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1 01: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俋佐
研究生(外文):CHEN, I-TSO
論文名稱:以米芾《海嶽名言》為中心試析米芾書論
論文名稱(外文):The theory of MI-FU'S calligraphy mainly on Hai-yueh ming-yen
指導教授:林隆達林隆達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Long-Dar
口試委員:林進忠李文珍(郁周)林隆達
口試委員(外文):Lin, Chin-ChungLi, Wen-JenLin, Long-Dar
口試日期:2013-06-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書畫藝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5
中文關鍵詞:米芾海嶽名言崇晉卑唐篆籀尚意
外文關鍵詞:MI-FUHai-yueh ming-yenChong JinBei TangSeal CharactersShang Y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7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唐代以降,書畫的研究與鑑賞方法可由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與《歷代名畫記》見到完成與確立。《法書要錄》為古人重要論述的集成,而《歷代名畫記》則是由中國繪畫的源流興廢、畫論與畫法的師授、鑑賞、收藏、購求等等以至跋尾押署、印記、裱裝皆有完整且有系統的記錄。到了宋代,對於書畫研究、鑑賞方法的深入與檢討米芾可以說是第一人而當之無愧,他所著的《畫史》、《書史》可清楚的看見他對於鑑賞、收藏、閱玩過程的態度。關於米芾書法方面的著作,《書史》與《寶章待訪錄》側重鑑賞面的論述,而《書史》更是米芾自許超越前朝張彥遠的得心之作,其對於過眼所錄的前賢作品可以「指南識者」深具信心。而得窺其書法理論的有後人所輯《海嶽名言》、《寶晉英光集》與其部分題跋,另有數篇傳世肉筆真跡,亦可作為其書學思想的參考依據。
此篇論文主要由《海嶽名言》為中心,對其書學思想作探討。除了了解米芾的創作與鑑賞觀之外,更進一步研究其崇晉、卑唐觀的形成,其批評之間所存在的矛盾與落差,將一一釐清。另外《海嶽名言》中已對行書提出「篆籀氣」一詞的品評標準,今就鮮少人提及的米芾篆書作品與篆刻,並從其時代著手,深入討論米芾所了解的「篆籀」一詞。最後,探討宋代「尚意」書風的形成原因,以及米芾評論時人書法與宋四家的比較與宋人書學精神的確立。

After Tang Dynasty, establishment and comple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research and connoisseur methods can be seen in Zhang Yan Yuan's Calligraphy Record and Famous Paintings of Past Dynasties. Calligraphy Record is a compilation of important theories by people of the earlier periods, Famous Paintings of Past Dynasties has an organized and systematic record from the origins of Chinese paint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passed down from teachers, connoisseurship, collection, buying and trading etc, to inscriptions, markings, and mounting of paintings. Until the Song Dynasty, MI-FU is without a doubt the first to have a deeper review and ideas for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research and connoisseur methods. MI-FU's books, Painting History and Calligraphy History, can clearly see his attitude toward connoisseurship, collection, and observation. Books on Calligraphy written by MI-FU, Calligraphy History and Bao Zhang Fang Lu, have more emphasis on connoisseurship, and MI-FU himself thought his book Calligraphy History to be a work that surpass the work of Zhang Yan Yuan of an earlier period. After having seen these calligraphy theories, Hai-yueh ming-yen and Bao Jin Ying Guang Collection and several inscriptions, along with several authentic handwritings passed down,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s of MI-FU's ideology on calligraphy.

This thesis will mainly focus on Hai-yueh ming-yen to investigate MI-FU's ideology on calligraphy. Other than understanding MI-FU's creation and connoisseurship ideas, further research of his formation of Chong Jin and Bei Tang Guan, and the contradictions and gaps of his criticism will be clarified as well. Also, from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seal character feel to running scrip mentioned in Hai-yueh ming-yen, and MI-FU's own seal character pieces and seal carving works to further discuss MI-FU's understanding for "seal characters". Lastly, the thesis will investigate formation of "Shang Yi" in calligraphy during Song dynasty, and MI-FU's criticism of people's calligraphy during the time, comparison of Song dynasty's four main calligraphers, and establishment of calligraphy essence during Song dynas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米芾與海嶽名言
第一節 米芾的生平與背景 14
第二節 米芾書法成就與所著書論 17
第三節 海嶽名言的版本 20
第三章 海嶽名言中的崇晉卑唐思想
第一節 米芾崇晉觀的形成 21
第二節 米芾論二王與魏晉人書法 24
第三節 米芾論唐人書法 33
第四章 海嶽名言中的篆籀氣
第一節 北宋篆書流傳與使用情況 52
第二節 米芾可能得見篆書資料版本及樣式 60
第三節 米芾對於篆籀的理解與創作 73
第五章 海嶽名言與宋人書法
第一節 宋人書學思想 120
第二節 米芾論宋人書法 124
第三節 宋四家書法比較 134
第六章 結論 142
七、參考書目 145
八、附錄:海嶽名言釋讀 149

A、專書部分
(1)沃興華:《米芾書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
(2)曹寶麟:《抱甕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12月。
(3)徐邦達:《徐邦達集三 古書畫過眼要錄‧晉隋唐五代宋書法貳》,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0月。
(4)松井如流:《中国書道史隨想》,東京,二玄社,1977年10月。
(5)藤原楚水:《圖解書道史第四卷》,東京,省心書房,1972年10月。
(6)朱關田:《初果集-朱關田論文集》,北京,榮寶齋,2008年12月第一版。
(7)中田勇次郎:《中国書論集》,東京,二玄社,1980年11月第五版。
(8)方愛龍:《南宋書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第二版。
(9)水賚佑編:《米芾書法史料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10)塘耕次訳 L‧レダローゼ著:《米芾【人と芸術】》,東京,二玄社,1987年11月。
(11)黃賓虹、鄧實主編:《美術叢書》,台北,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12)雷德侯著、許亞民譯、畢斐校:《米芾與中國書法的古典傳統》,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年8月。
(13)吳浩坤著《古史探索與古籍研究》,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12月。
(14)錢存訓著:《書於竹帛》,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1月。
(15)〔宋〕呂大臨、趙九成:《考古圖、續考古圖、考古圖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2月。
(16)〔宋〕郭忠恕、夏竦編:《汗簡、古文四聲韻》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9月。
(17)〔宋〕趙明誠撰、〔民〕金文明校:《金石錄校正》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年10月。
(18)〔宋〕徐夢梓撰:《三朝北盟會編》台北,文海出版社書局,1962年9月。
(19)〔元〕脫脫等編:《宋史》,台北,商務出版社書局,1988年1月。
(20)〔明〕閩齊伋輯、〔清〕畢弘述篆訂:《六書通》,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4月。


B、期刊部分
(1)王宏生:〈米芾享年與卒年辨疑〉,《湖北大學學報》,湖北大學,2006年3月,第33卷第2期,188頁~190頁。
(2)魏平柱:〈米芾年譜簡編〉,《襄樊學院學報》,襄樊學院,2004年1月,第25卷第一期,85頁~96頁。
(3)杉村邦彥:〈米海嶽先生墓誌銘訳注〉,《書論,特集米芾と英光堂帖》,書論研究会,1997年11月,第11号,117頁~127頁。
(4)中田勇次郎:〈米芾の書論〉,《書論》,書論研究会,1979年12月,第15号,112頁~127頁。
(5)足立豐:〈米芾の小楷千字文と書画学博士と〉,《書論,特集米芾と英光堂帖》,書論研究会,1997年11月,第11号,85頁~88頁。
(6)石田肇:〈蘇東坡と米元章〉,《書論,特集米芾と英光堂帖》,書論研究会,1997年11月,第11号,89頁~96頁。
(7)杉村邦彥:〈米芾と黃庭堅〉,《書論,特集米芾と英光堂帖》,書論研究会,1997年11月,第11号,97頁~99頁。
(8)中田勇次郎:〈米芾の英光堂帖について〉,《書論,特集米芾と英光堂帖》,書論研究会,1997年11月,第11号,100頁~116頁。
(9)中田勇次郎:〈米芾の論書と書の展開〉,《墨,特集米芾》,芸術新聞社,1989年11、12月,第81号,58頁~61頁。
(10)蔡顯良:〈宋代論書詩的主要題材與特色〉,《書畫藝術學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2008年12月,第五期,139頁~170頁。
(11)楊春曉:〈米芾的臨摹與作偽〉,《中國書畫》,中國書畫雜誌社,2004年8月,總第20期,66頁~71頁。
(12)肖燕翼:〈論米芾的書法及其藝術觀(續)〉,《故宮博物院院刊》,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1987年 01期 。
(13)李海亭、姚宇亮:〈米芾的草書和他的書法觀〉,《書畫世界》,安徽美術出版社,2009年3月,總第132期,23頁~26頁。
(14)王元軍:〈宋刻王羲之王略帖跋尾為米芾偽添考〉,《收藏家》,2004年 02期。
(15)徐文平:〈從筆法角度看蘇、黃、米書法之不同〉,《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3年2月,56~57頁。
(16)王競雄:〈圓的趣味-談郭忠恕三體陰符經小篆〉,《故宮文物》第277期,台北,故宮博物院出版,2006年4月。
(17)莫家良:〈南宋刻帖文化管窺〉,《中國碑帖與書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1年12月。
(18)陳芳妹:〈金學、石刻與法帖傳統的交會-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宋拓石本殘葉的文化史意義 〉,《美術史研究集刊》第23期,台北,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2007年。
(19)吳偉華:〈宋代金石學著作的學術價值〉,《山東藝術學院學報》,山東,山東藝術學院,2007年第一期。
(20)路遠:〈郭忠恕其人其書與三體陰符經刻石〉,《紀念西安碑林九百三十周年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
C、碩博士論文部分
(1)余美玲《米芾書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年。
(2)劉藝銘《米芾集古論》,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3)孫成武《米芾書風對南宋的影響》,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D、工具書部分
(1)諸橋轍次著《大漢和辭典》修訂版第七刷,東京,大修館出書店,1986年9月。
E、電子資源部份
(1)書法空間(部分圖片來源):http://www.9610.com/
(2)《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3)中國工具書全文數據庫
(4)引得市:http://www.mebag.com/index/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