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五版。台北市:五南書局。
王長征、周學春(2009)。品牌象徵意義形成機制研究。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外國經濟與管理,2009,11月第31卷第11期 湖北 武漢。
中野名(著),游婷鈺(譯),(2013)。立刻上手的麥可.波特企業競爭戰略。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經濟年鑑(2001)。經濟日報。
方世榮(譯),(2003)。行銷管理學。(Philip Kotler)(著)。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白珮玉、陳靜怡、蔡顯童(2012)。小林髮廊-服務創新機制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第18屆服務管理研討會個案發表。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 (1995)。台灣連鎖店年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 (2016)。台灣連鎖店年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 (2017)。台灣連鎖店年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 (2018)。台灣連鎖店年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
古永嘉、楊雪蘭(譯),(2017)。企業研究方法 第十二版。Donald R. Cooper . Pamela S. Schindler (著)。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幸模 (1995)。連鎖加盟店Q&A。台北:商周文化。
李孟熹(1998)。連鎖店管理:實務操演手冊。台北:科技圖書。
李孟熹、李玉婷、薛繼祖、許銘祥、李郁芬、張良源、徐惠貞、劉佳欣(1998)。連鎖店管理。 台北:科技圖書。
李國銑(1996)。影響台灣連鎖體系經營型態之選擇因素-以便利商店連鎖、速食連鎖、美髮美容連鎖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吳芝儀、廖梅花(譯),(2002)。質性研究入門:扎根理論研究方法。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著)。台北:濤石。
林少龍、繆敏志、俞佳萱 (2011)。正面品牌經驗對消費者態度之影響:自我品牌相關之中介角色。 中國文化大學修平學報第25期 。
洪詩晴 (2015)。連鎖美髮業店長職能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施振榮 (2005)。全球品牌大戰略。 台北:天下文化。
洪順慶 (2006)。台灣品牌競爭力。台北:天下文化。
梁守恕 (2009)。以網路程序分析法探討品牌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陳永昇 (2014)。連鎖美髮業經營策略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書局。
張榮發 (1999)。知識經濟時代下知識管理與知識創造理論初探。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班 研究生1999,8月。
郭正慶 (2012)。美髮管理論點。高雄市 威信經營諮詢公司。
許英傑、李冠穎 (2012)。連鎖管理。台北市: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曾瓅誼 (2015)。連鎖美髮業經營管理之研究-以T公司為例。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碩士論文。馮安澤 (2018)。連鎖美髮業經營策略之探究 -以ART101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農學院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楊家雄 (2018)。衛浴產業市場競爭力提升之研究。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論文。詹慧珊、林容慧 (2004)。美容美髮從業人員行業特性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台南女院學報 第二十三期。181-206
廖敏榮 (2009)。台灣美髮業競爭優勢及關鍵成功因素探討- 以大桃園地區美髮沙龍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劉慧雯 (2001)。電視廣告「效果」再論:語言遊戲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班研究生新聞學研究第66期(民90年1月)。趙秋成、楊秀凌、曹静 (2014)。公共部門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趙珮伃 (2006)。人力資源管理效能與組織績效之關聯性探討-以策略性人力資源角色為干擾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宜珍 (2017)。美髮知識與技術之傳承模式-以Nonaka知識螺旋論為基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
蔡隆坤 (2007)。美髮院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探討- 以區域型連鎖店的經營模式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蔡明達、劉宇傑 (2013)。網路品牌社群認同與投入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佛光大學管理學系,瑋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15卷 第2期 2013 年 6 月。
蔡旗發 (2004)。企業多角化經營策略探討-以M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商業及管理學門。
賴淑芬 (2018)。台灣連鎖年鑑美髮產業動態分析(P.200~201頁)。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
賴山水 (1990)。加盟連鎖店的行列 。台北:懋聯出版社。
戴照煜 (1988)。加入特約經營的利與弊。突破雜誌 第37卷第二期29-34頁。
二、英文部分
Administración: una perspectiva global H Koontz,H Weihrich -1998 - sidalc.net
Elliott,R & Wattanasuwan,K. (1998). Brands as symbolic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Escalas, J. E. (2004). Narrative Processing: Building Consumer Connection to Brand,Journalof Consumer Psychology, 14(1&2), 168-180.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911)《科學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Herbert A. Simon and the concept of rationality: boundaries and proceduresDrucker, Peter F.(1999),“Knowledge-Worker Productivity: The Biggest Challen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1(2): 79-94
https://scholar.google.com.tw/scholar?hl=zh-
Harold Koontz (1980) https://wiki.mbalib.com/w/images/8/8f/
Hirschman, E. C. (1981). Retail research and theory. In B. N. Emis and K. J. Roering (Eds.), Review of marketing (pp. 120-133). Chicago: AMA.
JM George, CWL Hill - 2000 - ecommerce-prod.mheducation.com
https://scholar.google.com.tw/scholar?cluster=10458128145627685826&hl=zh-TW&as_sdt=0,5&as_vis=1
Jones, G. R.,George, J. M.,Hill, C. W. L.(2000).Contemporary Management.USA:The McGraw-Hill. GR Jones,
Kotler, Phillip, (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7th Ed)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lnc.
Ligas,M,and J. Cotte.The process of negotianting brand meaning:A symbolic 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s [J ].Advancesin Consumer Research,1999,26 ( 5 ) Management DF Peter, F Edgar - 1974 - foundation.co.za
https://scholar.google.com.tw/scholar?hl=zhTW&as_
Mason, J. B., Mayer, M. L., & Ezell. (1991). Modern retailing-theory and practice. Richardson, TX: Business Publication.
Muniz, A. M. J., & O’Guinn, T. C. (2001). Brand community.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7(4), 412-432
Stern, L. W. & Elansary, A. (1988). Marketing channels. Englewod Cliff, NJ: Prentice-Hall Inc.
三、網路電子資料部分
MBA智庫.百科 全球專業中文經管百科 (2018) 4Ps營銷理論(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Ps) https://wiki.mbalib.com/zh-tw/
MBA智庫.百科 全球專業中文經管百科 (2018) 4Cs營銷理論(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Cs)https://wiki.mbalib.com/zh-tw/
YiJu ( 2014) 品牌延伸 文章來源:股感知識庫 YiJu ,2014/11/10 https://www.stockfeel.com.tw/author/stockfeel
行政院主計總處 (12/12/5)。中華民國行業標準系統第10次修訂(105年1月) https//www.dgbas.gov.tw
快樂麗康(2018) http://image.happyrecome.com.tw/
曼都國際(2018) http://www.merit-times.com.tw/
勞動力發展署 美髮、美容及造型有關工作人員(2018) https://www.mol.gov.tw/
張秀珠、李美華、林立峰 (2012)。Hold住美麗愛上三奇。高雄市市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2003年6月5日 。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
經濟部商業司(2000/12/01) 連鎖店經營管理實務 出版社:經濟部商業司十科http://www.mol.gov.tw>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