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書目
1. 王勝,《西方傳統油畫三大技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0
2. 史作檉,《尋找山中的塞尚》,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7
3. 封一函,《超級寫實主義》,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4. 郭勇健,《藝術原理新論–大眾傳媒時代的藝術原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二、中譯書目
1. Aristotle,劉效鵬譯,《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2. Arthur C. Danto,林雅琦、鄭惠雯譯,《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台北,麥田出版,2004
3. Dermot Moran,蔡錚雲譯,《現象學導論》,台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
4. Ernst Hans Gombrich,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譯,《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浙江,浙江攝影出版,1987
5. Gaston Bachelard,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2003
6. Hubert Damisch,董強譯,《雲的理論–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繪畫史》,台北,揚智文化,2002
7. Hubert Damisch,董強譯,《落差–經受攝影的考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8. John Berger,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出版,2010
9. Linda Nochlin,刁筱華譯,《寫實主義》,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10. Martin Heidegger,孫周興譯,《林中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11. Maurice Merleau Ponty,龔卓軍譯,《眼與心》,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7
12. Rudolf Arnheim,孟沛欣譯,《藝術與視知覺》,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13. Susan Sontag,黃燦然譯,《論攝影》,台北,麥田出版,2010
14. Walter Benjamin,許綺玲譯,《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1
15. William Fleming、Mary Marien,宋協力譯,《藝術與觀念》,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6. はらけんや,李茶譯,《白》,新北市,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17. はらけんや,黃雅雯譯,《設計中的設計》,台北,磐築創意有限公司,2005
18. はらけんや,張英裕譯,《原研哉–現代設計進行式》,台北,磐築創意有限公司,2010
三、期刊論文
1. 邱俊達,《朝向詩意空間:論巴舍拉《空間詩學》中的現象學》,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2. 黃亞紀,〈由李希特「全景」談起〉,《今藝術ARTCO》231期,2011年12月1日
四、 網路資料
1. 揭示另一種「真實」:李希特的繪畫藝術
http://tw.myblog.yahoo.com/jw!sIB9tYaBFx40I4xqwPN5oA--/article?mid=1054
2. 以變為原則:傑哈‧李希特的藝術
http://www.goethe.de/ins/cn/tai/kue/bku/cn8112607.htm
3. 維基百科〈十九世紀西方寫實主義運動的概念界定〉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E%B0%E5%AE%9E%E4%B8%BB%E4%B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