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09: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胡國安
研究生(外文):Gwu–an,Hu
論文名稱:應用技術指標在臺股期貨市場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indexes in Taiwan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
指導教授:胡德中胡德中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e–Chung,Hu
口試委員:胡德中程言信連春紅
口試日期:2015-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金融系金融資訊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2
中文關鍵詞:趨勢型指標擺盪型指標超額報酬
外文關鍵詞:Trends-type indicatorsswing-type indicatorsexcess retur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9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應用技術指標於臺股期貨市場交易,以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資料為研究期間,分A和B二種樣本(各三年),以TS程式系統進行資料回測,將八種技術指標(EMA、DMI、CCI、MACD、6-12 Bias、KD、RSI、和WMS%R)區分為趨勢型(前四者)與擺盪型(後四者)二類,用以判斷進出場的依據,觀察二種樣本期間在相同參數與四種週期(60、150、300和600分鐘)下是否存在超額報酬與指標適用性。
實證結果發現,在趨勢型指標中只有樣本A(漲跌幅較大的波段)使用平滑移動平均線(EMA)較具指標適用性、且四種週期的績效表現較佳。第二為指數平滑異同平均指標(MACD)在樣本A(300和600分鐘)和樣本B(60和150分鐘)的週期績效才有正報酬。而趨向指標(DMI)與商品通道指標(CCI)兩者績效不佳且不具指標適用性。
另一方面,擺盪型指標中,隨機指標(KD)在150和300分鐘及相對強弱指標(RSI)在60分鐘週期中皆適用於A和B兩樣本。而6-12乖離(6-12BIAS)與威廉指標(WMS%R),在本研究中則不具指標適用性且無超額報酬。
This study appliedeight technical indicators for TX market trading, based on sampleperiod from January 1, 2008 to December 31, 2013, in which A and B samples (each for three years), under TS programming skill to do data retro-tested, to see whether there is excess returns and index applicability under the same parameters and four cycles (60,150,300 and 600 minutes) of the two samples. The eight technical indicators include EMA, DMI, CCI, MACD, 6-12 Bias, KD, RSI, and WMS%R,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trend-type (the first four) and swing type (last four).The indicators are used to determine entry and exit of the TX trading.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rend-type indicators only sample A (having higher volatility) under a smooth moving average (EMA) is apt for index applicability an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of four cycles. The second is exponential average MACD indicator (MACD) in sample A (300 and 600 minutes) and in sample B (60 and 150 minutes) having positive-return performance. Both the trend index (DMI) and the Commodity Channel Index (CCI) are of no better performance and index applica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of swing-type indicators, stochastic index (KD) at 150 and 300 minutes and the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 in 60 minutes period are applicable to samples A and B. Both the indicators of 6-12 BIAS and WMS%R are not of index applicability and no better excess returns.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臺股期貨市場之相關文獻 4
第二節 技術指標應用於各市場之相關文獻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資料來源及研究樣本 13
第二節 交易方法說明及限制 13
第三節 回測系統之設計及輸出報表說明 16
第四節 使用之技術指標介紹 17
第五節 技術指標參數設定 25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26
第一節 樣本A各週期交易策略及分析 26
第二節 樣本B各週期交易策略及分析 32
第三節 不同週期績效比較與分析 37
第四節 不同技術指標報酬率比較及分析 41
第五節 技術指標於平均損益及標準差分佈比較 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7
參考文獻 49

表目錄
表3.1 期貨交易參數設定 15
表3.2 回測輸出報表說明 16
表3.3 技術指標參數設定 25
表4.1 60分鐘週期之樣本A統計表 27
表4.2 150分鐘週期之樣本A統計表 28
表4.3 300分鐘週期之樣本A統計表 29
表4.4 600分鐘週期之樣本A統計表 30
表4.5 60分鐘週期之樣本B統計表 32
表4.6 150分鐘週期之樣本B統計表 33
表4.7 300分鐘週期之樣本B統計表 34
表4.8 600分鐘週期之樣本B統計表 35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流程圖 3
圖3.1 資料樣本A取樣說明圖 14
圖3.2 資料樣本B取樣說明圖 14
圖4.1 樣本A不同週期下趨勢型指標績效折線圖 37
圖4.2 樣本A不同週期下擺盪型指標績效折線圖 38
圖4.3 樣本B不同週期下趨勢型指標績效折線圖 39
圖4.4 樣本B不同週期下擺盪型指標績效折線圖 40
圖4.5 樣本A不同技術指標趨勢型報酬率直條圖 41
圖4.6 樣本B不同技術指標趨勢型報酬率直條圖 41
圖4.7 樣本A不同技術指標擺盪型報酬率直條圖 42
圖4.8 樣本B不同技術指標擺盪型報酬率直條圖 43
圖4.9 樣本A趨勢型指標平均損益與標準差分佈圖 44
圖4.10 樣本B趨勢型指標平均損益與標準差分佈圖 44
圖4.11 樣本A擺盪型指標平均損益與標準差分佈圖 45
圖4.12 樣本B擺盪型指標平均損益與標準差分佈圖 46

1.姜林杰祐,2009,程式交易,觀念、技術與解決方案,二版,新陸書局,台北市。
2.鄧運隆、D.K、飛天象、Parkson.Dow,2012,TradeStation程式交易全攻略,初版六刷,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3.曾永政,2012,期貨程式交易SOP,初版,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4.楊基鴻,2009,股票操作大全,初版修訂,著作者發行,台北。
5.楊朝成、陳勝原,2009,投資學,二版,華泰文化事業公司,台北市。
6.蔡垂君,2003,台灣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之實證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7.味正杰,2003,應用技術分析於期貨投資,日內資料之實證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
8.吳百正,2004,台股期貨市場弱式效率性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9.邱宜瑤,2004,台股指數期貨價差交易與套利策略之實證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系碩士論文。
10.曹鈞斐,2007,運用平滑支撐向量機於期貨市場擇時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蔡宗達,2008,以技術指標策略實證台指期貨市場之績效,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12.王瀚翔,2009,台灣期貨與現貨市場之關係及交易策略,國立成功大學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陳俊翰,2009,人工智慧方法應用於臺灣股票指數期貨隔日漲跌預測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14.鄭伊辰,2012,分層佈單與盯住盤口戰術在台灣期貨市場的實證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15.張簡維鎮,2012,大小臺指期貨日內價差套利交易策略及效率市場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呂理文,2014,臺股期貨收盤指數預測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黃光廷,2002,技術分析、基本分析與投資組合避險績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黃文宏,2004,技術分析在台灣股票市場之實證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
19.紀麗文,2006,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檢驗K線戰法,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林天運,2007,大盤未來走勢預測-KD指標的實證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1.張雅婷,2008,誰使用技術分析買賣股票,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碩士論文。
22.戴鎮宇,2009,一般性技術指標策略回測系統之開發與實證,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23.曾文賢,2011,應用技術分析於外匯期貨市場是否具超額報酬:前行測試方法檢驗,國立東華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24.許大利,2012,技術指標在台灣選擇權市場的應用,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25.詹智皓,2013,一目均衡表在外匯市場的應用—以歐元、澳弊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26.Granville,Joseph E,(1976),”Granville's New Strategy of Daily Stock Market Timing for Maximum Profit”, Prentice Hall.
27.Dow,Charles.H,(1920),Scientific.stock.speculation,”The Magazine of Wall Street,New York,NY”.
28.Welles Wilder J,(1978),”Newconceptsin technical trading systems”(1st-ed.).Trend Research.
29.Donald Lambert,(1980),inventedCommodityChannelIndex published in “commodity futures the market magazine”.
30.Gerald.Appel and Fred.Hitschler,(1979),the”stock market trading system”a book on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31.George.Lane,(1957),Research Stochastic line,is also one of the very popular technical indicators.
32.Welles Wilder J,(1978), the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proposed methods of technical analysis, published in the American Commodities magazine, and included in the "New Concepts in Technical Trading Systems" book.
33.Larry Williams,(1973),in“How I made one million dollars last year trading commodities”a book first published in William indicator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