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4 23: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冠汝
研究生(外文):Kwan-Ju Lai
論文名稱:日本海洋政策對東亞區域安全之影響 - 從2007年《海洋基本法》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Impacts of Japan’s Maritime Policy upon East Asian Security - A Study of 2007 Basic Act on Ocean Policy
指導教授:蔡明彥蔡明彥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劉廣華魏百谷
口試日期:2014-01-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政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5
中文關鍵詞:日本海洋政策《海洋基本法》海洋安全東亞安全區域安全
外文關鍵詞:Japan’s maritime policyBasic Act on Ocean Policymaritime secur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8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日本因其地形狹長、四面環海、國內資源貧乏、經濟發展高度依賴貿易,對外貿易仰賴海上運輸,使得海洋安全議題與其國家安全利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日本國家安全長期仰賴美日同盟,又有和平憲法第9條的限制,秉持傳統海洋觀念,使其海洋政策長期呈現被動應對的狀況。日本的海洋政策,在21世紀初期有了轉變,2007年日本國會通過《海洋基本法》,在法律的基礎下,日本開始主動、計畫性地推行相關海洋政策,積極保護其海洋權益,成為日本海洋政策由「被動應對」轉為「主動積極」轉變的里程碑。

東亞區域的經濟繁榮和富裕,有賴於東亞區域安全的穩定,因此日本《海洋基本法》制定後,日本在海洋安全政策的作為,各國的反應,都可能成為影響東亞安全的相關變數。有鑒於此,本文首先分析日本海洋政策轉變之背景,理解日本現階段在東亞所面臨的海洋安全困境;其次,探討《海洋基本法》的形成,以及其囊括的理念及內容;而後,探討《海洋基本法》指引下,後續推行的日本海洋安全政策及執行現況;最後,觀察東亞各國對日本行為轉變的態度及反應,以期深入了解日本海洋政策轉變後對東亞安全情勢發展之影響。
Japan, located off the East coast of Asia, is an archipelago state which has highly relied on foreign trade due to its geographic constraints and the lack of resources. Japan’s foreign trade over 99.7% is seaborne; as a result, maritime security issues become the priority of its national interests.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Article 9 of Japanese constitution, Japan’s national security has mainly relied on the US-Japan Alliance. Besides, “Ocean Liberty,” a traditional concept toward ocean which had been held by Japan over the past century, kept Japan performing a passive attitude and reaction while facing maritime issu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21st century, Japan’s maritime policy started to change. In 2007, Japan passed “Basic Act on Ocean Policy,” a new ocean strategy which believes to be a milestone representing the shift of Japan’s maritime policy from passive to active. The prosperity of this region relies on the peace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nations of East Asia. Japan’s maritime security policy under guidelines of Basic Act on Ocean Policy or even the reaction from nations concerned could affect the current East Asian Security.

Thus,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a clear background of the shift of Japan’s maritime policy.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Japan’s recent maritime security policy, its attitude and diplomacy after enacting such Act. Furthermore, the reaction of nations concerne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itime disputes would be discussed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impact of Japan’s new maritime policy upon East Asian securit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3
研究架構-------------------------------1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1

第二章 日本海洋政策轉變之背景 --------23
第一節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23
第二節 日本面臨的海洋爭端與危機--------36
第三節 日本國內因素--------------------------47
第四節 小結--------------------------------------51

第三章 日本《海洋基本法》立法過程------53
第一節 日本國內各方立場--------------------54
第二節 日本《海洋基本法》的形成--------62
第三節 日本《海洋基本法》的意義--------68
第四節 小結--------------------------------------74

第四章 日本處理海洋安全議題之態度與行為-----77
第一節 日本處理島嶼主權爭端之作為-------------77
第二節 日本經營海域及處理海域糾紛之作為---103
第三節 日本面對其他海洋議題之作為------------119
第四節 小結---------------------------------------------127

第五章 日本海洋安全政策對東亞區域安全的影響---------------------129
第一節 爭端國對日本處理海洋安全議題的反應-----------------------129
第二節 美國與東南亞國家對日本處理海洋安全議題的反應--------147
第三節 小結--------------------------------------------------------------------156

第六章 結論---------------------------------------------157
第一節 研究發現---------------------------------------157
第二節 未來發展---------------------------------------160

參考書目-------------------------------------------------163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與專書論文
Christopher W. Hughes,李育慈譯(2008年),《日本安全議題》。臺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David Easton,王浦劬譯(2008年),《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北京:華夏出版社。
Earl Babbie著,邱泯科等譯(2004年),《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Geoffrey Till,李永悌譯(2012年),《21世紀海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Hugo Grotius,《奧本海國際法》(1989年)。北京:新華書局。
日本防衛廳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5年),《2003日本防衛白皮書》。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王生榮(2000年),《海洋大國與海權爭奪》。北京:海潮出版社。
丘宏達(2006年),《現代國際法》。臺北:三民書局。
巨克毅主編(2006年),《東亞戰略格局與臺海安全》。臺北:鼎茂圖書。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年。《海洋政策白皮書》。臺北:行政院
呂亞力(2011年),《政治學》臺北:三民書局。
宋燕輝(2007年),《「日本海洋政策發展與對策」政策建議書》。臺北: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
尾崎重義(1996年),〈尖閣諸島の帰屬について(上)〉,收於程家瑞編,《釣漁台列嶼之法律地位》。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
李英明(2007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模型、實踐與故事》。臺北:三明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嘉誠,(1982年),《政治系統的工程師-伊士頓》。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俞寬賜(2002年),《國際法新論》。臺北:啟英書局。
姜皇池(2004年),《國際海洋法》。臺北:學林文化出版公司。
姜皇池(2009年),《海洋事務統合法制之研究(第一冊)》。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袁古潔(2001年),《國際海洋劃界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
馬英九(1986年),《從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臺北:正中書局。
張國城(2013年),《東亞海權論》。新北市:廣場出版社。
陳荔彤(2008年),《國際海洋法論》臺北:元熙書局。
陳荔彤(2009年),〈國際海洋法與我國海洋事務之發展〉,收於《2009年海洋事務發展與推動研討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傅崑成(2003年),《海洋管理的法律問題》。北京:文笙書局。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2000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趙建民(1989年),《日本通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閻學通、孫學峰(2001年),《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魏靜芳(2008年),《日本海洋保安政策發展與運作研析(正式報告)》。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委託研究。

(二)期刊論文
尹曉亮(2005年),〈中日『春曉油田』之爭的『結』與『解』〉,《日本問題研究》,第2期,頁59-63。
王秀英(2007年),〈中日東海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劃界〉,《全球視野理論月刊》,第4期,頁28-30。
王承宗(2000年),〈俄羅斯與日本關係:領土與和約問題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頁19-37。
王冠雄(2005年),〈主權之爭?抑或漁權之爭?----論東海漁業爭端之本質〉,《戰略安全研析》,第3期,頁14-17。
王冠雄(2012年),〈海洋資源開發之法規與政府組織之因應〉,《鑛冶》,第56卷第1期,頁15-22。
王逸舟(1996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的國際關係〉,《百科知識》,第6期,頁4-5。
王震宇(2012年),〈國際法下索馬利亞海盜問題分析—兼論我國海盜罪之規範〉,《司法新聲》,第104期,頁44-53。
王曉霞、周怡圃、李宜良(2008年),〈《日本海洋基本法》系列研究-儘快制定我國海洋基本法是建立海洋強國的必經之路〉,《海洋信息》,第3期,頁28-30。
王澤宇、韓增林(2005年),〈日本與周邊鄰國的海洋地緣政治關係〉,《海洋論壇》,第3期,頁3-6。
朱鳳嵐(2005年),〈中日東海爭端及其解決的前景〉,《當代亞太》,第7期,頁3-16。
朱鳳嵐(2006年),〈亞太國家的海洋政策及其影響〉,《當代亞太》,第5期,頁30-36。
朱鳳嵐(2008年),〈日本的海洋政策與海洋立法及其影響〉,《亞太地區發展報告》,第5期,頁1-9。
呂建良(2012年),〈東海油氣田爭端的回顧和展望〉,《問題與研究》,第51卷第2期,頁101-132。
呂耀東(2007年),〈日本為“海洋國家戰略立法”〉,《瞭望》,頁55。
宋燕輝(2004年),〈亞太國家接受與海事安全相關國際規範現況之研究〉,《臺灣國際法季刊》,第1卷第4期,頁11-17。
李中邦(2004年),〈中日聯手開鑿『克拉地峡運河』的可能性〉,《歷史月刊》,第202期,頁34-43。
李秀石(2013年),《日本海洋戰略的內涵與推進體制-兼論中日釣魚島紛爭激化的深層原因》,《日本學刊》第3期,頁54-68。
李明峻(2012年),〈日俄關係的現狀與展望〉,《台俄經貿》,第12期,頁16-19。
李恩民(2005年),〈北方四島主權終歸誰屬-試析俄日北方四島之爭〉,《東歐中亞研究》,第1期,頁70-75。
初曉波(2007年),〈身分與權力:冷戰後日本的海洋戰略〉,《國際政治研究》,第4期,頁90-103。
周怡圃、李宜良(2007年),〈《日本海洋基本法》系列研究-法律內容分析〉,《海洋開發與管理》,第4期,頁28-30。
周怡圃、李宜良(2008年),〈《日本海洋基本法》系列研究-日本海洋立法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分析〉,《海洋開發與管理》,第2期,頁24-26。
周怡圃、李宜良(2008年),〈《日本海洋基本法》系列研究-立法背景分析〉,《海洋開發與管理》,第1期,頁29-31。
林柏州、簡佩吟(2013年),〈《臺日漁業協議》之戰略意涵與挑戰〉,《戰略與評估》,第4卷第2期,頁1-19。
林賢參(2010年),〈從海權發展的觀點探討日中兩國在東海之爭端〉,收於《第一屆全國大學院校日本研究中心聯合年會暨2010東亞區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賢參(2013年),〈日本安倍晉三內閣所面臨的內外課題與挑戰〉,《戰略與評估》,第4卷第1期,頁21-41。
林曉光(2001年),〈世紀之交的日俄關係〉,《日本學刊》,第5期,頁53-56。
林曉光(2012年),〈日本積極介入南海問題的戰略意圖和政策走向〉,《和平與發展》,第2期,頁54-72。
金永明(2007年)《日本的海洋立法新動向及對我國的啟示》,《法學》,第5期,頁117。
金永明(2009年),〈日本最新海洋法制與政策概論〉,《東方法學》,第6期,頁108-109。
金永明(2009年),〈日本最新海洋法制與政策概論〉,《東方法學》,第6期,頁108-118。
金永明(2010年),〈日本海洋立法新動向〉,《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頁28-31。
范曉婷(2008年),〈日本海洋新政策及其對中國的借鑒意義〉,《石家庄經濟學院學報》,第31卷第4期,頁67-71。
修斌(2005年),〈日本海洋戰略研究的動向〉,《日本學刊》,第2期,頁37-52。
高蘭(2008年),〈中日海洋戰略視角下的東海油氣開發合作〉,《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6期,頁67-74。
高蘭(2012年),〈日本海洋戰略的發展及其國際影響〉,《外交評論》,第6期,頁52-69。
張伯玉(2007年),〈從維護海洋權益到確立國家海洋戰略-日本通過第一部海洋大法〉,《世界知識》,第9期,頁32-33。
張季風(2013),〈釣魚島爭端對中日經濟影響〉,《經濟》,第5期,頁70-72。
張昊、李帆(2011年),〈日俄領土爭端:國際國內雙重博弈〉,《改革與開放》,4月刊,頁22。
莫大華(2013年),〈中、日、韓新政府三邊愛交關係的挑戰與機會:領土爭議與政治動員〉,《戰略與評估》,第4卷第1期,頁1-19。
許金彥(2009年),〈日、韓「獨島爭議」研究〉,《亞太通訊研究》,第7期,頁163-164。
郭永虎(2005年),〈關於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美國因素」的歷史考察〉,《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5卷第4期,頁111-117。
郭慶老(2009年),〈有關「韓俄漁業問題」_北方四島週邊水域第三國漁船之作業問題【上】〉,《國際漁業資訊》,第199期,頁39-45。
郭慶老(2009年),〈有關「韓俄漁業問題」_北方四島週邊水域第三國漁船之作業問題【下】〉,《國際漁業資訊》,第200期,頁51-58。
郭銳(2005年),〈淺析日本與周遭國家的海洋領土爭端-基於建構主義的視角〉,《東北亞研究》,第3期,頁49-51。
陳子儀(2009年),〈海巡10年的國際海洋法實踐-「 福爾摩沙酋長2號」事件之法律問題探討〉,《海巡雙月刊》,第42期,頁53-58。
陳友駿(2013年),〈日本民主黨時代的對俄關係及戰略性展望〉,《日本問題研究》,第27卷第1期,頁17-23。
陳佳慧(2007年),〈論日本憲法中的和平理念-日本憲法第九條〉,《嘉義大學通識學報》,第5期,頁351-416。
馮勇武(2012年),〈誰是日本海洋戰略幕後推手〉,《瞭望》,第1491期,頁12-14。
詹勇銘(1996年),〈從國際法觀點分析中日東海大陸礁層劃界爭端解決之途徑〉,《國際關係學報》,第31期,頁153-238。
管見(2013年),〈釣魚島爭端,昔日權宜之計鑄成大錯〉,《爭鳴》,第426期,頁77-78。
齊旗(2008年),〈從《日本海洋基本法》看我國制定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法治與社會》,頁66-67。
劉中民(2008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的負面效應分析〉,《外交評論》,第103期,頁82-89。
蔡明憲(2010年),〈從美日聯合軍演看台灣戰略地位的轉變—解析變動中的亞太新局勢〉,《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2期,頁52-57。
蔡東杰(2013年),〈近期日「中」油氣田爭議觀察〉,《亞太和平月刊》,第5卷第9期,頁4-5。
蔡鵬鴻(2007年),〈日本主導東南亞反海盜合作機制對地區海洋安全事務的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3期,頁60-65。
賴怡忠 (2012年),〈獨島/竹島爭議對美日韓同盟的衝擊—美日韓同盟「同而不合」的狀況分析〉,《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9期,頁35-46。

(三)學位論文
呂建良(2007年),《日本的東海政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宋慧敏(2009年),《日本《海洋基本法》研究》。山東:中國海洋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弈帆(2010年),《「日本財團」在海洋事務發展的角色與功能之研究:競艇法的概念與應用》。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麗娟(2009年),《日本海洋安全政策之研究(2001-2009年)》。臺中: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軒(2011年),《防制海盜行為之國際合作與實踐-比較分析麻六甲海峽與索馬利亞沿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陳建宇(2012年),《中國大陸軍力變遷與日本防衛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詠伊(2011年),《日俄能源合作可行性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來源
BBC中文網,http://news.bbc。
人民日報網,http://www.people.com.cn。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zhgpl.com/。
中國網,http://www.china.org.cn。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index.jspx。
日本國首相官邸,http://www.kantei.go.jp/cn/。
台北論壇,http://140.119.184.164/taipeiforum/index.php。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小組全球資訊網,http://www.cmaa.nat.gov.tw。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
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Akaha, Tsuneo (1985), Japan in Global Ocean Politics.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Berger, Thomas (1998), Cultures of Antimilitarism: National Security in Germany and Japan.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Dolven, Ben; Shirley A. Kan and Mark E. Manyin (2013), Maritime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East Asia: Issues for Congres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Drifte, Reinhard (1998), Japan’s Foreign Policy for the 21st Century: From Economic Superpower to What Power?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Easton, David (1967), 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Eichstaedt, Peter (2010), Pirate State: Inside Somalia’s Terrorism at sea. Chicago: Independent Publishers Group.
Euan, Graham (2006), Japan’s Sea Lane Security, 1994-2004: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Harold, Sprout and Margaret (1969), “Environment Factors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James N. Rosenau (e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Free Press.
Howard, Peter (2006), Chain’s Rising Sea Power: The PLA Navy’s Submarine Challenge. London and New York: Frank Press.
Kimura, Hiroshi, translated by Mark Ealey (2008), The Kurillian Kno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apadakis, Maria and Harvey Starr (1987), “Opportunity, Willingness, and Small St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Foreign Policy,” in Charles F. Hermann, Charles W. Keglery Jr and James N. Roseman (ed.),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Boston: Allen&Unwin.
Synder, Richard; H.W. Bruck, and Burton Sapin (1969), “The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James Rosenau (e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Free Press.
Tanaka, Yoshifumi (2012),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angredi, Sam J. (ed.) (2002), Globalization and Maritime Pow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Till, Geoffrey (2013), Seapower : A Guid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Routledge.

(二)期刊論文
Akimoto, Kazumine (2011), “Japan’s Ocean Strategy in Progres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Education, Vol.1, No.1, pp.21-29.
Akiyama, Masahiro (2007), “Enacting the Basic Ocean Law – the Process and the Backgroun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Studies in Tokyo Symposium on Japan’s Position as a Maritime Nation, Section 2, pp.1-6.
Akiyama, Masahiro (2011), “The “Senkaku Incident” and National Strategy,” Ship & Ocean Newsletter, Vol.250, pp.22-23.
Atanassova-Corneils, Elena and Carmen Amado Mendes (2010), “Dynamics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Security Policies in East Asia and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Stability,” Asian Politics & Policy, Vol.2, No.3, pp.395-414.
Brecher, Michael; Blema Steinberg and Janice Stein (1969),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Foreign Policy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13, No.1, pp.75-101.
Downs, Erica S. and Phillip C. Sanuders (1999), “Legitimacy and the Limits of Nationalism: China and the Diaoyu Island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3, No.3, p.114-146.
Emery, K.O. (1969).,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Some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 UNECAFE/CCOP Technical Bulletin, Vol.2, pp.3-43.
Hsiung, James C. (2005), “Sea Power, the Law of the Sea, and the Sino-Japanese East China Sea ‘Resource Wa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 Vol.27, pp.513-529.
Kent, George (1976), “Dominance in Fishing,”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3, No.1, pp.35-47.
Kudo, Kimiaki (2008),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Starting Marine Management Era,” Science & Technology Trends Quarterly Review, No.29, pp.62-75.
Maicom, James (2010),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China’s Challenge to Maritime East Asia,” Harvard Asia Quarterly, Vol. 12, No 3/4, pp.46-53.
Manicom, James (2010), “Japan’s Ocean Policy: Still the Reactive State?” Pacific Affairs, Vol.83, No.2, pp.307-326.
Quillen, Amy B. (1993), “The “Kuril Islands” or the “Northern Territories”: Who Owns Them? Island Territorial Dispute Continues to Hinder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Japan,” North Carol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 Commercial Regulation, Vol.18, No.3, pp.633-663.
Terashima, Hiroshi (2004), “The Urgent Need for Japan to Establish an Ocean Policy,” Ship & Ocean Newsletter Selected Papers, No.4, pp.6-8.
Terashima, Hiroshi (2012), “Japan’s Ocean Policymaking,” Coastal Management, Vol.40, pp.175-176.
Yamada, Yoshihiko (2010), “Japan's New National Border Strategy and Maritime Security,” Journal of Borderlands Studies, Vol.26, No.3, pp.357-367.

(三)網路資料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http://www.apcss.org/。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http://www.csis.org/。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http://www.ndu.edu.inss/insshp.htm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http://www.mofat.go.kr/。
The Diplomat,http://thediplomat.com/。
The Japan Times,http://www.japantimes.co.jp/。
The Korea Times,http://www.koreatimes.co.kr/。

三、日文部分
(一)專書與專書論文
水上千之(1995年),《日本と海洋法》東京:有信堂出版社。
水上千之(2008年),栗林忠男、杉原高嶺編,〈現代海洋法の潮流…第一次.第二次海洋法會議から第三次海洋法會議へ〉,《海洋法の歷史的展開》東京:有信堂高文社。。
田村重信、吉田孝弘等著(2006),《防衛省誕生-その意義と歷史》。東京:內外出版社。
吉関彰一(2006),《憲法九条はなぜ制定さねたか》。東京都:岩坡書局。
佐道明広(2006),《戦後政治と自衛隊》。東京都:吉川弘文館。
金沢工業大學囯際學研究所(2009),《日本外交と囯際関係》。東京:內外出版。
浜田和幸編(2008),《「囯力」会議-保守の底力が日本を一流にする》。東京都:有心堂高文社。
愛敬浩二(2006),《改憲問題》。東京:筑摩書房。

(二)期刊論文
岡留康文、笹本浩、川戶七絵(2009),〈麻生內閣の防衛政策をめぐる囯会論議〉,《立法と調查》,第295期,頁11-21。
中山昌郎(1996年),〈尖閣諸島問題と対日感情〉,《東亜》,第351期,頁41-57。
北岡伸一(2011),〈日本外交の座標軸-外交三原則再考〉,《外交》,第6期,頁8-15。
鈴木祐二(1996年),〈尖閣諸島領有権問題の發生〉,《海外事情》,第44卷第12期,頁36-46。
濱川今日子(2006年),〈東シナ海における日中境界画定問題-国際法から見たがス田開發問題〉,《調查と情報》,第547号,頁1-10。

(三)網路資料
ヨミダス歷史館,https://database-yomiuri-co-jp.ap.lib。
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
日本囯土交通省,http://www.mlit.go.jp/。
日本防衛省.自衛隊,http://www.mod.go.jp/。
日本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http://www.ori.u-tokyo.ac.jp/。
日本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http://www.nistep.go.jp/。
日本財団圖書館,http://nippon.zaidan.info/。
日本経済団体連合会,http://www.keidanren.or.jp/。
独立行政法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http://www.jamstec.go.jp/。
海上保安庁,http://www.kaiho.mlit.go.jp/。
海上保安庁海洋情報部,http://www1.kaiho.mlit.go.jp/。
財团法人日本海洋策研究財团,http://www.sof.or.jp/jp/index.php。
綜合海洋政策本部,http://www.kantei.go.jp/jp/singi/kaiyou/index.html。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中邦(2004年),〈中日聯手開鑿『克拉地峡運河』的可能性〉,《歷史月刊》,第202期,頁34-43。
2. 宋燕輝(2004年),〈亞太國家接受與海事安全相關國際規範現況之研究〉,《臺灣國際法季刊》,第1卷第4期,頁11-17。
3. 17. 李盈潔,(2008),景觀指數指數在都市土地使用變遷上的分析應用,黎明學報,20(1):71-81。
4. 15. 李國忠、高振源、賴建興,(1998),台北市郊區都市林管理問題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31(4):387-404。
5. 10. 朱達仁,(2006),溪流複合式指標評估模式之建構,特有生物研究,8(1):35-56。
6. 呂建良(2012年),〈東海油氣田爭端的回顧和展望〉,《問題與研究》,第51卷第2期,頁101-132。
7. 王冠雄(2012年),〈海洋資源開發之法規與政府組織之因應〉,《鑛冶》,第56卷第1期,頁15-22。
8. 王冠雄(2005年),〈主權之爭?抑或漁權之爭?----論東海漁業爭端之本質〉,《戰略安全研析》,第3期,頁14-17。
9. 陳佳慧(2007年),〈論日本憲法中的和平理念-日本憲法第九條〉,《嘉義大學通識學報》,第5期,頁351-416。
10. 王承宗(2000年),〈俄羅斯與日本關係:領土與和約問題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頁19-37。
11. 6. 朱達仁,(2005),魚類污染耐受指標之建構對納入IBI模式評估溪流整治之差異研究,中華建築學刊,1(2):43-49。
12. 5. 田志仁、汪碧涵,(2004),淡水生物多樣性調查方法與評估指標,環境檢驗季刊第,50, 14~21。
13. 賴怡忠 (2012年),〈獨島/竹島爭議對美日韓同盟的衝擊—美日韓同盟「同而不合」的狀況分析〉,《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9期,頁35-46。
14. 蔡明憲(2010年),〈從美日聯合軍演看台灣戰略地位的轉變—解析變動中的亞太新局勢〉,《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2期,頁52-57。
15. 詹勇銘(1996年),〈從國際法觀點分析中日東海大陸礁層劃界爭端解決之途徑〉,《國際關係學報》,第31期,頁15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