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建軍(2011)。柔力球運動線狀分析及未來發展的定位思考。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9(3),47-50。
白 榕 (2011)。柔力球教學與研究。台北市:中華民國柔力球協會。
吳盛文(2012)。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呂美利(2013)。運動參與動機、運動設施滿意度、休閒效益與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嘉義地區運動參與者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李青芬、李雅婷與趙慕芬(譯)(2002)。組織行為學(二版)。臺北市:華泰。(Robbins,S.P.,1991)
林新枝(2011)。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度社團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段全偉(2010)。太極柔力球教程。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洪連進(2010)。臺北市運動中心參與者休閒運動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及休閒運動效益之研究-以羽球、健身、舞蹈運動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桂冠。(引自邱榮泰,2012)
涂淑芳譯(1996)。 Bammel&Burrus-Bammel 原著。休閒與人類行為。
彭宗弘(2004)。台灣地區水肺潛水參與動機與休閒阻礙調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體育學院,台北。曾明淵(2009)。臺北市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本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童勝玢(2015)。柔力球表演套路技術特徵和編排特點研究(碩士論文)。
楊昇峰(2013)。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劉盈足(2005)。公務員週末之休閒涉入與其休閒滿意度關係之探討-以彰化地區鄉鎮市公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蔡宛庭(2009)。國民小學舞蹈社團學童參與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鄭三權(2011)。衝浪者活動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流暢體驗與相關之研究。中華運動休閒與創新研發管理學,1(1),20-34。
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戴麗(2014)。山西省高校柔力球運動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Driver, B.(1997). The defining moment of benefits. Parks & Recreation, 32(12), 38-41.
Sage,G.(1997).Introduction to motor behavior:A neuropsychological approzch(2nd).Reading,MA:Addison-Wesley.
Knowles (1970) .M.S.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NewYork:Association Press.
Martin,C.L.(1988)V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The Physical Educator,45(4),196-209.
Willis&Campbell(1992,1997).Exercise psychology.Washington,DC: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