究方法 9
第三節 研究架構 10
第一項 章節規畫 10
第二項 文獻探討 11
第三項 預期結果 15
第二章 不動產借名登記之意義及法律效果 16
第一節 不動產借名登記之意義 16
第一項 借名行為之概念釐清 16
第二項 借名登記之意義與性質 18
第二節 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之效力 19
第一項 無效說 20
第二項 有效說 24
第三項 區分說 28
第四項 不區分說 29
第三章 信託行為與脫法行為 34
第一節 信託行為之概念檢視 34
第一項 信託之起源 34
第二項 信託之特色 35
第三項 信託之種類 36
第二節 信託法公布施行前後之信託契約 37
第一項 信託法施行前之信託契約 37
第二項 信託法施行後之信託契約 37
第三項 信託法施行後之信託契約要件檢視 38
第三節 脫法行為 39
第一項 脫法行為之意義 39
第二項 脫法行為之學說爭議 40
第三項 脫法行為於借名登記之判斷 40
第四章 消極信託與借名登記 43
第一節 不動產之物權登記 43
第一項 物權變動之原則 43
第二項 物權登記之效力 49
第二節 信託之登記 51
第一項 有關不動產信託登記之規定 51
第二項 信託法中關於不動產信託登記之規定 51
第三項 土地登記規則第九章之土地權利信託登記之規定 53
第三節 消極信託之探討 57
第一項 消極信託之意義 57
第二項 消極信託與不動產借名登記之辯異 57
第五章 不動產借名登記之權利分析 60
第一節 借名登記之無權處分 60
第一項 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 60
第二項 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之處分行為 63
第三項 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無權處分之處理方式 67
第二節 借名人回復登記之請求權基礎 70
第一項 判決實務見解 71
第二項 學者評析 72
第三節 出名人之不法管理責任 76
第一項 出名人之無因管理 77
第二項 出名人之債務不履行責任 78
第三項 出名人之不當得利返還責任 79
第四項 出名人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 80
第五項 出名人之刑事背信罪責任 8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84
參考文獻 86



(1) 中文專書(按姓氏筆畫排列)
1.方嘉麟,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2003年,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方嘉麟,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元照,1998年1月二版。
3.日本三菱日聯信託銀行編著,中華民國信託商業同業公會審訂,日本信託法制與實務,金融研訓院。
4.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元照,2000年5月。
5.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二),元照,2003年4月。
6.王文宇主編,金融法,元照,2001年5月。
7.王志誠,信託:私法體系之水上浮油,信託之基本法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8.王志誠,信託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三版。
9.王志誠,信託之基本法理,2005年11月。
10.王澤鑑,民法物權(第一冊),自版,1992年4月。
11.王澤鑑,民法物權,自版,2009年7月。
12.王澤鑑,民法物權,自版,2009年7月。
13.王澤鑑,民法物權,自版,2010年6月。
14.王澤鑑,民法第113條規範功能之再檢討。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4),1983年4月。
15.王澤鑑,民法債編總論(二)不當得利,自版,1994年10月修訂版
16.王澤鑑,民法總則,王澤鑑,2008年10月。
17.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09年6月修訂版。
18.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09年6月修訂版。
19.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王澤鑑,2009年。
20.王澤鑑,侵權行為法,自版,2010年3月。
21.王澤鑑,債法原理:不當得利,王澤鑑,2005年。
22.王澤鑑,債法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王澤鑑,2012年。
23.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一冊:基本理論債之發生,2001年3月增訂版。
24.史尚寬,物權法論,史尚寬,1957年4月
25.史尚寬,信託法論,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26.史尚寬,債法各論,史尚寬,1981年。
27.史尚寬,債法各論,自版,1960年。
28.史尚寬,債法總論,史尚寬,1983年。
29.林東茂,刑法綜覽,一品文化,96年9月,修訂五版。
30.林誠二,民法債總總論(上),瑞興,2000年10月。
31.林誠二,民法總則(下),瑞興,2008年9月。
32.林誠二,民法總則上,瑞興,2007年9月。
33.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瑞興,2013年。
34.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下),瑞興,2010年3月。
35.信託法制編撰委員會,信託法制,增修訂四版,2002年,金融研訓院。
36.施啟揚,民法總則,自版,1984年。
37.徐國香,信託法研究,1998年,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8.張登科,強制執行法,張登科,2010年2月。
39.陳自強,民法講義,學林文化,2002年。
40.陳春山,信託及信託法專論-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及訓練中心,2000年。
41.曾隆興,現代非典型契約論,自版,1987年1月修訂版
42.楊崇森,信託與投資,正中,1997年。
43.溫豐文,土地法,自版,2005年2月修訂版。
44.詹森林,民事法理與判決(五),自版,2007年12月。
45.詹森林,民事法理與判決之研究,自版,1998年11月。
46.劉宗榮,民法概要,三民書局,2010年8月,修訂十一版。
47.劉春堂,判解民法物權,三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48.鄭冠宇,民法物權,自版,2016年10月六版。
49.賴源河、王志誠,現代信託法論,五南,2002年8月三版。
50.謝在全,民法物權編(上),自版,2010年9月。
51.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中)(下),新學林,2010年9月。
52.謝哲勝,信託之起源與發展,財產法專題研究(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53.謝哲勝,信託法,中正法學叢書(31),自版,2009年3月三版。
54.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二),自版,2002年3月。
55.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三),自版,2002年3月。
56.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五),自版,2006年5月。
57.蘇永欽,民法經濟論文集,自版,1988年。
(2) 中文專書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列)
1.王辰萃,借名登記之課稅研究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01年。
2.王柏淨,借名登記契約--以不動產物權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7年。
3.李如婷,我國信託法有關信託登記內涵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03年。
4.李宏志,從債權物權化論土地登記之效力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97年。
5.卓心雅,論借名登記之法律行為--以所有權歸屬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99年。
6.陳建國,商事信託下受託人忠實義務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96年
7.黃子峻,借名法律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1年。
8.黃德聖,不動產借名登記之理論與實務—以實體與程序交錯適用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3年。
9.楊佳純,不動產信託登記兼評實務相關判決,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04年。
10.簡嘉湘,借名登記成立刑法背信罪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高階法律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102年。
(3) 中文期刊(按姓氏筆畫排列)
1.方國輝,「浅釋信託制度中受託人之地位與權義」,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4卷,第4期,1990年。
2.月旦法學教室編輯部,2011年7月,借名登記契約之意義與效力,月旦法學雜誌,第105期。
3.月旦法學教室編輯部,借名登記契約之意義與效力,《月旦法學雜誌》,第105期,100年7月。
4.王文宇,信託之公示機制與對世效力,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
5.王文宇,信託法原理與商業信託法制,台大法學論叢,第29卷,第2期,2000年1月。
6.王志誠,「信託:私法體系上之水上浮油?(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7期,2003年6月。
7.王志誠,「信託:私法體系之水上之浮油?(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6期,2003年5月。
8.王志誠,信託法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11期,1996年3月。
9.王志誠,跨越民事信託與商事信託之法理-以特殊目的信託法制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8期,2001年12月。
10.王澤鑑,2009.12,「買賣、設定抵押權之約定與民法第758條之法律行為」,民法學說與判例
11.王澤鑑,2009.12,三論「出賣他人之物與無權處分」:基本概念仍待釐清,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5冊,作者自版。
12.王澤鑑,民法總則在實務上的最新發展(一)-最高法院90及91年度若干判決的評釋,台灣本土法學,第52期,2003年11月。
13.朱柏松,「訴訟信託無效之規定的適法性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75期,2001年8月。
14.何孝元,「信託法之研究」,中興法學,第10期,1966年。
15.吳從周、卓心雅,借名登記與無權處分/最高法院九八臺上七六,台灣法學雜誌,第137期,2009年10月1日。
16.李林水,2014年3月,借名登記不動產應課二次契稅稅務旬刊
17.卓心雅,2011年12月,論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以所有權歸屬為中心法學新論。
18.官瑀婕, 2013年11月,借名登記售地的稅法分析——北高行100訴1899號暨最高行101判689號評析稅務旬刊。
19.邱聰智,回到民法第113條—為締結法律行為過失責任催生,高雄大學法學論叢,3卷1期,2007年12月。
20.邱聰智,回復原狀的規範意義—類型思維舉隅之,民事法學新思維之開展—劉春堂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8年5月。
21.許哲勝,消極信託和借名登記形同脫法行為─實務相關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2006年5月。
22.郭松濤,2012年2月談借名登記契約--兼評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990號判決司法周刊。
23.陳聰富,「脫法行為、消極信託及借名登記契約—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三六二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2005年8月。
24.黃惠婷,背信罪或侵占罪?台灣法學,141期,2009年12月1日。
25.楊建華,「信託關係與民事訴訟(2)--訴訟信託之禁止」,司法周刊,第791期,1996年9月。
26.葉張基,「借名登記契約與信託契約之比較--兼評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2028號民事判決」,全國律師,5月號,2005年5月。
27.詹森林,「信託之基本問題--最高法院判決與信託法規定分析比較」,律師通訊,第204期,1996年5月。
28.詹森林,「借名登記契約之法律關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3期,2002年2月。
29.詹森林,信託之基本問題,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1998年11月。
30.詹森林,2003年4月,私有農地之買賣,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
31.詹森林,2007年12月,台灣信託法最新判決發展,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
32.詹森林,2011年10月,借名登記出名人之無權處分及借名人回復登記之請求權基礎,兼論出名人之不法管理責任-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114號判決評析,台灣法學雜誌,第186期。
33.詹森林,民法第113條與其他規定之競合關係、再論「民法第113條與其他規定之競合關係」—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2102號判決評釋,分別收錄於民事法規與判決研究(2) 。
34.詹森林,非典型契約之基本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27期,1997年7月。
35.詹森林,借名登記契約之法律關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43期,2003年2月1日,頁132,收錄於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第5冊,2007年12月。
36.詹森林,最高法院判決與信託法規定之比較分析,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1998年11月。
37.詹森林,台灣信託法最新判決發展,載於「融資法學的經驗與見證:邱聰智、張昌邦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6年9月。
38.廖家宏,「論消極信託與借名登記—實務相關見解的綜合評釋」,法令月刊,第57卷,第11期,2006年11月。
39.劉興善,「從信賴關係談受託人、受任人、法人代表和公司負責人之注意義務」,政大法學評論, 第57期,1997年6月。
40.蔡旻耿、陳靜瑩,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之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
41.蔡明誠,「土地登記之公信力」,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2001年1月。
42.蔡晶瑩,論借名登記契約/最高院100台上2101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014年2月。
43.謝哲勝,憲法解釋對物權與土地法治發展的影響,財產法專題研究(六),翰蘆總經銷。
44.謝哲勝,「借名登記之名消極信脫之實--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七六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2010年2月。
45.謝哲勝,消極信託和借名登記形同脫法行為--實務相關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32期,2006年5月。
46.謝哲勝,2010年2 月,借名登記之名消極信託之實──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七六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
47.謝哲勝,最高法院有關不動產信託登記的相關判決評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7期,2012年
48.謝哲勝,債權物權相對化,月旦法學教室,第69期,2008年7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 方國輝,「浅釋信託制度中受託人之地位與權義」,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4卷,第4期,1990年。
2. 4. 王文宇,信託之公示機制與對世效力,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
3. 9. 王志誠,跨越民事信託與商事信託之法理-以特殊目的信託法制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8期,2001年12月。
4. 13. 朱柏松,「訴訟信託無效之規定的適法性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75期,2001年8月。
5. 14. 何孝元,「信託法之研究」,中興法學,第10期,1966年。
6. 16. 李林水,2014年3月,借名登記不動產應課二次契稅稅務旬刊
7. 17. 卓心雅,2011年12月,論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以所有權歸屬為中心法學新論。
8. 18. 官瑀婕, 2013年11月,借名登記售地的稅法分析——北高行100訴1899號暨最高行101判689號評析稅務旬刊。
9. 22. 郭松濤,2012年2月談借名登記契約--兼評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990號判決司法周刊。
10. 23. 陳聰富,「脫法行為、消極信託及借名登記契約—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三六二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2005年8月。
11. 25. 楊建華,「信託關係與民事訴訟(2)--訴訟信託之禁止」,司法周刊,第791期,1996年9月。
12. 26. 葉張基,「借名登記契約與信託契約之比較--兼評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2028號民事判決」,全國律師,5月號,2005年5月。
13. 27. 詹森林,「信託之基本問題--最高法院判決與信託法規定分析比較」,律師通訊,第204期,1996年5月。
14. 34. 詹森林,非典型契約之基本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27期,1997年7月。
15. 38. 廖家宏,「論消極信託與借名登記—實務相關見解的綜合評釋」,法令月刊,第57卷,第11期,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