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Âng]洪惟仁(1992)。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前衛出版社。
[Chan]曾國榕(2008)。台語學術類和非學術類的詞彙使用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Chhî]徐淑貞(2007)。我所知道的「紅皮聖經」,載於聖經季刊22,第七卷第2期。台北市:台灣聖經公會。
[Chhuà]蔡玉仙(2005)。閩南語詞彙演變之探究—以陳三五娘故事文本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Chhuà]蔡錦圖譯(2000)。道在神州──聖經在中國的翻譯與流傳(The Bible in China)。香港:國際聖經協會,Broomhall, Marshall原著(1934)。
[Chiu]周聯華(1980)。新約概論。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Chiu]周長楫、歐陽憶耘(1998)。廈門方言研究。中國:福建人民出版社。
[Chiúⁿ]蔣為文(2001)。白話字,囝仔人teh用e文字?—台灣教會白話字e社會語言學分析,載於台灣風物,第51卷第4期,頁15-52。
[Chng]莊柔玉(2000)。基督教聖經中文譯本權威現象研究。香港:國際聖經協會。
[Chng]莊雅棠(2008)。書中之書:聖經的價值與影響。台北市:圓神。
[Chô]曹逢甫(1979)。主題在漢語中的功能研究──邁向語段分析的第一步。北京:語文出版社。
[Chong]臧汀生(1996)。台語書面化研究。台北:前衛出版社。
[Gôo]吳昭芬、陳萱芳譯(2009)。語言的歷史(A History of Language)。Steven Roger Fischer原著。台北市:商周出版。
[Gôo]吳守禮(1995)。閩南方言研究集(1)。台北:南天書局。
[Gôo]吳守禮(1998)。閩南方言研究集(2)。台北:南天書局。
[Gôo]吳國鼎(2006)。主要中文聖經譯本簡評。台北市:天恩。
[Ia̍p]葉榮鐘(1999)。關於羅馬字運動,載於呂興昌主編,台語文學運動論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Iûnn]楊允言(1993)。台語文字化兮過去佮現在,載於台灣史料研究,創刊號。台北:吳三連基金會。
[Iûnn]楊允言(2002)。七字仔tu著上帝─論卓緞e白話字歌詩,載於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
[Iûnn]楊允言(2003)。從語域及借詞觀點探討台語文寫作風格,載於第15屆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
[Iûnn]楊允言(2008)。我們在走一條不平坦但正確的路,載於楊允言、張學謙、呂美親編,臺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V-X。台北縣:國史館。
[Iûnn]楊允言、劉杰岳(2007)。以資訊科技促進雙語讀寫,載於慈濟大學第一屆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2-154。花蓮:慈濟大學。
[Iûnn]楊允言、劉杰岳、李盛安、高成炎(2004)。台語流失Kah變化e探討─以台語新約聖經做例,載於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37-249。台東市:台東大學語教系。
[Iûnn]楊允言、高成炎(2004)。Ùi台語新約聖經探討台語語詞變化,載於台灣羅馬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0-20。台南:台灣文學館。
[Iûnn]楊秀芳(1997)。閩南語文字化問題,載於當前語言學習研討會會前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Kang]江永進(1999)。台語語言模型的建立與應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新竹:清華大學台灣研究室。
[Kang]江永進(1995)。選擇台文文字方式e一寡準則,載於台灣研究通訊,5-6期合刊,41-69。新竹:清華大學統計所。
[Khóo]許極燉(1992)。台語文字化的方向。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Khóo]許極燉(1998)。台灣語概論。台北市:前衛。
[Khóo]許牧世(1983)。經與譯經。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Khóo]許牧世(2006)。為什麼要有新的聖經譯本?,載於陳南州主編,你所讀的,你明白嗎?:聖經的本質、翻譯、詮釋、推廣,79-89。台南市:人光。
[Lâu]劉翼凌(1979)。改譯中文聖經的一个建議,載於劉翼凌編,譯經論叢。香港:聖道出版社。
[Lí]李曉婷(2007)。尋求最符合21世紀台灣教會需求的聖經中譯本-以靈糧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台北。[Lí]李欣珉(2008)。國民小學閩南語民間版教科書漢字選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Lí]李勤岸(2003)。台灣話語詞的變化=Taiwanese lexical Change and Variation。台南:真平出版社。
[Liân]聯合聖經公會(1995)。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台中:聯合聖經公會。
[Liân]連橫(1957)。台灣語典。台北:金楓出版社。
[Lîm] 林香薇(2007)。論向陽臺語詩的用字的用字:斷面與縱面的觀點,載於通識教育學報,創刊號。高雄: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Liok]陸致極(1991)。計算語言學。台北:松岡電腦圖書。
[Lo̍h]駱維仁(2001)。聖經翻譯和文化詮釋,載於陳南州、黃伯和、鄭仰恩編,聖經、詮釋、實況—駱維仁博士榮退紀念文集。台北:永望文化。
[Lo̍h]駱維仁(2006)。金蘋果在銀盤上——漫談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的修訂,載於陳南州主編,你所讀的,你明白嗎?:聖經的本質、翻譯、詮釋、推廣,89-99。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Lôo]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南天書局。
[Luā]賴淑玲(2008)。教育部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的比較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N̂g]黃佳惠(2000)。白話字資料中的台語文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N̂g]黃梅卿(1991)。新約聖經四福音書的語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台北。[N̂g]黃昌甯、李涓子(2002)。語料庫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N̂g]黃玉梅(2000)。臺灣閩南語語音層次競爭演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N̂g]黃錫木譯(2007)。文以載道—奈達對聖經翻譯的貢獻(Let the Word be Written—The Lasting Influence of Eugene A. Nida)。香港:道風書社,斯泰恩(Philip C. Stine) 原著(2004)。
[Niû]梁淑慧(2003)。台語新約聖經三種版本的台灣社會實況化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Niû]梁淑慧(2005)。當上帝開口說台語-台語新約聖經三種版本的比較。台南市:人光。
[Niû]梁淑慧(2008)。臺語聖經三個譯本的詞彙比較,載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3期,29-54。台北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出版。
[Pa]巴克禮(2001)。Sin-Kü-Iok Ê Sèng-Keng。台中:台灣聖經公會。
[Pâng]房志榮(1976)。新約全書「現代中文譯本」的來龍去脈,載於神學論集,26期,609-621。台中:光啟出版社。
[Siā]謝昌運(2007)。台語加強詞的研究:語料庫語言學的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Sng]孫幸娟(2005)。賴和小說的台灣閩南語詞彙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中山大學。[Soo]蘇新春(2010)。詞彙計量及實現。北京:商務印書館。
[Tâi]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1965)。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
[Tâi]台灣聖經公會(2006)。白話字聖經的由來,載於聖經季刊19,第六卷第2期。台北:台灣聖經公會。
[Tâi]台灣聖經公會(1996)。台語漢字本聖經。台中:台灣聖經公會。
[Tân]陳原(2001a)。在語詞的密林裡—應用社會語言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Tân]陳原(2001b)。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Tân]陳怡婷譯(2006)。Excel函數の範例字典(Excel Kansu Jiten 2000/2002/2003 Taio)。台北:旗標出版公司。清水博子原著(2003)。
[Tēnn]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Tēnn]鄭良偉、楊允言(2004)。臺灣Hö-ló話用字選用原則,載於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272-280。台東:台東大學語教系。
[Tēnn]鄭良偉、張學謙、楊允言(2006)。多語文本、跨語文助讀及翻譯,載於返本鑄新─第一屆台東大學華語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6-62。台東: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籌備處。
[Tiō]趙恩梃(2003)。廣州話百年來的詞彙變遷—以J.Dyer Ball的廣東話教科書為線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Tiunn]張妙娟(1990)。從《臺灣府城教會報》看晚清台灣長老教會的白話字教育,載於臺灣史蹟,第36期,190–211。台北:淡江大學台灣史蹟研究社。
[Tiunn]張學謙(2003)。母語讀寫與母語的保存與發展,載於東師語文學刊,13期,97-120。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Tiunn]張學謙(2003)。行向多文字ê台語文-文字態度kap政策論文集,1-3~1-18。台東:睿煜出版社。
[Tiunn]張學謙(2004)。白話字kap台語文的現代化。載於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台灣文學館。
[Tiunn]張學謙(2006)。白話字ê活力(1885-1970年)。載於活力白話字(Peh-oe-ji= POJ)在台灣研討會。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基金會。
[Tiunn]張學謙、楊允言(2008)。Ui《台灣府城教會報》觀察台語語體的演變,蔣為文主編,載於2008第四屆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kap亞洲漢字文化圈的比較,16-1~16-18。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Tiunn]張復聚、張學謙、楊允言、劉杰岳(2001)。未來台語文字e發展及走向,載於民視台語文研討會論文集,19-28。發表於台北,台灣大學。
[Tiunn]張復聚、張學謙、楊允言、劉杰岳(2003)。未來台語文字的寫法kap方向—對台灣本土過去的歷史看未來,載於高雄市建國國小編,台語文字化論文集,93-104。高雄市:高雄市政府。
[Tiunn]張曌菲譯(2002)。當上帝開始說英文(In The Beginning: The Story of the King James Bible)。台北:新新聞文化,McGrath, Alister E. 原著(2001)。
HenningHenning Kloter(2002)。The History of Peh-oe-ji,載於台灣羅馬字協會編,2002台灣羅馬字教學kap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台灣羅馬字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