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專書與論文:
Max Weber 著,簡惠美 譯,1989,《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台北市:遠流
出版社。
于宗先,1983,《台灣與香港的經濟發展-中國文化對台灣經濟成長的影響》,台
北市: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2000,《大陸經濟台灣觀》,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中共中央宣傳部,20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
任克敏,2002,《中國大陸經改理論與兩岸關係》,台北縣:高立。
余英時,1987,《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金忠烈,1992,《高麗儒學思想史》,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金耀基,1992,《中國社會與文化》,牛津出版社。
胡寄窗,1998,《中國經濟思想史導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孫廣德、朱浤源 編著,1997,《中國政治思想史》,國立空中大學。
孫震,2011,《現代經濟成長與傳統儒學》,台北市:三民出版社。
高長,2009,《大陸經改與兩岸貿易》,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崔英辰 著 、邢丽菊 譯,2008,《韩国儒学思想硏究》,北京:東方。
許振雄 譯註,1993,《日本儒學史概論》,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許淑華 編,2007,《博學與雅緻--明道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研討會》,台北市:萬卷
樓出版社。
逯扶東,2008,《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黃光國,1988,《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台北市:巨流。
鄒學熹,余賢武 主編,2009,《易經》,新竹市:凡異出版社。
蔣一安,1984,《國父思想教本》,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鄭竹園,1983,《臺灣海峽兩岸的經濟發展》,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1992,《大陸政經巨變與中國前途》,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1997,《大陸經濟改革的進程與效果 : 兩岸三地經濟運作如何向共同
體方向推進》,台北市:致良出版社。
───,2000,《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2,《21世紀世界經濟新風雲-金融海嘯後美中台經濟情勢》,台北市:
海峽學術出版社。
鮑國棟 發行,《易經》,台南市:綜合出版社。
魏艾,2003,《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魏萼,1981,《民生主義經濟學》,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1993,《中國式資本主義-台灣邁向市場經濟之路》,台北市:三民。
──,1994,《中國經濟的前景》,台北市:亞洲與世界社。
──,2000,《中國國富論-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新國富論》,台北市:時報文化。
──,2000,《中國國富論-經濟中國的第三隻手》,台北市:時報文化。
──,2007,《中華文化復興與台灣閩南文明》,台北市:文史哲。
──,2008,《中國文化與西方文明》,台北市:文史哲。
──,2013,《中國國富論-中國經濟::從文化衝突到文明融合》,台北市:文史
哲出版社。
魏萼、李奇茂、張炳煌 主編,2002,《新儒.新新儒 : 東方文化與國際社會的
融合》,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文件匯編》,2013,北京:人民出版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2013,北京:建黨讀物出版社
(學習出版社)。
二、期刊與訪談文獻:
王綺年,2009年12月02日,與魏萼老師訪談逐字稿。
───,2010年05月26日,與魏萼老師訪談逐字稿。
佟德志,2000,〈宗教改革對西方近代政治學的影響〉,《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學
報((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2期,頁24~頁28。
吳德美,曾聖文,2005,〈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對東協經濟發展影響〉,《問題與研
究期刊》,第44卷第3期,頁57~頁91。
巫寶三,1991,〈論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史研究主要封面及其意義〉,《中國經濟研
究》-第一期,頁65~頁75。
李達嘉,2013,〈從抑商到重商:思想與政策的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集刊》,第82期,頁1~頁53。
范立舟,2001,〈二十世紀中國大陸的宋明理學研究與新課題〉,《中國文哲研
究通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卷‧第三
期,頁263~頁291。
張永儁,2005,〈略論兩宋理學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繼承與創新〉,《第八屆儒佛
會通暨文化哲學》,頁1~頁9。
程霖,2004,〈20 世纪的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以學術著作為主的考察〉,《中
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第4期,頁139~頁148。
葉仁昌,2011,〈孟子政治思想中義利之辨的分析:四種主要類型的探討〉,《政
治科學論叢》,第五十期,頁1~頁36。
───,〈儒家財富思想與經濟發展〉,《「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的再發現》」學
術研討會(台大政治系主辦,2004/05/29)提交論文。
賈根良,2012,〈新李斯特主義:替代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新學說〉,《學習與
探索》,2012第三期,頁95~頁103。
鄒濬智,2008,〈《史記.貨殖列傳》經濟思想體系試構〉,《龍華科技大學學
報》第二十五期,頁157~頁167。
趙岡,1994,〈論中國傳統社會的性質〉,《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二期,頁
1~頁6。
劉振維,〈漢代新儒學董仲舒哲學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漢代新儒學董仲舒哲學之研究》,第十一卷第一期,頁242~頁276。
劉振維,漢代新儒學董仲舒哲學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劉國光,2002,〈改革開放前的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中共黨史研究》,
第四期,頁14~頁17。
黎德福,陳宗勝,2006,〈改革以來中國經濟是否存在快速的效率改進?〉,《經
濟學(季刊)》,第六卷第一期,頁1~頁24。
魏萼,1998,《海峽評論-從亞洲經濟價值觀看東亞金融危機》,93期9月號。──,2007,〈香山文化、中華文明與轉型中的澳門〉,《行政》第二十卷,總
第七十八期,頁1039~頁1045。
三、網路文獻:
魏萼,1998,〈從亞洲經濟價值觀看東亞金融危機〉,《海峽評論》,93期9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93-2440.html,檢索日期:2014年05月11日。
樓宇烈,〈儒學在現代韓國〉,
http//www.phil.pku.edu.cn/personal/lyl/lunwen儒学在现代韩国.htm#_ftn1,檢索日期:2014年04月16日。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
http//hk.crntt.com/doc/1015/9/7/9/101597945.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1597945,檢索日期:2014年04月16日。
李濤,〈淺談孫中山的經濟思想〉,
http://www.zgslww.com/lunwenjingxuan/jingjilunwen/20130122/2015.html,檢索日
期:2014年04月23日。
單玉麗,《台灣研究》2012年03期,
http://www.cssn.cn/73/7304/201303/t20130305_299764.shtml,檢索日期:2014年04月27日。
段俊平,2012,〈中國經濟學家應該學習《易經》哲學思想〉,
http://blog.people.com.cn/article/1338797511790.html,檢索日期:2014年03月08日。
張貴銀,〈試論宗教改革對近代西方文化轉型的意義〉,
http://www.rmlt.com.cn/2014/0128/224831.shtml,檢索日期:2014年03月29日。
〈佛學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太虛全書第十三篇》,
http://www.buddhaway.org/Lo-B00/B23.pdf,檢索日期:2014年03月11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3531370.html,檢索日期:2014年05月22日。
唐俐,〈論董仲舒儒學理論架構的道家色彩,
http://www.hi138.com/wenhua/lishixue/200902/51150.asp,檢索日期:2014年3月23日。
四、英文文獻:
Hung-chao Tai , 1989, Confucian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 Oriental
Alternative?,Washington, D.C.:Washington Institute press.
Roy Hofheinz, Jr., Kent E. Calder, 1982, The Eastasia edge, New York.
Wei Wou, 1991, A tragic beginning: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92, Capitalism, a Chinese version:guiding a market economy in Taiwan,
Ohio State University.
────, 1993, KMT-CCP paradox:guiding a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University
of Indianapolis Press.
────, 2009, China:In Search of the Wealth and Power—Deng Xiao-Ping and the
Sun Yat-Senism, Lien Sheng printing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