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瑜卿(2017)。運用流行歌曲瑜國中直笛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王為國(2004)。適性教學的回顧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8(1),97-110。
丘愛鈴(2013)。成就每一個學生: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與教學策略。教育研究月刊,231,18-31。
朱惠慧(2017)。幼兒園實施布農族文化適性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臺東縣。吳明宗(2000)。木笛 100 問。臺南市:小神笛。
吳淑娟(1997)。高音直笛教材之分析研究。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8,236-248。
吳清山(2012)。差異化教學與學生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38。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38&content_no=1011
吳舜文(1991)。國中直笛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吳榮桂 (1986)。直笛教材教法研究-兼談本省現有直笛教材分析。音樂教育季刊, 3,17-18。
李慧如(2017)。桌上遊戲融入差異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單字識字量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周禾韻(2012)。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佳怡(2007)。鈴木教學技巧應用於國中直笛教學策略之研究─以鈴木直笛教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妮靜 (2015)。國小教師建構差異化教學於數學課堂之實踐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宜玫(2006)。國中直笛教學實施合作學習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明輝(1995)。兒童器樂演奏與指導。高雄:麗文。
林淑芬(2005)。直笛音樂教育在台灣之引進與發展。教師之友,46(4),64-72。
林鎧陳(1989)。以直笛輔助的音樂遊戲教學設計。音樂教育,12,22-28。
林鎧陳(1989)。以直笛輔助的音樂遊戲教學設計。音樂教育季刊,12,22-28。
林憲鴻(2016)。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六年級班級直笛四聲部合奏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何宜璇(2016)。差異化教學融入國中英語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邱家麟(1985)。國民小學直笛教學之探討。國教輔導,25(1),8-10。
邱家麟(1989)。樸質無偽的音色魅力-淺談直笛及其教育功能。師友月刊,266,46-48。
洪婷珊(2015)。直笛教學使用流行歌曲對直笛初學者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洪儷瑜(2014)。教室內實施差異化教學的策略。教師天地,190,45-50。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市:五南。
唐淑華(2014)。差異化教學,是「新」的教學思維嗎?!。教師天地,190,3-9。
翁奉斌(1995)。追求美的直笛音樂。國教輔導,34(6),33-37。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課綱草案。取自: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0466,c1174-1.php?Lang=zh-tw
張春興(201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瑞瑂(1988)。有趣的直笛遊戲。音樂教育,9,13-19。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8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臺北市:
教育部(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臺
教育部(2008)。97 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
教育部(200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38
教育部(2013)。102年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計畫。取自:http://www.coop.ntue.edu.tw/file/20130225140410.doc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藝術領域課程綱要草案。臺北市:教育部。
莫敦儀(2017)。差異化教學對國中八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效能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郭秀緞、何佳真、蘇淑英(2013)。國小英語課實施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高雄市政府 102 年度研究發展成果報告,高雄市。
郭惠嫻(1997)。國民小學音樂課程實施演奏教學的重要性。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419-434。
陳宜芝(2012)。國中藝術與人文教科書直笛教學內容適用性之調查研究─以新北市國中音樂教師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傅欽志 (2010)。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實施數學差異教學。教育探索,233,68-69。
黃政傑、張嘉育 (2010)。讓學生成功學習: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13 (3),1-22。
楊文碩(2004)。落實直笛教學的多元評量。國教天地,155,81–87。
楊麗雪(2004)。運用電腦輔助直笛合奏教學之實徵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筱梅(譯)(1995)。木笛吹奏者手冊。台北:世界文物。(H. Linde原著,1962)。
詹惠雪、林曉音(2014)。差異化教學運用在國小六年級數學領域之實踐歷程,教育研究月刊,245,130-148。
鄒純菁(2016)。使用 iPad 實施差異化教學探究國中學生的英語口語朗讀流暢度與學習反應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廖幸薇(2010)。運用遊戲化策略提升國中學生直笛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廖怡君(2007)。評分規準於國中直笛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甄曉蘭、侯秋玲 (2014)。從支援學生學習談差異化教學。教師天地,190,31-38。
趙景惠(1986)。直笛教學的推展與音樂教育。音樂教育,3,29-32。
鄭方靖(1997)。樂理要素教學策略及活動設計。高雄市:復文。
賴翠媛(2009)。區分性課程。取自:http://www.tiec.tp.edu.tw/lt/gallery/71/71-16394.pdf
錢萬輝(1989)。兒童樂隊常用樂器的認識-直笛篇。國教天地,80,23-27。
謝文英(2014)。中小學教師差異化教學策略。教師天地,190,51-57。取自http://tiec.creatidea.com.tw/Uploads/Publish/TeacherLand/190110.pdf
謝州恩(2013)。鷹架理論的發展、類型、模式與對科學教學的啟示。科學教育月刊,364,2-16。
簡茂發(1987)。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臺北:心理。
顏惠君&Lupo S.M. (2013)。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美國維州一所公立高中時師差異化教學之經驗與啟示。教育研究月刊,233,121-138。
貳、英文部分:
Anastasio, A. (1994). Let’s get those fingers limbered up. American Recorder, 35(3), 7-9.
Bergmann, K. (1963). Recorder technique. The Musical Times, 104(1445), 502-503.
Champman, C., & King, R. (2008).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Work smarter, not harder.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Cohen, E. G. (1986). Designing groupwork: Strategies for heterogeneous classrooms.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Dinn, F. (1965). The recorder in school. London: Schott.
Doherty, D.M. (2000). An assessment rubric for the soprano recorder. 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Doyle, D. (2007). Transdiciplinary enquiry: Researching with rather than on. In A. Campbell & S. Groundwater-Smith (Eds.), An ethical approach to practitioner research (pp.75-87). New York, NY: Routledge.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NY: Basis books.
Heacox, D. (2002).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in the regular classroom. Minneapolis, MI: Free Spirit Publishing.
Lotan, R. A. (1989). Complex instruction: Theory and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CA, USA.
Nunley, K. (2001). Layered Curriculum: The practical solution for teachers with more than one student in their classroom. Amherst, MA: Brains org.
Tobin, R. (2007). Differentiating in the language arts: Flexible options to support all students. Canadian Children, 32 (2), 111-118.
Tomlinson, C. A. (1995). Deciding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 One school’s journey.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9, 77-87. doi: 10.1177/001698629503900204
Tomlinson, C. A.(1999).The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 Alexandria, VA, US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mlinson. (1999). Mapping a Route Towar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7(1), 12-16.
Tomlinson, C.A. (2001). How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ability classrooms (2nd ed.).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mlinson, C. A., & Eidson, C. C. (2003). Differentiation in practice grades K-5: A resource guide for differentiating curriculu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mlinson, C. A., & Strickland, A. A. (2005). Differentiation in Practice: A Resource Guide for Differentiating Curriculu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lavin, E. R. (2010).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張文哲譯)。臺北:學富。
Santangelo, T. & Tomlinson, C. A (2012). Teachers educator’s perceptions and use of differentiated practices: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34 , 309-327.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ollitz, Kenneth (1966/1993).The recorder book.鄭世文(譯)。木笛實用手冊。台北:世界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