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1 02: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陽國栗
論文名稱:臺中市清水區都市更新地區劃定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Delineation of Urban Renewal Area in Qingshui District ,Taichung City
指導教授:謝政穎謝政穎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邱景升劉正智楊賀雯
口試日期:2018-02-0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1
中文關鍵詞:都市更新多評準決策層級分析法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行政院104年2月26日核定之「都市更新發展計畫104-107年」中,明確指認因都市化的關係導致於舊市區都市居住環境每況愈下,不但易致災因子也因都市活動之聚集產生放大的作用;且地區整體經濟環境低落。為解決目前舊市區刻正發生都市實質環境與機能之相關課題,目前世界各先進國家以推動都市更新方式來解決,透過都市更新強化公共設施與災害預防與救護機能,並振興都市經濟、改善都市機能、重塑都市空間環境品質為目標,以期提升城市競爭力,並促進地區永續發展。
清水區昔稱「牛罵頭」,曾為史前時代拍瀑拉族「牛罵社」的聚居地,其歷史發展至少可追溯至3500年至4000年,足以凸顯清水一帶的歷史厚度,而「人物衣冠溯古風,此鄉不與眾鄉同;文昌門外雙溝水,一向西流一向東。」為新竹詩人鄭秋涵的詩句,也是清水人最常引用來形容清水人才濟濟的詩句。故清水藝文風氣之盛,可謂臺中海線之冠,而豐富的人文建築和遺跡,更印證著小鎮歷史的風華,惟歷經時代變遷,地區早期風華已不復見,為保留地區特色紋理促進都市再生,建議應透過都市更新規劃予以地區再活化。
透過文獻回顧確立評估劃定都市更新地區之各項指標及評估細項依據,後續以多評準決策理論(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考量前述相關準則來建立評估劃定都市更新地區之多評準決策模式。以臺中市清水區都市計畫內為案例,先進行土地適宜性態樣分析後再以GIS地理資訊系統,將相關政策、自然、社會因子加入考量後,再以Spatial Analyst套疊出計畫區內劃定都市更新地區範圍。後續,再透過分析階層程序(Analytical HierarchyProcess, AHP)問卷求得各項決策準則的相對權重,應用於本研究所提的決策模式來進行優先都市更新地區劃設。希冀配合地區特性之各項指標及評估細項來劃定都市更新地區及優先劃定都市更新地區,以符合區域需求。

The "Urban Renewal Development Plan 104-107", approved by Executive Yuan on February 26, 2015, it is clearly identified that th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old urban area is deteriorating due to the urbanization. Not only the disaster-prone factor but also the urban activity Aggregation has the effect of amplification;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 is low.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where the urban real environment and functions are occurring, the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trying their bes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renewal,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 facilitie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functions through urban renewal, and rejuvenating the urban economy and improving Urban functions, reshaping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urban space as the goa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Qingshui formerly called "Gomach", it was at least traceable from 3500 to 4000 years, and it has not only multiple humanities buildings and remains but also has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but changing of time, the region early elegance was no longer see, for retai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exture, need to promotes urban regeneration and to be activated through urban renewal
Through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we set up the indexes for evaluating the urban renewal area and the details of the assessment. Followed by the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 we consider the above-mentioned relevant criteria to establish the assessment of urban renewal areas Multiple decision-making model. Taking the urban planning of Qingshui District of Taichung City as an example, after first analyzing the suitability of land adaptability and then using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aking relevant policies, natural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into account, the Spatial Analyst sets over the planning area Within the designated urban renewal area. Subsequently, the relative weight of each decision criterion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questionnaire,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decision-making model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o prioritize urban renewal. It is hoped that the urban renewal areas will be delineated in line with the indicators and assessment details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rban renewal areas will be prioritiz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gion.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與實證地區範圍界定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模式建構 7
第一節 劃定都市更新地區相關法令研析 7
第二節 都市更新地區劃定原則探討 17
第三節 理論之模式建構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36
第一節 模式建立之架構 36
第二節 以GIS地理資訊系統初步選址清水區都市更新地區 38
第三節 評估模式 56
第四節 評估因子 57
第四章 以臺中市清水區進行實證研究 65
第一節 清水都市更新地區基礎資料蒐集 65
第二節 優先都市更新地區範圍選址 85
第三節 界定優先都市更新地區範圍 95
第四節 實證地區研究結果分析及討論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1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7
附錄 附-1
附錄一 都市更新街廓評選準則權重分析問卷 附-1
附錄二 都市更新街廓評選數據報表 附-11

圖目錄
圖1-3-1 研究範圍示意圖 4
圖1-3-2 研究範圍及實證地區關係說明圖 4
圖1-4-1 研究流程示意圖 6
圖2-3-1 GIS模型說明示意圖 27
圖2-3-2 AHP法作業流程 30
圖3-1-1 評估系統建立之架構圖 37
圖3-2-1 清水區都市發展用地分布示意圖 39
圖3-2-2 清水區都市發展趨勢示意圖 40
圖3-2-3 清水區地震災害潛勢圖 41
圖3-2-4 清水區土壤液化潛勢示意圖 42
圖3-2-5 清水區淹水潛勢示意圖 43
圖3-2-6 清水區人文景觀示意圖 44
圖3-2-7 清水區土地權屬示意圖 45
圖3-2-8 適宜性態樣分析流程示意圖 47
圖3-2-9 評選架構圖 48
圖3-2-10 因子評估架構圖 49
圖3-2-11 Spatial Analyst空間分析流程示意圖 52
圖3-2-12 清水區都市更新地區評選套疊分析圖 54
圖3-2-13 清水區評選等級分級分類示意圖 55
圖3-3-1 整體評估架構流程圖 56
圖3-4-1 都市更新高潛力街廓目標評估體系架構圖 58
圖4-1-1 清水都市更新地區都市計畫示意圖 66
圖4-1-2 清水區商業使用分布示意圖 67
圖4-1-3 清水區土地權屬分布示意圖 69
圖4-1-4 清水區土地使用分布示意圖 70
圖4-1-5 清水區建築物使用分布示意圖 72
圖4-1-6 清水區建物樓層分布示意圖 73
圖4-1-7 清水區建物結構分布示意圖 75
圖4-1-8 清水區建築物使用狀況分布示意圖 76
圖4-1-9 清水區公有建物分布示意圖 78
圖4-1-10 清水區建物屋齡分布示意圖 79
圖4-1-11 清水區特色景點及建築分布示意圖 80
圖4-1-12 清水區開放空間分布示意圖 81
圖4-1-13 清水區公共設施開闢分布示意圖 83
圖4-1-14 清水區交通系統示意圖 84
圖4-2-1 自然因素高潛力街廓分布圖 88
圖4-2-2 區域因素高潛力街廓分布圖 90
圖4-2-3 街廓條件高潛力街廓分布圖 93
圖4-2-4 都市更新範圍內高潛力街廓分布圖 94
圖4-3-1 建議優先都市更新範圍示意圖 95
圖4-3-2 建議優先都市更新範圍現況發展示意圖 97
圖4-4-1 高潛力優先都市更新研析示意圖 100
圖5-1-1 建議優先都市更新範圍示意圖 104
圖5-2-1 建議後續執行流程圖 106

表目錄
表2-1-1 中央都市更新基金補助辦理自行實施更新辦法內容摘要表 9
表2-1-2 勘選政府主導都市更新計畫地區之評估指標表 10
表2-1-3 整合型都市更新示範計畫指標評估表 11
表2-1-4 臺中市都市更新單元劃定基準內容摘要表 14
表2-1-5 自行劃定更新單元建築物及地區環境評估表 14
表2-1-6 臺中市都市更新整建維護補助辦法內容摘要表 16
表2-2-1 初步更新地區範圍劃定評估方式表 21
表2-2-2 都市更新區位選定評估方法比較表 23
表2-3-1 隨機指標(R.I.)表 33
表2-3-2 AHP評估尺度定義及說明表 34
表2-3-3 AHP評估因子相對重要程度範例表 34
表3-2-1 清水區相關市長政見及重大建設分析表 38
表3-2-2 準則因子分類以及分數表 50
表3-2-3 都市更新等級分類表 53
表3-4-1 都市更新高潛力街廓評選因子判斷標準表 61
表3-4-2 填寫AHP問卷專家學者背景資料表 62
表3-4-3 評估因子判斷標準及得分表 64
表4-1-1 清水都市更新地區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面積綜理表 65
表4-1-2 清水老街舊街區周邊地區商業使用類別統計一覽表 65
表4-1-3 清水舊街區周邊地區土地權屬一覽表 68
表4-1-4 清水舊街區周邊地區土地使用面積一覽表 68
表4-1-5 清水舊街區周邊地區建物使用棟數一覽表 71
表4-1-6 清水舊街區周邊地區建物樓層棟數一覽表 71
表4-1-7 清水舊街區周邊地區建物結構棟數一覽表 74
表4-1-8 清水舊街區周邊地區建物使用狀況棟數一覽表 74
表4-1-9 清水舊街區周邊地區公有建物一覽表 77
表4-1-10 清水舊街區周邊地區屋齡級距說明表 77
表4-1-11 清水舊街區周邊地區公共設施開闢情形一覽表 82
表4-1-12 清水老街舊街區周邊地區公車站點及路線綜理表 82
表4-2-1 優先都市更新地區街廓資料標準化得點彙整表 86
表4-4-1 評估因子整體排序前6項排序表 99
表5-1-1 評估因子判斷標準及得分表 10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內政部營建署、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1998),區域土地使用計畫管理系統。
王振英(982),都市更新實施地區選定方法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志弘(2016)。自然治理術:河岸地景轉型與都市發展。上網日期:2016年02月16日,檢自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6/02/16/wangchihhung/。
內政部營建署(2010),都市更新條例。
何友峰、簡宇伶(民89)。都市更新地區選定評估模式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朝陽設計學報,1,53-72。
吳韻吾(民94)。運用GIS系統於都市更新地區街廓調查及優先更新評選模式之研究。中國技術學院學報。
林旺根(2000),都市更新法規實用1-解構都市更新,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中鏞(2012)。案例式都市更新方案可行性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中市。
邱傑勤(2007),運用多準則評選國有土地開發方式,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
周楷峻(2010),都市更新有關防災指標適用性之探討-以臺北縣三重市部份更新地區為例,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施宜成(2008),以減災觀點來建立都市更新地區劃定之評估指標以台北市萬華區為例,私立銘傳大學媒體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燦堂(2005),多評準決策應用於山坡地土石採取區劃設之研究,逢甲 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胡清六(2002),中興新村公有宿舍更新改建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
袁如瑩(2000),都市更新地區選定與處理方式之研究─以台北縣三峽鎮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宇(2013)。以地區為基礎之都市更新地區推動優先性評估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南市。
連翃毅(2015)。防災型都市更新地區劃定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高筱慧(民90)。更新地區優先順序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袁如瑩(民89)。都市更新地區選定與處理方式之研究-以台北縣三峽鎮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學聖(2014)。台灣都市更新推動回顧與省思。府際關係研究通訊第十六期(民 103 年 01 月):12-15。
張立立(民89)。都市再發展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臺北市。
陳詩蘋(2001),以都市防災觀點探討危險據點設置之適宜性評估模式,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班論文。
傅宗道(1983),都市更新地區評選之硏究:以台中市市中心爲例,私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學士論文。
廖嘉鈴(2008)。從防災角度探討劃定都市更新地區評估指標之研究-以台中縣大里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廖家興(2015)。老舊港埠市區更新的空間策略--以台鐵高雄港站周邊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高雄市。
二、英文部份
Bojo,rquez-tapia,L.and Diaz-mondrago,n,S.and Ezcurra,E. (2001), "GIS-based approach for participatory decision making and l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INT. J.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 No.2 , pp.129-151.
Couch, C.(1990),“Urban renewal: Theory and practice”, Macmillan Education :London.
Cough, C.(2003), “Urban Regeneration in Europe”, Blackwell Science, Oxford.
Dobbs, L., & Moore, C. (2002). Engaging communities in area-based regeneration: the role of participatory evaluation. Policy Studies, 23(3), 157-171.
Donaldson, R., Plessis, D. d., Spocter, M., & Massey, R. (2013). The South Africanarea-based urban renewal programme: experiences from Cape Town. Journal of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Gabrielsen, G. V. (2008). Area-based strategies and urban regeneration: AHO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Gabrielsen, G. V. (2008). Area-based strategies and urban regeneration: AHO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Hemphill, L., Berry, J., & McGreal, S. (2004a). An indicator-based approach to measuring sustainable urban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Part 1,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Urban Studies, 41(4), 725-755. doi: 10.1080/0042098042000194089
Hemphill, L., McGreal, S., & Berry, J. (2004b). An indicator-based approach to measuring sustainable urban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Part 2, empirical evaluation and case-study analysis. Urban Studies, 41(4), 757-772. doi: 10.1080/0042098042000194098.
Lawless, P. (2007). Is Urban Area-based Regeneration Possible? The New Deal for Communities Programme in Englan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6(1), pp.93-102.
Lawless, P., Foden, M., Wilson, I., & Beatty, C. (2009). Understanding Area-based Regeneration: The New Deal for Communities Programme in England. Urban Studies, 47(2), 257-275. . doi: 10.1177/0042098009348324
Meyer, B. P. (1998). Accounting for differential neighborhood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acts in site-specific or area-based approaches to urban brownfield regeneration.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Retrieved from
http://cepm.louisville.edu
Roberts P. & Sykes H.(2000), “Urban Regeneration- A Handbook”,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Roberts, P.(2002) Urban Regeneration: A Handbook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Rogers, R.(1999), “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 United Kingdom's Urban task force.
Steniner, F. and McSerry, L. and Cohen, J.(2000),〝Land suit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upper Gila River watershed〞,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No.50 , pp.199-214.
SEEDA(2000), “ Select Committee on Urban Renaissance”, South East England Regional Assembly.
Urban Task Force(2001), “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 UK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Transport and the Region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