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30 23: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勝雄
研究生(外文):LIN,SHENG-HSIUNG
論文名稱:教練領導行為對球隊影響研究-以宜蘭縣國中籃球隊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How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ffect Basketball Team: A Case Study of Middle School Basketball Teams in Yilan County
指導教授:段昌國段昌國引用關係林晏如林晏如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陳旺城段昌國林晏如
口試日期:2016-05-0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6
中文關鍵詞:國中籃球隊選手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
外文關鍵詞:Middle School Basketball PlayersCoach’s Leadership BehaviorTeam Cohe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5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宜蘭縣國中籃球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與球隊凝聚力之互動,比較不同背景變項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上之差異,並探討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情形。本研究係以宜蘭縣國中籃球隊為研究對象,藉由蒐集相關文獻後並彙整而形成研究架構,並修改編製「教練領導行為對球隊影響研究-以宜蘭縣國中籃球隊為例調查問卷」為研究之工具,採立意抽樣之方式進行調查,共發放227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計217份,有效回收率為95%,利用SPSS for windows 20.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一、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三個構面中,感受程度最高為「訓領與指導」,其次為「民主行為」構面,「獎勵與關懷」構面最低。
二、選手團隊凝聚力三個構面中,感受程度最高的是「人際親和」,其次為「團隊合作」,而以「團隊適應」為最低。
三、宜蘭縣國中籃球隊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在各個構面上皆呈現顯著正相關。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獲得最佳成績比賽」與「不同領導方式」籃球隊選手在對教練領導行為上達顯著差異。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不同領導方式」之籃球隊選手在團隊凝聚力上達顯著差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how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middle school basketball players affect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two factors. Yilan county middle school basketball players were surveyed by the questionnaire entitled "The effect of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on Yilan county middle school basketball teams”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is study and current literature. A total of 227 questionnaires were given, with 217 (95%) questionnaires being returned with valid responses. SPSS 20.0 were used to perform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related to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Training and Guidance” was ranked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Democratic Behavior", while "Rewarding and Caring" was perceived as least important.
•Second,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related to team cohesion: “Interpersonal Affinity” was ranked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eamwork”, and “Team Adaption” was ranked the lowest.
•Thir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as well as the subfactors among each characteristic.
•Forth,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both “Best Team Record” and “Leadership Style”, while team cohesion was onl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eadership Style” among other background variables.
摘要………………………………………………………………………………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圖次 …………………………………………………………………………………v
表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5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領導行為之理論及內涵 ………………………………………………6
第二節 教練領導行為之分析 ………………………………………………11
第三節 團隊凝聚力之理論分析 ……………………………………………18
第四節 相關研究探討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2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處理 ………………………………………………42
第四章 教練領導行為對球隊影響的實證分析 …………………………………44
第一節 有效樣本人口統計特性之分析………………………………………44
第二節 宜蘭縣國中籃球隊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統計特性與相關性之分析……………………………………47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宜蘭縣國中籃球隊選手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之差異比較…………………………………………………50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宜蘭縣國中籃球隊選手在團隊凝聚力各因素之差異比較 ………………………………………………54
第五章 結論 ………………………………………………………………………58
徵引文獻 ……………………………………………………………………………61
附錄一 ………………………………………………………………………………65

圖 次
圖2-2-1 多元領導行為模式圖 …………………………………………………13
圖2-2-2 領導調節模式圖 ………………………………………………………15
圖2-2-3 教練決策模式 …………………………………………………………17
圖2-3-1 運動團隊凝聚力的一般概念性體系 …………………………………19
圖2-3-2 團隊凝聚力的決定因素和結果圖 ………………………………………21
圖3-1-1 研究架構 …………………………………………………………………28
圖3-2-1 研究流程圖 ………………………………………………………………29
圖4-2-1 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相關分配圖 ………………………………49

表 次
表2-2-1 三種運動情境領導模式之比較……………………………………………11
表3-3-1 預試問卷抽樣摘要表………………………………………………………30
表3-3-2 正式問卷抽樣摘要表………………………………………………………31
表3-3-3 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預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34
表3-3-4 團隊凝聚力預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35
表3-3-5 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預試量表之第一次因素與信度分析摘要表………37
表3-3-6 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預試量表之第二次因素與信度分析摘要表………39
表3-3-7 團隊凝聚力預試量表之因素與信度分析摘要表…………………………41
表4-1-1 選手有效樣本人口統計特性描敘統計分析表……………………………45
表4-2-1 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描敘統計表…………………………………………47
表4-2-2 團隊凝聚力描敘統計表……………………………………………………47
表4-2-3 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49
表4-3-1 不同性別之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差異情形摘要表………………………50
表4-3-2 不同年級之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差異摘要表……………………………51
表4-3-3 每週不同訓練天數之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差異摘要表…………………51
表4-3-4 不同加入籃球隊年資之對教練領導行為差異情形摘要表………………52
表4-3-5 獲得最佳成績比賽之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差異情形摘要表……………53
表4-3-6 不同領導方式之對教練領導行為差異情形摘要表………………………53
表4-4-1 不同性別之選手團隊凝聚力差異情形摘要表……………………………54
表4-4-2 不同年級之選手團隊凝聚力差異摘要表…………………………………54
表4-4-3 每週不同訓練天數之選手團隊凝聚力差異摘要表………………………56
表4-4-4 加入籃球隊不同年資之選手團隊凝聚力差異情形摘要表………………57
表4-4-5 獲得最佳成績比賽之選手團隊凝聚力差異情形摘要表…………………57
表4-4-6 不同領導方式之團隊凝聚力差異情形摘要表……………………………58
一、中文部份
1.專書
鄭志富,《運動教練領導模式分析》,(台北市:師大書苑,1997年)。
鄭志富,《運動領導量表(中文版)之編制》,(台北:師大書院,1997年)。
盧俊宏,《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1994年)。

2.期刊論文
黃金助,《國家級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調查研究體院論叢》,1,第二期,(1980年),257-336。
鄭志富,〈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取向〉,《中華體育季刊》第十一卷第一期,(1997年),頁22-31。
鄭敏雄與劉一民,〈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關係研究-以參加79學年度大專男子排球國手選拔賽之球隊為例〉,《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八十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報告書》,(1991年),頁235-252.

3.學位論文
丁文欽,〈臺北市國小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1年)。
王英人,〈臺灣曲棍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2010年)。
朱芳德,〈臺北市中等學校田徑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2012年)。
李雲翔,〈SBL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李松宜,〈高中職羽球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運動推廣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吳慧卿,〈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團隊凝聚力及滿意度關係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余壯勳,〈國小六年級學童成就動機、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邱旺璋,〈足球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邱翊瑋,〈全國國中桌球選手知覺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2014年)。
洪嘉文,〈領導型態與工作滿意關係之證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洪偉文,〈新北市國小田徑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2015年)。
倪千茹,〈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能力量表之編製〉,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時超傑,〈台灣地區國中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陳玉娟,﹤台灣地區游泳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陳鼎華,〈臺灣地區國中甲級籃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美秀,〈臺北市國民小學田徑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陳文益,〈新北市國小田徑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4年)。
許閔毓,〈台北縣國小足球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許君立,〈台中市國小籃球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張文財,〈國小籃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成績表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育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郭添財,〈國小桌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蔡瑞芳,〈教練領導行為對訓練滿意度之影響-兼論參與動機之中介效度〉,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2014年)。
劉選吉,〈我國甲組成棒選手自我效能和集體效能與團隊凝聚力間的關係及對運 動表現的影響〉,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劉雅燕,〈國中手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鄭松益,〈台灣地區高中排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鄭俊傑,〈大專院校棒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組織承諾之研究〉,臺北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賴世堤,〈我國籃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鍾金峰,〈國小籃球隊教練領導行為及隊員參與動機對團隊凝聚力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謝政剛,〈全國高中空手道選手團隊凝聚力與訓練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大學體育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蘇致榮,〈男子快壘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二、英文部分
A.V.Carron, Cohesiveness in Sport Groups: Interpreta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Sport Sychology, 4, (1982), 123-138.
Carron, A.V.Cohesiveness in Sport Groups: Interpreta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4, (1982), 123-138.
Chelladurai & Haggerty. A Normative Model of Decision Style Coaching. Athletic Administration, 13, (1978), 6.
Chelladurai, P., & Carron, A.V. Athletic Maturity and preferred Leadership.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5, (1983),371-380
Chelladurai, P., & Saleh, S. D. Preferred Leadership in Sports.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Sciences , 3, (1980), 85-92.
E.F.A. Fiedler,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1967)。G.A.Yukl,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ey:Prentice-Hall,Inc.(1981)
Martend,R,Pererson.Group Cohesiveness as a Determination of Success and member satisfaction in team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Sociology, 6,(1971), 49-61.
P. Chelladurai, Leadership. In R. N.Singer, M. Murphey, & L. K. Tennant(Ed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 New York: Macmillan. (1993). p648.
R.J.A. House,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6(5). (1971), 321-328。
R.N. Osborn, Hun,J.G. An Adapt-Reactive Theory of Leadership.In J.G.Hunt and L.L.Larson(Eds). Leadership Frontiers. OH: Kent State University,(197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