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書類:
一、《杜騙新書》專書(依時間出版先後排序)
◎(明)張應俞著,《杜騙新書》,收入政治大學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主編,《明清繕本小說小說叢刊》,(臺北市:天一
出版社,1985年)。
◎(明)張應俞著,《杜騙新書》,收入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古本小說集成》23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明)張應俞著,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主編,《古本小說叢刊‧杜騙新書》第三五輯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
1991)。
◎(明)張應俞著,孟昭連整理、魯德才審定,《江湖奇聞杜騙新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年7月)。
二、古籍專書(按四部經史子集分類)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4月1版)。
◎(明)李東陽撰,《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7月初版)。
◎懷效鋒點校,《中華傳世法典:大明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第一刷)。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7月第一版第1刷)。
◎(明)李贄,《焚書、續焚書》,(新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4年5月10日)。
◎(明)史繼辰等撰,《增修條例備考》,日本東京大學藏明崇禎存仁堂刊本。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第1版)。
◎(明)張瀚,《松窗夢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
◎(明)李樂,《見聞雜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6月第一版)。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4月第1版)。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
◎(明)程春宇輯、楊正泰點校,《士商類要》,收錄於《明代驛站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
版)。
◎(明)謝肇淛,《五雜俎》,(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1刷)。
◎(清)李光庭,《鄉言解頤》,(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8月第1版)。
◎(清)李鑒堂,《俗語考原》,(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
三、近代專書(按時間先後排序)
◎《中國圖書版本學論文選輯》,(臺北市:學海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
◎楊雪峯,《明代的審判制度》,(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12月初版三刷)。
◎(日)大塚秀高,《增補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東京:汲古書院,1987年5月)。
◎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1月初版)。
◎張德勝,《社會原理》,(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民國1989年10月1版三印)。
◎蔡文輝,《社會學理論》,(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10月增訂初版)。
◎韓大成,《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
◎毛佩琦,《中國社會通史.明代卷》,(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1版)。
◎吳慧,《中國古代商業》,(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第1版第1刷)。
◎苗壯,《筆記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王毓銓,《中國經濟通史‧明代經濟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張德信,《明朝典章制度》,(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
◎謝國楨,《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
◎吳慧,《中國商業通史》,(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2006年8月)。
◎譚邦和,《明清小說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2次印刷)。
◎John Peck&Martin Coyle合著、李璞良譯,《你也是文學批評家—實際批評的技巧與方法(Practical Criticism—
How to Write a Critical Appreciation)》,(臺北:寂天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1月初版1刷)。
◎鐘敬文主編、蕭放等著,《中國民俗史(明清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陳熙遠、邱澎生,《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2009年)。
◎(英)史景遷,《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第一刷)。
碩博士論文(按時間先後排序):
◎劉文香,《〈杜騙新書〉研究》,(寧夏:寧夏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5月)。
◎李敏,《〈杜騙新書〉新論》,(安徽:安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白琬綺,《杜騙新書》之騙行解析,(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許睿倫,《杜騙新書》案例之研究,(新北: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林弈豪,《杜騙新書》與晚明社會之考察,(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學術期刊(按時間先後排序):
◎黃霖,〈《杜騙新書》與晚明世風〉,(北京:《文學遺產》第1期,1995年)。
◎林麗月,〈從《杜騙新書》〉看晚明婦女生活的側面〉,(臺北:《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8月)。◎潘建國,〈《歡喜冤家》與《杜騙新書》〉,(南京:《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6年)。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一刷)。
◎牛建強,〈晚明短篇世情小說集《杜騙新書》版本考〉,(北京:《文獻季刊》第3期,2000年7月)。
◎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業〉,(北京:《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3期)。
◎黃仁宇,《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6月第1版第1刷)。
◎張晶晶、王秦傳,〈論明代的商業文化及其作用〉,(河南:《中州學刊》第2期(總第128期),2002年3月)。
◎楊春雨,〈明代商人的構成〉,(河南:《中州今古》第4期,2003年)。
◎高壽仙,〈從《杜騙新書》看晚明的商業經營與商業風險〉,(北京:《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4
期,2003年7月)。
◎黃森學,〈簡論晚明暴露小說思想內容特徵-以《杜騙新書》、《金瓶梅》為中心〉,(海口:《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
會科學版)第17卷第3期,總第7期,2004年)。
◎黃森學,〈晚明暴露小說的藝術特徵及小說成因初探-以《杜騙新書》、《金瓶梅》為中心〉,(海口:《海南廣播電視大
學學報》第3期,總第16期,2004年)。
◎趙軼峰、孫強,〈晚明經濟生活中的詐騙現象兩則〉,(瀋陽:《瀋陽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6卷第1期,2004年1
月)。
◎高壽仙,〈明代北京三種物價資料整理與分析〉,(北京:《明史研究》,2005年)。
◎林珊妏,〈《杜騙新書》之僧騙故事探究〉,(彰化:《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2卷第2期,2006年12月)。◎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與社會變遷〉,收錄於張國剛《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五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8月第
1版)。
◎劉文香,〈論《杜騙新書》的現實批判性〉,(九江:《九江學院學報》第4期,總第147期,2008年)。
◎劉文香,〈明萬曆《杜騙新書》試析〉,(上海:《歷史教學問題》第6期,2008年)。
◎謝君,〈書坊業與通俗小說評點〉,(婁底:《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1月第1期)。
◎馮藝超,〈清官難逃猾吏手-《杜騙新書》中的衙役故事探析〉,(長崎:東亞漢學回顧與展望(長崎與近世)國
際研討會,2010年7月)。
◎吳才茂,〈晚明商人的防騙意識-以《杜騙新書》為中心考察〉,(貴州:《凱里學院學報》第28卷第5期,
2010年10月)。
◎趙紅梅、程志兵,〈《杜騙新書》詞語補釋〉,(長沙:《古漢語研究》第1期,總第90期,2011年)。
◎毛佩琦,〈從《杜騙新書》看晚明社會問題〉,(北京:《博覽群書》第4期,2012年4月)。
◎姚暘,〈明代江南民間藝術收藏中的贗品探析〉,(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總第166期),2013
年)。
◎呂宜哲,〈從明朝張岱之文章看晚明飲茶兩三事〉,(桃園:《龍陽學術研究集刊》Vol.8,2013年12月)。◎吳朝陽,〈《杜騙新書》福建地方屬性考述〉,(南京:《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總第113 期,2014年)。
◎劉楷鋒,〈張應俞籍貫建陽考〉,(福建:《武夷學院學報》第35卷第2期,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