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0 13:31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黃世屋蓮
論文名稱:
學前語文學習經驗與小一國語文能力的關係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first-year elementary chinese language ablitily
指導教授:
林佩蓉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學前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語文學習經驗
、
國語文能力
外文關鍵詞: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
the Chinese language ability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238
評分:
下載:40
書目收藏: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前語文學習經驗與小ㄧ國語文能力的關係,比較學前沒學注音符號與拼音、國字的幼兒與學前有學注音符號與拼音、國字的幼兒在小ㄧ國語文能力的注音符號、認識國字及閱讀理解、學業成就表現上的差異情形。
研究樣本為學前沒學注音符號與拼音、國字的小ㄧ學童21位和學前有學注音符號與拼音、國字的小ㄧ學童21位,一共是42位就讀小ㄧ的學童。
為瞭解小ㄧ學童的國語文發展情形,本研究採用林寶貴(2002)所編訂的「中文閱讀理解測驗題本-文章三」及自編之「注音符號認讀測驗」、「注音符號聽寫測驗」、「認識國字測驗」、「閱讀理解測驗」作為研究工具,並蒐集學童在校的國語科學業成績。
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及獨立樣本t考驗來分析資料。本研究結果如下:
學前沒學注音符號與拼音、國字的幼兒與學前有學注音符號與拼音、國字的幼兒,其小一國語文能力表現皆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結果可提供大家對學前語文學習經驗的反思。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school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the language ability of 1st-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It has also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between inexperienced and experienced Chinese phonics and characters before enter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re are 42 1st-grade students sampled in the survey. Group A and Group B are composed of 21 inexperienced and 21 experienced Chinese phonics and characters students, respectively.
The study has adopted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Question in This – Article 3” compiled by Ms. Lin, Pao Kue(2002), and “Phonetic Symbols Recognizing & Reading Test”, “Phonetic Symbol Dictation Test”,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Test”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composed by the researcher, myself, as the study tool. And the test score in the school of the students are also collected for parts of the research, which is for checking their performance in studying Chinese.
The study has us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and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for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of Chinese phonics and characters among Group A and Group B of the 1st-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This study can be a review of pre-school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6
第三節 研究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幼兒語言的發展…………………………………………………… 11
第二節 幼稚園語文的教學………………………………………………… 19
第三節 小一注音符號的教學……………………………………………… 27
第四節 注音符號與小一國語文…………………………………………… 41
第五節 國語文測驗工具……………………………………………………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0
第四節 研究程序…………………………………………………………… 82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7
第一節 注音符號能力……………………………………………………… 89
第二節 認識國字能力……………………………………………………… 96
第三節 閱讀理解能力……………………………………………………… 99
第四節 國語文學業成就能力………………………………………………101
第五節 綜合討論……………………………………………………………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與限制………………………………………………………… 113
參考文獻……………………………………………………………………………117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123
附錄二 背景資料調查問卷……………………………………………………… 124
附錄三 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題本…………………………………………… 132
附錄四 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題本(一)…………………………………… 149
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題本(二)…………………………………… 148
附錄五 認字測驗題本…………………………………………………………… 134
附錄六 閱讀理解測驗題本……………………………………………………… 135
附錄七 閱讀理解測驗題本……………………………………………………… 138
附錄八 注音符號過關評量單…………………………………………………… 143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南梅、黃佩妮、黃恂、陳靜文(1984)。三歲至六歲學齡前兒童國語語音發展結構。聽語會刊,1,10-12 。
王珮玲(1995)。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
王振徳(1985)。語言系統的評量及治療原則。特教季刊,16,4-10。
王雪貞、林翠湄、連廷嘉、黃俊豪譯,蘇建文總校閱(2003)。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學富。
包美伶(1989)。學前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有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丹主編,張欣戊校訂(1989)。兒童發展。台北市:五南。
李美瑩(1994)。學齡兒童氣質、家庭氣氛與學業成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麗安(2009)。幼兒聲韻覺識與小一注音符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何翠華、林淑英(1992)。台北市七十八學年度國民小學一年級國語首冊注音符號總結性評量分析報告。輯於何翠華編注音符號教學手冊。台北:教育部國教司。
吳敏而(2005)。語文學習百分百。台北市:天衛文化。
吳佩芬(2002)。注音符號遊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卿(2005)。全語言的新思維:小小文字探索家。台北市:華騰文化。
林佩蓉、陳淑琦(2003)。幼兒教育。台北空大。
林美惠(1980)。幼兒才藝教學之探討。幼教學刊,1,33-39。
林美秀(1993)。學前兒童語言發展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翠湄、王雪貞、歐姿秀、謝瑩慧譯,幸曼玲校閱(1996)。幼兒全人教育。(原作者:J. Hendrick)。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2)
林純妙(2004)。國小閱讀困難學童注音符號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寶貴、錡寶香(2000)。語言障礙學生輔導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
易正明、張秀惠、李恆穆、陳姬安(1991)。國小一年級學童學前學過注音符號者與未學過注音符者在國語科學習成就的比較。輯於八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1242-1270。
洪玉玲(2008)。國小一年級注音符號教學現況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洪月女(譯) (2001)。Ken Goodman著。談閱讀。台北市:心理。
胡金枝(1994)。國小資優生的學習動機、批判思考與其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永崇(2001)。國小一年級閱讀障礙學生注音符號學習的相關因素及意義
化注音符號教學成效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5,101-140。
柯華葳(2000)。教出閱讀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侯秋玲譯(1998)。語文學習影響孩子的一生。台北市:天衛。
殷紅博(1998)。幼兒基礎語言能力訓練。台北:新潮。
施蘊珊(2009) 。幼教課程與幼兒語言發展之關係—以方案課程與蒙特梭利課程之比較。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佩儀(2008)。國小一年級注音符號教學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黃瑞琴(1995)。幼兒的語文經驗。台北市:五南
黃世鈺(1991)。我國幼稚園課程實驗探析。台灣省第二屆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幼兒教育。新竹師院。
黃慧真譯(1994)。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
陳淑琴(2000) 。幼兒語言發展與語言獲得理論探討。幼兒教育年刊,12,93-112。
陳淑琴(2005)。從他們的故事到我們的故事──幼托機構課程發展的十年。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2005 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頁48-54)。台北: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
陳弘昌(1991)。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注音符號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靳洪剛(1994)。語言發展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彭信禎(2006)。戰鬥機男孩&手拿繪本的女孩:在角落情境下幼兒讀寫發展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研究所幼教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張正芬、鐘玉梅(1986)。學前兒童語言發展量表之修訂及其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37-52。
張世彗、藍瑋琛(2003)。特殊學生鑑定與評量。台北市:心理。
張春興、邱維城(1974)。學前與國小口語之發展及其相關因素。載於楊國樞、張春興主編: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台北市:寰宇。
楊國樞主編、黃慧真譯(1990)。兒童發展。台北市:桂冠。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市:雙葉書廊。
蔡書璇(2008)。國小低年級學童中文讀寫發展之個案追蹤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宜珍(2004)。小一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表現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幼小銜接活動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
劉滌昭(譯) (1995)。松居直著。幸福的種子。台北縣:台灣英文雜誌社。
賴惠美(2009)。幼稚園之注音符號教學現況研究-以台中縣烏日鄉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謝孟岑、吳亞恆、江燕鳳(譯) (2005)。McGee,L.M.,& Richgels,D.J.著。幼兒語文讀寫發展。台北市:華騰文化。
魏美惠(2002,11月)。不同的學習模式對幼兒學習經驗與能力發展的影響:三家幼兒園的比較研究。賴清標(主持人),幼兒發展與學習。九十一學年度幼兒發展與學習學術研討會,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盧素碧(1992)。幼兒的發展與輔導。台北市:文景。
羅技安、譚潤生(1985)。國語語音學。台北:吳世欽。 136
蘇建文、林美珍、程小危、林恵雅、幸曼玲、陳李綢、吳敏而、柯華葳、陳淑美(1991)。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鄭美芝(2002)。國民小學低年級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與補救教學效益之
探討。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網路部分
小太陽文教機構(2004)。民93年10月12日。網站:
http://www.sungarden. com.tw/story.htm
林佩蓉(2009)。爸爸媽媽放輕鬆-給幼兒家長的八大Q&A。教育部全國幼教資訊網站:
http://www.ece.moe.edu.tw/admin/login.asp
三、英文部分
Chomsky,N.(1968).Language and mind, San Diego CA:Harcourt Brace Jovvanovich
Lenneberg, E. H. (1967). 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McNeill,D.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注音符號遊戲教學之行動研究
2.
小一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表現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幼小銜接活動為例
3.
學前兒童語言發展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4.
國小閱讀困難學童注音符號能力之研究
5.
學前兒童語言表達能力與有關因素之研究
6.
國小一年級注音符號教學現況研究
7.
戰鬥機男孩&手拿繪本的女孩--在角落情境下幼兒讀寫發展之個案研究
8.
幼教課程與幼兒語言發展之關係-以方案課程與蒙特梭利課程為例
9.
幼兒聲韻覺識與小一注音符號學業成就表現之相關研究
10.
幼稚園之注音符號教學現況研究-以台中縣烏日鄉為例
11.
國小低年級學童中文讀寫發展之個案追蹤研究
1.
陳淑琴(2000) 。幼兒語言發展與語言獲得理論探討。幼兒教育年刊,12,93-112。
2.
林美惠(1980)。幼兒才藝教學之探討。幼教學刊,1,33-39。
3.
王南梅、黃佩妮、黃恂、陳靜文(1984)。三歲至六歲學齡前兒童國語語音發展結構。聽語會刊,1,10-12 。
1.
幼教課程與幼兒語言發展之關係-以方案課程與蒙特梭利課程為例
2.
幼兒在木工角的探索學習歷程
3.
戶外遊戲場鬆散素材與幼兒遊戲行為關係之研究
4.
幼教課程取向對新住民幼兒語言發展之影響—開放式課程與結構式課程
5.
幼兒園方案課程中團體討論之研究
6.
親子共讀對幼兒認字、詞彙理解與故事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
7.
幼兒在鬆散素材區探索的學習歷程─以微型世界為例
8.
繪本討論教學方案中幼兒閱讀理解的表現
9.
高雄市國民中學導師專業成長、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10.
公私立幼兒園國語文教學對小學國語文成績之影響—以台中市某國小一年級為例
11.
與天命相遇:一位華德福幼兒教師的生命故事
12.
角色熟悉度、好笑程度與幼兒暴力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卡通《海綿寶寶》為例
13.
回首來時路─漢人幼師在卑南文化下的課程實踐與省思
14.
新手公立學校附幼園主任角色踐行歷程之敘說
15.
語文教學的省思、改變與實踐-一個公幼老師的行動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