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13: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育欣
研究生(外文):YANG, YU-HSIN
論文名稱:合作學習結合心智圖策略在歌劇欣賞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Action Research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Mind Mapping Strategy in Opera Appreciation Course
指導教授:謝寶梅謝寶梅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EH, BAO-MEI
口試委員:謝寶梅呂錘卿卓立正
口試委員(外文):SHIEH, BAO-MEILU, CHUEI-CHINGJEW, LIH-JEN
口試日期:2017-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明道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中文關鍵詞:歌劇合作學習心智圖
外文關鍵詞:OperaCooperative learningmind mapp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41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者在國小五年級音樂班學生的歌劇欣賞教學上,設計一個使用合作學習法結合心智圖策略運用的教學計畫,透過行動研究來探討教學歷程。藉由教師的教學日誌、學生的心智圖、課程問卷、回饋單等,檢視學生在實施課程時的學習情形,及提供教師教學改進的想法。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實施為期6週的試驗,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者從理論與實務教學的省思中,能設計並修正出適合指導本研究對象的歌劇欣賞教學課程,藉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結合心智圖,並發表成果;而研究者在教學歷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可藉由修正與調整教學策略加以解決。
二、研究對象經過合作學習結合心智圖策略在歌劇欣賞教學後,能促進學習參與及運用心智圖策略提昇歌劇內涵的欣賞,並於完成學習任務之後,有條理的發表學習成果。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review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explore the researcher’s teaching design of the opera appreciation courses for 5th grade music gifted students in combining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mind mapping application. By examining the teacher's teaching log, mind map of participated students, course questionnaires and feedback forms, etc. to understand students’ study progress under such design and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on teaching method improvement.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a 6 weeks trial using ac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rough reflective thinking on theory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he researcher is able design and revise opera appreciation cours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guid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 results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mind mapping; the researcher can also modify and adjust teaching methods to solve any obstacl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2. In this teaching model, the study objects learn to work cooperatively and to apply mind mapping strategies in opera appreciation, it further promotes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increases students’ interest in opera appreciation. Ultimately, the students were able to complete study assignment and present study results in a good order.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合作學習的概念與實施................. 9
第二節 心智圖在教學上的運用................. 13
第三節 歌劇欣賞教學..................... 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5
第一節 研究情境與研究參與對象................ 2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7
第三節 教學方案之規劃.................... 2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3
第五節 研究倫理.......................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合作學習結合心智圖在歌劇欣賞教學的成效....... 41
第二節 歌劇欣賞教學的歷程與省思............... 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結論......................... 73
第二節 建議......................... 75
參考文獻........................... 77
附錄............................. 83
附錄一:第一循環教學計畫................... 83
第二循環教學計畫................... 85
附錄二:學習回饋單...................... 88
附錄三:音樂欣賞課程問卷................... 89
附錄四:歌劇-茶花女 提問單.................. 90
附錄五:教學日誌表...................... 91


中文部分:
王開府(2008)。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文學報,43,263-296。
朱敬先(199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秋琴(1994)。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舜文(2000)。流動的意象:從音樂欣賞課程談與「海洋」主題相關之教學規劃。美育,116,26-39。
李榮通(2006)。合作學習法的認識與實施。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8,2006/11/15:58。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8/58-17.htm。
林秀娥(2007)。心智繪圖在國小五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幼萍(2010)。心智圖法在舞蹈認知課程的實踐。大專體育,107,17-23。
林達森(2002)。合作學習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10(2), 87-103。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1)。新北市:耶魯國際。
郭木山(1998)。親愛的,我把音樂欣賞變活了—國小音樂欣賞教學探討與實例。國教輔導,37(6),26-30。
郭美女(1999)。兒童的音樂聆聽:感知與再現。臺東師院學報,10,173-200。
張蕙慧(1987)。兒童的音樂欣賞教學。國教世紀,22(5),2-6。
張世忠(1998)。互動討論在師資教育科目教學上的實施與應用。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6(6),1-13。
張蕙慧(2001)。想像的本質及其在音樂審美活動中的效用探析。新竹師院學報,14,281-301。
張恆愷(2001)。國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新仁編著(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德銳、李俊達(2007)。教學行動研究及其對國小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8(1),33-66。
張德銳、簡賢昌、李建民、丁一顧、高紅瑛 、林芳如、高敏麗、李
俊達、張淑娟、鄒小蘭、蔡美錦(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分析。臺北市:高等教育。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藝術才能班課程基準。台北:教育部。民101年4月10日以臺國(四)字第1010043846B號令,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631。
教育部(2013)。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5)。藝術教育法。臺北:教育部。
陳錦榮、葉娟卿(2007)。小班常用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
陳俐燁(2010)。合作學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科教學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許尤美(2002)。百老匯音樂劇對國中生音樂欣賞行為之研究─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及「貓」(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政傑、林佩璇(2013)。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一泓、王貞雯(2011)。以心智圖做為筆記工具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在數學科的學習成效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0(2),91-114.
溫文玲(2006)。透過圖像化學習提升國小學童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臺東市。
趙健成(2009)。自由軟體心智圖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佛光大學,宜蘭。
劉英淑(1997)。柯大宜理念於我國國民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一年級音感教學、認譜教學之運用。國教學報,9,71-116。
劉志明(2000)。西洋音樂史與風格。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1991)。情感與形式(原作者:Langer, Susanne. K.)。臺北:商鼎。
劉秀枝(2002)。單元主題中幼兒音樂欣賞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劉芳妤(2009)。臺北市國民中小學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之後設認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崔光宙(1993)。欣賞教學法。載於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
簡妙娟(2000)。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穆玲鈴(2010)。運用心智圖法提升國小學童表達溝通與分享能力之行動研究 –以低年級小組討論與上台報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琇方(2006)。心智圖法作文教學方案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能力表現與寫作興趣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羅安倩(2009)。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英文部分:
Boyle, J.T., & Nicol, D. J. (2003). Using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systems to support interaction and discussion in large class settings. Association for Learning Technology Journal, 11(3), 43-57.
Buzan, T., & Buzan, B. (1996). The mind map book: 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New York, NY: Plume.
Morrison, J.A., & Lederman, N.G. (2003). Science teachers’ diagno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preconceptions. Science Education, 87, 849-867.
Nattiv, A. (1994). Helping behaviors and math achievement gain of student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4(3), 285-297.
Reimer, B. (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Roth, W. M., & Roychoudhury, A. (1994). Science discourse through collaborative concept mapp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teach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6, 437-455.
Ruiz-Primo, M. A., Schultz, E. S., & Shavelson, R. J. (1997). On the validity of concept map-based assessment interpretations: An experiment testing the assumption of hierarchical concept maps in sci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hicago, IL.
Sawyer, R. K. (2005). Analyzing collaborative discourse.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ardamalia, M. (2002). Collective cognitiv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In B. Smith (Ed.). Liberal education in a knowledge society (pp. 76-98). Chicago, IL: Open Court.
Sinclair, J., & Coulthard, R.M. (1975). Toward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lavin, R. E. (1980). Effects of student teams and peer tutoring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ime on-tas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48, 252-257.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edham Heights, M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Taymanns, J. M. (1989).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learning-disabled adolescents. The Pointers, 33(2), 28-33.
Weinberger, A., Stegmann, K., & Fischer, F. (2010). Learning to argue online: Scripted groups surpass individuals (unscripted groups do no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6(4), 506–51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