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22: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岳東
研究生(外文):Kuo, Yueh-Tung
論文名稱:一位聽障小子的桌球人生
論文名稱(外文):A hearing-impaired boy's life with table tennis
指導教授:高麗娟高麗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ao, Li-Chuan
口試日期:2017-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競技運動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運動員桌球自我敘說運動經驗
外文關鍵詞:athletetable tennisself-narrationsport experi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50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呈現出一位沒有體育班背景的聽障生,在桌球訓練以及參與國際性比賽的經驗,透過研究者敘說自己練桌球的經驗故事,來更加認識自己。如何在失敗過後,沒有放棄希望,奮而力戰選上國手,代表國家參與國際比賽,描寫一個運動員在沒有良好扎實的基礎下,訓練期間充滿挫折的辛酸史,以及比賽歷程所有的人、事、物,更可以反映出選手在訓練過程中的痛苦跟無助。此研究利用自我敘說探究的方法來探究運動經驗,因為運動經驗是每一個運動員的生命必經過程,因為有運動經驗,我的生命才變得有意義,這些意義來自一種敘說性的方法。在訓練和競賽充滿挫折的狀況下,想辦法突破心中的障礙,呈現出選手歷經的體驗,重新認識自己如何在失敗後調整心態後奮發向上的歷程。研究期間研究者保持醒覺,以增加研究信實度。雖然不是頂尖的選手,但是可以有機會去反思自己在桌球之路成長的經歷,這些年的種種事件,已經是屬於「我」的獨一無二故事。
This research presents a hearing loss student without the background of athletics, but he finally became a national table tennis team member through a period of hard time in self-training. I described the process of being recruited into the national team after numerous failures, however I never gave up. The process was full of pain and frustration. Through self-narration, I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my life and was inspired by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athletic experience, a path that every athlete all had to walk on. Via retelling the story, my life turned to be meaningful. During the writing process, I kept wakeful to enhance trustworthiness of the researching. Although I was not a top athlete in Taiwan, the writing action still could make me introspect the way how I grew up in the table tennis world in which the various events and significant others were valuable because they belonged to "Me.”
碩士論文原創聲明書 ………………………………………………......ii
碩士學位考試審定書 ....……………………………………………......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謝誌 ………………………………………………………………..........vi
目錄 …………………………….……………………………………….vii ii
圖目錄 …………………………………………………………………....x iv

第壹章 前言 1
第一節 桌球運動簡述 1
第二節 我:無聲人生遇見桌球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內容與限制 7
第五節 研究的重要性 8
第六節 小結 8
第貳章 概念性情境 10
第一節 生涯歷程 10
第二節 運動經驗 12
第三節 桌球特性 15
第四節 教練職責 1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敘說探究 23
第二節 自我敘說 25
第三節 研究設計 26
第四節 資料蒐集以及信實度 27
第肆章 競賽有如賭注 33
第一節 邁向夢想 34
第二節 奇幻之旅 37
第三節 首次踏出臺灣 44
第四節 起伏不定 49
第五節 突破自己 55
第伍章 揮動人生 64
第一節 揮向夢想 65
第二節 堅持 69
第三節 凱旋門 71
參考文獻 74
中文部分 74
外文部分 76
附錄 78
附錄一、國際性競賽成績 78
附錄二、2008臺北國際聽障運動邀請賽照片集錦 79
附錄三、2009年第21屆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照片集錦(臺北) 80
附錄四、2011年匈牙利聽障桌球公開賽照片集錦 81
附錄五、2012年第七屆聽障亞太運動會照片集錦(韓國首爾) 82
附錄六、2015第八屆聽障亞太運動會照片集錦(臺灣桃園) 83
附錄七、當選證書 84
附錄八、獎狀 90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Riessman, C. K, 1993)。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金樹人(2007)。生涯諮詢與輔導。臺北市:東華書局。
吳麗娟、梁玉秋(2005)。大陸桌球運動訓練成功之經驗分析。大專
體育學報,78,28-33。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高麗娟、黃光獻(2014)。體育學報,47(2),159-178。
張玉燕(2003)。一位中學護理教師自我生死觀轉變之探討-以前世今生回溯經驗之敘說研究為取向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嘉義縣。
張菊惠(2012)。質的研究設計(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
市。
莊明貞(2005)。敘事探究及其在課程研究領域之發展。教育研究月
刊,130,14-29。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
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4),17-26。
陳建彰(2005)。影響桌球技能相關技術之探討與計畫。輔仁大學體
育學刊,4,364-375。
黃世安(2009)。中國桌球運動員步法訓練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黃崇儒(2004)。運動心理堅韌概念的建構與測量。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一民(1997)。運動經驗的現象學考察-透過運動觀照生命本體。臺灣師大體育研究,3,83-100。
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得鈞(2004)。桌球教學對國小學童手眼協調、敏捷與反應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潘慧玲(2004)。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
事。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龔文華(2005)。規則修訂對桌球技戰術表現之影響-以46屆、47屆
世桌賽男單前八強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
市。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1998). Personal experience methods. InN. Denzin & Y. Lincoln, 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 (pp. 150 – 178). Thousand Oaks, CA: Sage.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Inc.
Csikszentmihalyi, M. (1993). 快樂,從心出發(張定琦譯)。臺北市:   天下。(原著於1990出版)
Ferrante, A. P., & Etzel, E. (2009). College student-athletes and
counseling servic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In E. F Etzel, (Ed.)
Cou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athletes (pp. 1-51).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Inc.
Marshall, C. & Rossman, G. (1989).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UK: Sage
Masten, A. S., Best, K. M., & Garmezy, N. (1991). Resilience and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study of children who
overcome adversity.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
425–444.
McAdams, D. P. (1993). The stories we live by:Personal myths and the
making of the self. New York:Morrow.
Novak, M. (1976).The joy of sport. New York: Basic Books.
Polkinghorne, D. (1988). 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s.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Sabock, R. J. (1985). The c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tambulova, N. (1994). Developmental sports career investigations in
Russia: A post- perestroika analysis. The Sport Psychologist, 8,
221-237.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L. Brooks, E. & Associate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2nd. ed.)(pp.197-261). San
Francisco, CA : Jossey-Bass.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1991) (Third college ed.) New York &Cleveland: Webster’s New World.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