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中文部份
田文政(1985)。我國登山運動傷害調查研究。體育學報,7輯,161-171頁。田文政(1992)。登山健行適應行為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朱愛群(2002)。危機管理。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余易祐(2004)。山難指揮體系之研究-以2002年無明山山難
事件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台中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
南。
吳夏雄(2000)。登山是種經驗,並不只是休閒。台灣山岳雜誌,32期,8頁。
林大偉(2005)。醫院面對SARS疫情危機處理之經驗:以某
榮民醫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康年(2004)。論危機處理機制-以台灣抗SARS經驗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台北市。
邱紫穎、平郁譯(1999)。登山聖經。台北市:商業周刊。
張孝銘(2006)。登山冒險遊憩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世英(2001)。不同背景群發生山難事故的變項之差異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陳光輝(2001)。山難的防止與對策。九十年度森林與休閒運動醫學研習會手冊,64-85頁。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陳朝威(1999)。認識危機管理。台北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陳漢文(1984)。在國際舞台上-西方現代國際關係學淺說。
台北市,谷風。
陳鴻雁(2003)。我國國民意識之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
院體育委員會。
登山補給站。山難檔案。2008年8月18日,取自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
ArticleMainListForm.asp?Process=ByArticleType
ID&ArticleTypeID=5&OrderBy=ByInput
趙鋼(1998)。災難事故危機管理。研考報導,43,50-66。劉明全(2003)。登山者對高山登山風險認知之研究-以休閒
教育之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鄭燦堂(1995)。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鄧家駒(1998)。風險管理。台北市:華泰。
二、英文部份
Carpenter,G,& Priest,S.(1989). The AEP and non-outdoor
Leisure pursuits. Leisure Studies, 8(1),65-75.
Ewert,A (1989). Outdoor adventure pursuits: Foundations,model, and theories. Columbus.
Fink, S. (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 York: AMACOM
Kasperson, R. & D. Pijawka.(1985).Societal Response
to Hazards and Major Hazard Events: Comparing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Hazar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Robinson,D.W.(1992). A descriptive model of enduring risk recreation involvement.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4(1), 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