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18: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靜怡
研究生(外文):YEH, CHING-YI
論文名稱:太極柔力球運動之參與者動機與效益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團隊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ness in Tai-Chi Softball Participants: Using Tai-Chi Softball Groups in Greater Taipei Area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魏香明魏香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I,SHIANG-MING
口試委員:蘇俊賢念裕祥
口試委員(外文):SU,JYUN-SIANNIAN,YU-SIANG
口試日期:2017-06-0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競技運動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1
中文關鍵詞:太極柔力球健身運動
外文關鍵詞:Tai-ChiSoftballExercis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太極柔力球是一項新興運動,起源於中國山西省,是山西醫科大學晉中學院副教授白榕先生於1991年發明創編,在創編過程中以太極拳“先引後發、借力打力”的原理,並參照羽球、網球等運動項目的場地、規則內容融合而成。這項新興運動在2005年纔由胡春桃老師引進台灣進行教學推廣,這項運動在中國發展已經到每年有正式比賽,且是分為地區初賽,纔進行總決賽的盛大比賽,惟在目前台灣卻沒有這運動相關的正式比賽,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想探討在台灣尚沒有全國正式比賽的情況下,為何還會讓人們想持續接觸該項運動。故從其團隊練習過程中,切入探討讓人們想持續學習該項運動的人群結構、參與動機及運動效益,以探討深化該項目運動在台灣未來發展的狀態。本研究對象為大台北地區參與太極柔力球運動相關團隊為對象150人,實際回收數為128分,回收率為91.3%,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研究結果如下:發現參與動機以社交互動動機為主,帶來的運動效益以生理效益為主,人群結構中以接觸時間對參與動機與運動效益最有影響。
Tai-Chi Softball is a new sport which was originated at Shanxi and invented by Mr. Rong Pai,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in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in 1991.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ai-Chi “Pull first and push afterward, use enemy’s force against them” and the rules and court specification of badminton and tennis, it was redefined as a sport named Tai-Chi Softball. This new sport has been promoted in Taiwan by Mr. Chun Tao Hu since 2005. In China, Tai-Chi Softball competition is officially held every year. The competition is composed of local games and national final. However, we still lack of official competition as China does in Taiwan. As a resul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y people still want to play Tai-Chi Softball in the lack of official competi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group structure, motivation, effectiveness of Tai-Chi Softball participants, intending to improve the popularization/growth of this sport in Taiwan. The Instrument Inventory and interview technique are utilized in this study. We invited the Softball Groups to be our participant, including 150 people, in which we have got 128 questionnaire back in actual, as 91.3% retur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social interac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ai-Chi Softball player; 2) the main effectiveness on Physiological benefit; 3) the length of Softball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on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ness.
目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次………………………………………………………………………………. Ⅳ
表次………………………………………………………………………………VIII
圖次…………………………………………………………………………………X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太極柔力球相關研究……………………………………………… 6
第二節 運動動機理論與研究………………………………………………11
第三節 運動效益理論與研究………………………………………………14

第參章 研究方法…………………………………………………………17
第一節 研究架構.…………………………………………………………17
第二節 研究流程.…………………………………………………………18
第三節 研究設計.…………………………………………………………1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23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24
第一節 人群結構分析 ……………………………………………………25
第二節 參與動機與運動效益集中趨勢 …………………………………37
第三節 獨立樣本t檢定 …………………………………………………41
第四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4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3

參考文獻 ……………………………………………………………………. 75
一、 中文文獻………………………………………………………………75
二、 英文文獻………………………………………………………………76

附錄
附錄一 問卷同意書………………………………………………………77
附錄二 正式問卷…………………………………………………………78


表次
表3-1 參與動機量表之各構面題項……………………………………………20
表3-2 運動效益量表之各構面題項……………………………………………21
表3-3 預試之量表信度值………………………………………………………22
表4-1 正式發放問卷研究對象分配表…………………………………………24
表4-2 性別摘要表………………………………………………………………25
表4-3 年齡摘要表………………………………………………………………26
表4-4 婚姻狀況摘要表…………………………………………………………27
表4-5 教育程度摘要表…………………………………………………………28
表4-6 退休前或目前職業摘要表………………………………………………29
表4-7 身體健康情形摘要表……………………………………………………30
表4-8 經濟狀況摘要表…………………………………………………………31
表4-9 接觸時間摘要表…………………………………………………………32
表4-10 最常去的運動地點摘要表………………………………………………33
表4-11 常和誰一起運動摘要表…………………………………………………34
表4-12 家中一同參與對象摘要表………………………………………………35
表4-13 參與費用摘要表…………………………………………………………36
表4-14 參與動機量表平均數摘要表……………………………………………38
表4-15 運動效益量表平均數摘要表……………………………………………40
表4-16 不同性別對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表..…………………………………41
表4-17 不同性別對運動效益之差異情形表……………………………………42
表4-18 不同年齡對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表……………………………………43
表4-19 不同年齡對運動效益之差異情形表……………………………………44
表4-20 不同婚姻狀況對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表………………………………45
表4-21 不同婚姻狀況對運動效益之差異情形表.…………………………….46
表4-22 不同教育程度對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表………………………………48
表4-23 不同教育程度對運動效益之差異情形表………………………………50
表4-24 不同自評健康情形對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表…………………………53
表4-25 不同自評健康情形對運動效益之差異情形表…………………………55
表4-26 不同經濟情況對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表………………………………58
表4-27 不同經濟情況對運動效益之差異情形表………………………………60
表4-28 不同接觸時間對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表………………………………64
表4-29 不同接觸時間對運動效益之差異情形表………………………………67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17
圖3-2 研究流程圖…………………………………………………………….18
圖4-1 性別分布圖…………………………………………………………….25
圖4-2 年齡分布圖…………………………………………………………….26
圖4-3 婚姻狀況分布圖……………………………………………………… 27
圖4-4 教育程度分布圖……………………………………………………… 28
圖4-5 退休前或目前職業分布圖…………………………………………… 29
圖4-6 身體健康情形分布圖………………………………………………… 30
圖4-7 經濟狀況分布圖……………………………………………………… 31
圖4-8 接觸時間分布圖……………………………………………………… 32
圖4-9 最常去的運動地點分布圖…………………………………………… 33
圖4-10 常和誰一起運動分布圖……………………………………………… 34
圖4-11 家人一同參與對象分布圖…………………………………………… 35
圖4-12 參與費用分佈圖……………………………………………………… 36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建軍(2011)。柔力球運動線狀分析及未來發展的定位思考。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9(3),47-50。
白 榕 (2011)。柔力球教學與研究。台北市:中華民國柔力球協會。
吳盛文(2012)。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呂美利(2013)。運動參與動機、運動設施滿意度、休閒效益與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嘉義地區運動參與者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李青芬、李雅婷與趙慕芬(譯)(2002)。組織行為學(二版)。臺北市:華泰。(Robbins,S.P.,1991)
林新枝(2011)。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度社團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段全偉(2010)。太極柔力球教程。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洪連進(2010)。臺北市運動中心參與者休閒運動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及休閒運動效益之研究-以羽球、健身、舞蹈運動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桂冠。(引自邱榮泰,2012)
涂淑芳譯(1996)。 Bammel&Burrus-Bammel 原著。休閒與人類行為。
彭宗弘(2004)。台灣地區水肺潛水參與動機與休閒阻礙調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體育學院,台北。
曾明淵(2009)。臺北市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本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童勝玢(2015)。柔力球表演套路技術特徵和編排特點研究(碩士論文)。
楊昇峰(2013)。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盈足(2005)。公務員週末之休閒涉入與其休閒滿意度關係之探討-以彰化地區鄉鎮市公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
蔡宛庭(2009)。國民小學舞蹈社團學童參與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鄭三權(2011)。衝浪者活動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流暢體驗與相關之研究。中華運動休閒與創新研發管理學,1(1),20-34。
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戴麗(2014)。山西省高校柔力球運動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Driver, B.(1997). The defining moment of benefits. Parks & Recreation, 32(12), 38-41.
Sage,G.(1997).Introduction to motor behavior:A neuropsychological approzch(2nd).Reading,MA:Addison-Wesley.
Knowles (1970) .M.S.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NewYork:Association Press.
Martin,C.L.(1988)V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The Physical Educator,45(4),196-209.
Willis&Campbell(1992,1997).Exercise psychology.Washington,DC: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