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國家藥典委員會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 版,2010:pp. 310-311。 〔2〕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中醫藥事務部編製,香港中藥材標準第 六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出版,2013:pp. 370-381。 〔3〕文山遯、蕭天石總編著,中國醫學名著叢書-神農本草經,自由出版社 出版,1988:pp. 223-224。 〔4〕汪敏等,中藥材貫眾原植物的考證,中國中藥雜誌出版,2012, 37(9):1337-1340。 〔5〕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編,臺灣市售易混淆中藥圖鑑,行政院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出版,2006:pp. 46-47。 〔6〕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Taibnet臺灣物種名錄資訊網站, 筆筒樹,http://taibnet.sinica.edu.tw/chi/taibnet_species_detail.php?name_code=205114 〔7〕魏晉‧吳普著,吳氏本草經,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2005:p. 67。 〔8〕梁‧陶弘景著,中醫古籍整理叢書-名醫別錄(輯校本),人民衛生出 版社出版,1986:pp. 251-252。 〔9〕梁‧陶弘景著,本草經集注(輯校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94: p. 366。 〔10〕唐‧蘇敬撰,唐‧新修本草,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81:p. 247。 〔11〕後蜀‧韓保昇著,李妍槿、謝文全重輯,重廣英公本草之考察及重輯, 中國醫藥學院中國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p. 131。 〔12〕宋‧劉翰著,林豐定、謝文全重輯,開寶重定本草之考察及重輯,中 國醫藥學院中國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pp. 138-139。 〔13〕宋‧掌禹錫等撰,重輯嘉祐補註神農本草,中國醫藥學院中國藥學研 究所出版,1989,p. 103。 〔14〕宋‧蘇頌撰,圖經本草,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4:p. 264。 〔15〕宋‧唐慎微編著,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出版, 1971:p. 297。 〔16〕宋‧唐慎微著,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華夏出版社,1993: p. 298。 〔17〕宋‧唐慎微著,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p. 365。 〔18〕明‧劉文泰撰,本草品彙精要(上),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83: p. 392。 〔19〕明‧李時珍撰,新校注《本草綱目》上冊,華夏出版社,2013:pp. 520-521。 〔20〕明‧陳嘉謨著,本草蒙筌,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p. 186。 〔21〕明‧蘭茂撰,叢書集成續編-滇南本草,新文豐出版公司,p. 750。 〔22〕清‧汪昂著,光明中醫函授大學改編,本草備要講解(下),1988: pp. 437-438。 〔23〕清‧吳儀洛著,本草從新,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8:p. 111。 〔24〕清‧陳士鐸著,民間收藏中醫古籍珍本叢書-本草新編,山西科學技 術出版社,1986:p. 151。 〔25〕清‧嚴西亭著,明清中醫臨證小叢書-得配本草,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1997:pp. 39-40。 〔26〕清‧吳其濬著,王雲五改編,萬有文庫彙要-植物名實圖考,臺灣商 務印書館印行,1929:pp. 169-170。 〔27〕清‧張璐著,明清中醫臨證小叢書-本經逢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1996:p. 39。 〔28〕王家葵等,貫眾的本草考證,中藥材,2004,27(1):52-54。 〔29〕高增平等,商品貫眾的品種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32 (8):568-570。 〔30〕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二),上海科學 技術出版社,1999:pp. 194-198。 〔31〕謝宗萬,中藥材品種論述(上冊),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p. 220。 〔32〕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1977: pp. 2081-2083。 〔33〕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委會),中國植物誌,1988,3(2),p. 263。 〔34〕肖培根主編,新編中藥志第一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p. 749。 〔35〕肖培根主編,新編中藥志第一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p. 999。 〔36〕肖培根主編,新編中藥志第一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p. 616。 〔37〕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委會),中國植物誌,1988,5(2),p. 209。 〔38〕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委會),中國植物誌,1988,5(1),p. 149。 〔39〕張憲昌主編,中藥檢驗方法專輯(十三)易混淆集誤用藥材之鑑別 (II),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2006:pp. 165-185。 〔40〕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委會),中國植物誌,1988,6(3):249。 〔4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委會),中國植物誌,1988,5(1):001。 〔42〕行政院科學委員會,臺灣植物誌第二版,1993,1,pp. 145-147。 〔43〕肖培根,新編中藥志第一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pp. 937-940。 〔44〕柳芳等,HPLC法測定不同地區商品貫眾中去甲氧基莢果蕨素的含 量,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2,Vol. 18(10):130-132。 〔45〕Lee S.M., Na M.A., An R.B., Min B.S., Lee H.K.,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wo phloroglucinol derivatives from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Biol. Pharm. Bull., 2003. 26(9), 1354-1356. 〔46〕Shiojima K., Suzuki M., Matsumara T., Ageta H., Fern constituent:A new triterpenoid hydrocarbon,trisnorhopane,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Drypteris crassirhizome and Gleichenia japonica. Chem. Pharm. Bull. 1994, 42(2):377-378. 〔47〕MinKyun Na, JunPil Jang, Byung Sun Min, Sang Jun Lee, Myung Sun Lee, Bo Yeon Kim, Won Keun Oha and Jong Seog Ahn, Fatty acid synth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acylphloroglucinols isolated from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06, 4738-4742. 〔48〕嚴逸創,本貫眾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藥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49〕李郁強,土菸頭及貫眾成分之生物活性,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藥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0。 〔50〕行政院衛生署臺灣中藥典編修小組,臺灣中藥典第二版,行政院衛生 署中醫藥委員會,2013:通則(30)-(37)。 〔51〕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中醫藥事務部編製,香港中藥材標準第 六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13:附錄(34)。 〔52〕林宜薇,蓮鬚品質管制之研究,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中國藥學暨中藥 資源學系碩士論文,2014。 〔53〕李雅玲,決明子與混淆藥材之鑑別及品質評估,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碩士論文,2014。 〔54〕Shyu Y.S. and Hwang L.S.,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crude extract of lignin glycosides from unroasted Burma black sesame meal. Food Res. Int. 2002, 35:357-365. 〔55〕Re R, P.N., Proteggente, Pannala., and Yang, Rice-Evans, Antioxidant activity applying an improved ABTS radical catin decolourization assa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1999, 26:1231-1237. 〔56〕Shi, X., and Dalal, N.S. Antioxidant behavior of caffeine:efficient scavenging of hydroxyl radicals. Food Chem. Toxicol. 1991, 29:1-6. 〔57〕Tawaha K, Alali FQ, Gharaibeh M, Mohammad M, El-Elimat T.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otal phenolic content of selected Jordanian plant species. Food Chemistry. 2007, 104:1372-1378. 〔58〕Wu C.R., Huang M.Y., Lin Y.T., Ju H.Y., Ching H.,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Cortex Fraxini and its simple coumarins. Food Chemistry. 2007, 104:1464-1471. 〔59〕Yinghua Xie, Yunxia Zheng, Xiling Dai, Quanxi Wang, Jianguo Cao, Jianbo Xiao, Seasonal dynamics of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ryopteris erythrosora. Food Chemistry. 2014. 〔60〕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中醫藥事務部編製,香港中藥材標準第 六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13:附錄(19)-(25)。 〔61〕行政院衛生署臺灣中藥典編修小組,臺灣中藥典第二版,行政院衛生 署中醫藥委員會,2013:通則(29)。 〔62〕陳代賢、郭月秋主編,中藥真偽質量快速影像檢定(上冊),人民衛 生出版社,pp. 516-532。 〔63〕徐雅慧、羅吉方、張憲昌、林哲輝,市售貫眾類藥材之鑑別,藥物食 品檢驗局調查研究年報,2006,24:204-227。 〔64〕顧公望、周漢高,綠茶抗肝癌研究,世界感染雜誌,2004,04-0417-03: 1562-3122。 〔65〕何恆堅,黃麴毒素B1化學解毒作用之分子機轉,國立臺灣大學生物 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