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7 05: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欣妍
研究生(外文):Hsin-Yen Lai
論文名稱:共同學區家長選校過程之探討—以台中市國小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How Taichung Residents Choose Elementary Schools in Common School Districts
指導教授:張子揚張子揚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zu-Yang Chang
口試委員:胡聲平李佩珊
口試委員(外文):Sheng-Ping HuPei-Shan Lee
口試日期:2015-04-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共同學區學區制家長教育選擇權學校選擇權國民小學
外文關鍵詞:Common School DistrictDistrict SystemParental Choice of EducationSchool ChoiceElementary Scho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69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從文獻探討、訪談的過程中,了解影響共同學區內學童家長擇校時資訊來源、擇校時考量因素和擇校後對學校的看法。根據訪談結果,作綜合歸納統整,並分析與討論,最後提出具體的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共同學區與教育選擇權之發展與實施現況。
二、瞭解共同學區內,家長選擇學童就讀學校時所考量的因素;選擇學校時,對於學校資訊的取得;以及選擇學校後,對學校的觀感。
  對於居住在台中市共同學區的家長,在實際運用了教育選擇權之後,對選擇學校的考慮因素、資訊來源及學生學習的滿意情形作一深入訪談,希望透過家長的角度,了解家長在擇校時真正在意的需求。依據文獻及訪談結果,分析比較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台中市共同學區的學校在每年學區劃分時,會做小規模的更動。
二、居住在共同學區的家長,並非主動爭取家長教育選擇權,對學區內可以選擇就讀的學校大多不刻意比較。
三、優良校風造就明星學校,讓家長心生嚮往。
四、家長選擇學校後不輕易讓孩子轉學。
五、學校的口碑靠著所有就讀的學生與家長共同創造,並在街坊鄰居間流傳,成為共同學區家長擇校的重要依據。

  Based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choosing schools as well as the opinions about the chosen schools of the parents in the common school district are understood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 process. The interview results are comprehensively integrated,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or specific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mon school district and choice of education.
2. To understand the considerations of parents in the common school district for choosing schools, the acquisition of school information for choosing schools, and the opinions about the chosen schools.
  Aiming at the parents in the common school district in Taichung City, the consideration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school choice and the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learning are further interviewed. It expects to understand the real demands of such parents for school choices, from the aspect of parents. After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literatures and intervie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is summarized.
1. The planning of common school districts in Taichung City is slightly modified annually.
2. Parents in the common school district do not actively strive for the parental choice of education that they do not purposively compare the schools in the district.
3. Excellent school spirit brings up a star school to make parents yearn for it.
4. Parents would not easily allow the children changing schools once the schools are chosen.
5. The word-of-mouth of a school is created by th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which becomes the primary reference for parents in the common school district choosing schools.

謝誌 III
摘 要 IV
Abstract V
目錄 VII
表目次 IX
圖目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台中市學區制實施狀況 6
第二節 家長教育選擇權的意涵與理論基礎 13
第三節 共同學區與家長教育選擇行為之研究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2
第三節 研究訪談大綱 46
第四節 實施程序 48
第五節 資料的處理及分析 50
第六節 研究倫理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3
第一節 共同學區家長選校時的考慮因素 53
第二節 共同學區家長取得資訊的方法與過程 64
第三節 共同學區內選擇學校的比較 70
第四節 共同學區家長擇校後的滿意情形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0
第二節 結論 83
第三節 建議 86
參考文獻 89
附錄一 94
附錄二 95
附錄三 97
一、專書
王文科,教育概論,初版(台北市:五南出版社,1995年)。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吳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初版(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1年)。
吳和堂,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初版(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吳清山,學校行政研究,初版(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2004年)。
吳清山、林天佑著,教育小辭書,初版(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3年)。
吳芝儀、李奉儒譯,Michael Quinn Patton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初版 (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吳芝儀、廖梅花譯,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 著,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初版(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何琦瑜、賓靜蓀、陳雅慧等《親子天下》雜誌編輯部,翻轉教育,初版(台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林天佑,教育行政革新,初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0年)。
洪雯柔,「全球化對教育的衝擊」,收錄於蘇永明、方永泉/執行主編面對未來挑戰的教育發展,初版(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頁95-126。
秦夢群,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初版(台北市:五南出版社,1997年)。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重修二版(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張明輝,「美國學校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委辦學校運動及其相關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教育資料集刊-教育改革專輯,(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1998年),頁277-289。
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選擇權,初版(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2000年)。
黃嘉莉,「臺灣少子化對教育層面的衝擊與因應」,面對未來挑戰的教育發展,初版(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頁127-154。
薛曉華,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初版(臺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

二、期刊論文
于忠海,「美國的『替代學校』」,外國中小學教育,第3期(1999年),頁47-48。
王應棠,「研究訪談的特性:哲學詮釋學的觀點」,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期刊,第2期(2010年5月),頁1-20。
李達平,「屏東縣國中小學試辦『大學區』政策家長認知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第83期(2013年1月),頁156-176。
吳芝儀,「以人為主體之社會科學研究倫理議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五卷第4期(2011年12月),頁19-39。
林天祐,「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第132期(2005年),頁70-86。
林志成、范信賢、吳俊平、郭毓庭,「理念學校的困境省思與發展對策」,2010理念學校論述與遊學教育實踐研討會論文專輯。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南投縣政府(2010年12月),頁143。
林蘭櫻,「家長教育選擇權之探究」,研習資訊,第21卷第5期(2004年10月),頁61-68。
屈書杰,「在家上學─美國教育新景觀透視」,外國中小學教育,第1期(1999年),頁40-42。
周武昌,「後現代主義及其對學校管理的啟示」,研習資訊,第21卷第2期(2004年4月),頁88。
姜得勝,「英國小學教育實況之研究及其對我國教改之借鏡」,國民教育學報,第4期(1998年6月),頁165-203。
張德銳,「新世紀我國中小學學校經營的方向」。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期(2000年),頁12-22。
張德銳、丁一顧。我國中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途徑與具體措施。載於教育研究委員會(主辦):教育基本法與教育革新研討會手冊(2000年)頁209-238。臺北市:教育部。
陳麗珠,「教育券制度在我國可行性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6卷第3期(1998年),頁129-141。
黃建忠,「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理念與省思」,學校行政雙月刊,第31期,(2004年5月),頁257-265。
黃建忠,「國民教育的問題省思-家長教育選擇權」,師說,第192期,(2006年6月),頁27-31。
曾素秋,「從教育選擇權談顧客本位之教育」,師友月刊,第466期,(2006年4月),頁38-40。
蔡如清,「自由平等之教育選擇權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第14期,(2001年7月),頁74-83。
鄭新輝,「家長教育選擇權可行性分析」,初等教育學報,第10期(1997年),頁389-415。

三、報紙
李雅卿,「引進特許學校制度 改善教育體質」,中國時報第15版,1999年11月17日。

四、學位論文
王欽哲,國民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與學區劃分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王秋晴,台南市國民小學實施家長學校選擇權意見之調查研究(臺南: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林孟皇,家長之公立學校選擇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1999年)。
周生民,台南市國小學童越區就讀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2年)。
高介仁,國小學生家長教育選擇權認知與教育選擇行為之研究─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2007年)。
陳正恩,國小教育人員對家長學校選擇權的態度及學校因應策略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2年)。
陳昌熙,家長選擇學校之研究─以兩所國小為例(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2005年)。
陳寶鈺,臺北市大學區國小越區就讀學生家長教育選擇行為之研究(臺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3年)。
黃玉麟,國民中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與學校社區關係經營型態之調查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屏東: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2010年)。
楊伊茹,我國國民小學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屏東: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鄭秀霞,國中推展學校行銷策略之行動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2005年)。
潘聖明,國小學生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認知之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蔡佳霖,國民小學階段實施在家自行教育之研究(臺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鍾進森,一所偏遠國中鼓勵學區國小畢業生入學就讀之行動研究─以雲林縣馬光國中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2003年)。
蕭進賢,英美學校選擇權政策之比較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張明輝,「美國學校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委辦學校運動及其相關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教育資料集刊-教育改革專輯,(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1998年),頁277-289。
2. 張明輝,「美國學校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委辦學校運動及其相關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教育資料集刊-教育改革專輯,(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1998年),頁277-289。
3. 王應棠,「研究訪談的特性:哲學詮釋學的觀點」,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期刊,第2期(2010年5月),頁1-20。
4. 王應棠,「研究訪談的特性:哲學詮釋學的觀點」,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期刊,第2期(2010年5月),頁1-20。
5. 吳芝儀,「以人為主體之社會科學研究倫理議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五卷第4期(2011年12月),頁19-39。
6. 吳芝儀,「以人為主體之社會科學研究倫理議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五卷第4期(2011年12月),頁19-39。
7. 林天祐,「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第132期(2005年),頁70-86。
8. 林天祐,「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第132期(2005年),頁70-86。
9. 林蘭櫻,「家長教育選擇權之探究」,研習資訊,第21卷第5期(2004年10月),頁61-68。
10. 林蘭櫻,「家長教育選擇權之探究」,研習資訊,第21卷第5期(2004年10月),頁61-68。
11. 周武昌,「後現代主義及其對學校管理的啟示」,研習資訊,第21卷第2期(2004年4月),頁88。
12. 周武昌,「後現代主義及其對學校管理的啟示」,研習資訊,第21卷第2期(2004年4月),頁88。
13. 張德銳,「新世紀我國中小學學校經營的方向」。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期(2000年),頁12-22。
14. 張德銳,「新世紀我國中小學學校經營的方向」。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期(2000年),頁12-22。
15. 陳麗珠,「教育券制度在我國可行性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6卷第3期(1998年),頁12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