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3 05: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琦惠
研究生(外文):Chi-Hui Huang
論文名稱:澳洲表演藝術國際發展支援體系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n the Supporting Systems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in Australia
指導教授:夏學理夏學理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eh-Li Hsi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9
中文關鍵詞:表演藝術國際發展支援體系公部門第三部門
外文關鍵詞:Performing Arts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upporting SystemPublic SectorThe Third Sect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9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現代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拉近了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上從國家下至各項產業均面臨到競爭全球化的課題。在政治因素影響下,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所面臨到的問題與挑戰更是嚴苛,為了在世界舞台上突顯台灣形象,文化外交成為一項突破外交困境的工具。政府在2002年推動「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以「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之口號,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目的在建設整體的文化創意產業環境,讓台灣的文化界與企業界能夠藉著政府所輔導的各項有利條件,讓各項產業蓬勃發展。然而要讓台灣文化在國際舞台上發聲,除了有偉大的理想抱負外,更要有實際的作為,必須真正建構出通往國際舞台的橋樑,才能成功「出口」台灣文化。

與台灣位處相同的亞洲戰略位置的澳洲,近年來亟欲發展文化出口,並藉由政策訂定與撥款,整合各部門資源,以促進藝術文化之國際發展。為了探究澳洲表演藝術國際發展支援體系之構成與實際運作狀況,本文將探討澳洲公部門與第三部門之於其表演藝術國際發展支援體系的角色與功能,並藉由澳洲表演藝術團體的實務觀點,剖析此支援體系之實際運作現況與優、缺點。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ing by leaps and bounds, has pulled closer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is now a day to day reality that every industry is facing the global competition. Under Taiwan’s cur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the challenge that Taiwan fac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is severe. In order to promote Taiwanese image on the world stage, cultural diplomacy becomes a breakthrough tool.

The government impels "Challenge 2008 ─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from 2002 by the slogan “Developing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bringing culture into industry” and proposed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Its’ goal is to improve the whol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cultural and business sectors in Taiwan can develop vigorously. However, besides the great aspirational ideal, action must be taken to let the Taiwanese culture be visible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Until the bridge that leads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is properly constructed, the Taiwanese culture cannot be successful exported.

Australia, with a similar strategic loc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as Taiwan, has been eager to export its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cultures by enacting policy and funding and integrating various resources among agencies. In order to inquire into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actual achievements of the supporting systems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in Australia,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Australian public sector and the third sector and their roles and functions to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performing arts; analyze the achievements, advantages and weakness of the supporting systems with the experience and opinions from Australia performing arts organization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01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現況 02
二、 台灣表演藝術團體之國際發展現況 03
三、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國際發展政策 05
四、 澳洲創意產業國際發展現況 1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表演藝術
一、 表演藝術之定義 18
二、 表演藝術之分類 19
第二節 支援體系
一、 體系之定義 22
二、 支援體系之於文化產業的定義 25
三、 支援體系之組成與動態互動關係 26
第三節 公部門與第三部門
一、 公部門 29
二、 第三部門 37
三、 公部門與第三部門之關係 47
四、 西方文化政策中「一臂之隔」的第三部門 53
第四節 相關文獻 5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4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澳洲表演藝術現況 66
第二節 澳洲文化政策與經費 72
第三節 澳洲表演藝術國際發展支援體系
一、 澳洲國際文化理事會 79
二、 外交事務與貿易部 88
三、 澳洲貿易投資中心 92
四、 藝術與通訊部 95
五、 澳洲理事會 98
六、 表演線上 111
七、 澳洲藝術與企業基金會 112
八、 小結 115
第四節 訪談結果 117
第五節 綜合分析 1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5
第二節 澳洲表演藝術國際發展支援體系之建議 137
第三節 給台灣表演藝術支援體系之發展及後續研究建議 140
參考文獻 144
附錄一 澳洲介紹 149
附錄二 澳洲表演藝術國際發展相關單位英文名稱說明 151
附錄三 澳洲理事會主要表演藝術委員會 152
附錄四 雪梨戲劇公司介紹 153
附錄五 雪梨戲劇公司訪談整理 156
附錄六 雪梨現代舞團介紹 161
附錄七 雪梨現代舞團訪談整理 163
附錄八 澳洲室內管弦樂團介紹 171
附錄九 澳洲室內管弦樂團訪談整理 173
附錄十 澳洲娛樂動能股份有限公司介紹 181
附錄十一 澳洲娛樂動能股份有限公司訪談整理 183
附錄十二 澳洲貿易投資中心介紹 186
附錄十三 澳洲貿易投資中心訪談整理 188
附錄十四 廖仁義訪談整理 194
一、中文文獻
司徒達賢等十六位著(1997),《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台北: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外交部(2006/06/24),〈澳大利亞國情簡介〉,http://www.mofa.gov.tw/webapp/fp.asp?
xItem=76&ctnode=276&style=comuprint
江岷欽、林鍾沂編著(2000),《公共組織理論》。台北:空中大學。
江靜玲編譯(1995),費約翰著,《藝術與公共政策》。台北:桂冠。
江明修編(2000),《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01/09),《2004年文化白皮書》,http://web.cca.gov.tw/intro/2004white_book/。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展現台灣柔性國力,鴻勝醒獅團8月20日至9月5日赴美加巡迴演出〉,2006年1月9日取自http://www.cca.gov.tw/ app/
autocue/news/culture_news_template.jsp?news_id=1123550741978。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創藝之國:澳大利亞文化政策》。
祁述裕編(2004),《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官有垣總策劃(2003),《臺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吳挽瀾(1976),《行政組織與管理》。台北:文景。
吳瓊恩(1992),《行政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五南。
吳英明、林德昌主編(2001),《非政府組織》。台北:商鼎,頁P35-36,64-65。
夏學理等著(2002),《文化行政》。台北:五南。
夏學理等著(2005),《文化機構與藝術組織》。台北:五南。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表演藝術年鑑》。
張潤書(1997),《行政學(上)》。台北:中華電視。
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主編(2004),《文化藍皮書2004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黃琦惠(2004),〈Sharing the Spirit打造藝企合作的新視野〉,《藝企風華總論篇》。台北:典藏藝術。
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譯(2000),世界銀行原著,《非政府組織法的立法原則(討論草案)》,http://www.npo.org.tw/NPOLaw/index4-3b.asp。
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4),《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2002),《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原著出版年:1997年)
蔣文正(1993),〈以LISREL模式架構探討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關聯性—以軍用航空發動修護工廠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p30。
漢寶德譯(2002),Chartrand & McCaughey著,〈「一臂之隔」的藝術評議會(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
鄭樂平譯(1992),比瑟姆著,《科層制》。台北:桂冠。
劉一忠(1972),〈系統分析簡介〉,《中國行政》,第19期,頁11。
劉維公(2003),《台北市文化產業發展現況與振興政策調查研究》,p46,131。
劉守曜(2006/01/03),〈國內表演團體參加藝術節的教戰手冊〉,http://www.cyberstage.com.tw/world/artfestival/index.jsp。
劉美芝(2003),〈第三部門在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中的角色研究〉,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盧家珍(1998),〈蓋一棟實用的好房子-組織設計及運作〉,《藝林探索經營管理篇》。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8。
錢麗安(2006/01/03),〈表演團隊參與國際藝術節經驗(一)(二)邁向國際藝術節〉,http://www.cyberstage.com.tw/world/artfestival/index.jsp。
賴廷恆(2000/06/07),〈我表演團隊放洋 憂喜參半〉,中國時報。
賴維堯、夏學理、施能傑、林鐘沂合著(1995),《行政學入門》。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蕭新煌編(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蕭新煌(2001),〈營造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契機-台灣與世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第十九期,頁12-15。
謝韻雅(2006/01/03),〈舞蹈(一)國際藝術節經驗談〉,http://www.cyberstage.com.tw/world/artfestival/index.jsp。
謝韻雅(2006/01/03),〈傳統戲曲-國際經驗談〉,http://www.cyberstage.com.tw/world/artfestival/index.jsp。
總統府(2005/11/16),〈總統府施政回饋:建設一個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大國」(文化篇)〉,http://www.president.gov.tw/1_president/achieve/subject17.html。
總統府(2006/06/24),〈中華民國憲法〉,http://www.president.gov.tw/1_roc_intro/
law_roc.html。
嚴秀雯(2001),〈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獨居老人照護為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頁8。

二、英文文獻
ABS (2001). Australian Culture and Leisure Classifications. (http://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Lookup/4902.0Main+Features12001?OpenDocument)
ABS (2004). 2002-03 Performing Arts. (http://www.ausstats.abs.gov.au/Ausstats/
subscriber.nsf/0/9051417B954EAB27CA256F0300792C64/$File/86970_2002-03.pdf)
ABS (2004). Arts and Culture in Australia: A Statistical Overview (http://www.ausstats.abs.gov.au/Ausstats/subscriber.nsf/0/0B931A4EB501168ECA256F5600706901/$File/41720_2004.pdf)
ABS (2005). Cultural Funding in Australia Three Tiers of Government 2003-04.
AICC (1999). Promoting Australia''s culture abroad : a three-year strategy for the coordination and promotion of Australian cultural activity overseas
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2002). Support for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Touring. (http://www.fuel4arts.com/touring/tips/pdf/SupportInternationalTouring.pdf)
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2002).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the Australian Performing Arts Market 1994-2002. (http://www.ozco.gov.au/arts_resources/
publications/apam_review/files/1634/apam_review.pdf)
Austrade (2001). How the Export Market Development Grants scheme helps the Arts Export, 2001/02 Grant Year
Austrade (2005). Review of the Export Market Development Grants scheme (http://www.austrade.gov.au/publications/emdgschemereview.pdf?1107149138273)
Chartrand & McCaughey (1989). The Arm''s Length Principle and The Art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http://www.culturaleconomics.atfreeweb.com/arm''s.htm)
DCMS (2005). 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 Estimates Statistical Bulletin, October 2005-Revised Version. London: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http://www.culture.gov.uk/NR/rdonlyres/8B1842A1-71D0-464C-9CCA-CD1C52A4D4E1/0/CIEconomicEstimatesREVISED24OCT.pdf)
ERICarts (2002). Creative Europe: On the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of Artistic Creativity in Europe (http://www.ericarts.org/web/files/72/en/creativeeurope-
extract.pdf)
Karilyn, Brown (2002) The Australian arts sector and Asia-key issues and Opportunities. (http://www.asialink.unimelb.edu.au/arts/pdf/KarilynBrown.pdf)
Selby, Julia (1999). Helping arts and cultural organisations go international. (http://www.austrade.gov.au/corporate/layout/0,,0_S1-1_-2_-3_PWB1147222-4_-5_-6_-7_,00.html)
Wiesand, Andreas Joh. (2003). Creative Europe on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of Artistic Creativity in Europe. 2003年第三部門(NGO)與文化政策國際論壇會議資料。

三、網站部分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站:http://www.cca.gov.tw/index.htm
表演線上(Performing Lines)網站:http://www.performinglines.org.au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網站:http://www.ncaf.org.tw/index.asp
澳洲外交事務與貿易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網站:http://www.dfat.gov.au/
澳洲藝術與通訊部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rts網站:http://www.dcita.gov.au/
澳洲理事會(Australia Council)網站:http://www.ozco.gov.au/
澳洲貿易投資中心(Australian Trade Commission)網站:http://www.austrade.gov.au/
澳洲統計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ABS)網站:http://www.abs.gov.au
澳洲國際音樂市場(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Music Market)網站:http://www.queenslandmusicfestival.com.au/aimm/
澳洲音樂線上(Australian Music Online)網站:http://www.amo.org.au/default.asp
澳洲表演藝術市場(Australian Performing Arts Market)網站:http://www.performingartsmarket.com.au/2006/index.php
澳洲藝術與企業基金會(Australia Business Arts Foundation)網站:http://www.abaf.org.au/
澳洲fuel4arts網站:http://www.fuel4arts.co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