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鄭超文(2008),「股市K線大贏家」,臺北:財信出版有限公司。
[2]賴宣名(2006),「活出股市生命力」,臺北: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3]劉建位(2010),「巴菲特選股10招」,臺北:中信出版社。
[4]淳洋(2002),「解讀索羅斯」,臺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
[5]淳洋(2002),「解讀巴菲特」,臺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
[6]劉富生(2008),「固定操作模式」,臺北: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7]羅惠萍(2011),「我的致富之道」,臺北:商業週刊 No45。
[8]周萱/陳慕真譯(2001),「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論投資」,臺北:財訊出版社。(譯自Janet Lowe 1999)。
[9]俞濟群譯(2011),「專業投資原理ɪ」,臺北: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譯自Victor Sperandeo 1991)。
[10]羅若蘋譯(2000),「勝券在握」,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譯自Robert G.Hagstorm 1994)。
[11]魯燕萍譯(2000),「永恆的價值-巴菲特傳」,臺北:財訊出版社。(譯自Andrew Kilpatrick 1998)。
[12]唐峋譯(2002),「一個投機者的告白」,臺北:商智文化。(譯自Andre Kostolany,2000)。
[13]陳重亨譯(2003),「彼得林區選股戰略」,臺北:商智文化。(譯自Peter Lynch,1989)。
[14]陳儀譯(2010),「一生做對一次投資」,臺北:經濟新潮社。(譯自Nicolas Darvas,2008)。
[14]陳文慶譯(2007),「傑西‧李佛摩股市操盤術」,臺北:寰宇出版圖書有限公司。(譯自Jesse Livermore,2001)。
[15]周萱譯(2000),「投資大師語錄」,臺北:財訊出版設股份有限公司。(譯自Bernice Cohen,1988)。
[16]杜金龍(2008),「最新技術指標在臺灣股市應用的訣竅」,臺北:聯豐出版社。
[17]莊學成(2013),「K線圖在臺灣股市交易策略之研究」,東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18]呂宗勳(2012),「單根K線的預測能力:以臺灣股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班。[19]楊昇融(2010),「結合K線及均線從股票資料推導投資法則」,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20]徐坤豪(2006),「運用K線、KD指標於臺股指數期貨效果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系。
[21]蘇哲宇(2014),「臺灣加權股價指數整合性預測之研究」,成功大學統計學系。
[22]曾再成(2014),「應用波浪理論分析及預測臺灣加權股價指數」,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23]林碩辰(2011),「使用資料探勘技術預測股價趨勢-以臺灣加權指數為例」,靜宜大學資訊碩士在職專班。[24]許桂瑞(2007),「投資時間的長短與投資時機之探討-以臺灣股票加權指數與定存利率作實證研究」,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25]翁崇傑(2015),「高現金殖利率選股投資策略之研究」,亞洲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26]林毅明(2000),「臺灣公司股利政策與股價之關聯性」,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27]洪振虔(1989),「臺灣地區上市公司股利發放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28]李建伸(2014),「股利殖利率價值投資法-臺灣實證」,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29]陳思豪(2015),「技術分析之交易策略於臺股多頭時期之探討」,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
[30]李南憲(2014),「股票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觀光與食品類股」,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31]董鍾祥(2014),「技術分析無用論?---以兩岸股市(週資料)實證分析」,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32]朱劍淳(2014),「股價技術分析之理論與實證-以MA、KD、MACD分析」,元智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33]陳恩宗(2013),「臺灣上櫃公司股票技術分析之報酬率績效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34]姜雅純(2013),「股票週轉率對技術分析獲利能力之探討」,東海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35]陳勁宏(2013),「技術分析之投資績效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36]呂長霖(2012),「基本分析為基之股票預測方法研發」,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37]陳妍均(2005),「基本分析法與股價行為關聯性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班。[38]鍾漢澤(1996),「基本分析指標、益本比對股票報酬率之研究─相似無關迴歸法之應用」,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39]盧麗安(1996),「財務基本分析與臺灣股價表現」,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
[40]楊淑如(1992),「股票基本分析指標獲利性之研究公司因素」,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
[41]林季樑(1991),「基本分析的投資組合績效評估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42]王云芝(2014),「基本及技術分析的選股策略應用」,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
[43]黃少暘(2014),「價值型選股策略結合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以臺灣股票市場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
[44]林育竹(2013),「結合基本面分析與技術分析之投資組合績效-應用於臺灣股市」,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45]鄭宜典(2007),「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之投資績效比較」,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
[46]葉沛鑫(2012),「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之選股策略應用於臺灣股票市場」,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47]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twse.com.tw/
[48]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twse.com.tw/ch/products/indices/tsec/taiex_6.php
[49]臺灣股市資訊網,http://goodinfo.tw/StockInfo/index.asp
[50]錢塘潮股票軟體網站,http://www.long.idv.tw/k-line.htm
英文文獻
[1]John Dalton (1988),”How The Stock Market Works”,The 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P127-P152.
[2]Dr. Alexander Elder (1992),”Trading For a Living”,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3]Dr. Alexander Elder (2002),”Come Into My Trading Roo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4]R.J.Briston (1970),”The Stock Exchange and Investment Analysis”,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5]Joseph E. Murphy,Jr.(1988),”Stock Market Probability”,Probus Publishing Company Chicago,Illinois.
[6]John J. Murphy,Jr.(1999),”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
[7]Anatoly B. Schmidt(2011),”Financial Markets and Trading Markets”,John Wiley &; Sons, Inc.,Hoboken,New Jersey.
[8]Alexander, S. 1964. Price movements in speculative markets: Trends or random walks. 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 5: 7–26.
[9]Blume, L., D. Easley and M. O’Hara. 1994. Market statistics and technical analysis: the role of volume. Journal of Finance, 49 (1):153-181.
[10]Goo, Y., Chen, D. and Chang, Y. 2007. The application of Japanese candlestick trading strategies in Taiwan.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s, 4: 49-71.
[11]Arnott, R.D., and C.S. Asness, (2003), “Surprise! Higher Dividends Higher Earnings Growth,”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Vol. 59,7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