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專書
Yabu Syat、許世楷、施正鋒主編:《霧社事件──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
中川浩一、和歌森民男:《霧社事件》,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4月。
中島光孝:《還我祖靈──台灣原住民族和靖國神社》,台北,人間出版社,2007年8月,初版,頁94-95。
阿威赫拔哈口述,許介鱗編著,林道生翻譯:《阿威赫拔哈的霧社事件證言》,台北,臺原出版社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2000年10月。
林美容、丁世傑、林承毅訪問紀錄:《學海悠遊──劉枝萬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8年,頁19-20、23、93-94。
邱若龍:《霧社事件──台灣第一部原住民調查漫畫》,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年。
佛斯特:《小說面面觀》,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初版。
春山明哲著,川路祥代等譯:《霧社事件日文史料翻譯上下冊》,台南市,台灣史博館,2010年10月,初版。
姑目荅芭絲:《部落記憶─霧社事件的口述歷史(Ⅰ)(Ⅱ)》,台北,漢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月。
孟樊:《論文寫作與格式》,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2月,初版。
郭明正:《賽德克正名運動》,花蓮縣壽豐鄉,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2008年6月。
郭明正:《真相巴萊 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5日,初版。
郭明正:《又見真相,賽德克族與霧社事件 66個問與答,面對面訪問霧社事件餘生族群》,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
荊子馨:《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麥田出版,2006年。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嘉義縣大林鎮,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5月。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商鼎數位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7月,第三版,頁138。
彭瑞金:《文學評論百百問》,聯合文學,1998年。
彭瑞金:《鍾肇政文學評傳》,春暉出版社,2009年6月,初版
彭瑞金主編:《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2015年11月。
張深切:《遍地紅──霧社事件》,收於陳芳明等編,《張深切全集》8,台北,文經出版社,1998年,頁63-188。
舞鶴:《餘生》,麥田出版社,2000年。
劉枝萬:〈霧社事件〉,《台灣日月潭使化附錄》,埔里,著者自印,1951年8月,頁64-87。後收錄於《南投文獻叢輯七:南投縣革命志稿第二章》,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59年6月,頁290-352。
鄧相揚:《霧重雲深:霧社事件後一個泰雅家庭的故事》,台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1月,初版。
鄧相揚:《霧社事件》,台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鄧相揚:《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玉山社出版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
鄧相揚:《風中緋櫻──霧社事件 劇本影像書》,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2004年。
戴國煇編著:《台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上》,中譯本魏廷朝翻譯,
國史館出版,2002年4月。
戴國煇編著:《台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下》,中譯本魏廷朝翻譯,
國史館出版,2002年4月。
鍾肇政:《馬黑坡風雲》,台北,商務印書館出版,1973年9月初版。
鍾肇政:《川中島》,(高山組曲第一部),台北,蘭亭書局,1985年4月。
鍾肇政:《戰火》,(高山組曲第一部),台北,蘭亭書局,1985年4月。
鍾肇政:《卑南平原》,前衛出版社,1987年,3月。
鍾肇政:《馬利科彎英雄傳》,台北,照明出版社,1979年4月。
鍾肇政:《鍾肇政全集》卷7,桃園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桃園縣政府,2000年12月,初版。
鍾肇政:《鍾肇政全集》卷9,桃園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桃園縣政府,2000年12月,初版。
鍾肇政:《鍾肇政全集》卷10,桃園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桃園縣政府,2000年12月,初版。
鍾肇政:《鍾肇政全集》卷15,桃園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桃園縣政府,2000年12月,初版。
二、期刊論文
林德政:〈霧社抗日精神的延續--評介鍾肇政著「川中島」〉,《文訊月刊》第19期,1985年8月,頁92-97。
林瑞明:〈論鍾肇政的「高山組曲」--川中島的戰火〉,發表於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桃園縣政府文化局主辦,2003年11月23日,頁13。
周婉窈:〈試論戰後臺灣關於霧社事件的詮釋〉,《台灣風物》第60卷第3期。2010年9月,頁11-57。
浦忠成:〈台灣原住民文學概述〉,《文學台灣》第二十期,文學台灣雜誌社,高雄,1997年10月,初版,頁190-202。
鄭靜穗:〈gaya精神的展現與彰顯--論鍾肇政霧社事件系列書寫之詮釋觀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地15期,2009年1月,頁133-165。
錢鴻鈞:〈高山組曲第二部《戰火》──日本精神與塞達卡精神〉,《台灣文藝》第179期,2001年12月,頁44-77。
錢鴻鈞:〈高山組曲第二部《戰火》──日本精神與塞達卡精神(續)〉,《台灣文藝》第180期,2002年2月,頁94-111。
錢鴻鈞:〈解讀鍾肇政作品《戰火》〉,《台灣文學評論》2:3,2002年7月,頁136-143。
鍾肇政:〈我小說中的原住民經驗〉,《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第1卷第4期,頁197-201,2008年冬季號。
簡鴻模:〈台灣原住民傳統宗教與生態保育──以泰雅族賽德克亞支德克塔亞為例〉,輔仁宗教第二期,2000年,頁43-65。
三、學位論文
林美華:《鍾肇政大河小說中的殖民地經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吳家君:《台灣原住民文學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6月。洪正吉:《鍾肇政長篇小說中的女性人物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語文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郭慧華:《鍾肇政小說中的原住民圖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4年。許惠文:《戰後非原住民作家的原住民書寫》,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3月。許鈞淑:《霧社事件文本的記憶與認同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2015年。
莊嘉玲《臺灣小說殖民地戰爭經驗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碩士論文,2002年。黃靖雅:《鍾肇政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1月。蔡政惠:《戰後台灣作家文學中的「原住民族書寫」:自1945到1987》,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所博士論文,2015年。四、報章雜誌
〈山地文學的再出發──鍾肇政山地小說「高山組曲」討論會〉,列席:鍾肇政、林梵、呂昱、林文義、王麗芬、洪田浚、田雅各、黃樹根、吳錦發,洪田浚整理,《民眾日報》副刊,1985年6月5日、6月6日。
呂昱策劃,成丹橘整理:〈山地文學發展的可能性──「高山組曲」討論會〉,
《台灣文藝》97期,1985年11月13日,頁191-203。
章仁香發行:《HoHaiyan台灣原YOUNG原住民青少年雜誌》第26期,2004年3月29日創刊。
五、影視作品
比令亞布:《霧社川中島》,2013年。
魏德聖:《賽德克巴萊(上)、(下):太陽旗、彩虹橋》,台北,得利影視,2013年。
六、網路資料
台灣原住民資訊資源:ttp://www.tipp.org.tw/tribe_detail3.asp?City_No=11&TA_No=3&T_ID=458,2018.7.20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