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彥(2001)。知識分享內外在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美惠、鄭燕霜、官佩芬、陳櫻郁、林素如、陳榆璿、陸夙珍(2001)。組織公正、組織信任與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管理學系實務專題研究。
王新怡(2002)。家長式領導、信任與員工效能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榮春、陳彰儀(2003)。部屬觀點之領導互動論:部屬對主管領導行為的知覺因素與互動內涵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0,181-215。
尤克強(2001)。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天下文化。
江滿堂(2003)。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策略與學校氣氛對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汪金城(2001)。研發機構知識分享機制之研究-以工研院光電所研發團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汪美香、楊棠堯、吳朝森(2006)。資訊系統開發團隊成員之自我效能、團隊互動、團隊信任對團隊效能之影響:知識分享之中介效果。中華管理評論,2,61-77。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1996)。行政學(二)第4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有順(2000)。網路社群知識分享過程之研究─以企業管理教學網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圖書。
吳宗佑、徐瑋伶、鄭伯壎(2002)。怒不可遏或忍氣吞聲。本土心理學研究,18,3-49。
吳振昌(2001)。預期組織變革不確定感對部屬工作反應影響之實證研究 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李漢雄(2000)。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楊智文化。
李美玲(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第2版)。台北市: 文笙。
李美玲(2002)。組織內部知識分享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南賢、李粵強(2004)。團隊導向績效管理對組織信任與團隊績效影響之實證性研究。新環境、新課題、新策略、2004 年人力資源之創新與蛻變。教育訓練、中小企業、公共政策研討會發表論文,台北。
林鉦棽(1996)。組織公正、信任、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社會交換理論之觀點。管理科學學報,第十三卷,第三期,第 391-415頁。
林鉦棽(2004)。休閒旅館業從業人員的組織公正、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 社會交換理論觀點的分析。中華管理學報,第五卷,第一期,第 91-112頁。
林鉦棽、蕭淑月(2005)。社會支持、信任、關係品質與組織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研究。商管科技季刊,第6卷,第3期,373-400
周怡君 (2006)。國小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大學,台南。周冠廷(2004)。領導者支持行為對部屬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信任之干擾效果。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周麗芳、黃敏萍、樊景立、彭泗清(2003)。家長式領導的三元模式:中國大陸企業組織的證據。本土心理學研究,第20期, 209-250。
邱盛林(2000)。華人企業組織家長式領導行為--台灣公營 工廠主持人個案初步研究。中山人管所暑期專案研究。
洪茂森(2002)。領導行為、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企業文化對組織績效之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碩士論文。凌文輇(1991)。中國人的領導與行為。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徐楊順(2001)。知識分享意願、組織公平與信任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庫塞基和波斯納著,高子梅譯(2004)。模範領導第3版。台北,城邦文化。
高阿福(。知識管理應用於後勤保修之研究。聯合後勤季刊,第3期,107-113。
許士軍(2001)。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許道然(2002)。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許逸華(2005)。員工人格特質與主管家長式領導對工作績效之影響 -以銀行理財銷售人員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候欣鵬(2000)。權力與信任對組織內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以銀行放款部門主管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馮立誠(2005)。信任的定義與理論定位之命題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論文。張友中(2010)。家長式領導與學校組織公平對國小教師體育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體育碩士班學位論文。張金鑑(1980)。行政學新論。台北:三民。
張家榮(2011)。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僕人領導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張肇宏(1999)。組織精簡策略對留任員工組織行為影響之相關性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德偉(2001)。家長式與轉換式領導風格在軍事單位的比較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張恆瑜(2004)。領導者口語溝通內容、領導行為與部屬信任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啟仁(2001)。知識分享與組織學習關聯性之研究。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曹際旺(2004)。領導類型、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探討-以國軍某單位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昆輝(1998)。教育行政學第3版。台北:東華書局。
黃怡豪(2002)。個人與組織契合組織信任知識分享意願及知識分享結果關係之實證研究--以IC產業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黃仲天(2004)。陸階女性軍官領導行為及其問題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勢民(2004)。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陳義鴻(2000)。銀行業主管領導行為、組織氣候與領導效能關係效能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超然(2003)。從領導需求之觀點探討領導型態對員工工作反應影響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進江(2004)。組織正義、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研發部門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曉媚(2004)。組織中知識分享行為之因果關係研究-以從實務社群之信任機制觀點切入。淡江大學企管學系碩士論文。曾智顯(2001)。我國企業知識管理與組織創新之相關性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碩士論文楊相中(2004)。,國防科技研發機構家長式領導與部門績效之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謝佩鴛(2000)。校長領導作風、上下關係品質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秉峰(2004)。領導行為與因應策略之評估─以家長式領導風格為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蔡宗宏(2005)。知識管理系統成功模型之研究。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蔡素惠(2016)。國小校長中西領導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結構方程式驗證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106,27-28。
鄭伯壎、莊仲仁(1981)。基層軍事幹部有效領導行為之因素分析:領導績效、領導角色與領導行為之關係。中華心理學刊,4,2- 41。
鄭伯壎(1995a)。家長權威與領導行為之關係:一個台灣民營企業主持人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9,105-159。
鄭伯壎(1995b)。相似或相異:海峽兩岸組織文化之比較研究。台灣與大陸的企業文化及人力資源管理研討會論文。
鄭伯壎(1995c)。不同家長權威價值與領導作風的關係:台灣民營企業的實徵研究。國科專題研究報告。
鄭伯壎、周麗芳、樊景立(2000)。家長式領導: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測量。本土心理學研究,14,3-64。
鄭仁偉、黎士群(2001)。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69-93。
鄭伯壎、周麗芳、黃敏萍(2002)。家長式領導及其效能-華人企業團隊的證據。
鄭伯壎(2005)。華人領導 -- 理論與實際。台北,桂冠圖書。
鄭仁偉、林秀霞、郭智輝(2006)。信任與部屬知識分享行為研究。T&D飛訊,41,1-17。
趙平洋(2004)。軍備壽期,資訊管理發展之研究。陸軍後勤學術半年刊,34, 9-18。
黎士群(1999)。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以Unix系統管理人員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顏士棻(2005)。個人社會資本、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研究以心理契約為干擾變數。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樊景立、鄭伯壎(2000)。華人組織的家長式領導:一項文化觀點的分析。本土心理學,13,127-180
劉麟書(2001)。人際信任整合模式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培楠(1999)。知識管理介紹。通訊雜資誌,22,41-52。
劉鎮寧(2001)。教師知識分享:從理念到實踐的對抗與出路。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2。149-166。
蕭淑月(2002)。型態與影響知識分享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簡明輝(2004)。組織行為。台北:新文京。
戴志謙(2005)。國軍高司單位勤務部隊長領導行為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羅柏特.巴克曼(2005)。啟動你的KM引擎-巴克曼實驗室的知識分享與管理實務,陳琇玲、袁世珮譯。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Alavi, M., & Leidner, D. E. (2001).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MIS Quarterly, 25(1), 107-136.
Barney, J. B., & Hanson, M. H. (1994). "Trustworthiness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l , 15, pp.175-190.
Beehr, T. A. (1996). Basic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 Boston:Allyn and Bacon.
Bhatt, G. D. (2000). Organizing knowledge in the knowledge development cycle.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4(1), 15-26.
Blau, P. (1964).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New York: Wiley.
Carnevale, D. G. (1995). Trustworthy Governmenr .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Davenport, T.H. & Prusak, L.(1998). Working knowledge.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riscoll, J. W. (1978). "Trust and Participation in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 as Predictors of Satisfac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21, pp.44-56.
Hackman, J. R. & Oldham, G. R. (1976). "Motiva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Work:Test of a Theor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performance , 16, pp.250-279.
Katz, K. & Kahn, R. L. (1978) ,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 N.Y.:Wiley.
Lee, C. C., and Yang, J. (2000) “Knowledge Value Chain,” The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19, 9/10, 783-793.
Nancy, M. D.(2000). Common knowledge” How companies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Nyhan, R. C. (1999). " Increasing Affectiv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ve , Summer, pp.58-70.
Nyhan, R. C. (2000). " Changing the Paradigm:Trust and Its Role in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30(1), March, pp.87-109.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8th ed., Prentice Hall, New York.
Polanyi, M., (1967) The Tacit Dimension,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Senge, P. (1997). Sharing knowledge. Executive Excellence, 14(11),17-18.
Stogdill , R. M. & Coons, A. E (1974).,"Leader Behavior : Its Description and Measurement, Research Monograph", No.88, Columbus : Ohio State University , Bureau of Business Research.
Wijnhoven, F. (1998). Knowledge logistic in business contexts: Analyzing and diagnosing knowledge sharing by logistics concepts.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5(3), 143-157.
Zucker, L. G.(1986). Production of Trust: 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Economic Structure, 1840-1920,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search, 8: 5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