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4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1 12: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芳伶
研究生(外文):LIU,FANG-LING
論文名稱:國小初任教師之工作困擾及因應方式: 以偏鄉小型學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Beginning Teachers’ Work-related Distress and Coping Ways of Small-scale Elementary Schools in Country Side
指導教授:黃怡芬黃怡芬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龐畯菱林清同
口試日期:2019-05-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偏鄉小型學校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因應方式
外文關鍵詞:small-scale schools in country sidebeginning teacherwork-related distresscoping way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4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在探討偏鄉小型學校之初任教師的工作困擾類型以及其因應方式。從偏鄉小型學校當中,挑選出具代表性之初任教師進行個案分析與研究。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提供給偏鄉小型學校初任教師以及偏鄉小型學校與教育單位參考。
本研究採用個案分析法,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將蒐集到的資料進一步的加以分析與歸納。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人際互動困擾的因應方式為培養正向態度與人互動。
二、教學活動困擾的因應方式為多增加教學經驗累積實力。
三、班級經營困擾的因應方式為嘗試不同的班級經營方法。
四、工作負擔困擾的因應方式為運用休息時間完成工作。
五、專業成長困擾的因應方式為參加線上及周末研習。

This study aim to understand beginning teachers’ work-related distress and coping ways of small-scale schools in country side. In this research, we take six beginning teachers who are working in small-scale schools in country side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for beginning teachers’ working in small-scale schools in country side and schools.
By using case study method,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coping way of distress of personal interaction is to cultivat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people.
Second, the coping way of distress of teaching activity is to accumulate teacging experiences.
Third, the coping way of distres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is to attempt different way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Fourth, the coping way of distress of workload is to finish works by using non-working time.
Fifth, the coping way of distr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o join online or weekend workshop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初任教師相關研究 8
第二節 偏鄉小型學校相關研究 13
第三節 初任教師之工作困擾及因應方式相關研究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0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4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3
第三節 研究程序及資料處理 47
第四節 研究倫理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偏鄉小型學校初任教師人際互動困擾與因應方式 探究 53
第二節 偏鄉小型學校初任教師教學活動困擾與因應方式 探究 65
第三節 偏鄉小型學校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困擾與因應方式 探究 71
第四節 偏鄉小型學校初任教師工作負擔困擾與因應方式 探究 76
第五節 偏鄉小型學校初任教師專業成長困擾與因應方式 探究 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92
參考文獻 98
一、 中文文獻 98
二、英文文獻 104

一、中文文獻
王淑俐(1999)。「26 個教育學分」之外的自我要求-當今中學初任教師(含實習)班級經營問題的初探。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4),39-44。
王聖捷(2011)。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內容、困擾與因應方式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白青平(200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志正、邢芷瑄(2015)。國民中小學大型學校經營困境與解決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15-23。
吳俐錦(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兼任組長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吳炳銅(1994)。台北縣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建彥、張德勝(2003)。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輔導需求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7,1-30。
李思宏(2006)。臺東縣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周俊良、李新民、許籃憶(2005)。學前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因應策略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1期:79-102。
周麗華(2006)。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生傳(1990)。實習教師困擾與輔導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案研究,NSC79-0301-H017-92。
林生傳(1993)。實習教師困擾與輔導之研究。教育學刊,31,47-90。
林宜玄,翁美惠(2008)。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解決方式之研究。學校行政,53,101-121。
林金祥(2004)。台東縣偏遠國民中學行政組織重整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素琴(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小型學校整併政策意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舒晴(2016)。大型學校的國中初任教師之工作困擾探究-以台南市一所大型國中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進財(1999)。國小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教學理論建構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5,185-218。
徐顥恩(2004)。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秦夢群、高延玉(2008)。偏遠學校經營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68。95-104。
馬晶薇 (2017)。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 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祿純、徐偉庭(2009)。國中體育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因應策略。大專體育學術專刊, 91-98。
張碧蘭(2002)。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教育部(2009)。國民中小學學校規模別統計。台北市。
教育部(2017)。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台北市。
郭泰平(2001)。國民中學教師對教育改革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慶發(2001)。國民小學學校規模、組織鬆散結合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吉雄(2004)。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奎熹(2002)。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曉雯 (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初任教師遭遇之困擾問題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曾也真 (2009)。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游自達(1989)。國中實習教師工作困擾問題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31(6),159-169。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臺北市:五南。
程文祥(2008)。臺東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黃順辰,韓大衛(2016)。北臺灣國民小學原住民重點學校體育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13,68-81。
黃榮耀(1990)。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計畫及設計問題之調查研究。台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編輯委員會。
楊銀興(1993)。師範學院結業實習教師工作及生活困擾問題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案研究,NSC0103-H-82B-F-322。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劉金松(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實習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曜睿(2004)。導入階段國小教師生涯發展遭遇之問題與問題因應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鄭福妹(2006)。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台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參與國小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盧富美(1992)。師院結業生實習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師範學院學報,6,222-274。
盧榮順(1996)。臺北縣師院畢業與師資班結業國小教師工作困擾及任教意願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伊伶(2008)。高雄縣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導入需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顏凰妃(2009)。兼任行政之國中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探討。國立台東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二、英文文獻
Adams, R. D.(1982). Teacher development:A look at change in teacher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across tim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3(4), 40-43.
Britt, P. M.(1997). Perceptions of beginning teachers: Novice teachers reflect upon their beginning experience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 415 218).
Brock, B. L., & Grady, M. L.(1996). Beginning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 399 631).
Crow, N. A.(1991).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classroom management.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 332 959).
Cruickshank, D. R., & Callahan, R.(1983). The other side of the desk: Stages and the problems of teacher develop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 250-258.
Darling-Hammond, L., Newton, S. P., & Wei, R. C.(2013). Developing and assessing beginning teacher effectiveness: The potential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Educational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25(3), 179-204.
Dwyer, K. M.(2013). The influenc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support,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economic factors on the retention of novice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Hattiesburg, Mississippi.
Ferguson, K., Frost, L., & Hall, D.(2012). Predicting teacher stress, anxiety, and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8(1), 27-42.
Fuller, F. F., & Bown, O. H.(1975). Teacher education: The seventy-four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Part Ⅱ).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Illinois.
Høigaard, R., Giske, R., & Sundsli, K.(2012). Newly qualified teachers’ work engagement and teacher efficacy influences on job satisfaction, burnout, and the intention to quit.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5(3), 347-357.
Holland, J. L.(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idd, L., Brown, N., & Fitzallen, N.(2015). Beginning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ir induction into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0(3), 10-26.
Kramer, L.(1974). Reality shock: Why nurses leave nursing. St. Louis, MO: Mosby. Leithwood, K., & Jantzi, D. (2009). A review of empirical evidence about school size effects:
A policy perspectiv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9(1), 464-490.
Lortie, D. C.(1975). School 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cDonald, R. E., & Healy, S. D.(1999). A handbook for beginning teachers.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Meristo, M., & Eisenschmidt, E.(2014). Novic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school climate and self-effica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7, 1-10.
Moustakas, C.(1994).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 Sage.
Needle, R. H., Griffin, T., Svendsen, R., & Berney, C.(1980). Teacher stress: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50(2), 96-99.
Patton, M.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Beverly Hills, CA: Sage.118
Pithers, R. T.(1995). Teacher stress research: problems and progr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5(4), 387-392.
Pogodzinski, B., Youngs, P., & Frank, K. A.(2013). Collegial climate and novice teachers’ intent to remain teaching.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20(1), 27-54.
Schaefer, L.(2013). Beginning teacher attrition: A question of identity making and identity shifting. Teachers and Teaching, 19(3), 260-274.
Urzua, A.(1999).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beginning teache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50(3), 231-233.
Veenman, S.(1984).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4(2), 143-178.
Wang, H. H., & Fwu, B. J.(2014). “Once hired, seldom gone”: The deliberation process of beginning teachers in Taiwan in deciding to stay in 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37, 108-118.
Weinstein, C. S.(1988). Preservice teachers expectations about the first year of 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1), 31-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