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3 05: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惠文
研究生(外文):Chen, Hui-Wen
論文名稱:銀行分行搬遷選址之關鍵要素分析:網路程序法之應用
論文名稱(外文):Analyz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Site Selection for Bank Branches Relocation: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指導教授:胡凱傑胡凱傑引用關係吳吉政吳吉政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盧宗成鍾易詩阮金祥
口試日期:2013-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銀行搬遷選址決策實驗室法分析網路程序法據點服務
外文關鍵詞:BankLocationRelocationDEMATEL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P)Branches Serv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9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自政府開放新銀行成立以來,銀行分行數已趨於飽和,導致近年來主管機關對於銀行新設分行執照控管嚴謹,所有銀行莫不透過分行據點選址策略,將現有分行搬遷至最具經營價值的區域。過去學者對於分行據點選擇的研究相當地多,其中不乏銀行選址指標探討與研究,但多數是以新銀行新設分行據點為出發點,較未能滿足我國金融者業以分行搬遷為主之現況所需。所以,本研究以銀行分行搬遷為考量基礎,探討搬遷選址關鍵要素,以期能提供銀行業者分行選址策略使用。本研究透過相關文獻分析、整理並歸納出影響銀行分行搬遷選址的關鍵準則,並透過專家訪談以協助確認關鍵準則選取的妥適性,後續再結合決策實驗室法及分析網路程序法分析關鍵準則的因果影響程度,評估關鍵準則間的相對權重。過去銀行業者進行選址時大多是以人口數、交通便利為主要考量因素。然而,現今各銀行業務發展已有所區別,且銀行業者已逐步轉型為金融服務業,無論在產品規劃、經營型態及分行據點都以服務客戶為導向,因此分行據點服務儼然成為服務客戶的第一線,所以分行搬遷選址的根本實為服務客戶為宗旨。本研究發現商圈屬性已成為影響銀行搬遷選址的評估方向,同時當地的未來建設計劃以及綜合開發計畫更是銀行分行搬遷選址最重要的關鍵要素。
Since the Taiwan government has opened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banks, the number of bank branches becomes saturated, which leads to the authority restricts the issuance of new bank branch license. All banks move their branches to the most profitable districts through bank branch location strategy.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studies discussing the selection of branch locations. Existing studies of criteria for bank branch selection are also rich whereas most of them are focused on establishment of new bank branches which do not completely match with the current needs of bank relocation decisions in Taiwa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ims to analyze and induce the key factors of bank branch reloc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elicit experts’ preferences through DEMATEL-base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DANP) to evaluate key factors. Population and transport faciliti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ain factors for new bank branch site selection. However, one of the striking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district attribute has become the critical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relocation sites. In addition, both future development plans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lans are also becom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for bank branches relo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範圍
1.4 研究內容與流程
第二章文獻探討
2.1 銀行分行設立之概況
2.1.1銀行分行之定義與分類
2.1.2分行設立之現況探討
2.1.3分行設立之法規限制
2.1.4金融業者分行搬遷之作業方式
2.2區位選擇評估指標之相關研究探討
2.2.1區位選擇之定義
2.2.2 區位選擇相關理論
2.2.3 區位選擇衡量評估因素
2.3決策分析研究
2.3.1紫式決策分析架構
2.3.2決策實驗室法
2.3.4決策實驗室法運算步驟
2.3.5分析網路程序法
2.3.6以決策實驗室法為基礎之ANP程序分析法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瞭解問題與定義問題
3.2建立目標層級架構及定義衡量屬性
3.2.1原始構面與準則的選取
3.3.2評選指標之篩選
3.3.3建構層級網路關係
3.4屬性相對權重
3.4.1問卷設計
3.4.2選取訪談對象
3.4.3建構超級矩陣並獲得極限化加權矩陣
3.5方案選擇與應用
第四章研究分析
4.1 準則篩選問卷分析
4.1.1準則篩選問卷發放對象
4.1.1準則篩選問卷發放結果
4.2決策實驗室法(DEMATEL)問卷分析
4.2.1 DEMATEL問卷發放對象
4.2.2 DEMATEL問卷發放結果
4.2.3因果圖建立與分析
4.3 DANP重要程度之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5.2 研究建議
5.3研究限制
5.4 未來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表目錄
表2-1銀行分行搬遷作業方式說明
表2-2各產業與金融業區位選擇因素相異表
表3-1評估準則定義
表3-1臺灣金控公司旗下銀行子公司型態
表3-2受訪對象分類
表3-3截至2013.01各銀行放款對象餘額及佔比彙整表
表4-1準則篩選問卷發放結果
表4-2構面影響程度關係表
表4-3第一銀行構面影響程度關係表
表4-4台中商業銀行構面影響程度關係表
表4-5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構面影響程度關係表
表4-6遠東國際商業銀行構面影響程度關係表
表4-7準則影響程度關係表
表4-8第一銀行準則影響程度關係表
表4-9台中商業銀行準則影響程度關係表
表4-10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準則影響程度關係表
表4-11遠東國際商業銀行準則影響程度關係表
表4-12整體構面與準則之整體權重及排序
表4-13第一銀行構面與準則之整體權重及排序
表4-14台中商業銀行構面與準則之整體權重及排序
表4-15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構面與準則之整體權重及排序
表4-16遠東國際商業銀行構面與準則之整體權重及排序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圖
圖2-1銀行分行搬遷選址作業流程圖
圖2-1 DANP法之研究流程圖
圖2-2 DEMATEL因果圖各象限之意義
圖3-1銀行分行搬遷選址之關鍵要素紫式決策分析架構
圖3-2 ANP架構示意圖
圖4-1整體關鍵準則因果圖
圖4-2各關鍵成功因素特性歸類圖
玉山銀行網站,2012,清新的玉山-應收帳款業務。
行政院主計總處全國統計資料,2012,人口靜態統計。
金管會銀行局全球資訊網,2012a,金融統計-基本金融資料101年第2季本國銀行排名表。
金管會銀行局全球資訊網,2012b,101年度本國銀行及信用合作社申請增設國內分支機構核准名單。
金管會銀行局全球資訊網,2012c,金管銀票字第10100122830號。
金管會銀行局全球資訊網,2013,金融業務統計輯要。
丁亞中、謝孟宏,2009,「台北市百貨公司地理資訊系統自動化選址之研究」,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第19期,71-96。
王友華,1997,「花旗銀行推動消費金融業務專題報告」,臺北銀行月刋,第28卷,第7期,88-91。
王秉杰,2008,「銀行分支機構設立區位評選模式之建構及其應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清梅、李月華、倪絹綉,2011,「服飾連鎖業展店區位選擇之研究」,崇右學報,第17卷,第2期,91-110。
王麗幸、謝玲芬,2009,「結合ISM與ANP建構知識管理系統評估模式」,管理與系統,第16卷,第2期,219-241。
田偉成,2009,「人力派遣業引進外國高階管理者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AHP法之運用」,長榮大學高階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任光德、林崇仁、莊貿雄,2010,「應用DANP多準則決策模式探討資訊化專案管理系統影響關鏈與重要度」,運籌與管理學刋,第9卷,第1期,55-66。
何萱萱,2011,「旅館業總經理專業能力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吳文娟,2009,「臺灣咖啡產業結合休閒農業的區位選擇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素月,2002,「銀行業區位因素與經營績效關聯之研究-以新設商業銀行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右婷,2008,「運用DEMATEL探討台德菁英計畫之促進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第2卷,第1期,91-111
李立書,2001,「銀行業區域中心分行制度下之人力資源管理」,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仰哲,1991,「連鎖便利商店店址選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光玉、曾明朗,2008,「嘉義地區老人安養機構服務品質評鑑準則之因果決策研究」,嘉義大學通識學報,第6期,159-180。
李城忠、謝素靜,2007,「台灣運動鞋廠商海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策略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第4卷,第2期,33-53。
杜瑞澤、徐傳英,2008,「分析網路程序法(ANP)運用於綠色產品開發之設計決策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24期,57-79。
林少斌、李友錚、趙雲瀚、張耀祖,2010,「整合DEMATEL與ISM運用於連接器的設計」,中華管理學報,第11卷,第2期,77-96。
林文貴、劉祈顯,2010,「企業經理人舞弊動機與預防策略」,永續發展與管理策略,第2卷,第1期,51-67。
林俊良,1997,「我國銀行業增設分行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寶安,2002,「臺灣消費金融的演變及其社會經濟意義」,臺灣社會學刋,第27期,107-162。
林繼勇、簡禎富、胡志瑜,2008,「紫式決策分析以建構液晶原料廠製程確效評估模式」,決策模型品質學報 ,第15卷,第5期,385-398。
柯正霖,2002,「簡易型分行競爭力影響因素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所碩士論文。
洪娟娟,2005,「區位因素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台灣銀行之實證」,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洪逸瑞,2005,「金控公司消費金融行銷通路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富邦銀行與國泰世華銀行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胡光華,2008,「淺談分行經營管理」,今日合庫,8月號,62-67。
范志先、施智耀,2009,「綠色供供應鏈之供應商績效模型DEMATEL之建構」,績效與策略研究,第6卷,第1期,89-115。
徐作聖、曾國雄、陳仁帥,2004,「ANP多準則決策於生物科學園區區位選擇之研究」,國家政策季刋,第3卷,第4期,185-202。
徐茂陽,2003,「運用網路分析處理(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 ANP)選擇臺灣電子化電腦補教連鎖企業通路型態之研究」,勤益學報,第21卷,第1期,263-278。
徐惠美,2011,「紫式決策架構分析設備投資與委外決策及其實證研究」,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工程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秦銘璟、簡正哲,2009,「零售業展店拓點的區位選擇-數值模擬分析」,真理財經學報,27-50。
康琪雪,2008,「西方競租理論發展過程與最新拓展」,經濟經緯,第2008卷,第6期,12-14。
陳士根,2001,「分行是銀行利益的創造者」,彰銀資料,第50卷,第5期,8-30。
陳玉芬,2010,「以AHP法建構綠色供應鏈之外包商評選模式」,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宣全,2010,從綜合銀行演進探討臺灣金融控股公司之綜合績效。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公司。
陳政全,2009,「以DEMATEL方式探討建廠專案工程的關鍵成功因素」,中華大學碩士論文。
陳春男,2011,「台灣發光二極體產業製造決策架構與要素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重光,2001,「考量網路經濟特性下影響台灣地區商業銀行分行設立地點區位因素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曉蓉,2007,「台灣銀行業分行網絡之發展」,台灣金融財務季刋,第八輯,第四期。
曾國雄,1980,「結構模型在社會系統上之應用」,交通運輸雜誌,第2期,11-24。
焦元輝、李銘輝、樓邦儒,2004,「國際連鎖速食餐廳區位選擇之研究-以臺北市麥當勞速食店為例」,華岡地理學報,第17期,179-197。
馮旭、魯若愚、劉德文,2004,「零售商圈的吸引力分析」,商業研究,第24期,117-120。
黃士滔、魏稜、菰怡君、蘇曉芬、蕭淑君、洪欣儀,2010,「應用DEMATEL探討女性對於衛生棉選購之研究-以高應大為例」,商業現代化學刊,第5卷,第4期,93-110。
黃佩瑩,2004,「消費金融對銀行績效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勝彥,2005,「應用模糊德菲層級分析法於汽車營業據點區位選擇之研究-以某日產汽車為例」,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楊文賓,2010,「商業銀行的分行經營管理策略與績效-商業銀行全功能分行、消金分行的經營比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論文。
楊宜芬、孫志鴻、榮峻德,2007,「銀行區位選址決策支援系統之研發-以臺北市為例」,中國地理學會會刋,45-65。
楊淑涵,2012,「企業併購關鍵因子之探討-以AHP與DEMATEL分析」,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溫宗憲,1992,「新銀行設立分支機構決策模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小蘭,2004,「考慮土地市場之空間數量競爭模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劉耀中、林士彥、駱文斌,2011,「我國蝴蝶蘭產業價值活動之實證研究應用網絡分析程序法(ANP)」,農業經濟叢刊,第16卷,第2期,143-182。
衛萬明,2007,「客運轉運中心區位評選之研究-以大台中都會區為例」,規劃學報,第34期,69-88。
鄭玉惠、徐賢彬、徐志貞,2007,「區位選擇對獲利能力之影響-以高雄地區連鎖咖啡為例」,運籌管理評論,第2卷,第1期,51 -64。
蕭長瑞,2002,銀行法令實務(一),台北市: 華泰文化。
謝慶林,2007,「企業金融放款、消費金融放款與總體經濟因素-台灣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謝靜琪、張雅雯,2003,「臺灣地區消費者特性與消費性服務業空間結構之關係」,經社法制論叢,第32期,269-298。
謝懷德,2002,「台灣地區自動櫃員機區位選擇因素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春娜,2006,「台灣銀行業營運據點設立及裁撤評估模式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簡禎富,2005,決策分析與管理,台北市:雙葉書廊。
簡禎富、吳吉政,2010,「風險和危機下,如何追求卓越經營提升決策品質」,中衛報告,10月刊,3-1~3-16。
簡禎富、游智閔、徐紹鐘,2009,「紫式決策分析以建構半導體晶圓廠人力規劃」,管理與系統,第16卷,第2期,157-180。
闕啟勝,2007,「我國銀行業增設分支機構組織型態與經營策略考量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羅力仁,2002,「連鎖便利商店店址選擇評估模式之研究-運用模糊AHP法」,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益良,2003,「我國商業銀行分行架構之探討」,建華金融季刊,第21期,59-82。

Barry, B. & Evans, J. R., (1992), Retail Management: A Strategic Approach, 5/E, New York,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pp. 217-218.
Bayazit, O. & Karpak, B., (2007), “An 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based framework for successful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An assessment of Turkis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adi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 105, No. 1, pp. 79-96.
Boufounoua, P. V. (1995), “Evaluating bank branch location and performance: A case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87, No.2, pp. 389-402.
Brown, S. (1994), “Retail location at the micro-scale: inventory and prospect,”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Vol. 14, No. 4, pp. 542-756.
Chang, C. W., Wu, C. R. Lin, C. T. & Lin, H. L. (2007), “Evaluating digital video recorder systems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an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es,”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177, No. 16, pp. 3383-3396.
Cohen, S. B. & Applebaum, W. (1960), “Evaluating store sites and determining store rents,” Economic Geography, Vol. 36, No. 1, pp. 1-35.
D’Aspremont, C., Gabszewicz, J. J. & Thisse, J. F. (1979), “On Hotelling’s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 Econometrica, Vol. 47, No. 5, pp. 1145-1150.
Economides, N., (1986), “Minimal and maxim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Hotelling’s duopoly,” Economics Letters, Vol. 21, No. 1, pp. 67-71.
Gabus, A. & Fontela, E. (1973), Perceptions of the World Problematique: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Communicating with Those Bearing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DEMATEL Report No. 1, Battelle Geneva Research Center, Geneva, Switzerland.
Ghosh, A. & Ingene, C. A. (1990), Spatil Analysis in Marketing: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Greenwich JAI Press.
Hale, T. S. & Moberg, C. R. (2003), “Location science research: a review,”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Vol. 123, No. 1-4, pp. 21-35.
Herrin, A. & Perniae, M., (1987),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location: local and foreign firms in the Philippines,” Regional Studies, Vol. 21, No. 1, pp. 531-541.
Hotelling, H., (1929),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 Economic Journal, Vol. 39, No. 153, pp. 41-57.
Jones, K. and Simmons, J. (1990), The Retail Environment, New York, NY: Routledge, pp. 317-343.
Levy, M. & Weitz, B. A., (2007), “Retail locations,” Retailing Manament, 6/E, Irwin/McGraw-Hill, pp. 184-205.
Lin, C. J. & Wu, W. W., (2008), “A causal analytical method for group decision-making under fuzzy environment,”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 34, No.1, pp. 205-213.
Mark Carlson & Kris James Mitchener (2005),“Branch banking, Bank 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Mills, E. and Hamilton, B., (1994), Urban Economics, 5/E,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pp. 100-132.
Min, H. & Melachrinoudis, E. (1999), “The relocation of a hybrid manufacturing/ distribution facility from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s: a case study,” Omega, Vol. 27, No.1, pp. 75-85.
Neven, D. (1985), “Two stage (perfect) equilibrium in Hotelling’s mode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Vol. 33, No. 2, pp. 317-325.
Owen, S. H. & Daskin, M. S. (1998), “Strategic facility location: a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11, No.3, pp. 423-447.
ReVelle, C. S. & Eiselt, H. A. (2005), “Location analysis: A synthesis and surve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Vol. 165, No. 1, pp. 1-19.
Saaty, T. L. (1996),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RWS Publications, Expert Choice, Inc.
Simon, H. A., (1997)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4/E, New York, NY: Free Press.
Tzeng, G.-H., Chang, H.-C. & Li, C.-W. (2007), “Evaluating intertwined effects in e-Learning programs: A novel hybrid MCKM model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DEMATEL,”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 32, No. 4, pp. 1028-1044.
Wu, W.-W. & Lee, Y.-T., (2007), “Developing global managers’ competencies using the fuzzy DEMATEL method,”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 32, No. 2, pp. 409-50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蘇益良,2003,「我國商業銀行分行架構之探討」,建華金融季刊,第21期,59-82。
2. 簡禎富、游智閔、徐紹鐘,2009,「紫式決策分析以建構半導體晶圓廠人力規劃」,管理與系統,第16卷,第2期,157-180。
3. 鄭玉惠、徐賢彬、徐志貞,2007,「區位選擇對獲利能力之影響-以高雄地區連鎖咖啡為例」,運籌管理評論,第2卷,第1期,51 -64。
4. 楊宜芬、孫志鴻、榮峻德,2007,「銀行區位選址決策支援系統之研發-以臺北市為例」,中國地理學會會刋,45-65。
5. 衛萬明,2007,「客運轉運中心區位評選之研究-以大台中都會區為例」,規劃學報,第34期,69-88。
6. 曾國雄,1980,「結構模型在社會系統上之應用」,交通運輸雜誌,第2期,11-24。
7. 焦元輝、李銘輝、樓邦儒,2004,「國際連鎖速食餐廳區位選擇之研究-以臺北市麥當勞速食店為例」,華岡地理學報,第17期,179-197。
8. 陳曉蓉,2007,「台灣銀行業分行網絡之發展」,台灣金融財務季刋,第八輯,第四期。
9. 徐作聖、曾國雄、陳仁帥,2004,「ANP多準則決策於生物科學園區區位選擇之研究」,國家政策季刋,第3卷,第4期,185-202。
10. 范志先、施智耀,2009,「綠色供供應鏈之供應商績效模型DEMATEL之建構」,績效與策略研究,第6卷,第1期,89-115。
11. 胡光華,2008,「淺談分行經營管理」,今日合庫,8月號,62-67。
12. 林繼勇、簡禎富、胡志瑜,2008,「紫式決策分析以建構液晶原料廠製程確效評估模式」,決策模型品質學報 ,第15卷,第5期,385-398。
13. 林寶安,2002,「臺灣消費金融的演變及其社會經濟意義」,臺灣社會學刋,第27期,107-162。
14. 杜瑞澤、徐傳英,2008,「分析網路程序法(ANP)運用於綠色產品開發之設計決策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24期,57-79。
15. 李光玉、曾明朗,2008,「嘉義地區老人安養機構服務品質評鑑準則之因果決策研究」,嘉義大學通識學報,第6期,15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